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考聘用7人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1页
2022年06月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考聘用7人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2页
2022年06月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考聘用7人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3页
2022年06月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考聘用7人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4页
2022年06月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考聘用7人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6月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考聘用7人名师点拨卷答案详解版(3套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综合模拟押题-全考点(共125题)1.语言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反映,罗马帝国强盛时,很多欧洲人都以学拉丁文为荣,法国强盛时,又觉得法语是最优雅的。在中国汉唐盛世,对外交流频繁,“化外人”都以会说汉语为傲,日本还根据汉字的草书制订了自己的文字。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国家强盛,该国语言一定流行

B.语言传播可反映国家经济实力

C.世人学习语言的时候总是非常势利的

D.只有语言兴盛了,国家才能兴盛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语言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反映”这一观点,接下来通过“罗马帝国、法国、中国、日本”等国家的例子进行解释说明,故文段为“总—分”结构。

第二步,辨析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中“一定”过于绝对,在原文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C项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应该是国家强盛了,语言才强势,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2.我们知道,制度是深深________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之中的。一种制度只有与自身的历史、文化高度融合,才能最好地发挥其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入效果

B.渗入效用

C.嵌入效能

D.切入作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结合词义,可排除B、D。第三步,辨析第二空剩余两项词语的含义,选择最能修饰“制度”作用的一项即可。第一空,“渗入”指液体慢慢地渗到里面去,比喻某种势力无孔不入地钻进来(多含贬义);“切入”指(从某个地方)深入进去,如切入主题。二者填入均与句意不符,排除B、D。

第二空,“效果”是由某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不能用来形容制度的作用,排除A。“效能”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发挥效能”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深深”可知,制度是深入地存在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之中的。A项“融入”指融合;混入、混合。取“融合”之意能照应“深深”,符合语境。C项“嵌入”指牢固地、深深地固定或树立,符合语境。B项“渗入”有三层含义,①液体慢慢地渗到里面去;②比喻一种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渗透﹑影响;③搀入,搀进去。这三层意思均与语境不相符,排除B项。D项“切入”侧重从某个地方插入,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和“发挥”搭配。A项“效果”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一般搭配“产生效果”,排除A项。C项“效能”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从语义上看,“发挥效能”是常规搭配。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搭配“制度”,且横线之前修饰语为“深深”,故横线处强调制度牢固地存在于国家的历史文化之中,与国家融为一体,C项“嵌入”指牢固地、深深地固定或树立,A项“融入”指融合,符合文意。B项“渗入”强调的是渗透进入,D项“切入”强调的是插入,均体现不出牢固存在的意思,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表示制度发挥的作用和功效,对比A、C两项,“效果”强调产生的结果,“效能”强调功能、作用,故“效能”用在此处更为恰当,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从决策效率谈中国的制度自信》3.根据《监察法》规定,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法判处管制的,留置一日折抵管制(

)日。

A.一

B.二

C.三

D.四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其他。

《监察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一日折抵管制二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一日。”

故正确答案为B。4.①对水域情况不了解

②少年下河玩水,游泳

③气温升高,天气酷热

④溺水事故

⑤安全教育

A.③②①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⑤

D.④⑤②③①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③④⑤中选择。

先有“气温升高,天气酷热”,少年下水,发生“溺水事故”,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安全教育”,即首句应为③,排除B、D两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①②中选择。

先有“少年下河玩水,游泳”,才发现自己“对水域情况不了解”,所以②应在①的前面,排除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5.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是(

)。

A.赵飞燕

B.西施

C.貂蝉

D.杨玉环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中国四大美女是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

A项错误,赵飞燕,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指的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B项正确,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后人尊称其“西子”。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C项正确,貂蝉,东汉时期美人,为民间传说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

D项正确,杨玉环,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6.小明在摇滚音乐节期间租了一个摊位贩卖绿豆雪糕和巧克力雪糕。绿豆雪糕每支售3元,巧克力雪糕每支售7元。某天进货加存货共有雪糕450支,当天没有卖完,销售收入恰好是2019元。则他至少卖出去了(

)支巧克力雪糕。

A.167

B.168

C.288

D.289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设绿豆雪糕卖了x支,巧克力雪糕卖了y支,且x+y<450,则3x+7y=2019,根据数字特性法,2019和3x均能被3整除,所以7y能被3整除,得y能被3整除,即巧克力雪糕支数能被3整除,且要满足“至少”,从最小选项开始代入排除:

代入A选项,1+6+7=14,不能被3整除,排除;

代入B选项,1+6+8=15,能被3整除。同时,3x+7×168=2019,解得x=281(支),且168+281=449<450,满足题干所有条件,所以巧克力雪糕有168支。

因此,选择B选项。

7.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一种独一无二的仪式,它集竞技、宗教庆祝、胜利游行、血腥表演为一体,是几百年间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为罗马辩护的学者试图把竞技庆典中的血腥表演归结为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的以活人献祭的宗教行为。然而,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罗马人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反衬。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罗马人在祭祀中很少使用人牲,并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表现,这就表明罗马人已经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怀

B.为了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基督徒和罗马人在祭祀活动中只用牛羊献祭,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

C.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罗马人都从中得到乐趣

D.将竞技庆典中的血腥表演归结为一种宗教行为没有说服力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细节判断题。这种题需要将选项和文段作对照,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A选项中“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怀”在文中找不到,无中生有,排除。

