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报告_第1页
2014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报告_第2页
2014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报告_第3页
2014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报告_第4页
2014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报告2014年,汽车工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产销增速较上年虽有所减缓,但总量保持在2000万辆以上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汽车品种更新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呈现高速增长势头;行业经济效益良好。同时,各车型产销状况差异较大,乘用车保持增长,商用车低于同期水平;汽车出口依然下降。总体而言,2014年汽车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2014年汽车工业运行情况综述1、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300万辆,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2014年,汽车产销在上年双双超过2000万辆后,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小幅回落。产销分别为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同比增长7.3%和6.9%,增幅低于上年7.5个百分点和7.0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1991.98万辆和1970.06万辆,同比增长10.2%和9.9%,增幅低于上年6.4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380.31万辆和379.13万辆,同比下降5.7%和6.5%,在上年产销增长7.6%和6.4%的基础上,分别回落13.3个百分点和12.9个百分点。从2014年月度汽车产销累计增长变化情况来看,2月后各月产销累计增速基本上呈逐月缓慢回落态势。其中商用车在一季度后产销结束增长,呈持续下降,影响了行业整体增速。2014年汽车月均产销197.69万辆和195.77万辆,比上年分别增加13.38万辆和12.57万辆。从近10年汽车产销增长变化情况来看,产销年均增长17.2%和16.9%,明显高于GDP年均增速。2009年产销总量跃居全球第一之后,连续六年位列全球第一。虽然在产销总量超过2000万辆之后,汽车产销增速趋缓,但从目前汽车市场需求变化情况来看,已经开始从一线、二线城市逐步向三线和四线城市下沉,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产销总体依旧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具体数据见表1、表2。表12014年各季度汽车产销及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万辆、%产量销量数量同比增长数量同比增长一季度总计589.179.16592.239.18其中:乘用车479.889.48486.9510.09商用车109.297.80105.285.13一季度总计589.1610.03576.127.53其中:乘用车490.9714.81476.4312.31商用车98.19-8.5299.69-10.66三季度总计544.254.93531.744.25其中:乘用车467.769.76452.178.09商用车76.49-17.3079.57-13.28四季度总计649.715.16649.106.39其中:乘用车553.377.28554.519.17商用车96.34-5.6094.59-7.42表22005-2014年汽车销量变动情况汽车总计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销量同比增长单位:万辆、%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005575.8213.54397.1121.40178.71-0.752006721.6025.13517.6030.0220414.232007879.1521.84629.7521.68249.4022.252008938.056.70675.567.27262.495.2520091364.4846.151033.1352.93331.3528.3920101806.1932.371375.7833.17430.4129.9020111850.512.451447.245.19403.27-6.3120121930.644.331549.527.07381.12-5.4920132198.4113.871792.8915.71405.526.4020142349.196.861970.069.89379.13-6.532、乘用车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中国品牌依旧面临严峻挑战(1)乘用车产销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各车型市场表现不一2014年,乘用车产销双双超过1900万辆,接近2000万辆,总体增速有所放缓。从细分品种来看,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量均达到历史最高;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增幅低于全行业,但依旧保持在千万辆规模;交叉型乘用车产销明显下降。从产销增长贡献度来看,SUV最高,产销增长贡献度双双超过60%;MPV居次,贡献度超过30%;轿车贡献度有所回落,但也超过20%。2006年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500万辆之后,乘用车增速一直高于全行业,所占比重保持在70%以上。2014年,乘用车销量占汽车总量比重达到83.9%,连续3年超过80%。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占乘用车比重依然最高。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日趋多样化,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具体数据见表3。