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基础知识介绍课件_第1页
iso基础知识介绍课件_第2页
iso基础知识介绍课件_第3页
iso基础知识介绍课件_第4页
iso基础知识介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o基础知识介绍iso基础知识介绍1一、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及过程当今环境现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自然界的报复: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海洋污染、植被减少、酸雨、噪音、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耕地减少、水资源污染与枯竭、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野生及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废弃物堆积。一、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及过程当今环境现状21.上个世纪人类共出现了八大公害,使大批居民非正常死亡。●1930比利时马斯河谷工厂排放大量S02、S03,三千人中毒,60人死亡;●1948美国多诺拉镇排放S02、S03,6000人患病,20多人死亡;●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事件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居民煤炉排放大量S02、S03,5天内4000人死亡;●1953日本水俣病事件

水候镇氮肥厂,把含催化剂的废水排入海湾,180人产生神经病,22人死亡;●1955日本四日市哮喘工厂排放大量S02,并含钴锰钛,导致500人患病,36人死亡;●1968日本爱知县的米糖油被多氯联苯污染,导致10000多人受害,16人死亡;●1931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炼锌厂,把含镉的污水排入河中,死亡215人;1.上个世纪人类共出现了八大公害,使大批居民非正常死亡。32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森林减少、生物种类(多样性)减少、土地沙漠化〔淡水减少〕、酸雨的形成与蔓延酸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臭氧层破坏等。3挪威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开展〞的观点。4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展大会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安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2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45全球各领域,特别是工商业界,意识到:可持续开展和保护环境是自身应有的义务。6建立了“污染预防〞的新观点,企业逐渐形成了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方式。7新的管理工具被采用。如用“生命周期〞的方法,研究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环境影响。8一些国家用环境保护为前题,提出了新的保护条件使世界贸易形成了不平等技术壁垒。5全球各领域,特别是工商业界,意识到:可持续开展和保护环5国际间与环保相关的管理措施1972年世界环境与开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1973年118个国家协订华盛顿公约;1975年联合国的国际环境教育方案;1987年蒙特利尔公约;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开展大会,签订二十一世纪议程。1993年6月ISO组织成立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1996年ISO组织公布了局部ISO14000系列标准。2004年ISO组织修改了ISO14000标准。ISO14000的制定采用了以下成功经历。●BS7750—?BS775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EMAS—?生态管理和审核规那么?●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间与环保相关的管理措施1972年世界环境与开展6分技术委员会任务标准量SC1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14009SC2环境审核(EA)14010-14019SC3环境标志(EL)14020-14029SC4环境绩效评价(EPE)14030-14039SC5生命周期评价(LCA)14040-14049SC6术语和定义(T&D)14050-14059WG1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14060备用14061-14100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二、ISO14000系列标准构成与特点分技术委员会任务标准量SC1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7ISO14000系列标准间关系环境管理系列标准(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绩效评价环境审核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评价产品评价组织ISO14000系列标准间关系环境管理系列标准(14000)8ISO14001标准与ISO9001标准异同

●都是自愿采纳的国际标准●管理体系相似,ISO14001的框架、构造、内容参考了ISO9001标准。

●范围不同ISO14001环境管理ISO9001产品质量●目的不同持续改善环境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承诺对象环境的相关方产品的消费者●审核依据法律法规+ISO14001ISO9001相同点不同点ISO14001标准与ISO9001标准异同相不9ISO现已制定了五个标准,我国转换为:●G/T24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使用指南?●G/T24004—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那么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T24010—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那么?●G/T24011—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T24012—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ISO现已制定了五个标准,我国转换为:●G/T24001-10适用于任何具有以下愿望的组织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向外展示这种符合性;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展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ISO14001的适用范围它规定了EMS的要求,而该EMS不仅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在管理对象上,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因素。适用于任何具有以下愿望的组织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I11企业为何要实施ISO14001减轻来自政府的压力;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加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减少污染,节能降耗,优化本钱,获取利润;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良性和长期开展;改善公众关系,塑造良好形象,降低环境风险。企业寻求ISO14001认证的作用在商务活动中满足国际性环境保护潮流的要求,赢得市场机遇,开拓销售渠道;系统化地建立EMS,识别改进的时机;提高效率、减少损耗、降低本钱;树立企业和产品环保的良好形象;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企业为何要实施ISO14001减轻来自政府的压力;企业寻求I12ISO14001运行模式PDCA〔戴明环〕