B选项说法与文段相较过于绝对。文段中说“罗马社会……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而B选项说“只用牛羊献祭”,过于绝对,排除。

C选项中“罗马人都从中得到乐趣”文中未涉及,无中生有,排除。

D选项是对文段中心观点的提炼,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8.诱导运动是一种视错觉,即观察者知觉到某个物体在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只是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导运动的是:

A.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仰望天空,觉得星星好像在动

B.电影院里播放的精彩电影

C.月亮在云彩后面穿行

D.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方向运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一关键点分析选项。诱导运动的定义要点: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

A项,只是觉得星星好像在动,并没有涉及其他物体的运动,不符合定义。

B项,电影画面确实是在动的,并非视错觉,不符合定义。

C项,由于云彩在动,使得月亮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符合定义。

D项,是先看运动的火车,再看静止的树木,觉得树木在动,而题干定义中并不涉及先后性,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知觉到某个物体在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

②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只涉及星星,不涉及“其他物体运动”,不符合定义;

B项:电影的播放实际上是一帧帧的画面在变动,不属于“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不符合定义;

C项:月亮是相对静止的,属于“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只是因为云彩的运动使月亮看起来好像在动,符合定义;

D项: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后,会觉得树木向反方向运动,表明不是同时观察火车和树木,所以树木的运动并不是因为同时观察的火车在运动导致的,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关键词。

①视错觉;②实际上物体未发生空间移动;③由于其他物体使得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只提及“星星”,没有提及其他物体,不存在“其他物体使得观察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的情况,不符合定义;

B项,电影里面的画面是动态的,本身发生了空间移动,不符合定义;

C项,月亮未发生空间移动,由于彩云的运动使得月亮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符合定义;

D项,火车开过后,此时不存在正在移动的物体,只有树,移动物体与静止物体是先后出现,不存在“其他物体使得观察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感觉树在动是运动后效,不是诱导运动,不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C。9.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俗话还说,“县官不如现管”。这位“辉辉锅锅”所对标的角色,恐怕就是现实官场中的“小鬼”和“现管”。腐败________老虎和苍蝇之分,苍蝇施展起他们的法力来,照样能把普通的办事群众折腾个半死不活。________,普通老百姓对他们身边嗡嗡乱飞的苍蝇________讨厌三分。“非学生干部”

________把

“精致利己”这套把戏学会了,他们的惺惺作态、刁钻蛮横不会比所谓的“学生官”差到哪里去。

依次填入横线中最合适的一组是:

A.也有

因此

依旧

倘若

B.还有

因此

更是

倘若

C.也有

所以

更是

如果

D.还有

所以

依旧

如果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用俗语引出“小鬼”“现管”的腐败现象,表达腐败有老虎和苍蝇的区别。A项和C项“也有”表并列关系,置于文中可以对应老虎和苍蝇两个腐败现象,符合文意。B项和D项“还有”指除了这个,还有另外的东西。虽然有并列之意,但侧重“还有”之后的东西更为重要,文段仅阐述腐败有老虎和苍蝇之分,前文中没有阐述其他的区别,故无法与前文对应,排除。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根据“苍蝇……照样能把普通的办事群众折腾个半死不活”可知,此空表达,与老虎相比,群众更讨厌在他们身边的苍蝇。A项“依旧”指和原先一样,不能体现出群众进一步厌恶的程度,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更是”指更加、越发,表示进一步的程度词,符合文意。答案锁定C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和第四空。第二空阐述苍蝇能把普通的办事群众折腾个半死不活是群众讨厌苍蝇的原因,“所以”可以用于描述结果,符合文意。第四空“如果”表假设,阐述如果“非学生干部”学会了“精致利己”这套把戏,惺惺作态、刁钻蛮横不亚于“学生官”,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10.在意见的结构安排中,一般在(

)提出要求、号召或希望。

A.开头

B.主体

C.结尾

D.落款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意见由标题、主送机关、主体和落款组成。其中主体部分由三部分组成:(1)开头(发文原由)。主要写明发布意见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内容。(2)主体(意见内容)。意见的核心内容,主要针对有关问题或某项工作提出本机关的见解、建议或规范性的解决办法。(3)结语(发文要求)。许多意见列写出对某一重要问题的见解或处理办法即自然结束,不另写一段结语。有的意见末尾有一段结语,提出号召、希望或执行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C。11.玻璃幕墙:光污染

A.汽车尾气:酸雨

B.海上风暴:海啸

C.火山喷发:地震

D.空气消毒:臭氧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玻璃幕墙可以导致光污染,二者是因果关系,并且玻璃幕墙是人为产物。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汽车尾气可以导致酸雨,二者为因果关系,并且汽车尾气是人为产物,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海上风暴可以导致海啸,二者为因果关系,但海上风暴为天然现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火山喷发可以导致地震,二者为因果关系,但火山喷发为天然现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空气消毒不会导致臭氧,二者不是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2.设一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S1,将S1的每条边三等分,在中间的线段上向形外作正三角形,去掉中间的线段后所得到的图形记为S2;同理将S2的每条边三等分,并重复上述过程所得到的图形记作S3。那么S3与S1的周长之比为多少?

