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资料处理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地震资料处理实训SeismicDataProcessingPractice课程编码GEO221711010开课院部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团队处理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团队学分1.0课内学时1周讲授0实验0上机0实践1周课外学时0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授课语言中文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课程简介(必修)《地震资料处理实训》是《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课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方法课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弄清编制程序的基本数学模型,了解各种物理参数的定义及其选择标准,最后独立地编制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进行调试、处理,加深对《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过程及特点。通过该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涉及数学、物理、地质及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已修读《弹性波动力学》、《信号分析与原理》、《地震勘探原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等课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题编程工作,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该课程设计,掌握常规地震处理方法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过程,提高实际编程能力。Integratedtrainingofseismicdataprocessing"isanimportantandindispensablepracticeteachingpartofthe"DigitalDataProcessingMethodforSeismicData".Throughtheunderstandingofthebasicconcepts,basicprinciplesandbasicmethodslearnedinthemethodology,thepreparationoftheprogrambasicmathematicalmodel,tounderstandthedefinitionofvariousphysicalparametersandselectioncriteria,andfinallyindependentlypreparedtheprogram,andinthecomputerdebugging,processing,deepenthe"seismicdataprocessingmethods"classroomunderstandingofthecontent,mastertheearthquakeDataprocessingmethods,processesandcharacteristics.Throughthedesignofstudentstoidentifyproblems,thinkabouttheproblemandtheabilitytosolvetheproblem.Thiscourseisacomprehensiveandhighlyspecializedcoursecoveringbasictheoryandknowledgeinmathematics,physics,geologyandcomputer.Beforestudyingthiscourse,studentsarerequiredtotake"elasticwavedynamics","signalanalysisandprinciple","Seismicexplorationprinciple","seismicdatadigitalprocessingmethods"andothercourses.Studentsarerequiredtocompletetheworkofprogrammingtasksindependently,andtheresultsoftheanalysisanddiscussion,throughthecoursedesign,mastertheconventionalseismicprocessingmethodsonthecomputertoachievethespecificprocesstoimprovethepracticalprogrammingcapabilities.负责人大纲执笔人审核人二、课程目标序号代号课程目标OBE毕业要求指标点任务自选1M1目标1:能够正确采集、处理模拟和实际数据,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是5.32M2目标2:能够撰写实验(实践)报告、设计报告、总结报告等。是11.1三、课程内容序号章节号标题课程内容/重难点支撑课程目标课内学时教学方式课外学时课外环节1实验1实验1褶积滤波、快变滤波(1)设计一理想低通滤波器,消除频率为70HZ以上的干扰。(2)设计一理想带通滤波器,消除频率为10HZ以下和80HZ以上的干扰。(3)根据时间域滤波因子公式设计滤波器。(4)设计—理想低通滤波器,消除频率为70HZ以上的干扰。(5)设计一理想带通滤波器,消除频率为10HZ以下和80HZ以上的干扰。(6)在频率域设计滤波器,并在频率域实现滤波。在设计频率域滤波特性时应考虑对称性及周期性。M1,M2/编程练习//2实验2实验2设计高通滤波因子(1)在时间域根据高通滤波因子的计算公式设计一高截频为30HZ的高通滤波因子。(2)变换到频率域,分析吉卜斯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M1,M2,M3/编程练习//3实验3实验3频谱分析对给定的几组波形调用付氏变换子程序进行频谱分析,作出振幅谱,分析结果。分析补零对振幅谱的影响对给定的几组波形,补不同数目的零,计算其振幅谱,分析补零与否、补零多少有否影响。M1,M2,M3/编程练习//4实验4实验4线性褶积与循环褶积(1)分别用线性褶积和圆周循环褶积(圆周循环褶积可在频率域实现)进行计算,比较其结果。(2)如何使循环褶积等于线性褶积?M1,M2,M3/编程练习//5实验5实验5最小平方反滤波反射系数序列基本满足白噪条件,与地震子波褶积可得合成地震记录。对合成地震记录用最小平方法求反射系数序列,对比设计的反射系数序列和求出的反射系数序列。M1,M2,M3/编程练习//6实验6实验6静校正、动校正、偏移要求采用求取相对静校正量的方法(互相关法)将各地震道的相对时差校正掉,绘出经校正后的地震记录。有一共炮点道集地震记录,要求对该道集资料进行动校正,动校正所用叠加速度(均方根速度)可由层速度计算得到,绘出经动校正后的地震记录,分析动校正拉伸现象。有一共炮点道集地震记录,要求采用绕射扫描叠加偏移方法实现该道集资料的偏移归位处理,绘出偏移后的地震记录。M1,M2,M3/编程练习//四、考核方式序号考核环节操作细节总评占比1实训报告1.本课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题编程工作,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讨论。2.根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讨论的的准确性评分。70%2口头答辩1.编程作业题完成质量及对结果的分析讨论程度。2.根据答辩过程中的课件制作质量及口头表达情况评分。30%五、评分细则序号课程目标考核环节大致占比评分等级1M1实训报告70%A-完全独立完成作业题编程工作,输出结果准确无误并且分析深入透彻;B-基本独立完成作业题编程工作,输出结果较为准确并且分析有一定深度;C-在老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下完成作业题编程工作,输出结果基本准确并且有适当分析;D-未能完成作业题编程工作,并且输出结果错误并且没有适当分析;2M2口头答辩30%A-编程作业完成质量高、内容充实并且答辩准备充足、口头表述清楚简洁。B-编程作业基本完成、内容完整并且答辩基本流畅、口头表述基本清楚。评分等级说明:[A,B,C,D,E]=[90-100,80-89,70-79,60-69,0-59];[A,B,C,D]=[90-100,75-89,60-74,0-59];[A,B,C]=[90-100,75-89,60-74,0-59];[A,B]=[80-100,0-79]六、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