检查与纠正措施C监测与测量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EMS审核环境方针策划P环境因素法律和其它要求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D结构与职能培训、意识与能力交流EMS文件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评审A持续改进ISO14001运行模式PDCA〔戴明环〕1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涵盖内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涵盖内容14ISO14001:2004标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ISO14001:2004标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151.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三、ISO14000标准的根本术语2.组织〔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局部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和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1.环境(environment)三、ISO14000标准的16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效劳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确定〔识别〕组织的环境因素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3种状态、3种时态和7种类型●3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3种时态:过去、现在和未来●7种类型:1〕大气排放2〕水体排放3〕废弃物处置4〕土地污染5〕对社区的影响6〕原材料与自然资料的消耗7〕其它地方性环境问题。●八个方面:水、声、气、土壤、能源、资源、固体废弃、物理属性。●方法:过程法、现场观察法、输入输出法、头脑风暴法、会议讨论法。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174.环境影响〔environmentimpact〕全部或是局部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效劳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5.环境表现〔environmental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展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4.环境影响〔environmentimpact〕5.环境186.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组织依据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7.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8.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policy〕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的意图与原那么的陈述,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6.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199.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局部,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构造、筹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或资源。10.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强化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个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方面。9.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2011.污染预防〔preventionpollution〕旨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本钱。收集环境文件管理信息主要有: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环境监视和测量报告3〕环境事故调查报告4〕相关方抱怨记录5〕化学品的MSDS〔即化学品性质,应急事故处理表〕11.污染预防〔preventionpollution〕21COD:〔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所需要的氧量。BOD:〔生物化学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TOC:〔总有机碳量〕指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量,是评价水体需氧有机物的一个综合指标。COD:〔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重铬酸钾或225.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1)环境保护法▲定义:也叫环境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安康,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开展。▲含义:——环境法是一些特定的法律标准的总称。——环境法的目的是协调人与自然、保护人体安康、促进经济开展。——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介绍5.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232〕环境法的制定——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环境保护根本法和各单行法由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制定。——环保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制定。——地方性法规依据法规的级别和适用区域分别由省〔区、市〕、地〔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制定。2〕环境法的制定245.2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1〕环境法体系的层次构造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境标准〔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规章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根本法、环境保护法地方性法规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标准〔包括国家和地方〕地方级国家级国际环境保护公约5.2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252〕环境法体系内容构造整体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根本法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国土整治法环境规划法自然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特别方面环境管理法环境标准法环境责任和程序法污染和其它公害防治法2〕环境法体系内容构造整体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根263〕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保护法a)整体环境保护法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境保护根本法;环境规划法;国土整治法;城乡规划法。3〕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保护法27b)污染和其它公害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那么?;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那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辐射污染防治法等。b)污染和其它公害防治法28c)自然保护法自然保护根本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荒漠化防治法;湿地保护法;风景名胜保护法;自然遗迹保护法;人文遗迹保护法;海岸带保护法;绿化法等。c)自然保护法29d)自然资源保护法:土地资源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资源保护法;草原资源保护法;矿产资源保护法;水产资源保护法;d)自然资源保护法:30e)特别方面环境管理法:开发建立环境管理法;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法;对外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法;环境监测法;环境监理法;环境宣传教育法。