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章传染病流行病学讲稿_第1页
12章传染病流行病学讲稿_第2页
12章传染病流行病学讲稿_第3页
12章传染病流行病学讲稿_第4页
12章传染病流行病学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传染病流行病学(3学时)讲稿

吴云凤学习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后,我们知道,流行病学是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曾经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例如鼠疫、霍乱、天花以及流感等传染病曾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染病对人们构成的威胁已逐渐减弱,但是近些年来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也给全球公共卫生提出新的挑战。首先给大家介绍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传染病流行史简介、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2)掌握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疫源地、自然免疫地及自然免源性疾病等概念、传染病的防治和计划免疫及其评价。第一节概述(一)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和传播规律,探讨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与措施的一门学科。(二)流行概况(1)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传染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全球死于传染病的人口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5%。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约有40多种新发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新的传染病被发现。(2)国内传染病流行概况艾滋病危害严重,艾滋病毒感染模式正在发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的变化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发病率虽有下降但仍不乐观,控制的难度仍然较大耐药性结核病流行卷土重来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不断发生,在全球出现的40种新发传染病中,在我国出现近20种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常见传染病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第二节传染过程首先看一下什么传染过程?传染过程是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病原体与致病相关的主要特征:传染力: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传染力大小可通过引发感染所需的最小病原体的数量来衡量,也可通过人群中二代发病率(secondaryattackrate)来评价。致病力(pathogenicity):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毒力(virulence):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可用病死率和重症病例比例来表示。抗原性(antigenicity)或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病原体的抗原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病原体的变异抗原性变异耐药性变异毒力变异病原体在宿主体外的生存力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对病原体的生长不大部分病原体在体外的生存力较弱少数病原体在外界生存力较强,如能形成芽孢的细菌、乙肝病毒等。宿主:能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动物宿主的各种防御机制皮肤粘膜屏障内部屏障:吞噬作用、正常的体液屏障作用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宿主的遗传易感性宿主的个体遗传因素也与传染病的感染有关已证实7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艾滋病、肝炎、结核、脑膜炎等传染病的易感基因也陆续被发现传染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有望从基因水平揭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传染过程的结局感染谱或感染梯度:定植:病原体存在于体表,组织未受侵害感染:亚临床感染或无症状感染,病原体侵入宿主组织,但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没有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持续感染:慢性感染、携带状态、慢性携带状态、不迅速引起发病或痊愈的感染状态隐伏或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无症状感染(病原体侵入宿主组织,但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没有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疾病:临床疾病、有症状感染(病原体在宿主组织中繁殖,出现临床体征、症状与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临床疾病又分为轻症、重症和死亡)。痊愈:组织中的病原体被消灭。第三节流行过程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程。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病程可分为三期: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a)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b)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c)确定免疫接种时间。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e)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疾病,常以暴发形式出现。临床症状期: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病原体数量多,临床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排出和传播,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恢复期: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开始产生免疫力,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机体内的病原体被清除,不再具有传染性。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是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的统称。包括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持续时间、携带者的职业、生活行为、活动范围、环境卫生状况、生活条件及卫生防疫措施等。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家禽及野禽等。人畜共患疾病是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并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可分为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真正的人畜共患病。(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播因素包括空气、水、食物。传播形式有垂直和水平两种。传播途径的种类有七种:a)经空气飞沫传播b)经水和食物c)经接触传播d)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e)经土壤传播f)医源性传播g)垂直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可引起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可引起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疫源地: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的存在和病原体能够持续传播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因病种而异,主要取决于传染源的存在时间和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以及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被消灭;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而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与类型:(1)同源传播也称共同传播载体传播,指由共同传播因素引起的暴发a)单次暴露:易感者同时暴露于某传播因素而发生的流行,流行曲线呈单峰型。b)多次暴露:易感者分批受感染,病例可分批出现,每批病例表现为流行曲线上的一个高峰,流行曲线呈多峰型,流行时间超过两个潜伏期。(2)非同源传播,亦称为连续传播或连锁式传播。病原体在受染的人、动物、与易感者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潜伏期长的疾病,病例增长缓慢,流行过程持续时间长,下降也缓慢。潜伏期短的且易传播的疾病,病例增长快,持续时间较短,但至少超过一个潜伏期。非同源性传播的流行曲线往往不规则。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它们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但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和消长。三个环节本身及它们之间的链接都收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自然因素a)对传染源的影响b)对传播途径的影响c)对易感者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一)策略预防为主传染病监测全球化控制(二)措施疫情管理针对传染源采取措施,例如病人、病原携带者、接触者针对传播途径采取措施,主要是消毒、杀虫以及灭蚊、绳、蚤等。针对易感人群采取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三)传染病暴发的应急措施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控制或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第五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一)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及类毒素等免疫制剂。人工被动免疫:有免疫血清、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等。人工自动被动免疫:使机体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和持久免疫力(二)免疫规划(1)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四苗防六病”,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预防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2)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使基础免疫的内容改变为“五苗防七病”。2007年12月29日将甲肝、流脑等15种疫苗有效预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其内容包括:/在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流脑、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是否有常规接种率报告;/根据出生率推算接种率,并与报告接种率比较;/近年来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病例发生情况及分布;/必要时开展抽样调查。•评价的主要指标:建卡率、累计接种率。免疫学效果评价:人群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流行病学效果评价:疫苗保护率个疫苗效果指数。第六节新发传染病首先大家了解新发传染病的定义:由新出现(发现)的病原体,或经过变异而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已知病原体所引起的人和动物传染性疾病。突发性传染病:是指突然出现的传染病爆发。其次,重点介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不确定性即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新发传染病,给防控的准备工作带来困难缺乏特效治疗和免疫预防容易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对医务人员造成直接伤害动物源性: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新发传染病中75%为动物源性的(5)人群对新传染病缺乏免疫力(6)新的病原性微生物带来的传染是全球性的,而非局部的独立的事件(7)在疫情发生初期,不能充分认识,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恐慌心理严重,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8)新发传染病的生物学性状、传播因素及传播规律等方面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传播迅速、易形成爆发或流行、病死率高最后带大家看一下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1、三级预防策略(1)一级预防:生态学预防(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