表32014年乘用车细分品种产销增长贡献度单位:万辆、%产量销量本期同期增量贡献度本期同期增量贡献度总计1991.981808.42183.561001970.061792.78177.28100轿车1248.111210.0838.0320.721237.671200.9736.7020.70SUV416.65302.58114.0862.15407.79298.88108.9161.44MPV197.27132.0865.1935.51191.43130.4161.0234.42交叉型129.95163.68-33.73-18.37133.17162.52-29.35-16.56(2)中国品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1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33万辆,同比增长4.1%,增幅低于上年7.3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占有率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降幅较上年有所扩大。尽管在8月后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需求呈逐月回升,但总体来看,2014年对于中国品牌而言仍然是十分严峻的一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2009年以来新低。2014年,外资企业进一步加速了产品本土化进程,同时产品线逐步下沉,这在很大程度上蚕食了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受此影响,外国品牌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2014年外国品牌共销售1212.28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1.5%,市场占有率为2009年以来新高。从主要外国品牌市场表现来看,德系品牌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共销售394.09万辆,同比增长16.9%,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占有率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销量呈小幅增长,共销售309.52万辆,同比增长7.6%,增幅较上年减缓7.7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5.7%,占有率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美系、韩系销量增幅也较上年有所减缓,分别销售252.55万辆和176.6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2.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2.8%和9.0%,占有率较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法系乘用车增速依然明显,共销售72.70万辆,同比增长31.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占有率较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具体情况见表4。表42009-2014年乘用车分国别市场占有率单位:%200920102011201220132014中国品牌44.3045.6042.2341.8540.5838.44其中:轿车29.6730.8929.1128.3827.9722.42德系14.1214.3516.4818.4418.8120.00其中:轿车19.2519.3721.2923.3124.2927.02日系21.2619.5419.4016.4016.0515.71其中:轿车24.8522.7421.6118.2817.7017.53美系9.8510.2611.0011.6912.3912.82

其中:轿车13.01韩系7.8614.2615.0315.987.538.10其中:轿车13.01韩系7.8614.2615.0315.987.538.108.6515.7816.538.808.96其中:轿车9.60法系2・61其中:轿车3.618.818.989.792.712・792・843.933.994.109.663.084.1711.003.694.92(3)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增速明显放缓,市场竞争依然激烈2014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1248.11万辆和1237.67万辆,同比增长3.1%和3.1%,增幅较上年减缓9.2个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占乘用车比重分别为62.6%和62.8%,较上年继续下降。2014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截止2014年底,在产的轿车品牌约有260余个,其中新上市的轿车品牌(不含改进型)约有30余个。月均销量超过1万辆的品牌仅有35个,超过5000辆的也只有60余个。余下近200个轿车品牌月均销量均不到5000辆。中国品牌轿车与外国品牌相比,销量差距仍在不断增大。在260余个品牌中,中国品牌约有130余款,超过一半,但销量只占轿车总销量的不足四分之一。2014年,销量前十位品牌均为外国品牌,累计销量达到303.30万辆;前十名中国品牌累计销售106.94万辆,与前十位外国品牌之差为196.36万辆。2014年,从轿车分排量细分品种销售情况来看,1升〈排量<1.6升和1.6升〈排量<2.0升两大系列品种销量同比呈小幅增

长,其他系列品种均呈下降,其中1升及以下品种降幅更为明显。具体数据见表5-表6。表52014年前十位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轿车销量差距单位:万辆序外国品牌中国品牌士日关号品牌销量2014年排名品牌销量2014年排名相差1福克斯39.181EC716.521922.652朗逸37.202逸动15.492421.713桑塔纳30.733启辰11.403719.334速腾30.014悦翔11.343818.675轩逸30.015F311.034018.986捷达29.706奔腾10.004319.707凯越29.317荣威3509.794419.528科鲁兹26.608金刚8.035218.579赛欧25.339速锐7.335518.0110朗动25.2310E36.006319.23表62014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分排量细分品种销量增长贡献度单位:万辆、%轿车品种本期同期增量贡献度轿车销售总量1237.671200.9736.70100排量V1升26.8841.56-14.67-39.981升〈排量<1.6升877.45821.2056.25153.261.6升〈排量<2.0升289.83276.4313.4036.512.0升〈排量<2.5升39.0457.02-17.98-48.982.5升〈排量<3.0升4.204.43-0.22-0.603.0升以上0.260.34-0.08-0.20(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市场更趋活跃,中国品牌表现突出2014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量超过400万辆,达到407.79万辆,同比增长36.4%,增幅较上年虽有所减缓,但总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乘用车细分市场中,SUV市场竞争热度不减,在近110余个品牌中,月均超过5000辆的品牌共有25个,其中月均销量超过1万辆的品牌共有7个。