f)环境标准法:e)特别方面环境管理法:31g)环境责任和程序法:环境行政处分法;环境损害赔偿法;环境犯罪惩治法;环境税费承担法;环境行政执行程序法;环境纠纷处理法;环境诉讼程序法等。g)环境责任和程序法:325.3环境法律制度1)什么是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法律制度是调整特定环境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环境法律标准所组成的相对完整的规那么系统,是环境管理制度的法律法。2)特征:★调整;★完整;★可操作。3)分类:a〕地位〔大法、一般法〕;b〕作用〔主导、辅导〕;c〕阶段〔行为前、行为后、发生期〕;d〕对象〔新、老污染源〕;e〕实用范围〔国家、地方、行业〕。5.3环境法律制度334)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a〕环境管理六项制度;b〕环境标准、监测制度;c〕废物综合利用制度;d〕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e〕环境保护许可证;f〕严重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g〕总量控制;h〕环境标志。4)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345.4目前比较成熟的环境法律制度还有:●环境标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废物综合利用制度●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现场检查制度5.4目前比较成熟的环境法律制度还有:355.5目前正在建立和开展的环境法律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限期淘汰制度●环境标志制度●清洁生产法制化制度5.5目前正在建立和开展的环境法律制度365.6我国的环境管理六项制度简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5.6我国的环境管理六项制度简介375.6.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概念关键词:工程建立、开发活动、各种规划、进展调查、预测、评价提出报告、批准、建立。2)适用范围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立工程。5.6.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83)对建立工程的环境保护的分类管理——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3)对建立工程的环境保护的分类管理39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工程概况。——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工程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工程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建议。——结论。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405.6.2三同时制度1)概念关键词: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适用范围——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一切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5.6.2三同时制度413)要求——在建立工程正式施工前,建立单位,须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保篇章,批准后,才可施工。——在正式投产和使用前,须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保设施的验收申请报告。——环保部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要在一个月内组织审查验收。3)要求425.6.3征收排污费制度1)概念又叫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对排污者征收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2)征收排污费的对象——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特例: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要交排污费。5.6.3征收排污费制度433)范围——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特例:对于蒸汽机车和其他流动污染源排放的废气,在符合环保标准的贮存或处置的设施、场所内贮存、处置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进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不征收排污费。3)范围444)收费的计算方法

——同一排污口排放两种以上污染物的,只按收费最高的一种计算收费。4)收费的计算方法455.6.4限期治理制度1)概念——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到达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法定机关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2)对象——特别保护区域内超标排污污染源——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5.6.4限期治理制度463)目标和期限a〕目标——浓度目标——总量目标b〕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3)目标和期限474)违返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加收超标排污费——罚款——停业——关闭5)征收排污费的标准——按国家统一的收费标准●特例:污染特别严重的城市,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可作适当调整。4)违返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486)排污费的加收、减收和停收加收:——未达标的排污单位,从开征第三年起,每年加收5%;——以后的新建工程,超标排污,加倍收费;——污染设施不运行或擅自撤除,超标排污,加位收费;——限期治理未完成任务的,加倍收费。6)排污费的加收、减收和停收497)程序——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环保部门按月或按季向排污单位发出缴费通知单。8)排污费的使用——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环保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7)程序509)缴纳排污费与承担其他法律责任的关系——不免除治理污染、赔偿损失的责任——不免除法律规定的其它责任9)缴纳排污费与承担其他法律责任的关系515.6.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1)概念是指由排污者向环保部门申报其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并承受监视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标准构成的规那么系统。2)适用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单位。●特例:生活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噪声不需申报登记。5.6.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523)申报登记的内容——单位的根本情况——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地点、去向、方式、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污染防治设施。3)申报登记的内容535.6.6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1)概念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展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5.6.6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542)类别——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2)类别551〕概念——保护人群安康,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订的标准的总称5.7环境保护标准1〕概念5.7环境保护标准562〕环境标准体系构成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根底标准d)环保方法标准e)环保标准样品标准f)环境保护行业标准2〕环境标准体系构成575.8企业环保平安内容及相关标准5.8.1环保机构与管理——组织领导:1〕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2〕成立环保科〔处〕,并明确职责;3〕分厂有责任人和联络员;5.8企业环保平安内容及相关标准5.8.1环保机58——环境管理工作:1〕做好年度工作方案;2〕早宣传早教育早发动;3〕筹措好资金,用好资金;4〕治理旧污染,预防新污染;5〕管好环保设备,确保“三率〞百分之百;6〕搞好排污申报,自觉承受检查、监测;7〕重视环保资料档案。