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行为原因剖析及防范策略【论文】》_第1页
《袭警行为原因剖析及防范策略【论文】》_第2页
《袭警行为原因剖析及防范策略【论文】》_第3页
《袭警行为原因剖析及防范策略【论文】》_第4页
《袭警行为原因剖析及防范策略【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ACROBUTTONAcceptAllChangesShown袭警行为原因剖析及防范策略TOC\o"1-3"\h\u25950一、袭警的界定 1936二、袭警案件特点分析 126186(一)犯罪主体的多样化 114871(二)袭警方式多样化 128425(三)集团性袭警案件增多 25333(四)特殊背景下的特殊的袭警事件频发 25241(五)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 217831三、袭警行为原因分析 322588(一)社会原因 3191521.转型期社会保障形势复杂严峻 3240792.公安机关是社会矛盾的焦点 3260023.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4175934.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 423009(二)袭警者自身的原因 519221.地位和角色影响 5267522.法律意识淡薄 613398(三)警察的原因 6161511.恶劣的工作条件 6255932.有一些错误的理念 713841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73328四、防范袭警行为的对策 812859(一)加大力度普及法律知识 820329(二)减少非警务活动改善警民关系 828788(三)有效打击特定袭警群体 91536(四)强化媒体责任感,塑造警察正面良好形象 929698(五)加大对公安机关的投入 95117结论 1021558参考文献 11摘要:袭警主要指的是通过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伤害警察、阻碍警察执行警务工作的行为。袭警行为屡禁不止,且带有突发性的特点,导致难以进行防范,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袭警者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才会做出袭警行为。近期我国港独份子一直在破坏香港的环境,自发的进行游行,对香港城市打造抢烧,对警察进行捆绑、围殴,甚至有警察在阻止暴乱中受了严重的伤害。近期7月6日有两位警察执行公务时被犯罪分子持刀砍死。袭警行为这么多年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反而层出不穷。因此本文针对袭警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别从社会、袭警者、警察自身几个层面探讨。经过详细的分析,根据调查所得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以此防范袭警行为,保障警察的权益。关键词:袭警;对策;原因一、袭警的界定袭警的概念虽然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有几种常见的定义。首先,袭警是指对正在执行警务的人民警察采取暴力措施。其次还有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因此笔者综合多个解释将袭警界定为:从广义上看,以各种手段(包括暴力手段和非暴力手段)伤害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具体内容是指行为人实施袭击、围攻、殴打、侮辱、威胁等,警务活动包括讯问、检查、押解、逮捕、巡逻、讯问、调解等警务工作的案件(事件)都属于袭警。从狭义上看是对警察的暴力袭击,即对人民警察殴打、捆绑、拘留等暴力手段阻碍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或者明知是人民警察故意实施暴力袭击,从而侵犯了警察的人身权、生命权和警察的利益。二、袭警案件特点分析(一)犯罪主体的多样化近年来,袭警案件的身份已经从一些犯罪分子、犯罪集团和犯罪分子,转变为农民、青少年、失业人员,甚至一些知识分子和公职人员。由此可见,袭警的主体越来越复杂,范围趋于扩大,这也导致了相关部门处理此类案件的难度,大大增加了此类案件发生的概率。(二)袭警方式多样化袭击警察的方式越来越多,各种人身攻击和侮辱层出不穷。骂、打、杀警察是常事。通过媒体公开透明的报道,我们知道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2008年上海门杨佳袭警案,6名警察被送往医院抢救,3名警察和1名保安受重伤,近期7.6淮安杀警案,马洪兵与马伟兵手持菜刀导致两名警察牺牲。(三)集团性袭警案件增多袭警的群体性往往是由警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的。由于群众在司法上的弱势地位,他们采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此类事件涉及人数不多,影响范围很小,但可能被一些利益集团和犯罪集团利用,致使事件最终无法发生,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四)特殊背景下的特殊的袭警事件频发特殊背景是指外国反华势力和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猖獗,他们利用各种手段破坏和打击人民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特别是民族自治地方,容易发生一些此类对警察的政治攻击,对我国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构成严重威胁。这类事件已成为我国严重袭警事件的主体,就如2019年6月出现的港独事件,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游行队伍超过万人,强行闯入政府办公区域打砸,甚至对街边的商店进行打砸抢烧。随着事情愈演愈烈,许多激进港独份子捆绑警务人员实施暴力,手段极其残忍。(五)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客观地说,妨害执法、袭警案件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袭警案件不断增多,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网络信息检索为例,一些案件发生后,一两天内网上评论的网民迅速达到数万人,几乎在网络上形成“舆论浪潮”。社会对此类案件的高度关注,不仅不利于乘势而上开展相关案件的办案工作,也加大了公安机关办案的压力和难度。同时,由于关注度的提高,此类案件,特别是性质恶劣的案件,其社会负面影响尤为突出,这需要大力平息此类事件。三、袭警行为原因分析(一)社会原因1.转型期社会保障形势复杂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进入社会转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发展能力、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这必然是不同的。在某些因素下,这种差异可以转化为利益冲突。