在2014年新上市的SUV品牌(不含改进型)约21个,其中中国品牌表现较为出色幻速、哈弗H2和瑞风S3,上市以来一直热销,月均销量均超过6000辆。2014年,中国品牌SUV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共销售182.52万辆,同比增长50.4%,增幅高于上年同期9.6个百分点;占SUV销售总量的44.8%,占有率较上年提升4.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销量增速较上年有所减缓,共销售78.04万辆,同比增长21.5%,增幅较上年减缓4.4个百分点,占SUV销售总量的19.1%,占有率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德系品牌超过韩系,占有率位居第三,共销售55.12万辆,同比增长35%,占SUV销售总量的13.5%;韩系品牌销量同比有所下降,共销售40.45万辆,同比下降3.1%,占SUV销售总量的9.9%,占有率较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美系品牌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共销售39.89万辆,同比增长56.6%,占SUV销售总量的9.8%,占有率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法系品牌所占比重不大,但增幅依然明显,共销售11.78万辆,同比增长1.3倍,占SUV销售总量的2.9%。2014年,1.6升及以下小型SUV品种增速最快,共销售127.17万辆,同比增长81.1%。2.5升以上品种需求有所下降,共销售16.89万辆,同比下降12.7%。具体数据见表7-表8。表72014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品牌分国别销量增长贡献度单位:万辆、%本期同期增量贡献度SUV销售总量407.79298.88108.91100中国品牌182.52121.3861.1356.13日系品牌78.0464.2313.8112.68德系品牌55.1240.8314.2913.12韩系品牌40.4541.72-1.27-1.17美系品牌39.8925.4714.4113.23法系品牌11.785.236.546.01表82014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分排量销量增长贡献度单位:辆、%SUV品种本期同期增量贡献度SUV销售总量407.79298.88108.911001升〈排量W1.6升127.1770.2056.9652.301.6升〈排量<2.0升197.71150.4047.3043.432.0升〈排量<2.5升66.0358.937.106.522.5升〈排量<3.0升14.4415.68-1.24-1.143.0升以上2.453.66-1.21-1.12(5)多功能乘用车(MPV)销量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品牌占市场绝对主导2013,多功能乘用车(MPV)共销售191.43万辆,同比增长46.8%,增速较上年有所减缓。中国品牌MPV共销售164.31万辆,同比增长52.3%;占MPV销售总量的85.8%,占有率较上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品牌中,有8个为中国品牌,其中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宏光继续稳居第一,共销售75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39.2%;此外,8月新上市的宝骏730,5个月累计销量达到12.01万辆,排名跃居第4位,表现同样出色。近年来,小型MPV市场表现较为活跃,2014年,1.6升及以下MPV品种共销售150.17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54.4%。中国品牌占据了该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具体数据见表9。表92014年多功能乘用车(MPV)分排量销量增长贡献度单位:辆、%MPV品种本期同期增量贡献度MPV销售总量191.43130.4161.021001升〈排量W1.6升150.1797.2752.9086.691.6升〈排量<2.0升14.9810.164.837.912.0升〈排量<2.5升22.8219.713.115.102.5升以上3.463.270.190.31(6)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下降依然明显,市场集中度保持较高水平2014年,交叉型乘用车销量继续呈明显下降,共销售133.17万辆,同比下降18.1%,继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销量下降。在统计的21家交叉型乘用车生产企业中,累计销量超过10万辆的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重庆长安和东风公司,分别销售65.38万辆、26.30万辆和11.8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8%、14.3%和33.6%。2014年上述三家企业共销售103.54万辆,占交叉型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7.8%。3、商用车产销有所下降(1)商用车总体表现不如上年,前十强企业保持较高市场份额2014年,商用车产销双双下降,成为汽车产销增速减缓的主要因素。从全年商用车市场表现来看,一季度产销总体保持增长,进入4月后月度产销同比均呈下降。2014年,商用车月均产销量分别为31.69万辆和31.59万辆,比上年减少1.92万辆和2.21万辆。2014年,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家企业依次为:北汽福田、东风、金杯、江淮、江铃、一汽、上汽通用五菱、重汽、重庆长安和长城,分别销售54.79万辆、50.02万辆、28.38万辆、25.87万辆、24.88万辆、23.38万辆、21.95万辆、17.61万辆、13.88万辆和11.83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汽通用五菱和江铃销量呈较快增长,重汽和重庆长安增速略低,其他企业有所下降。