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西省宜春市黄沙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江西省宜春市黄沙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江西省宜春市黄沙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江西省宜春市黄沙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江西省宜春市黄沙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江西省宜春市黄沙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文坛出现了“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夸张怪诞”“心理变态”等词语。这反映出当时的文学流派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参考答案:D2.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参考答案:C3.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到1977年的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时间上不合题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7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领域拨乱反正4.1970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主要新闻可能是关于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B.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文艺战线成就斐然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杂交水稻“南优”2号首次培育成功参考答案:C5.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用“西用”维护“中体”最终导致运动失败D.新文化运动在尊孔逆流下“打倒孔家店”有一定合理性参考答案:考点:B7: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物的评价,要用历史的观点,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评论,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解答:题干的核心,即“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洋务运动的终极目的,即维护封建地主阶级专制统治,体现“中体”之目的,是站在了当时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及所处的时代来评价的,故C正确;A项表述本身错误,商鞅变法是成功了的,排除;BD两项的表述均是后人站在后人的立场所作出的评价,排除.故选C.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参考答案:B三省六部制。本题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认识。题干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打破宰相作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等内容,反映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加强专制。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分工协作、抑制朋党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C、D三项。

7.我国古代纪年法中干支纪年法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1900年庚子失败后,清政府实行新政,教育制度也发生一些变化,期间,清政府通过了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按推算“癸卯学制”通过是在(

)A.公元1903年1月初

B.公元1904年1月初C.公元1913年8月D.公元1908年10月参考答案:B8.法国学者加奈隆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说明了(

)A.加奈隆肯定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加奈隆说出了雅典民主的荒诞C.加奈隆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批评

D.加奈隆正确分析了雅典民主的特点参考答案:D分析:民众支配雅典反应的是雅典人民主权的原则;演说支配雅典说的是古雅典民众参与政务的重要手段,从材料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作者是赞同民主制的。但是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制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均进行了分析,因此D项正确。因此ABC三项均片面。9.英国学者指出:1689年至1716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年至1783年是两者关系保持“均衡”的年代;而在1784年至1832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准确的是A.国王在18世纪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18世纪国王和下院在治国权力方面势均力敌C.议会改革打破了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关系D.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参考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完善之前,英国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A项排除;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议会高于王权,而非“势均力敌”,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英国议会改革主要针对议会选举权进行改革,与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无直接关系,且材料无法体现该内容,C项排除;根据材料中不同时间段国王和下院权力关系的变化,如从“1689年至1716年”确定关系,到“1716年至1783年”保持均衡,再到“1784年至1832年”均衡关系遭到破坏,说明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D项正确。10.20世纪初,英国政坛新兴起的政党是(

)A.保守党

B.自由党

C.民主党

D.工党参考答案:D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参考答案:A12.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之时,总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参考答案:B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显示了苏格拉底和孔子都用一种提问题的方法来促使学生思考,这种方法不是平等相待,故A项错误;这种方法就是启发诱导,故B项正确;辩证思考指的是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故C项错误;这种方法也不是逻辑推理,故D项错误。13.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它所代表的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C.印象派文学

D.社会主义文学参考答案:B14.避讳是一种古老的礼法制度,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避帝王名讳为“公讳”,避父母名讳为“家讳”,避圣人名讳为“圣讳”。下列属于“公讳”的是

A.“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B.“少陵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C.“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D.“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参考答案:C略15.《格列弗游记》描述了外科医生格列弗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巫人国的游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B.体现了冒险精神C.适应了殖民扩张要求

D.彰显了启蒙思想参考答案:D16.某生分析下表,对1917年协约国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25日1917年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钢煤221939422213321616346252535550588511516340A.协约国比同盟国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C.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D.美国放弃中立,参加了战争参考答案:D17.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一次辩论中认为: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这种观点A.认为达尔文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

