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甲),(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一个是当代舞蹈家从书法中得到舞蹈的灵感,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选自《中国文化读本》)材料二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所谓“衣带当风”,非线而何?所谓白描手法,又非线而何?中国传统画不以形取胜,而以意取胜;不以美骄人,而以境争先。内有其意,外有其形;心有其源,画有其境。然而,它的具体操作与表达方式则是线式的。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心不明,眼不亮,意未到,情未尽。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武与字通,自古而然。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臆断。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甚至自由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一时天上,一时地下,一时鬼域,一时神宫,且不但神怪小说如此,即使写实性小说也常常如此,如《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玉泉山显圣,如《水浒传》中的神女天书,如《三侠五义》中的游仙枕、探阴山,但以时间而论,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作,依时而行,依时而叙,依时而言。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猴子出世,便是金针出现,此后孙悟空“走”到哪里,那故事便“跟”到哪里,猴子成了斗战胜佛,这故事便随之戛然而止。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则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个线端而已,而是百水千河归于一系。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千头万绪,网络天成。但那线的构思与价值,依然宛在。无线何以有网,网成愈见线功。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材料三中国书法,从诞生时就有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学术研究、诗文写作等方面的巨大功能。这些功能,对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我们都不能低估,当然还有“文化传承”的价值。那林林总总的法帖,是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宗教、学术、艺术的“文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散佚丢失,同时仍有大量保存。“文本”的文化传承价值,不可估量。另外,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世所公认。古人重视汉字书写的“实用”,同时也重视汉字书写的“审美”。古往今来,人们对书法的美有着更多的赞誉,就是因为汉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如今,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之而来的,在国家管理、法律制定、经济运行、社会交往、知识与学术积累等实用性方面,汉字的毛笔书写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从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到硬笔书写的出现,到手工的打字机的出现,再到电脑的发明与普及,毛笔书写汉字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弱化。但汉字的毛笔书写今天仍然存在并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原因就在于书法还有审美功能。在今天,人们生活中的审美需求在增长,中国书法理所当然地被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由此书法也进入了“艺术创作”领域。汉字书写的审美价值的彰显和提升是古老的中国书法进入现当代社会之后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书法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下,由传统社会的以实用为主、审美为辅变成了以审美为主、实用为辅。这一历史性转变,以及中国书法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价值、地位的重要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的实用性弱化之后,仍然为大众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显性”存在,作为现代中国文化整体中的一种“文化景观”和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文化身份”是什么呢?它以什么样的“身份”与当代人发生联系呢?我们从具体的考察分析入手再到宏观的综合研究便会发现,中国书法是以不同的“身份”“介入”当代社会生活的。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成为书法家“创作”的对象;二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成为大众积极参与的对象;三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1.
填写在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处最合适的一项应是A.
实用性快捷化形式感C.
快捷化形式感实用性
B.
形式感实用性快捷化D.
快捷化实用性形式感2.
阅读材料一,概括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中国书法是独特的艺术?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独立的线的艺术形式。B.
书法与武术只在境界与追求上有极大相似之处。C.
《三国演义》也是呈水脉系结构的线式结构。D.
汉字书法对中国传统艺术都起到基础性作用。4.
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中国书法”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书法从出现开始就具有非常强大的实用功能。B.
中国书法在华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文化传承”的作用。C.
中国书法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从古到今都得到了人们同等的重视。D.
中国书法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是一种“显性”存在,是一种“文化景观”。5.
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书法一直发挥着知识记录、信息传播、思想交流、诗文写作等方面的作用。B.
从印刷技术的广泛使用到电脑的发明与普及,毛笔书写汉字的实用功能完全丧失。C.
中国书法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领域之后,理所当然地作为审美对象被当代人所欣赏。D.
中国书法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身份”、功能、价值和意义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6.
你同意以下【甲】【乙】哪种认识?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地说出你的理由,不超过
80
字。【甲】有人说:汉字书法艺术不光属于书法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写好属于我们的、我们每日应用的汉字。【乙】一名中学生,因作业字迹潦草和错误百出而被老师批评,他满不在乎地说:“您真是太‘老土’了!现在都用电脑打字,谁还总用笔写汉字呀!将来我只要会用钢笔签出漂亮的名字就够了。”
(一)1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默先生传宋 王向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立节循名 循:按照,依照
B.
先生幸听意 幸:幸而
C.
良以口祸也 良:的确
D.
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 宜:因此居二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①先王,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②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③,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取材于《宋史》,有删节)注:①被服:承受,蒙受。②缘饰:文饰。③行己:立身行事。.............
. .
. .
......
. .
. .
. .
. .A.
其徒从者百人 卒取其下者矣B.