2014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72.59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71.9%。2014年,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相比,货车(含货车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产销结束增长,有所下降。在货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相比,重型货车产销结束快速增长,呈小幅下降;中型货车降幅明显加大;轻型货车也结束增长,呈较快下降;微型货车略有增长。客车(含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相比,轻型客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大型客车增速略低;中型客车降幅较明显。具体数据见表10。表102014年商用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万辆、%商用车E总计货车客车销量同比增长销量同比增长销量同比增长1月30.950.1826.49-0.654.465.392月28.4217.0425.3317.633.0912.443月45.902.0940.640.825.2613.074月39.52-1.3134.58-1.874.942.855月32.08-12.0127.21-13.464.87-2.976月28.17-19.6522.95-22.915.22-1.297月26.02-6.6621.23-11.004.7919.168月24.74-16.3619.77-21.084.979.739月28.76-16.0123.10-21.525.6617.7910月27.83-14.8923.33-17.274.500.0111月31.56-9.2425.94-12.595.6210.2912月34.90-2.3227.91-5.856.9914.84(2)货车销量明显下降,骨干企业保持较高市场集中度2014年货车(含货车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销量结束上年增长,有所下降,共销售318.44万辆,同比下降8.9%。在货车细分品种中,半挂牵引车保持增长,但增幅也明显回落,共销售27.90万辆,同比增长5.9%,增幅较上年回落32.2个百分点。2014年,货车骨干企业市场集中度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的重型货车企业分别是:东风公司、重汽、一汽、北汽福田、陕汽、江淮、上汽红岩、华菱、成都大运和北奔重汽。上述十家企业销量均超过1万辆,其中前五家企业也继续保持在10万辆以上规模。2014年,十家企业共销售71.83万辆,占重型货车销售总量的96.6%。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型货车企业共销售23.54万辆,占中型货车销售总量的95%。其中,东风、一汽和重汽继续稳居前三名,与上年同期相比,重汽销量略增,东风和一汽有所下降。轻型货车重点企业也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其中在销量排名前十家的轻型货车企业中,有6家累计销量再次超过10万辆,分别是北汽福田、江铃、江淮、东风公司、金杯股份和长城,上述6家企业共销售109.04万辆,占轻型货车销售总量的65.6%。微型货车企业中,上汽通用五菱表现最为突出,不仅销量依旧远高于其他企业,同比也保持快速增长,共销售21.95万辆,同比增长25.4%,占微型货车销售总量的41.4%。具体数据见表11。表112010-2014年货车主要品种销量及同比增长率单位:万辆、%货车品种20102011201220132014货车总销量386.11354.48330.38349.63319.59同比增长30.47-8.19-6.805.83-7.86其中:重型货车销量101.7488.0663.6077.4174.75

同比增长59.93占货车销量比重26.35中型货车销量27.18同比增长4.94占货车销量比重7.04轻型货车销量195.98同比增长26.13占货车销量比重50.76微型货车销量同比增长59.93占货车销量比重26.35中型货车销量27.18同比增长4.94占货车销量比重7.04轻型货车销量195.98同比增长26.13占货车销量比重50.76微型货车销量61.21同比增长19.90占货车销量比重15.85-13.44-27.7821.7124.8419.2522.1429.1929.0328.697.43-0.58-1.188.238.798.21188.01184.27-7.19-1.9953.0455.78-1.7323.3924.79-13.167.76190.83166.163.56-12.3154.5851.9949.2253.4852.7053.89-9.908.6613.8916.19-1.462.1715.0716.86客车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轻型客车表现依然出色2014年,客车(含客车非完整车辆)共销售60.69万辆,同比增长8.4%,增幅略低于上年。在客车主要品种中,轻型客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共销售44.31万辆,同比增长14.1%。从近5年客车销售情况来看,总体保持平稳增长,2012年和2014年增速相对略低,其他各年销量增幅均超过两位数。2010-2014年,客车销量年均增长达到8.18%,总体表现明显好于货车品种。2014年,从客车分车型主要企业市场表现来看,郑州宇通稳居大型客车企业龙头地位,共销售2.74万辆,同比增长7.1%,占大型客车销售总量的32.5%。其他企业销量均不足万辆,其中排名二至四位的企业依然是苏州金龙、金龙联合和厦门金旅,与上年同期相比,厦门金旅销量保持较快增长,苏州金龙和金龙联合有所下降;销量排名五至十位的企业中,中通客车销量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北汽福田、长沙比亚迪和扬州亚星增速更为明显。2014年,销量排名前十家大型客车生产企业共销售7.21万辆,占大型客车销售总量的85.6%。在中型客车企业中,宇通依然保持第一,继上年后销量再超2万辆,达到2.59万辆,同比增长3.4%;在销量排名二至十位的企业中,只有中通客车销量同比呈较快增长,其他企业均呈下降。2014年,销量排名前十家中型客车生产企业共销售7.10万辆,占中型客车销售总量的89.2%。轻型客车企业中,金杯表现最为突出,销量再超10万辆,达到11.65万辆,同比增长12.3%;排名二至十位的企业中,东风公司销量微降,其他企业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保定长安增速更为显著。2014年,销量排名前十家轻型客车生产企业共销售39.76万辆,占轻型客车销售总量的89.7%。具体数据见表12。