——环境管理工作:595.8.2污染源治理1〕污染源概念与分类●排放污染物;●正常物增减;●产生有害影响;包括固定源和移动源两种。的场所、装置、设备5.8.2污染源治理的场所、装置、设备602〕废气治理●燃烧尾气;●汽车尾气;●喷漆房废气;●有关标准。2〕废气治理61注:*一类区制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表1: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GWPB3-1999〕锅炉类别适用区域烟尘排放浓度(mg/m3)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级)Ⅰ时段Ⅱ时段燃煤锅炉自然通风锅炉(<0.7MW,1t/h.)一类区100801二、三类区150120其它锅炉(71t/h)一类区100801二类区250200三类区350250燃油锅炉轻柴油、煤油一类区80801二、三类区100100其它燃料油一类区10080*1二、三类区200150燃气锅炉全部区域50201表1: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锅62注:*一类区制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表2:锅炉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锅炉类别适用区域SO2排放浓度(mg/m3)NOx排放浓度(mg/m3)Ⅰ时段Ⅱ时段Ⅰ时段Ⅱ时段燃煤锅炉全部区域1200900//燃油锅炉轻柴油、煤油全部区域700500/400其它燃料油全部区域1200900*/400*燃气锅炉全部区域100100/400表2:锅炉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锅63表3:燃煤、燃油〔燃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每个新建锅炉房只能设一根烟囱,烟囱高度应根据锅房装机总容量,接表4规定执行。锅炉房装机总容量MW<0.70.7-<1.41.4-<2.82.8-<77-<1414-<28t/h<11-<22-<44-<1010-<2020-≤40烟囱最低允许高度m202530354045表3:燃煤、燃油〔燃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64表4:饮食业单位的规模划分

GWPB5-2000

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基准灶头数<33-5≥6对应排气罩灶面总投影面积(m2)<3.33.3-6.6≥6.6表4:饮食业单位的规模划分规65表5:饮食业单位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规模小型中型大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607585表5:饮食业单位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66表7:大气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GB3095-1996〕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SO2日平均0.050.150.25TSP日平均0.120.300.50PM10日平均0.050.150.25NO2日平均0.080.12*0.12CO日平均4.004.006.00O3日平均0.16*0.20*0.20Pb日平均1.50苯并[a]芘日平均0.01表7:大气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673〕废水治理●喷漆房废水;●普通车间废水;●食堂含油废水;●相关标准。3〕废水治理68表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染物标准值(mg/L)PH6—9SS70—200BOD30—60COD100—150石油类10动植物油20苯胺类1—2硝基苯类2—3苯并(a)芘0.00003烷基汞不得检出Pb1.0表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94〕固体废物与垃圾处理●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相关标准;4〕固体废物与垃圾处理70表9:危险废物燃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工业垃圾〕序号污染物不同焚烧容量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mg/m3)≤30(kg/h)300-2500(kg/h)≥2500(kg/h)1烟气黑度林格曼1级2烟尘10080653二氧化碳(CO)10080804二氧化硫(SO2)4003002005氟化氢(HF)9.07.05.06氯化氢(HCI)10070607氮氧化物(以NO2计)5008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0.19镉及其化合物(以Cd计)0.110砷、镍及其化合物(以As+Ni计)2)1.011铅及其化合物(以Pb计)1.012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以Cr+Sn+Sb+Cu+Mn计)3)4.013二恶英类0.5TEQng/m3表9:危险废物燃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工业垃圾〕71表10:燃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生活垃圾〕序号项目单位限值1烟尘mg/m3802烟气黑度林格曼度,级13一氧化碳mg/m31504氮氧化物mg/m34005二氧化硫mg/m32606氯化氢mg/m3757汞mg/m30.28镉mg/m30.19铅mg/m31.610二恶英类ngTEQ/m31.0表10:燃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生活垃圾〕72表11〔填埋法〕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mg/L(大肠菌值除外〕一级二级5S70200BOD530150CODcr100300氨氮1525大肠菌值10-1—10-210-1—10-2表11〔填埋法〕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一级735〕噪声治理●发电机噪声;●压缩机噪声;●切割机噪声;●相关标准。5〕噪声治理74——Ⅰ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Ⅱ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Ⅲ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Ⅳ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类别昼间夜间Ⅰ5545Ⅱ6050Ⅲ6555Ⅳ7055表1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2349—90等效声级LAeq:db——Ⅰ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75谢谢观赏谢谢观赏76iso基础知识介绍iso基础知识介绍77一、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及过程当今环境现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自然界的报复: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海洋污染、植被减少、酸雨、噪音、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耕地减少、水资源污染与枯竭、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野生及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废弃物堆积。一、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及过程当今环境现状781.上个世纪人类共出现了八大公害,使大批居民非正常死亡。●1930比利时马斯河谷工厂排放大量S02、S03,三千人中毒,60人死亡;●1948美国多诺拉镇排放S02、S03,6000人患病,20多人死亡;●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事件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居民煤炉排放大量S02、S03,5天内4000人死亡;●1953日本水俣病事件

