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歌乐山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重庆歌乐山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重庆歌乐山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重庆歌乐山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重庆歌乐山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重庆歌乐山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参考答案:B2.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A.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B.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C.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

D.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参考答案:B3.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A.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B.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C.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D.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参考答案:A罗马法规定了各种法律行为和各种权能,但是没有提出法律的概念和定义,这说明罗马法注重实际轻视理论,故A项正确;罗马法既有私法也有公法,故B项错误;材料未说明罗马法的意义,故C项错误;D项是材料的影响,不是本质,故错误。点睛:表明类选择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时要分清本质、现象、原因、结果、影响等。本题的D项是影响,不是本质,故不选。4.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A.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

B.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

D.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参考答案:D新民主主义革命。据材料“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可知其目的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增加产量,结合当时的形势,可以知道这是想着增强根据地的经济实力,,故选择D项。5.近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B.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参考答案:C【详解】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严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其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脱离实际无法实现,改革内政的方案《资政新篇》也未能实行,因此其现代化趋向并不明显;义和团运动主张“扶清灭洋”,盲目排外,对中国的现代化主要起不利作用,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中法战争使法国打开了中国的西南大门。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这三次战争使晚清政府的国门越开越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但是战争本身代表不了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在“器物”层面现代化的体现。戊戌变法是具有“现代化”的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运动,是制度现代化的试验,同时也是对现代化的思想的实践。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是晚清制度现代化趋向的最终结果,并且使民主共和这一具有“现代化”色彩的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正确。清末"新政"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其实质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与“最能体现这一趋向”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理解“近代化的含义”是解题关键。它包括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工业化、商品化,思想文化上理性化、科学化。同时还要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晚清时期近代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即由“器物观”到“制度观”再到“思想观”。我们需要针对选项里发生的历史事件与近代化的含义进行对照,看哪一项全部符合近代化要求。6.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对军队及其价值观的羡慕和崇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许多企业家大致按照军队方式经营生产……富有的资产家们在贵族军官中间为自己的女儿寻求女婿……以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反映出德国A.是军人专制的政体

B.军国主义氛围浓厚C.民众普遍崇尚战争

D.新旧阶层进行联姻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德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其民主立宪为虚,君主专制为实,故A项错误;德国对军队及其思想的羡慕和崇尚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企业家的经营生产和富有资本家的择婿,充分体现军国主义盛行,故B项正确;军国主义一般属国策,即军国主义行为一般体现国家层面,同时,材料也未提到民众尚战,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资本家为提高自己社会地位而选贵族军官为婿,主要反映德国军国主义,联姻不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故D项错误。7.西汉“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这说明汉代A.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C.田赋之外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困苦D.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参考答案:C分析材料可知,西汉除田赋以外的其他负担较多,这导致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故根据材料可知,农民饥寒交迫、生活困苦的原因是田赋之外的负担,而非土地兼并,故C项正确,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耕农一直都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高利贷”在材料中有体现,但是农民之所以如此,其根源在于“加以口赋更徭之役”,故D项错误。8.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A.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议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说明民主是在维护传统权力与自由的妥协,故D项正确。考点:欧美为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9.《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①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

②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③进士科受时人追捧

④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A10.对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准确理解是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参考答案:D略1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参考答案:选B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12.“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依据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共产党好比红花,各民主党派好比绿叶。故此项制度最能体现“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所以应选C。13.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参考答案:B14.下表为1937年苏美德日四国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比重统计表,其中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比重最有可能是国家ABCD工业生产总值比重42%13.7%12%4%参考答案:B本题意在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37年,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生产总值比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15.乾隆四十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参考答案:C16.14—17世纪古希腊、古罗马的灵感激发了文学、艺术和知识的变革。这场变革从意大利兴起,迅速传遍欧洲,形成传统上所说的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思想革命参考答案:A17.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时代的潮流影响下,也不得不抬出“民主”这块牌子,即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的表述符合题意。A“各界思想趋同”表述有误;B“主要手段”表述有误;“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反映了不是真意接受三民主义,D也不合题意,故选C。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影响18.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符合这一思想的目标做法是A.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B.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业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材料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其中的“下山路”指的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力量发展生产,其具体做法为采用租赁制和租让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D两项说法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政策。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19.1978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参考答案:B材料“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表明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项属于中美两国关系的范围,排除。20.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由上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B.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C.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D.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此业渐歇”可知外来技术的传入不利于我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故排除B;题干内容没有体现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是否增多,故排除C;根据“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可知洋货的销售在口岸并未受到抵制,故排除D;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国门被打开,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故选A。21.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A.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参考答案: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魏源的思想A解析:总理衙门是专门负责外洋事务的机构;材料中晚清时期的国史馆对于出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看出传统的中华夷狄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其本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故选A。B、才两项属于对现象的描述;D项说法错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以及晚晴思想近代化理解22.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在鼓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A.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斯大林模式奠定理论基础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D.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发展商品经济,但国家干预商业活动,又限制了市场作用,反映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点,故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新经济政策为斯大林模式奠定理论基础,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出国家干预商业活动,不能反映出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史实证明,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苏俄的基本国情,促进了经济的回复发展,D错误。23.“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B.配合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参考答案:B24.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欧战”即指的是一战,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春天,因此“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使纱厂规模不断扩大,当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据此分析可知②与④使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①不合题意与史实,③“官僚资本”的影响是在1927年以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CD,故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25.“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参考答案:D26.《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参考答案:C27.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