表122010-2014年客车主要品种销量及同比增长率单位:万辆、%客车品种20102011201220132014客车总销量44.3148.7950.7455.8960.69同比增长25.1410.114.0110.168.37其中:大型客车销量6.887.387.928.178.42同比增长45.877.267.343.133.15占客车销售总量比例15.5315.1315.6114.6213.87中型客车销量8.999.169.058.957.96同比增长9.681.89-1.15-1.19-11.62占客车销售总量比例20.2918.7717.8416.0113.12轻型客车销量28.4432.2533.7738.7844.31同比增长26.4213.414.7114.8514.10占客车销售总量比例64.1866.1066.5569.3973.014、新能源汽车产销呈高速增长2014年,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据中汽协会统计,截止2014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7.85万辆和7.48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所占比重最大,但增速略低于行业,产销分别完成4.86万辆和4.5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速明显快于行业,市场前景更好,产销分别完成2.99万辆和2.97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从分车型情况来看,新能源乘用车产销5.74万辆和5.39万辆,同比增长3.3倍和3.2倍。其中新能源轿车依旧占最大比重,产销5.69万辆和5.35万辆,同比增长3.6倍和3.4倍,占新能源乘用车产销总量的99.2%和99.2%,占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的72.5%和71.5%。新能源商用车产销2.11万辆和2.08万辆,同比增长3.9倍和3.5倍。2014年,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销售情况来看,纯电动汽车销量排名前五位企业依次是江南汽车、康迪电动汽车公司、北汽股份、吉利和比亚迪,上述五家企业共销售纯电动汽车3.05万辆,占纯电动汽车销售总量的67.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依次是:比亚迪、郑州宇通、上汽股份、中通客车和苏州金龙,上述五家企业共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55万辆,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总量的85.9%。具体情况见表13。表132012-201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单位:辆汽车产品201420132012产量销量产量销量产量销量汽车总计784997476317533176421281413053一、乘用车57367539171320012991981198911、轿车56921534691231012106932193762、其他乘用车446448890885490515二、商用车211322084643334651300331621、客车207602032138413695178818422、货车372525492956121513205、行业集中度接近90%,重点企业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汽车行业重点企业(集团)继续稳居主导,其中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长城、奇瑞和江淮,分别销售558.37万辆、380.25万辆、308.61万辆、254.78万辆、240.09万辆、117.23万辆、80.17万辆、73.08万辆、48.61万辆和46.47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长城和江淮销量小幅下降,其他企业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107.66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7%,比上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十强企业中国品牌共销售882.93万辆,占中国品牌汽车销售总量的79.3%。具体情况见表14。表142010-2014年汽车行业骨干企业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单位:万辆、%20102011201220132014前三强销量884.14962.591018.581151.671247.23占汽车总销量比重48.9552.0252.7652.3953.09前五强销量1271.011316.081383.331583.111742.10占汽车总销量比重70.3771.1271.6572.0174.16前十强销量1559.601609.141686.281943.062107.66占汽车总销量比重86.3586.9687.3488.3889.72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品牌企业在2014年面临严峻挑战,但行业内主导企业依然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据中汽协会统计的中国品牌企业销售数据,2014年中国品牌汽车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上汽、长安、东风、北汽、长城、一汽、华晨、奇瑞、江淮和比亚迪。其中上汽集团中国品牌销售超过200万辆,达到208.69万辆,占中国品牌汽车销售总量的18.7%;此外长安、东风和北汽中国品牌销量也超过100万辆。2014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中国品牌910.17万辆,占中国品牌汽车销售总量的81.7%。具体情况见表15。表152014年前十位中国品牌企业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单位:万辆、%排名汽车乘用车商用车企业销量占有率企业销量占有率企业销量占有率1上汽208.6918.74上汽177.1523.39北汽58.0716.29