即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不能自动消除这些矛盾,但发展不完全、不协调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一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贫富差距拉大、部分地区失业率居高不下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极易引发警民矛盾,这是袭警事件频发的最根本的外部原因。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使我国公安机关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由于警察的专业性,涉及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概率很大,警察执法权益受到侵害是不可避免的。2.公安机关是社会矛盾的焦点转型社会存在着就业与再就业、贫富差距拉大、征地拆迁矛盾等诸多矛盾。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和执法机关,是政府管理社会最直接、最基本的组织。公安机关执行了许多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任务。有些部门比较严肃激进。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他们没有认真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后果,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他们只是要求公安机关尽快处理,平息事态,把复杂的社会矛盾转化为群众与警察的对抗和冲突。他们相信只要公安机关行动起来,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公安民警在超出职责范围从事这些非警务工作时,难免滋生抵触情绪,容易越权、滥用职权,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造成警民之间不必要的对立,后来演变成了对警察的袭击。此外,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警察作为社会稳定的守护者,由于身份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成为“众矢之的”的受害者,由此产生了“打人就是警察”的尴尬说法。此外,警察工作的强制性和压制性决定了警察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之间的对抗性。3.社会道德水平下降虽然国家和社会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由于发展不平衡,一些人仍然受经济利益驱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使他们把个人利益和安全得失置于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之上。这些人只要求人民警察为他们提供服务和保护,但他们不愿意接受警察的管理。他们经常辱骂、侮辱甚至殴打执法警察,有时甚至形成对执法民警的集体围堵和拘留。当警察受到犯罪分子的袭击和围攻时,许多人缺乏必要的社会正义感。4.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正面的舆论引导可以使我们的人民更好地理解事情,而错误和消极的舆论会使我们盲目。当打开报纸和网站,可以看到大多数关于警察的报道都是负面的。一些媒体在反映事实时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客观性。他们只注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忽视社会影响,甚至捏造事实。这种舆论使得警察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不复存在。相反,大众会认为他们是“警察和强盗是亲戚”,“警察比黑社会更黑”。人民群众失去了信任感,加剧了警民关系的不和谐,甚至憎恨警察。他们甚至主动发泄愤怒,如果群众不帮忙破案,维护社会秩序,公安民警很难打开某些案件的局面,这些问题与一些新闻媒体的负面导向作用密切相关。(二)袭警者自身的原因1.地位和角色影响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或社会角色,许多人成为袭警的主力军。在此,笔者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典型的袭警原因:首先,犯罪嫌疑人。因为大多数袭击警察的人都是罪犯,他们是在警察执法过程中遇到的。这些犯罪分子之所以袭警,主要是为了逃避法律的处罚或警察的执法,公然反抗法律,从而危及公安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犯罪分子与人民警察处于矛盾的地位,也是袭警的主要群体之一。其次,弱势群体。它主要是指一些特殊的群体,如农民、农民工等。这些人袭击警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法律知识和社会地位低下。当他们遇到执法人员的一些不当或滥用职权的行为,特别是受到委屈时,往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最终走上极端行为的犯罪道路。最后,具有特殊地位的强势群体。这类人之所以袭警,主要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身份,炫耀自己的高社会地位。他们到处要求“特殊待遇”。有时,他们故意把警察当作发泄炫耀的对象。当他们在遇到警察执行公务时会辱骂警察甚至动手,有时导致警察死亡。2.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公民的个人权利意识大大增强。之后,一部分人一旦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无视国家法律,但意识相对滞后,无视社会公共权利,不惜采取暴力手段维权。还有就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行为是群体性事件,很多无辜的人在“法不责众”的思想观念下,在一些有心人的鼓动下,无知地参与事件,“情”多于“法”,为帮助亲友“出面”,盲目参与群殴袭警案件。(三)警察的原因1.恶劣的工作条件从投入来看,我国公安投入仅占全国投入的1%,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达到9%。许多地区基层警力严重不足,人均警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警用装备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基层执法所需的武器装备,特别是防护装备严重短缺。很多地方派出所、刑警队、巡警队基本上没有或者没有足够的防弹衣。不过,大多数一线民警在执行公务时仍使用手铐、警棍等简单的传统装备。有调查显示,中国一线警察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11-15小时,平均每天休息3小时,基层警察的患病率高达86%。据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民警长期处于高压疲劳状态,导致身体机能紊乱,营养结构失衡。民警平均预期寿命比其他行政机关低13.8岁,部分基层战斗部门平均寿命不足45岁。2.有一些错误的理念近年来,随着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民主理念得到广泛传播。“人性化执法”的理念也开始在警察执法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不过,粗暴执法可能导致暴力抗法。