.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参考答案:B28.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C、思想自由,人文色彩很浓厚

D、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参考答案:C29.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B.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C.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D.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参考答案:B题干中罗马法官规定的条款是因为“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所导致出现的新情况,这应该是对原有法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故选B。根据“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否定AC选项。题干中虽有人口剧增,但也无法判断是罗马帝国时期,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本题做题的最重要的是依据材料,不可抛弃材料直接选择答案。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选项。30.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很多,有赤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9万多张,朝廷曾下令“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种现象A.体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的特点B.促进了文化高度发展C.说明了官营手工业主导造纸业D.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参考答案:B【详解】纸张种类多、数量大,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因材料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纸张种类,但没有涉及纸张的专业化生产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纸张主要是由官营手工业作坊生产的,无法说明了官营手工业主导造纸业,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南北经济发展状况,无法反映经济重心南移,故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俄罗斯外交文件显示出,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美、苏两国领导人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在东亚建立新的秩序。斯大林关于朝鲜的主要考虑是要确保朝鲜半岛不再成为将来对苏联远东安全和利益产生威胁的基地和跳板。……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接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明显不能实现的建议,就是对战后朝鲜实行托管,借此在美、苏两国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一个民主政府。出于苏联与美国在亚洲合作的考虑,1945年8月,斯大林同样接受了美国在最后时刻提出的关于以北纬38°线为界将朝鲜分成两部分来接受日本投降的建议。一旦朝鲜半岛被分成美、苏两个占领区,朝鲜重新统一的机会就变得非常的渺茫。——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历史影响。参考答案:【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随着日本战败,原东亚政治秩序的破坏;苏联希望保证远东地区的安全和利益;美苏两国在亚洲地区的妥协;美国政府的利益要求。(2)对朝鲜:随着美苏走向对峙,分别支持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分裂;后爆发朝鲜战争,分裂形势延续。对世界局势:半岛局势的不稳定性造成远东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紧张;当今朝核问题、萨德问题等影响国际关系,破坏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势。(1)本题根据材料“美、苏两国领导人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虑在东亚建立新的秩序……确保朝鲜半岛不再成为将来对苏联远东安全和利益产生成胁的基地和跳板……苏联与美国在亚洲合作的考虑”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日本战败、苏联希望保证远东地区的安全和利益、美苏两国在亚洲地区的妥协等方面概括二战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一旦朝鲜半岛被分成美、苏两个占领区,朝鲜重新统一的机会就变得非常的渺茫”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朝鲜半岛分裂、远东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紧张等方面分析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历史影响。3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2年7月4日,内设于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国际问题讨论会提出了《国际集团会公约草案》。该草案初步提出了战时做出重大贡献的四大国在战后理应发挥特殊作用的想法;和约成立后,应由中、英、美、苏及其他盟国共同担任和约之执行及战后和平之保障。中、英、美、苏为反侵略之主要国家,既因共同奋斗而再造和平,对于战后执行和约,保障和平,匪但理所当然,且抑责无旁贷。”该草案还从另一方面设计了确保中国进入理事会的制度。草案提出:“理事会由人口最多之八会员国及其他七会员国之代表组织之。前项人口最多之八会员国,由大会以出席会员国过半数指定之,其他七会员国由大会以出席会员国过半数选举之。”草案认为,过去国际联盟理事会往往行动迟缓,贻误事机。因此,应对理事会的活动方式加以改革,“将理事会改为常设,各代表长期驻会,以便随时应付事机”。各国都出现了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组织的呼声。——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集团会公约草案》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草案确保中国进入理事会的原因

参考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国际联盟组织软弱;各国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组织的呼声高涨。(2)原因: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中国是人口大国;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在战后发挥重要作用。【详解】本题考查二战中《国际集团会公约草案》提出的背景和草案确保中国进入理事会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国际集团会公约草案》提出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42年7月4日”,并结合所学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国际联盟组织软弱和各国呼吁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组织等方面来回答。(2)草案确保中国进入理事会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英、美、苏为反侵略之主要国家,既因共同奋斗而再造和平,对于战后执行和约,保障和平,匪但理所当然,且抑责无旁贷”“理事会由人口最多之八会员国及其他七会员国之代表组织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来回答。33.材料一

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世界主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哪个历史大事件有关?(2分)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2)依据材料二,如何理解近代中国被“卷进文明中来”。(8分)

材料三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

(3)材料三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简要分析错失第三次机遇的原因。(4分)

1978年小岗村18名农民签订的包干到户秘密协议

材料四

《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中曾总结说: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可以形容为“江山依旧,旧貌犹存”。沈浩(小岗村前任书记)认为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陆其他明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