A.64:27

B.16:9

C.4:3

D.2:1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

第二步,如图所示,赋值原来正三角形每条边长为9,那么S3的边长为1。原正三角形S1的周长为9×3=27,S3的周长为48(视为6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一条边为1,每个部分有8条),两者之比为48∶27=16∶9。

因此,选择B选项。13.从长期看来,人民币国际化并逐步发展成为储备货币

。一方面,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

没有变;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币值一直比较稳定,稳中有升,这些都为有强烈“保值增值”需求的各国央行提供了储备人民币的强大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势如破竹态势动机

B.势不可挡趋势动力

C.势在必行势态信心

D.势如累卵形势信念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文段论述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并逐步发展已成为趋势,A项“势如破竹”指形势就像劈竹子,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B项“势不可挡”比喻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二者均可表达已成为趋势之意,符合文意,保留。C项“势在必行”强调某件事必须去做,而文段仅是从客观角度指人民币有成为储备货币的趋势,并非强调逐步发展为储备货币的必须性,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势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急,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要与“长期向好的”搭配,A项“态势”、B项“趋势”均可保留。

第三空,搭配“提供”,可知是由外力给予的。B项“动力”体现了现实情况对各国央行选择人民币产生的推动力量,且“提供动力”为常见搭配,符合文意,当选。A项“动机”是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与“提供”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外国央行抢做人民币生意

其成储备货币势不可挡》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从长期看来”“逐步发展”可知,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并非是快速、短期的行为,而是长期发展的过程,并未体现危急与否。A项“势如破竹”形容节节胜利,与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相符合,排除A项。D项“势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急,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第二空不好排除,分析第三空。B项“动力”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符合语境,且“提供动力”为常见搭配。C项“信心”指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自己心里产生的,与“提供”搭配不恰当,排除C项。锁定答案为B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长期向好的趋势”搭配恰当,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第一空备选词语在感情色彩、词义侧重点上存在明显差别,仔细辨析词语并选择与文意相符的一项。第二步,验证后两空。第一空,“势如累卵”形容事态非常危险。与“基本面长期向好”“币值一直比较稳定”所表达的良好态势不相符,排除D。“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侧重已经取得成果。“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侧重于某种趋势不可逆转。“势在必行”指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侧重于必须做某事。文段说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充分的条件,已是大势所趋。故选强调趋势的“势不可挡”恰当,排除A、C。

第二空填“趋势”、第三空填“动力”契合句意。

故本题选B。14.挂号∶看病∶痊愈

A.高考∶招生∶毕业

B.设计∶产品∶使用

C.驾驶∶公路∶旅行

D.报名∶培训∶结业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先“挂号”,再“看病”,最后“痊愈”,三者属于时间顺承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学生必须先“毕业”,高校才能来“招生”,“招生”必须在“毕业”后面,排除;

B项:先“设计”,再“使用”,但“产品”与二者之间不存在时间顺承对应关系,排除;

C项:司机在“公路”上“驾驶”汽车,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排除;

D项:先“报名”,再“培训”,最后“结业”,三者属于时间顺承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15.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发射升空,人类将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的一步。

A.“荀子号”

B.“孟子号”

C.“老子号”

D.“墨子号”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成就知识。

第二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墨子号”),于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墨子最早提出过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的一步。

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墨子最早提出了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故正确答案为D。16.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2天完成。乙单独做要6天完成。甲先做若干天后给乙接着做,工程共用10天完成,甲做了多少天?

A.4天

B.6天

C.8天

D.9天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工程总量为12,则甲的效率为1,乙的效率为2。设甲做了t天,由题意有1×t+2×(10-t)=12,解得t=8。

因此,选择C选项。

17.票房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价格

A.利润;价值

B.电影;商品

C.口碑;成本

D.数据;竞争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票房”决定“利润”,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票房”是评价“电影”的标准,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价格”是评价“商品”的标准,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前后词语顺序不一致,排除;

C项:“票房”与“口碑”是评价电影的两种方式,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成本”决定“价格”,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票房”是“数据”,二者属于包容关系,“竞争”与“价格”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8.根据案情,李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C.交通肇事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B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的造成了死亡,即对伤害,行为人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对死亡的结果,其主观上具有过失且只有过失。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19.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来完成的。他们两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B.日本文字与汉字的联系

C.日本文字产生的历史过程

D.汉字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列结构,介绍了不同时期日本文字的发展,分析这几个时期的发展要素,归纳主旨。考生也可通过论述对象快速排除干扰项。文段分别介绍了五世纪、八世纪、现在三个时期日本文字的发展,其中共同点是它们都与汉字有关,故,可首先排除未同时包含两个谈论对象的C、D。由“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固定”“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可知,文段论述的侧重点是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阐述五世纪时,日本文字中出现汉字。然后讲八世纪时用法已较固定,并通过对“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的介绍,说明创制日本文字时涉及了汉字。最后阐述时至今天,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中仍留有简体汉字。文段为“分—分”结构,以时间为序,分别阐述了“五世纪初”“八世纪时”“时至今天”这几个时间段中“汉字在日本文字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心理解。文段为并列的分述结构,首先讲述5世纪初汉字出现在日本文字中,其次说到8世纪用法已较固定,再论述日本文字的最终形成包含着很多汉字的因素,最后点出日本文字中的简体汉字数目之多。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汉字自出现在日本文字中后对日本文字的逐步影响。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