水候镇氮肥厂,把含催化剂的废水排入海湾,180人产生神经病,22人死亡;●1955日本四日市哮喘工厂排放大量S02,并含钴锰钛,导致500人患病,36人死亡;●1968日本爱知县的米糖油被多氯联苯污染,导致10000多人受害,16人死亡;●1931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炼锌厂,把含镉的污水排入河中,死亡215人;1.上个世纪人类共出现了八大公害,使大批居民非正常死亡。792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森林减少、生物种类(多样性)减少、土地沙漠化〔淡水减少〕、酸雨的形成与蔓延酸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臭氧层破坏等。3挪威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开展〞的观点。4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展大会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安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2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805全球各领域,特别是工商业界,意识到:可持续开展和保护环境是自身应有的义务。6建立了“污染预防〞的新观点,企业逐渐形成了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方式。7新的管理工具被采用。如用“生命周期〞的方法,研究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环境影响。8一些国家用环境保护为前题,提出了新的保护条件使世界贸易形成了不平等技术壁垒。5全球各领域,特别是工商业界,意识到:可持续开展和保护环81国际间与环保相关的管理措施1972年世界环境与开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1973年118个国家协订华盛顿公约;1975年联合国的国际环境教育方案;1987年蒙特利尔公约;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开展大会,签订二十一世纪议程。1993年6月ISO组织成立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1996年ISO组织公布了局部ISO14000系列标准。2004年ISO组织修改了ISO14000标准。ISO14000的制定采用了以下成功经历。●BS7750—?BS775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EMAS—?生态管理和审核规那么?●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间与环保相关的管理措施1972年世界环境与开展82分技术委员会任务标准量SC1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14009SC2环境审核(EA)14010-14019SC3环境标志(EL)14020-14029SC4环境绩效评价(EPE)14030-14039SC5生命周期评价(LCA)14040-14049SC6术语和定义(T&D)14050-14059WG1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14060备用14061-14100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二、ISO14000系列标准构成与特点分技术委员会任务标准量SC1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83ISO14000系列标准间关系环境管理系列标准(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绩效评价环境审核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评价产品评价组织ISO14000系列标准间关系环境管理系列标准(14000)84ISO14001标准与ISO9001标准异同

●都是自愿采纳的国际标准●管理体系相似,ISO14001的框架、构造、内容参考了ISO9001标准。

●范围不同ISO14001环境管理ISO9001产品质量●目的不同持续改善环境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承诺对象环境的相关方产品的消费者●审核依据法律法规+ISO14001ISO9001相同点不同点ISO14001标准与ISO9001标准异同相不85ISO现已制定了五个标准,我国转换为:●G/T24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使用指南?●G/T24004—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那么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T24010—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那么?●G/T24011—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T24012—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ISO现已制定了五个标准,我国转换为:●G/T24001-86适用于任何具有以下愿望的组织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向外展示这种符合性;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展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ISO14001的适用范围它规定了EMS的要求,而该EMS不仅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在管理对象上,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因素。适用于任何具有以下愿望的组织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I87企业为何要实施ISO14001减轻来自政府的压力;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加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减少污染,节能降耗,优化本钱,获取利润;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良性和长期开展;改善公众关系,塑造良好形象,降低环境风险。企业寻求ISO14001认证的作用在商务活动中满足国际性环境保护潮流的要求,赢得市场机遇,开拓销售渠道;系统化地建立EMS,识别改进的时机;提高效率、减少损耗、降低本钱;树立企业和产品环保的良好形象;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企业为何要实施ISO14001减轻来自政府的压力;企业寻求I88ISO14001运行模式PDCA〔戴明环〕

检查与纠正措施C监测与测量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EMS审核环境方针策划P环境因素法律和其它要求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D结构与职能培训、意识与能力交流EMS文件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评审A持续改进ISO14001运行模式PDCA〔戴明环〕89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涵盖内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涵盖内容90ISO14001:2004标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ISO14001:2004标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911.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三、ISO14000标准的根本术语2.组织〔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局部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和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1.环境(environment)三、ISO14000标准的92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效劳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确定〔识别〕组织的环境因素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3种状态、3种时态和7种类型●3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3种时态:过去、现在和未来●7种类型:1〕大气排放2〕水体排放3〕废弃物处置4〕土地污染5〕对社区的影响6〕原材料与自然资料的消耗7〕其它地方性环境问题。●八个方面:水、声、气、土壤、能源、资源、固体废弃、物理属性。●方法:过程法、现场观察法、输入输出法、头脑风暴法、会议讨论法。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934.