10长安东风北汽长城一汽华晨奇瑞江淮比亚迪合计138.63127.78109.0773.0861.8052.2548.6146.4743.79910.1712.4511.479.796.565.554.694.364.173.9381.71长安东风长城北汽奇瑞比亚迪吉利一汽华晨合计103.4473.3261.2551.0046.8243.7942.5838.4223.87661.6413.669.688.096.736.185.785.625.073.1587.36东风长安上汽华晨江淮一汽重汽长城陕汽合计54.4635.1931.5428.3826.9223.3817.6111.8310.68298.0615.279.878.857.967.556.564.943.323.0083.5910长安东风北汽长城一汽华晨奇瑞江淮比亚迪合计138.63127.78109.0773.0861.8052.2548.6146.4743.79910.1712.4511.479.796.565.554.694.364.173.9381.71长安东风长城北汽奇瑞比亚迪吉利一汽华晨合计103.4473.3261.2551.0046.8243.7942.5838.4223.87661.6413.669.688.096.736.185.785.625.073.1587.36东风长安上汽华晨江淮一汽重汽长城陕汽合计54.4635.1931.5428.3826.9223.3817.6111.8310.68298.0615.279.878.857.967.556.564.943.323.0083.59据我会统计的17家汽车行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指标显示,2014年,17家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增幅较上年有所回落,但总体高于产销增速。其中:实现营业收入达到31043.48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全行业营业收入总额的44.6%。实现利润总额达到3444.32亿元,同比增长20.6%,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55.7%。6、汽车企业出口同比依然下降2014年,汽车出口延续了上年下降走势。据中汽协会对行业内整车企业报送的出口数据统计,2014年,汽车企业共出口91.04万辆,同比下降6.9%,降幅较上年略有减缓。在出口细分品种中,乘用车降幅明显高于商用车,共出口53.30万辆,同比下降10.6%。在四大类乘用车出口品种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呈较快下降,共出口31.49万辆,同比下降20.6%,降幅较上年加大3.4个百分点;多功能乘用车(MPV)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共出口0.60万辆,同比下降5.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出口增幅较上年略有提升,共出口15.08万辆,同比增长10.6%,增幅较上年提升4.9个百分点;交叉型乘用车增幅较上年明显减缓,共出口6.13万辆,同比增长7.5%,增幅较上年减缓11.5个百分点。2014年,商用车共出口37.74万辆,同比下降1.0%。在商用车主要出口品种中,只有货车出口有所下降,其他品种保持增长,其中客车出口同比增长最为显著。2014年,出口量位居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奇瑞、上汽、华晨、力帆、吉利、北汽、东风、吉利、江淮、长城和长安,分别销售11.37万辆、8.55万辆、8.28万辆、7.96万辆、7.24万辆、7.03万辆、6.19万辆、5.59万辆、4.83万辆和4.10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华晨、力帆、北汽和东风出口有所增长,其他企业呈一定下降。2014年,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71.14万辆,占汽车企业出口总量的78.1%。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海关总署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14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800亿美元,达到1829.13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增幅高于上年同期8.2个百分点,其中进口表现更为突出。与出口下降形成对比,2014年,汽车整车进口总体呈快速增长势头。共进口142.60万辆,同比增长19.3%,增幅较上年提升13.7个百分点,继2011年以来,连续四年进口量保持在百万辆规模。从各月汽车进口表现来看,除2月外,其他各月进口量均超过10万辆,其中4月、5月、7月和12月进口量均超过13万辆。从月度进口量同比变化趋势来看,上半年月均增速超过20%,下半年增幅回落较明显,经销商库存压力有所增大。在汽车主要进口品种中,乘用车占比依然最高,共进口140.27万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98.4%。在三大类乘用车主要品种中,越野车进口量保持最多,共进口58.89万辆,同比增长16.5%,占汽车进口总量的41.3%。轿车进口结束上年下降,也呈一定增长。共进口46.96万辆,同比增长10.9%。小型客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共进口34.42万辆,同比增长49.1%,增幅较上年提升20.4个百分点。具体数据见表16。表162010-2014年汽车生产企业出口量单位:万辆、%20102011201220132014汽车总计54.4981.43105.6197.7391.04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重3.024.405.474.453.88其中:乘用车28.2947.6166.1259.6353.30占当年乘用车总销量比重2.063.294.273.332.71商用车26.2033.8239.4938.1037.74占当年商用车总销量比重6.098.3910.369.409.957、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上年有所减缓2014年,据中汽协会编辑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全国汽车行业13714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上年有所减缓。主营业务收入平稳增长,增速趋缓。2014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649.67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利税总额较快增长,增速放缓。2014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利税总额呈较快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180.42亿元,同比增长17.9%,增幅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9650.54亿元,同比增长14.0%,增幅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户数有所上升。