A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汉字在日本文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此项没有抓住“汉字”这一主体;B项表述不准确,材料阐述的是对日本文字的影响,而非日本;D项错误,文段主要突出强调的是汉字在日本文字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并不是单单说二者有联系。

故正确答案为C。20.如果说“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必须直面的老龄化问题而显现,直指人口学意义上有限的家庭生命周期;那么“空巢青年”近一年来在国内新旧媒体之中的命名与登场,则是一场全然不同的热闹喧嚷:他们的发声者正是他们的拥趸,他们自己出场言说自己。“空巢青年”的身份是新一代的主动选择——尽管表现出“葛优瘫”式的丧颓与无力感,却是个体对于生活方式、闲暇安排、人际社交和家庭关系的自愿与自决。然而,这种个体化的自由却无法轻易得赋“进步”之名。诚如鲍曼所言,置身现代社会,“个体化已是命定之事,而非可以选择之事”。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的是:

A.“空巢青年”和“空巢老人”一样,处境都很糟糕

B.“空巢青年”的身份并非新一代的主动选择的结果

C.“空巢青年”的出现是生活方式日益个体化的结果

D.“空巢青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从经济上予以救济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以“空巢老人”引出了“空巢青年”这个话题,接着具体介绍。“空巢青年”尽管表现出颓废,但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虽然不被人认为是“进步”的,但别人的评价并不是可以选择的。文段属于“分—总—分”结构,主旨为“空巢青年”是自主选择的结果。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文段重点在于“空巢青年”而非两者的比较。B项:表述错误,跟文意相悖。D项:“经济上予以救济”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

21.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创造规律、认识规律,但不可以利用规律。(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性质:①可知性:人类可以认识规律。②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不能消灭、创造,违背它,会受到它的惩罚。③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④可利用性: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创造或改变某些条件,认识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

所以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规律、认识规律,但不可以创造规律,故题干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意识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统一: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2.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故表述正确。2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每个图形面的个数均为3,D项,面的个数为5,排除。

另,图形均由直线和曲线组成。A项,图形由曲线组成;B项,图形由直线组成;C项,图形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符合规律;

因此,选择C选项。

24.高校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舆论的质疑,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保姆似乎“低人一等”,二者难以划上等号。正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其实,家政行业是考验从业者综合素质的行业,高校设立家政专业,符合市场需求。当然,目前来看,家政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少从事家政实务,不少都是从事家政企业管理和家政教育。要想真正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能够获得应有的尊严,让他们的工作能够体现应有的劳动价值,让他们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家政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在于:

A.增强家政专业“含金量”

B.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C.尊重从业人员劳动价值

D.破除家政专业职业偏见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高校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舆论的质疑,分析了其背后的错误观念,并指出家政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这一问题,随后通过转折标志词“其实”说明高校设立家政专业,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接着再次说明目前家政实务方面缺少人才这一问题。文段结尾则通过对策标志词“要”提出对策,强调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要破除职业偏见,并说明了对策带来的多重意义,故文段重在强调对策,即要破除家政专业职业偏见,对应D项。

A项,增强“含金量”即指提升家政专业的价值,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对应文段对策之前,为分析问题的部分,非重点,排除;

C项,“尊重从业人员劳动价值”对应文段对策带来的意义部分,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大学设家政专业”需破除职业偏见》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说明了家政本科专业的设立受到舆论的质疑,之后说明这种质疑是不对的。文段后边强调了通过破除职业偏见,才能让家政服务人员更专业并受到尊重。文段重点强调破除职业偏见是重要途径。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B项和C项均未提到“破除职业偏见”。D项提到了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即“破除家政专业职业偏见”。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作者意图的理解与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结构,抓住文段的对策句——“要想真正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文段首先介绍高校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质疑以及引起质疑的原因;接着说明这种错误观念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以“其实”转折,指出高校设立家政专业符合市场需求,但目前家政专业的学生很少从事家政实务;最后针对这一问题给出对策,即要想真正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获得应有的尊严。由文段最后的对策句可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破除职业偏见,D项正确。

A项,“家政专业‘含金量’”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由“正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可知,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是由于错误观念即职业偏见导致的,“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不是家政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排除。

C项是“破除职业偏见”后才能达到的目的,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排除。

故本题选D。25.清正廉明对于(

)相当于佼佼不群对于(

)。

A.求真务实雄才伟略

B.功成不居十全十美

C.克己奉公卓尔不群

D.运筹帷幄平步青云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

A项:“求真务实”指要求真实的,不是虚假的,与“清正廉明”不存在逻辑关系;“雄才伟略”指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与“佼佼不群”不存在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与“清正廉明”不存在逻辑关系;“十全十美”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与“佼佼不群”不存在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克己奉公”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与“清正廉明”为近义关系;“卓尔不群”意思是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与“佼佼不群”为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运筹帷幄”指制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与“清正廉明”不存在逻辑关系;“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轻易登上很高的官位,与“佼佼不群”不存在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6.某家要装修窗户,正合适的窗玻璃比过小的窗玻璃好。不过,在安装窗帘的时候,稍长点的窗帘与长度正合适的窗帘的差别并不大,从以上论述最能推出的结论是(