环境影响〔environmentimpact〕全部或是局部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效劳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5.环境表现〔environmental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展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4.环境影响〔environmentimpact〕5.环境946.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组织依据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7.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8.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policy〕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的意图与原那么的陈述,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6.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959.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局部,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构造、筹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或资源。10.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强化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个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方面。9.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9611.污染预防〔preventionpollution〕旨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本钱。收集环境文件管理信息主要有: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环境监视和测量报告3〕环境事故调查报告4〕相关方抱怨记录5〕化学品的MSDS〔即化学品性质,应急事故处理表〕11.污染预防〔preventionpollution〕97COD:〔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所需要的氧量。BOD:〔生物化学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TOC:〔总有机碳量〕指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量,是评价水体需氧有机物的一个综合指标。COD:〔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重铬酸钾或985.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1)环境保护法▲定义:也叫环境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安康,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开展。▲含义:——环境法是一些特定的法律标准的总称。——环境法的目的是协调人与自然、保护人体安康、促进经济开展。——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介绍5.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992〕环境法的制定——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环境保护根本法和各单行法由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制定。——环保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制定。——地方性法规依据法规的级别和适用区域分别由省〔区、市〕、地〔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制定。2〕环境法的制定1005.2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1〕环境法体系的层次构造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境标准〔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规章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根本法、环境保护法地方性法规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标准〔包括国家和地方〕地方级国家级国际环境保护公约5.2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1012〕环境法体系内容构造整体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根本法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国土整治法环境规划法自然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特别方面环境管理法环境标准法环境责任和程序法污染和其它公害防治法2〕环境法体系内容构造整体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根1023〕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保护法a)整体环境保护法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境保护根本法;环境规划法;国土整治法;城乡规划法。3〕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保护法103b)污染和其它公害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那么?;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那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辐射污染防治法等。b)污染和其它公害防治法104c)自然保护法自然保护根本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荒漠化防治法;湿地保护法;风景名胜保护法;自然遗迹保护法;人文遗迹保护法;海岸带保护法;绿化法等。c)自然保护法105d)自然资源保护法:土地资源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资源保护法;草原资源保护法;矿产资源保护法;水产资源保护法;d)自然资源保护法:106e)特别方面环境管理法:开发建立环境管理法;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法;对外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法;环境监测法;环境监理法;环境宣传教育法。f)环境标准法:e)特别方面环境管理法:107g)环境责任和程序法:环境行政处分法;环境损害赔偿法;环境犯罪惩治法;环境税费承担法;环境行政执行程序法;环境纠纷处理法;环境诉讼程序法等。g)环境责任和程序法:1085.3环境法律制度1)什么是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法律制度是调整特定环境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环境法律标准所组成的相对完整的规那么系统,是环境管理制度的法律法。2)特征:★调整;★完整;★可操作。3)分类:a〕地位〔大法、一般法〕;b〕作用〔主导、辅导〕;c〕阶段〔行为前、行为后、发生期〕;d〕对象〔新、老污染源〕;e〕实用范围〔国家、地方、行业〕。5.3环境法律制度1094)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a〕环境管理六项制度;b〕环境标准、监测制度;c〕废物综合利用制度;d〕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e〕环境保护许可证;f〕严重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g〕总量控制;h〕环境标志。4)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1105.4目前比较成熟的环境法律制度还有:●环境标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废物综合利用制度●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现场检查制度5.4目前比较成熟的环境法律制度还有:1115.5目前正在建立和开展的环境法律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限期淘汰制度●环境标志制度●清洁生产法制化制度5.5目前正在建立和开展的环境法律制度1125.6我国的环境管理六项制度简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5.6我国的环境管理六项制度简介1135.6.