B.实际上承认了宗教神权思想存在C.肯定了达尔文对人类进化的观点

D.有意曲解达尔文的观点否定进化论参考答案:D近代科学技术。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表明其依然认为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灵魂,这实际上否定了进化论的观点,故D项正确,C项错误;A项在材料中没有说明,B项不是其辩论的主要目的,故排除。18.印度学者奇林?福康曾说:“毛泽东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列宁主义者,(他对马列主义)给予了新的强调并拓展了这份遗产。”“拓展了这份遗产”是指()A.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张D.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参考答案:考点:毛泽东思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解答: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把马克思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次光辉的典范,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寻找到了一条与俄国相反的革命道路,题干材料所述“拓展了这份遗产”是指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选B.19.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卡斯特罗认为A.全球化消除了国家间的争端B.全球化潮流应该被抵制C.全球化时代各国应同步发展D.全球化加剧了贫富不均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全球化是客观现实,……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可知,卡斯特罗在此意在表达经济全球化造成各国利益失衡,加剧了贫富不均,故D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造成各国利益失衡,无法体现抵制全球化潮流,B错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不同,各国不可能同步发展,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全球化是客观现实,……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联系所学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解答。20.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说明()A.世界各国进入了“电力时代”B.钢铁时代到来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D.蒸汽时代到来参考答案:C【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是重要标志,材料中电力工人的迅速增加,说明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C正确。A中世界各国说法绝对,排除;钢铁时代到来不符合材料中电力人数增多信息,B错误。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D错误。21.《十二铜表法》的编纂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B.给平民带来了好处C.按律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D.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参考答案:C22.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决策程序规范化23.“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其中“社会革命”是指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阐述,其中社会革命对应的是民生主义,故选C。民族主义对应的是民族革命,排除A;民权主义对应的是政治革命,排除B;三民主义不包含民主主义,排除D。24.关于对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思想界发展状况的认识,正确的是A.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鼓舞B.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思想的地位C.进步思想最终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D.进步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了明末清初的思想潮流。明末清初的思想潮流并没有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故排除A项;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就没有推动当时的社会改革,故排除C、D项;虽然明末清初的思想潮流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思想,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地位,故选B。【点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的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思想汲取了部分中国思想的因素,并没有能够影响到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潮流。2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①井田制崩溃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④出现了私人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26.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月革命C.中国辛亥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参考答案:考点:辛亥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答:由“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结合四所学可知ABD三项之前政府都没有进行改革,而中国的辛亥革命前清政府进行了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即清末新政,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新政促进了革命的爆发.故选C.27.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部历史文献的作者应是

A.李贽

B.郑观应

C.康有为

D.李大钊参考答案:C28.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楷书、隶书、篆书

B.甲骨文、楷书、篆书、隶书

C.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楷书、甲骨文、隶书、篆书参考答案:C29.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培根所说的这三种东西

A.印刷术、造纸术

B.罗盘针

C.火药

D.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参考答案:D30.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A.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北宋时水师在海上辨别方向时,晚上依靠星星,白天则依靠太阳,只有在阴雨天气时才用到指南针,据此可知指南针在当时水师辨别方向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综合科判断出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的发展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B项“迷信”的表述与题意无关,C项的“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材料中无体现,D项中“各国”的表述不合题意,题干中只是“中国”。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指南针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材料三

图三文渊阁

图四

军机处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3)在材料三中图三内开始设置内阁是在谁(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2分)(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参考答案:(1)秦朝(1分)。三省六部制(1分)。唐朝(1分)。(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答出任意两点记4分)

(3)明成祖(或朱棣)(1分)。清朝(1分)。(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联系必修1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出现的政治背景。(2)完整地概述材料二表达的思想。根据材料二的思想推断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3)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在提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质量问题上,从古希腊时代到18世纪的思想家寻找了一个共同的武器,它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人的自然状态(本性)是没有秩序的,人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城邦民主制要遭破坏,人的生活也会因为本性的没有秩序而降低到野蛮的水平。②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的自由是法律框架内的自由。②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社会。(3)①材料三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②材料四论述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是分权思想的具体化,因而是继续和延伸。(4)①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体制的构想。②美国的1787年宪法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运用。(5)①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三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②共同的武器是法律(或者答民主政治)。(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表达的思想其实就是人人都要服从法律,这一思想出现的政治背景主要从当时的希腊是民主政治这个角度进行论述即可。(2)材料二表达的思想既包括保障自由又包括三权分立,材料二的思想推断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主要从法国是封建等级制度这个角度进行论述。(3)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是“制约与平衡”,材料四则直接提出三权分立,是“制约与平衡”的具体化,所以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4)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表达的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主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描绘了蓝图,二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直接实践了三权分立的思想。(5)材料二侧重于人要自由,材料三则侧重于如何获得自由、如何保障自由,共同的武器回答出法律即可,因为材料多次提到法、多次提到法律。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斯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识到,同样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依赖的理性的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推动了社会利益的实现。……这样,在市场机制作用之下,一个自主的社会得以和谐的运转。在这样一个通过市场而得以组织和协调的社会里,个人不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存在,分工和交易将分散的个体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抛开专制主义的规划,自主的社会也能建立其和谐的秩序。……斯密的市场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换场所,也不仅仅是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模式,而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经济协调机制。甚至,市场成了某种“隐蔽的上帝”。——(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材料二、六十年来(注:从1917年算起)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也就是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现在的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结果必然出现缺少市场自动调节的部分。计划又时常脱节,计划机构忙于日常调度。因为市场调节受到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