然而,人性化执法有时也会导致对警察的暴力袭击。很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过于注重“人性化”的理念,却不注重自我保护。比如,警察中普遍存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错误思想。比如吉林两名交警在正常执法,被一名女出租车司机扇了耳光但是不敢还击,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的人把警察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视为软弱因而无视警察,无所畏惧。从表面上看,人性化执法可以改善警民关系,但从长远来看,却损害了正常的警民关系和警察执法权的权威。此外,由于袭警没有明确的法律界限,许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坚持“保守”原则,“一枪可得三等功,也可服刑三年”。这种思想误区使许多警察在执勤时容易受到攻击,得不到正常的防卫。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里的自我保护意识主要是指警察在案件发生前具有较好的自我防卫意识。与其他职业相比,人民警察面临的危险往往是突发性的、致命的,这就需要更高的自我防卫意识。但是,由于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性和犯罪分子在执法过程中的凶猛性缺乏认识,过去我国许多警察仍然对犯罪分子放松警惕。一些警察低估了违法暴力的严重性或心理素质差,面对讯问或复审对象时,往往不知所措,反应迟钝,缺乏必要的现场处置意识,包括警觉意识和现场态势控制意识,缺乏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标准。反应不够迅速导致他们往往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行动,使警察失去了防御的主动权。有的警察急于求成,低估了犯罪分子的危害性,没有认识到犯罪分子的实际危害性。一些警察在执勤中反对暴力和法律,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会导致严重的袭警后果。四、防范袭警行为的对策(一)加大力度普及法律知识要加强普法宣传,提高普法质量,不断增强中国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应从小时代开始,从基础做起。要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培育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树立良好的社会正义感。教育公民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原始武力。同时,要增强广大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在行使法定权利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保护和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逐步树立公民对法律的信心和决心。(二)减少非警务活动改善警民关系必须限制警察的一些非警务活动,改变矛盾焦点的位置,减少袭警事件的发生。应该注意我们的态度和方法,一方面,我们不能只强调权威,忽视服务。毕竟,警察的服务职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既要讲服务,又要讲权威。对待群众,警察要“不卑不亢”,“有所为而不为”,不应该过于宽容或过于傲慢。在紧急情况下,警察应该适当反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和缓解因个别事件受损的警民关系紧张,重建和谐的警民“鱼水”关系,让警察不再在遇袭时孤军奋战,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发生袭击警察的案件减少了。(三)有效打击特定袭警群体对于那些有特殊地位或地位的人,他们藐视国家法律法规,做出袭警行为。对于袭警行为不能考虑这些人在当地的影响,不能抓小放大,应该平等对待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感觉自己与众不同。对一些群体性或者社会危害性较大的案件,应当加大处罚力度。由于其危害性大,此类案件对社会的影响远大于事件本身,因为此类案件的处理不能像处理普通事件那样简单。群体性袭警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影响当地社会稳定,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因此,此类案件的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后续工作,尽量让群众了解事情的起因和过程以及目前的处理结果,努力消除事件的不良影响。事件的策划者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给受害者和当地人民一个完美的结果,否则这样的案件将继续下去。(四)强化媒体责任感,塑造警察正面良好形象对于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只顾自身利益、肆意损害警察良好形象的媒体,要坚决予以打击。同时,要对这些媒体进行劝导教育,努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再现正面形象,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消极消极的形象改变警民关系,减少袭警案件的发生和影响。(五)加大对公安机关的投入一些袭警案件是公安机关投入太少造成的。一方面,投入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是资金投入。为了更好地保护警察的生命安全,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增加相关岗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各种警用装备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给警察足够的物质保障,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给警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通过完善警察系统的规章制度,改变工作场所的装修布局来改善工作环境,开展一些科学的放松活动,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因执法不合理造成的袭警案件。结论袭警既是一种法律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在学者们对他的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因,还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都是人们不断关注和认可的。但现实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这可能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本文对袭警行为进行研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