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概念关键词:工程建立、开发活动、各种规划、进展调查、预测、评价提出报告、批准、建立。2)适用范围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立工程。5.6.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143)对建立工程的环境保护的分类管理——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3)对建立工程的环境保护的分类管理115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工程概况。——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工程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工程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建议。——结论。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1165.6.2三同时制度1)概念关键词: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适用范围——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一切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5.6.2三同时制度1173)要求——在建立工程正式施工前,建立单位,须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保篇章,批准后,才可施工。——在正式投产和使用前,须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保设施的验收申请报告。——环保部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要在一个月内组织审查验收。3)要求1185.6.3征收排污费制度1)概念又叫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对排污者征收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2)征收排污费的对象——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特例: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要交排污费。5.6.3征收排污费制度1193)范围——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特例:对于蒸汽机车和其他流动污染源排放的废气,在符合环保标准的贮存或处置的设施、场所内贮存、处置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进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不征收排污费。3)范围1204)收费的计算方法

——同一排污口排放两种以上污染物的,只按收费最高的一种计算收费。4)收费的计算方法1215.6.4限期治理制度1)概念——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到达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法定机关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2)对象——特别保护区域内超标排污污染源——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5.6.4限期治理制度1223)目标和期限a〕目标——浓度目标——总量目标b〕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3)目标和期限1234)违返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加收超标排污费——罚款——停业——关闭5)征收排污费的标准——按国家统一的收费标准●特例:污染特别严重的城市,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可作适当调整。4)违返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1246)排污费的加收、减收和停收加收:——未达标的排污单位,从开征第三年起,每年加收5%;——以后的新建工程,超标排污,加倍收费;——污染设施不运行或擅自撤除,超标排污,加位收费;——限期治理未完成任务的,加倍收费。6)排污费的加收、减收和停收1257)程序——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环保部门按月或按季向排污单位发出缴费通知单。8)排污费的使用——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环保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7)程序1269)缴纳排污费与承担其他法律责任的关系——不免除治理污染、赔偿损失的责任——不免除法律规定的其它责任9)缴纳排污费与承担其他法律责任的关系1275.6.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1)概念是指由排污者向环保部门申报其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并承受监视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标准构成的规那么系统。2)适用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单位。●特例:生活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噪声不需申报登记。5.6.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1283)申报登记的内容——单位的根本情况——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地点、去向、方式、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污染防治设施。3)申报登记的内容1295.6.6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1)概念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展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5.6.6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1302)类别——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2)类别1311〕概念——保护人群安康,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订的标准的总称5.7环境保护标准1〕概念5.7环境保护标准1322〕环境标准体系构成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根底标准d)环保方法标准e)环保标准样品标准f)环境保护行业标准2〕环境标准体系构成1335.8企业环保平安内容及相关标准5.8.1环保机构与管理——组织领导:1〕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2〕成立环保科〔处〕,并明确职责;3〕分厂有责任人和联络员;5.8企业环保平安内容及相关标准5.8.1环保机134——环境管理工作:1〕做好年度工作方案;2〕早宣传早教育早发动;3〕筹措好资金,用好资金;4〕治理旧污染,预防新污染;5〕管好环保设备,确保“三率〞百分之百;6〕搞好排污申报,自觉承受检查、监测;7〕重视环保资料档案。——环境管理工作:1355.8.2污染源治理1〕污染源概念与分类●排放污染物;●正常物增减;●产生有害影响;包括固定源和移动源两种。的场所、装置、设备5.8.2污染源治理的场所、装置、设备1362〕废气治理●燃烧尾气;●汽车尾气;●喷漆房废气;●有关标准。2〕废气治理137注:*一类区制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表1: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GWPB3-1999〕锅炉类别适用区域烟尘排放浓度(mg/m3)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级)Ⅰ时段Ⅱ时段燃煤锅炉自然通风锅炉(<0.7MW,1t/h.)一类区100801二、三类区150120其它锅炉(71t/h)一类区100801二类区250200三类区350250燃油锅炉轻柴油、煤油一类区80801二、三类区100100其它燃料油一类区10080*1二、三类区200150燃气锅炉全部区域50201表1: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锅138注:*一类区制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表2:锅炉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