)。

A.长度不合适的窗帘仍然有使用价值

B.大小不合适的窗玻璃是装不到窗户上的

C.在装修的时候,式样没有用途重要

D.窗帘的长短只不过是式样的问题,与其功能无关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A项:根据题干“稍长点的窗帘与长度正合适的窗帘的差别并不大”,说明长度不合适窗帘也是有使用价值的,该项可以推出,当选;

B项:题干中指出正合适的窗玻璃比过小的窗玻璃好,可以推出过小的窗玻璃可以安装到窗户上,排除;

C项:题干中没有对式样和用途哪个更重要进行比较,无法推出,排除;

D项:题干中未涉及窗帘长短与式样问题关联,无法推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7.近日,火星车在加勒陨坑拍摄的图像发现,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通常这样的土壤存在于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这暗示着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地球沙漠土壤中存在土块,具有多孔中空结构,硫酸盐浓度较高,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层并不明显

B.化学物质分析显示,陨坑内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与地球土壤的状况较为接近

C.这些火星远古土壤样本仅表明火星早期可能曾是温暖潮湿的,那时的环境比现今更具宜居性

D.土壤裂纹剖面中的磷损耗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地球土壤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跃性所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论据: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地球沙漠土壤与火星土壤不同,是对论据的削弱,无法加强,排除。

B项:经化学物质分析后,陨坑内土壤与地球上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相似,与论据表意相同,是对论据的加强,保留。

C项:火星远古土壤样本情况仅表明火星早期的环境比现在宜居,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当时是否存在生命,不明确选项,排除。

D项:磷在土壤裂纹剖面中有损耗,说明有微生物存在,解释了为什么看到土壤裂纹剖面就说明可能有生命,属于搭桥加强。

B、D两项都能加强,但是D项搭桥的加强力度强于重复论据的B项。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远古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论据: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通常这样的土壤存在于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地球土壤多孔中空结构,硫酸盐浓度较高,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层并不明显,指出火星土壤和地球沙漠土壤有区别,这种区别是否与生命有关不明确,不具有加强作用。

B项:不明确项。陨坑内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与地球土壤的状况较为接近,不确定这种相似是否与生命有关,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宜居性”和是否存在生命无关,和土壤状况也没有必然联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建立联系。火星土壤裂纹剖面中的磷损耗,地球土壤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跃性所致,解释了为什么可能通过地球和火星相似的土壤样本来推测生命的存在,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结论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拍摄的图像发现”后面的内容,论点为“这暗示着”后面的内容。要支持该结论,可以说明远古时期火星确实存在生命。题干推论由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类似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推出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A项,指出火星土壤层不具备地球沙漠土壤的某些特征,并不能说明远古时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无法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陨坑内土壤的某些情况与地球土壤状况接近,则由地球土壤存在生命的实际情况,说明远古时期火星也可能存在生命,对题干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C项,指出远古时期火星的环境比现今更具宜居性,但宜居并不能说明存在生命,无法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这些土壤中的磷损耗与地球土壤类似,而地球土壤存在这种现象是由于微生物所致,则类比可推测火星远古时期可能也存在微生物,即存在生命,直接支持了题干结论。相较于B项,该项的支持力度更强。

故本题选D。28.组装∶调试∶使用

A.审稿∶投稿∶刊发

B.降息∶通胀∶加息

C.考察∶公示∶录用

D.注册∶充值∶登录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先“组装”,再“调试”,最后投入“使用”,三者属于时间顺承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先“投稿”,再“审稿”,最后“刊发”,与题干时间顺序不一致,排除;

B项:“降息”和“加息”是应对“通胀”不同的货币手段,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先“考察”再“公示”,公示期满后再“录用”,三者属于时间顺承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先“注册”,再“登录”,最后“充值”,与题干时间顺序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9.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

)等人员除外。

A.海外归国人才

B.国家政策性安置

C.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

D.涉密岗位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相关制度。

A项错误,B、C、D项正确,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故正确答案为BCD。30.2018年9月29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

)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东方红

B.嫦娥

C.北斗

D.微厘空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A项错误,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苏、法、日等国家之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我国的通信卫星通称“东方红”系列。

B项错误,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C项错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GPS、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从2000年开始发射卫星,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计划2020年底完成。

D项正确,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是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第一颗先导技术试验卫星,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2018年9月29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故正确答案为D。31.满族这一称呼是契丹族演化而来的。(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17世纪初,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族。

故表述错误。32.丁磊养猪、柳传志卖水产、刘强东种大米······如今IT业精英们纷纷“带甲归田”,在继续做强信息产业的同时,大手笔投资农业。从最前沿的电子科技,到最传统的农耕养殖。旁人看来着实风马牛不相及。但面对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实力弱的中国农业,IT界的骄子们“守望麦田”的背后,看中的是其未来发展潜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我国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B.IT业精英们目光向农业转移

C.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D.我国农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开头引出“IT业精英”投资农业领域的话题,之后具体论述投资农业以及旁人看法,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强调IT业精英投资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故文段旨在强调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新的机遇,对应C项。

A项,“人们的重视”范围扩大,文段仅论述了IT业精英对农业的关注,排除;

B项,文段论述“在继续做强信息产业的同时,大手笔投资农业”,没有放弃IT行业,“目光向农业转移”表述错误,排除;