来,吾语尔 尔试言其次者C.
冀用于世 何疾于不容D.
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又以公议名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生舍颍为居庐:先生在颍建筑房子居住B.
主人明恕,故未见疑: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C.
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D. 非不及口而心存焉: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10.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意。B.
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责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C.
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而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D.
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11.
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
12.根据要求,完成小题。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白道也。”(《论语·宪问》)①孔子为何说“吾不与也”?上述文字阐明的孔子主张的“勇”是什么?②勇者何以不惧有人用孔子答司马牛的“内省不疚”为答案,你同意吗?请说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
,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目。解语花·元宵①[北宋]周邦彦风销焰蜡②,露浥烘炉③,花市光相射。桂华④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⑤,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⑥。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注释:①此词为词人做地方官时作。②焰蜡:正在燃烧的蜡烛。又作“绛蜡”。③烘炉:以其形似,用比灯笼。又作“红莲”。④桂华:月的光华。⑤放夜:节日开放夜禁。⑥语出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13.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风销焰蜡”以下三句紧扣节序,写元夕花灯,攒辉列彩,此映彼照,交互生光。B.
“桂华流瓦”以下三句,用意于月,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元夕之夜月华如水的意境。C.
“看楚女纤腰一把”,写观灯女形象之美,与“箫鼓喧”三句的背景相融合。D.
“因念”以下三句承上片而来,推知上片写的是词人记忆中都城内灯会之盛况。14.
下列对词句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耿耿,明貌。纤云散去,月儿更明,“素娥”飘飘“欲”下,妙在这个“欲”字,下而未下。未下,是真实;下,也是真实。写出人间灯节的吸引力。B.
“钿车罗帕”以下三句写马逐香车,人拾罗帕,是男女倾慕之情境。“暗尘随马”写马车所经之处,扬起尘土,道路也为之而昏暗,故称“暗尘”。C.
“桂华流瓦”呈现出一种优雅的动感,而“桂华”这一用语能令人联想起月中桂子,“满路飘香麝”一句,与之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嗅觉上的美感。D.
“清漏移”承接“年光”而来,“年光”如是而“旧情”无复,于是词人心意颓丧,遂随着舞罢歌歇,怅然而归来,“飞盖”形容车行如飞,非常迅速。15.
同样是写元宵节,周邦彦《解语花·元宵》与蒋捷词《女冠子•元夕》相比,在章法上有何相同?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相同与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女冠子 元夕①[南宋]蒋捷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②。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③,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注释:①此词作于南宋亡后元人统治下的元宵。②灺():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③砑():古代制作精美的笺纸,有“砑花”这道工艺,即将笺纸在特制的雕花木版上碾轧,使之隐隐显出凸凹不平的各种图案。16. 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论语》中,孔子就曾经和弟子们谈论过这样的话题。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②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凝聚各方力量,是取胜的重要保障。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达过类似的看法。公曰:“小大之狱,_______,必以情。”对曰:“_______。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③历史上,投身伟大事业并且矢志不渝的志士仁人,总是受到人们的赞扬。陆游就曾对诸葛亮做出高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④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白衣天使们怀着坚定的决心,抱着必胜的信念,抛却一切牵挂,穿起防护服,走进病房,拿起针药,投入战斗。他们的举动,让我们想起了著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17.《红楼梦》中第五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是谁的判词?请结合小说情节解说前两句判词的含义,再说一说后两句判词暗示的人物结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看麦熟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
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
”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取材于刘成章同名散文,有删改)18.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及其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绿毡(zhān):绿色的毡子(小麦)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 负()重:承担(重任、责任等)B.
这种风俗辈辈沿袭 沿()袭:依照旧传统,因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悄(qiǎo)唱:形容声音很低C.
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曲(qū)线:指女性的体形轮廓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 燃()烧:形容情感高涨D.
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 撩(liāo)拨:弄得眼花缭乱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 囤()子:村子,这里指家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B.
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C.
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作者借此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多画面彩色电视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说明报告
- 加密货币和金融科技融合下的投资机会探索
- 区块链技术在商业合同执行中的实践
- 云计算在医疗健康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及隐私问题探讨
- 2025年中国钛眼镜数据监测报告
- 湖北省随州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课后作业((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双卡式修补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区块链助力商业智能决策优化
- 新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报告(15篇)
- 小型手推式除雪机毕业设计说明书(有全套CAD图)
-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
- 2024年中国酸奶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合同到期不续签的模板
- 搬迁服务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05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阀门井05S502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5届高三数学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 “双新”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单元整合教学实践
- 广东省佛山2024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一章-新能源发电概述
- 上海市存志中学2024-2025学年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