2014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为1525家,同比上升4.5%,增加亏损企业66家。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呈不同增长。2014年末,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为7779.62亿元,同比增长6.5%。2014年末,产成品库存资金为2430.61亿元,同比增长18.3%。8、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增幅平稳下降2014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84.52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9、摩托车产销继续下降2014年,我国摩托车产销规模继续下降,全年完成产销2126.78万辆和2129.44万辆,比上年下降7.1%和7.6%,产销量已连续三年下降,为2007年以来新低。其中,二轮车产销1890.77万辆和1893.61万辆,比上年下降7.6%和8.1%,降幅比上年扩大3.6和4.7个百分点;三轮车产销236.01万辆和235.83万辆,比上年下降2.5%和3.0%,由上年的小幅增长转为下降。从2014年各月产销情况看,产销量走势总体平稳,月产销量在177万辆左右,2月份受春节影响,产销量较低,12月略有翘尾,全年各月产销量同比均明显下降。从各季度情况看,一季度销售500.63万辆,同比下降9.4%;二季度销售541.01万辆,同比下降8.7%;三季度销售525.11万辆,同比下降6.9%;四季度销售562.5万辆,同比下降4.9%,同比降幅逐季收窄。从市场需求情况看,2014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需求均明显下降。据对全国87家摩托车生产企业出口情况统计,2014年全行业摩托车出口858.38万辆,比上年下降6.4%。粗略计算,国内市场销售1271万辆,比上年下降8%。二、2014年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1、能源压力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6%,预计2020年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能源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目前,汽车消耗成品油约占成品油总量的70%左右。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达到4.5升/百公里。严格的指标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传统汽车油耗水平提升也面临更大的技术升级压力。2、环境压力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加快升级,重点地区提前实施更高的排放标准要求,汽车行业必须加大投入,通过技术升级满足污染物排放的要求。3、交通压力近些年我国机动车数量增势迅猛,为缓解交通压力、治理大气污染,有的城市采取了机动车限购、限行等措施。限购、限行等限制总量的行政性措施成为各地政府部门遏制交通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手段。虽然限制总量增长的措施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缓解公共交通建设缓慢与私车保有量增长的矛盾,但这些措施实际扭曲了市场,制约了汽车产业,特别是中国品牌的发展。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能源、环境、交通等因素的极大挑战。国家将继续加大淘汰老旧汽车将给汽车产品升级提供机遇,同时汽车行业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车辆智能控制、车车和车设施之间信息化、新材料和轻量化技术、回收再制造技术等方面,需要不断突破,才能适应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对汽车产品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三、2015年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及产销预测1、形势分析2014年,中国经济在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显著成就。2015年,中国经济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部分行业风险显现等困难和挑战。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仍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特别是国内外经济运行压力,我国经济仍不能排除继续下行的可能性。为此,2015年要完成五大经济任务。一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一方面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四化”同步发展。二是培育新的增长点。这就有赖于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这三者都有赖于通过深化改革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创新动力,激发市场活力。三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核心是促进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分工协作,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五是改善基本社会保障。就业和教育等民生工作的关键也是完善制度,特别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等。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在新常态下出现四个转化:(1)产销增速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化“十五”期间,全国汽车产量从2001年的234万辆到2005年570万辆,年均增速为22.5%;“十一五”期间从2006年728万辆到2010年1826万辆,年均增速为26.2%;“十二五”从2011年的1842万辆增长到2014年2372万辆,年均增速降至8.8%。加入“WTO”以来,汽车行业经历了超过10年的爆发式增长,目前规模增速逐步趋缓。(2)从满足市场需求向适应社会资源禀赋转化我国汽车需求依然处于普及期的高速增长阶段,需求依然旺盛。