D项,“美好的发展前景”为过度理解无中生有,文段论述的是有“发展潜力”,即有发展的可能性,但未提及前景一定是美好的,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IT业大佬“带甲归田”的背后》33.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靖难之役

②安史之乱

③巨鹿之战

④澶渊之盟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①项:“靖难之役”发生于明朝初期,因为建文帝朱允炆要削藩,所以时称燕王的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赶走了朱允炆,在南京称帝。②项:“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唐玄宗时期,时任节度使的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致使唐玄宗出逃,导致唐朝由盛转衰。③项:“巨鹿之战”发生于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的昏庸无能,赵高奸臣当道,百姓民不聊生,项羽起义,于巨鹿破釜沉舟击败了秦军主力。④项:“澶渊之盟“发生于北宋中期,是北宋和辽国长期战事之后的一次议和。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因此,上述历史事件的正确排序应该是③②④①。

因此,选择C选项。

34.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网络技术、移动芯片、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多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终端制造业加快赶超,不断培育新技术新应用形成新业态。但应该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世界局势波诡云谲,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在新时代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核心技术突破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彰显

B.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C.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D.新时代更需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命门”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第二、三句进一步解释我国互联网技术取得的成就和新发展,然后通过“但”进行转折,指出我国存在的问题,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还存在差距,最后提出对策,强调“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才不会受制于人”。文段是“分—总”结构,重点在尾句的对策上。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首先分析文段,文段为转折结构,转折词“但”之后所论述的内容为文段的论述重点,即我国必须掌握网络发展的核心技术,才能缩短差距,才能不受制于人。正确选项应与转折后的论述重点相关。文段先是肯定了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然后以“但应该看到”转折,说明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最后给出对策,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必须突破并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D项是对尾句对策的同义转述。文段说的是互联网核心技术,A项的“核心技术”扩大了范围。文段描述的现状和事实并非重点,排除B。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是我们掌握核心技术之后的结果,文段强调的是对策,排除C。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引出中国进入互联网相关话题,交代中国互联网技术有了突出成就,形成新业态,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强调中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最后尾句通过“必须”对前文提出总结性对策,强调面对当前互联网时代“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对应D项。

A项,“核心技术”,文段特指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概念扩大,排除;

B项,对策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对应尾句“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为意义效果的阐述,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新时代更需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命门”》35.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

A.学习社会知识和技能

B.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

C.培养社会责任

D.树立人生目标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社工知识。

第二步,个人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接受并认识各种社会生活、社会行为规范,树立明确的个人生活目标,承担不同的角色任务,为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ABCD项在上述内容均有表示。

因此,选择ABCD选项。

36.办公文具行业以其准入门槛低、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低、投资见效快等因素吸引许多中小企业纷纷进入,但有些企业为了单纯扩大________,采取降价策略,屡屡造成国际贸易_________,这些问题亟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以调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效益

纠纷

B.规模

争端

C.产量

矛盾

D.出口

摩擦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屡屡造成国际贸易”可知,该空和“国际贸易”有关。D项“出口”能直接对应“国际贸易”,符合语境。A项“效益”、B项“规模”和C项“产量”三者均不能体现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排除A项、B项和C项。答案锁定D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D项“摩擦”与“国际贸易”搭配得当。

因此,选择D选项。

效益:指效果和利益。规模:指(事业、机构、工程、运动等)所具有的格局、形式或范围。产量:指产品的总量。纠纷:指争执不下的事或不易解决的事情。争端:引起争执的事由,一般指领土、主权方面的争端。矛盾:①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②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③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④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⑤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⑥具有互相排斥的性质。

37.中国国家药物管理部门规定,药品的化学名和通用名由国家药典和药品管理部门制定,但商品名由厂家制定。正是这后一项规定,给许多药品的改名和多名创造了条件。在我国,近几年具有多种名称的常用药品有200多种,其中有4个药名的占20%,5个药名的占25%,6个药名的占25%,7个药名的占15%,还有15%的药有10个以上的名称,有的药有20多个名称,最多的有40多个名称。所有这些具有多种名称的药都是名符其实的“换汤不换药”,基本内容不变,只是包装或个别成分改变,疗效则完全一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药品的商品名可由厂家自行决定

B.一药多名的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

C.我国的常用药品都具有多种商品名

D.具有多种名称的药,其疗效完全一致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先指出“国家药物管理部门规定······药品的商品名由厂家制定”,这一规定直接导致了现在药品改名现象十分普遍,接着以数据作举例论证,论证前面的这一核心观点,最后一句指出具有多种名称的药品“换汤不换药”,即实质内容不变,换包装但疗效一致,实则也是在说明同一种药效的药,药名却五花八门。所以能够看出文段意在强调药品改名现象十分普遍这一问题,对应B项。

A项:只是药物管理部门规定内容,不是文段重点,排除;

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

D项:为文段最后一句的内容,并非整个文段强调的重点,文段实际上是借最后一句来说明现在有很多药效一样的药却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借此来强调一药多名的问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先说明我国药品的商品名由厂家制定,第二句论述了这样的做法给药品的改名和多名创造了条件,即许多药品多名的现象非常普遍。然后通过数据举例说明在我国一药多名的情况很多,最后一句进行补充说明,解释这些具有多种名称的药都是名符其实的“换汤不换药”,还是在强调一药多名的情况。故整个文段主要讲的就是我国一药多名的情况很多。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引出话题—描述现象—得出结论的结构,最后一句话文段的中心句。文段先指出由于我国药物管理部门规定“商品名由厂家制定”,导致许多药名出现了改名或一药多名的现象;接着通过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我国一药多名的现象的普遍性、严重性;最后指出这些具有多种名称的药品其疗效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其实质就是一种药。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说明的是我国一药多名的现象非常普遍。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D两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B项“都具有”表述过于绝对。

故本题选C。38.上级视察小康村,了解到以下实情:如果宅基地没有管理良好,那么村民活动中心不会建成;除非乡村道路铺设完成,否则生态旅游产业无法发展;村民活动中心建成或者乡村道路没有铺设完成。

由此可推知:

A.宅基地没有建设良好且生态旅游无法发展

B.宅基地管理良好且乡村道路铺设完成

C.宅基地没有管理良好或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D.宅基地管理良好或者生态旅游产业无法发展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属于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宅基地管理良好→¬村民活动中心

②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乡村道路铺设完成

③村民活动中心或者¬乡村道路铺设完成

第三步,进行推理。

①②③利用递推可得:¬宅基地管理良好→¬村民活动中心→¬乡村道路铺设完成→¬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再根据鲁滨逊定律,可知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39.从法律关系的客体看,债的客体是:

A.行为

B.物

C.不限于物,还包括行为

D.不是物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债权知识。

第二步,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的权利。从法律关系的客体看,债的客体是行为。

因此,选择A选项。

40.“超设计”是对传统设计的狭义定义的突破,是对时代的思考和超越,是体现艺术的未来意义的尝试。这种观念使策划和设计从原来主要在功能和艺术方面的考虑变成了一种必须顾全哲学、美学、社会学、未来学和环保学等多个方面的更加综合的技艺。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不属于“超设计”特点的是(

)。

A.突破了传统设计的定义

B.主要考虑功能和艺术方面

C.是对时代的一种超越

D.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根据“‘超设计’是对传统设计的狭义定义的突破”可知,“超设计”突破了传统设计的定义,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这种观念使策划和设计从原来主要在功能和艺术方面的考虑变成了······更加综合的技艺”可知,“主要考虑功能和艺术方面”为原来设计的特点,而“超设计”与此不同,故选项并非“超设计”的特点,当选;

C项,根据“是对时代的思考和超越”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变成了一种必须顾全哲学、美学、社会学、未来学和环保学等多个方面的更加综合的技艺”可知,“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1.瓮牖绳枢:粗茶淡饭:清寒

A.叠床架屋:衣锦食肉:奢华

B.箪食瓢饮:曲肱饮水:简朴

C.轻车熟路:霜行草宿:轻松

D.金盆洗手:金屋藏娇:阔绰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三个词项,分析词项间关系,前两个词项均可形容后一个词项。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即可。瓮牖绳枢比喻贫穷人家,粗茶淡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二者都可用于形容清寒。

A项,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不可以形容奢华,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曲肱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二者均用于形容简朴,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轻车熟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霜行草宿形容奔波劳苦,霜行草宿不可以形容轻松,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金盆洗手原指某些黑道人物发财后准备安享晚年,公开宣布改邪归正;现也指放弃以前长期从事的行业或某件事。金屋藏娇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纳妾。二者都不可以形容阔绰。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瓮牖绳枢”形容住房条件十分简陋,多指贫穷人家,“粗茶淡饭”指粗糙简单的饭食,形容生活俭朴清苦,二者均与“清寒”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衣锦食肉”指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二者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B项:“箪食瓢饮”指贫苦的生活;“曲肱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二者均与“简朴”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轻车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干起来不费力;“霜行草宿”指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二者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D项:“金盆洗手”指某些黑道人物发财后准备安享晚年,公开宣布改邪归正,现也指放弃以前长期从事的行业或某件事;“金屋藏娇”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二者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瓮牖绳枢指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贫穷人家;粗茶淡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二者都可以用来形容清寒。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叠床架屋比喻办事重复,自找麻烦;衣锦食肉形容生活富足,第一词与奢华无关,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曲肱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二者都可以用来形容简朴,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轻车熟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霜行草宿指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第二词与轻松无关,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金盆洗手指放弃以前长期从事的行业或某件事;金屋藏娇指十分宠爱妻子,也指男人纳妾或在外包养女人,二者均与阔绰无关,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42.夷陵虫身体长条形,两侧对称,呈三叶形,具有明显的身体分节,也具有了前后和背腹的区别。从科学家对于夷陵虫的还原看,更像一棵麦穗,所以也称为“穗状夷陵虫”。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虾子、螃蟹等的祖先,也有可能是祖先的远亲。夷陵虫是目前在寒武纪之前发现的唯一身体分节,具有运动能力,并可以形成连续遗迹的两侧对称动物。夷陵虫的发现为两侧对称动物身体分节在埃迪卡拉纪的出现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这一新的化石证据表明在埃迪卡拉纪已出现了具有运动能力、并且身体分节的两侧对称后生动物。也就是说,将“寒武纪大爆发”出现此类动物群又至少向前推了一千万年。

上述文字不涉及夷陵虫的:

A.生物特征

B.生存时期

C.研究价值

D.活动区域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和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夷陵虫身体长条形,两侧对称,呈三叶形,具有明显的身体分节,也具有了前后和背腹的区别”符合原文。B项对应“夷陵虫是目前在寒武纪之前……对称动物”,符合原文。C项对应“将‘寒武纪大爆发’出现此类动物群又至少向前推了一千万年”符合原文。D项“活动区域”文段没有涉及,属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D选项。

4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属于胆固醇的一种,研究发现,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的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比正常人高。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

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实际是人体在心脏病发作后应激产生用以抵御伤害的物质

B.身体虚弱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体内也会含有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所有人体内都含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

D.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易导致糖尿病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原因。

论据: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的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比正常人高。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说的是胆固醇升高导致冠心病等疾病,选项指出是由于心脏病引起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属于因果倒置,可以削弱,当选;

B项:论点说的是胆固醇和心脏疾病患者的关系,和“身体虚弱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无关,无法削弱,排除;

C项:胆固醇是新陈代谢必需的,并没有涉及到胆固醇和心脏疾病的关系,无法削弱,排除;

D项:糖尿病和论点心脏病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44.①“随手拍”就像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彼此之间的打招呼

②其重点不在信息传递,而在于情感交流。

③借由社交媒体,传播短视频成为维系情感交流的活动

④可以说,它不只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消除了时空距离,创造了新的生活化的“共处”情境。

⑤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以极其便捷的方式,极为丰富的形态、

极为直观的内容,直接传递给人。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①、③和⑤充当首句,③介绍传播短视频成为了一种活动,⑤介绍短视频的传播形式,①的话题是“随手拍”,是短视频的一种。应该先论述传播短视频成为了一种活动,再论述传播形式或“随手拍”的话题,即③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D两项。对比B、C两项发现,①后为②或④,②强调重点不在信息传递,而在于情感交流,与①中像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彼此之间的打招呼对应,符合逻辑,而④通过“可以说”对上文进行了总结,与①衔接不当,故①②捆绑,对应B项。

故正确答案为B。45.美国历史学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在《档案中的虚构》一书中,以16世纪法国赦罪书中的案情编造为例,凸显所谓原始档案的虚构性,引发历史研究者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但是换一个角度,在档案的述事、记录、归档与筛选、保存等制作环节中,其掺杂的多方涉入者的主观意识恰好也是档案真实性的反映,更可以反映某种特定的时代风尚。因此,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不应导致对档案利用的否弃,而是更进一步地发掘其中深藏的多元化的历史真貌。以求真为职志的历史学者,理应回归这些档案保存之初的原始状态,而非后来重新编辑的档案出版品,以免解读误差。16世纪中晚期以来英国史学对档案的整理与利用,其得失利弊,或可作为一个典型案例以供剖析。

接下来最有可能说的是:

A.分析美国历史档案的真实性

B.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原始档案

C.导致历史档案失真的具体原因

D.英国历史档案的整理利用情况及优缺点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以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在书中的一个观点作为切入点,指出原始档案具有虚构性。文段接着又通过“但是换一个角度”,话锋一转指出原始档案可以“反映某种特定的时代风尚”,还是有很多可可利用之处的。最后论述16世纪中晚期以来英国史学对档案的整理与利用的“得失利弊”可以作为典型案例进一步剖析。综上,文段的话题落脚点在“英国史学对档案整理、利用的得失利弊”,下文应紧围绕着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B项、C项与文段话题落脚点均不一致,故排除。D项与该文段话题落脚点保持一致,语义连贯。

因此,选择D选项。

46.统计显示,在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由指导教师推荐的作品所取得的成绩要好于大学生自荐的作品。因此,相较于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是否有指导教师的推荐对于一个作品能否在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更为重要。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指导教师比大学生本人更了解一个科技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

B.指导教师在决定一个科技作品能否参赛时,通常要与该作品的设计者面谈,了解其问题意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C.在获奖的科技作品中,大多数都无法吸引风险投资公司的兴趣

D.对于一个科技作品能否注册专利、能否吸引风险投资来说,指导教师的作用相较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即需补充论据削弱题干结论。题干中的论点和论据都较为明显,抓住关键信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和“指导教师的推荐”之间的联系即可解题。题干论点:相较于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是否有指导教师的推荐对于一个作品能否在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更为重要。论据:在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由指导教师推荐的作品所取得的成绩要好于大学生自荐的作品。

A项,指导教师比大学生本人更了解一个科技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通过补充论据的方式,加强了题干结论。

B项,说明指导教师的推荐也是基于对设计者的问题意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了解,通过补充论据的方式,削弱了题干结论。

C项,获奖的科技作品,大多数无法吸引风险投资公司的兴趣,属于无关项,无法削弱。

D项,科技作品能否注册专利、能否吸引风险投资,属于无关项,无法削弱。

故本题选B。47.食物链一词是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如果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会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

这段文字介绍了:

A.食物链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B.美国白头鹰灭绝的原因

C.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

D.环境对食物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是讲到“食物链”这个词的由来,后面则是对其进一步解释,从有毒物质→草→兔子→鹰,一步步论述有毒物质在它们体内累积的过程,最后作者讲述了美国白头鹰面临灭绝,有毒物质累积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并以此来证实累积后的放大效应。文段主体为“食物链”,概括为“有毒物质在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C选项。48.自然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但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