但是,能源、环保、交通对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的制约作用也日益显现。2013年,我国汽、柴油消耗量为9364万吨和17021万吨,其中汽车消耗汽油占到汽油总消耗量的90%以上,柴油占到50%左右,全年石油进口2.8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8%,能源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国家采取了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加快升级、重点地区提前实施更高的排放标准要求,以及对重点城市采取总量、增速、车辆出行等方面的控制等项措施。汽车行业不仅要通过技术升级满足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更要适应由大气污染防治带来的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慢于汽车保有量和使用量增长速度,再加上城市交通运输结构仍不合理和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交通拥堵现象已经成为常态。限购、限牌等限制总量的行政性措施成为各地政府部门遏制交通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手段。从全国范围看,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但完全解决百姓出行需求和公共交通建设之间的矛盾还需要一段时间,全国采取限制总量方式治理交通拥堵的城市还将继续增加,现有已实施的城市也不会很快完成政策的退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能源、环境、交通等因素的极大挑战。为此要解决好产业发展与社会资源禀赋之间存在的矛盾,构建和谐汽车社会。(3)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从企业发展看,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阶段,汽车生产企业追求规模扩张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思路高度一致。因此多年来汽车行业投资水平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是,随着汽车规模增长放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依靠投资扩能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已经再难实现。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最终技术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从行业发展看,汽车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程度非常高的产业,要想在全球汽车产业中争得一席之地,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要加大在基础技术、产品技术、制造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掌握车辆电子控制及车载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以及车联网相关的核心技术。以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基金、建立资本纽带等多种形式和市场化机制加强产学研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力争在节能环保、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领域形成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从制造业向“两化”深度融合转化目前,随着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信息化智能时代。现在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汽车产品也不再仅是出行、代步的工具,已经逐渐成为信息互联互通的最重要的移动载体之一。不论是智能汽车、智能驾驶,还是车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城市,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将广泛应用。汽车行业的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汽车技术的深入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推进汽车行业传统技术与信息化的融合是实现产业、产品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2、2015年汽车产销预测2015年,汽车产业发展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诸多不确定因素。有利因素包括:一是我国汽车市场需求依然保持旺盛,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及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乘用车的消费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商用车也有一定需求;二是公车改革会对汽车市场产生利好;三是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力度增加,对黄标车和老旧车的限制使用,对释放汽车消费有正向作用;四是国家加大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商用车市场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五是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补贴,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不利因素包括:一是实施限购的城市不断增加,将进一步制约汽车消费;二是出口的不利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三是受排放标准升级边际效应影响,载货车市场恢复需要过程。根据中汽协会预测,2015年汽车工业会延续2014年的平稳态势。预计全年汽车产销量将达到2500万辆左右,增长率约为7%。四、促进汽车产业平稳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