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药研究思路与方法课件_第1页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药研究思路与方法课件_第2页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药研究思路与方法课件_第3页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药研究思路与方法课件_第4页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药研究思路与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支气管炎

的中药药研究思路与方法

概述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主要特征: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气短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病因吸烟普遍认为吸烟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发病因素,吸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不规则,纤毛运动发生障碍,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又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理化因素大气污染,粉尘,刺激性烟雾(如二氧化硫),化学毒物等慢性刺激,均可使支气管粘膜发生慢性炎症,削弱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促进本病发生。感染因素呼吸道的反复感染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发展和加重关系密切,患者常见的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奈瑟球菌等,在急性发作期,常见病毒以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在机体免疫力功能低下时,病毒的感染引起支气管粘膜损伤,为细菌的继发感染创造了条件,引起本病的发生和反复发作。过敏因素许多抗原性物质,如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化学物质气体等以及寒冷的空气均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困难。对具有过敏史和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此病多数与过敏因素有关3.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在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支气管发生渐进性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小支气管壁明显增厚,其中平滑肌层增厚最明显,粘液腺和浆液腺增大支气管粘膜发生溃疡,肉芽组织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多,细支气管粘膜肿胀。软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与变性,部分被结缔组织所取代,细支气管壁的支撑力明显减弱,导致管腔狭窄及产生活瓣作用,吸气时气体尚能进入肺泡,呼气时,支气管收缩,陷闭而呼出困难,粘液潴留于管腔内。炎性渗出物的积聚:缺氧引起支气管及细支气管痉挛收缩使气流阻塞,气道炎症可使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增生和鳞状化生。吸烟、理化因素以及炎症使气管、支气管纤毛发生粘连、倒伏、卷曲、折断、甚至脱落,纤毛的运送清除功能减弱,受损,使粘液和炎性渗出物(含有细菌、病毒、异物),在支气管内滞留,特别是伴有慢性粘液高分泌病变,可使肺泡通气不足,肺内气体分布不均匀,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减低,其结果出现低氧血症。吸烟可致肺局部中性蛋白酶活性增强,而与遗传因素有关的α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则使抑制多种酶(包括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减弱,这种肺局部中性蛋白酶活性增强与抑制间平衡出现障碍,当肺部有炎症时,白细胞,肺巨噬细胞释放出的纤维蛋白溶解酶,能引起肺脏广泛损害和肺气肿发生。研究思路一、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诱因如长期吸烟,理化因素刺激所致的呼吸道病理生理的变化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的影响类似。(一)抗胆碱药(M受体阻滞药)洋金花,莨菪碱等抗胆碱药用于治疗气管痉挛已有100多年历史,该类药物不仅可使支气管扩张,也可减少腺体分泌,降低副交感神经张力。国内七十年代曾使用大剂量洋金花提取物(东莨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虽然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中枢精神症状),但其愈显率达60%以上,可见,气管平滑肌解痉,腺体分泌抑制等抗胆碱作用加之东莨碱的中枢镇静,兴奋呼吸中枢,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以作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重要的药效。具有抗胆碱作用的中药华山参滴丸等已作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应用。(二)β受体激动药麻黄及其麻黄生物碱类药,对α与β受体都有激动作用,激动气道平滑肌上β2受体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激动肥大细胞与嗜碱细胞膜上的β2受体可以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缓解由于过敏反应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有利于解除喘息,同时其α受体的激动作用亦有助于粘膜充血水肿的缓解。但是α受体激动以及β1受体的激动又可能减弱平喘作用,引起心动过速,血管收缩等副作用。因此,近年来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发展很快,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氯丙那林等一批支气管扩张剂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支气管痉挛,其中沙丁胺醇,丙卡特罗尚有祛痰和促进纤毛运动的作用。在中药中虽然有一些如芸香草,牡荆等具有止喘祛痰作用的中药口服和喷雾剂,但由于未进一步进行药理作用机理的研究,因而限制了新药的进一步开发和药物的正确使用,对此,应该引起研究者的思考。二.祛痰作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内产生大量粘液分泌物,气管支气管收缩加之病变使纤毛运动功能障碍,使痰液潴留于呼吸道内,阻塞呼吸道影响通气,又可使细菌生长引起继发感染,对气管的刺激反应又可以引起咳嗽反射和喘息,其中咳嗽反射应属于良性反射,有利于排痰作用。因此,应用有效的祛痰药,使痰液稀释和松动并及时排出体外,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迁延期有效的治疗方法。祛痰药的药理作用包括(二)粘痰溶解作用近年来西药发现溴已新能使痰液中酸性糖蛋白的多糖纤维裂解,还能使呼吸道粘液腺和杯状细胞中合成酸性糖蛋白减少,羧甲司坦使低粘度的唾液粘蛋白分泌增加,高粘度的岩藻粘蛋白产生减少,从而降低痰液粘滞度,氨溴索则能促使呼吸道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调节浆液性和粘液性物质的分泌,增加中性粘多糖的分泌,减少酸性粘多糖的合成,并促进代谢,使呼吸道粘液粘稠度下降,利于排出,还可以改善纤毛运动,可见痰液的成分分析和纤毛运动对分析中药祛痰药理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中药的粘痰溶解作用的研究尚少,应予重视。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药效学研究时应考虑中药标本兼治的特点,作为治标应以祛痰(包括粘液分泌量的增加或减少,粘稠度下降),平喘(M受体阻滞,β受体激动)以及促进纤毛运动为主,止咳仅作为必要时的辅助作用,轻度止咳对本病无临床意义。作为治本,则主要观察对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的病理组织学的影响,应能恢复各种因素造成的病理组织学损伤,为临床研究提供确切的药理学依据。动物模型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祛痰和纤毛运动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原理慢性支气管炎由上呼吸道病毒或细菌反复感染引起,也可由某些理化因素或抗原性物质多次刺激造成,因此利用化学物质(如氨水,SO2)、烟雾(烟叶,锯木烟)以及复合因素刺激(如细菌或寒冷)方法大鼠烟熏模型置27M3烟室内,用混合烟150~200mg/m2(200g锯末,15~20g烟叶,6~7g辣椒及1g硫磺混合,20~30min内烧化,颗粒在0.5~1μm以上),吸入,每周6次,44天即可形成慢性支气管炎病变。或置薰烟专用箱中(约1m3)用白松刨花或烟叶10g点燃后将烟送入箱内,每日一次,每次保持30分钟(中间补充薰一次保持烟雾浓度)15天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炎症病理变化,20天见典型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小鼠二氧化硫模型吸入2%SO2,每日10秒,10~18天出现支气管炎病变,27天后出现重型支气管炎病变。豚鼠烟熏模型用香烟一支半,在211容器内燃化共10分钟,换气5分钟,每天一次,每周6次,同时置气温7~8℃中一小时,隔天1次,45天改为每周2次,28~35天可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病变,6周后病变保持并逐渐加重。另外据报道有用流感杆菌9亿/ml,甲链6亿/ml,卡他9亿/ml,肺炎双球菌6亿/ml,以4:3:2:1混合菌液在大鼠麻醉下滴鼻0.1ml每周1次,6周有形成慢性支气管炎趋势以及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目前尚有用0.001~0.044mg/L含CL2空气,每日25~30min让小鼠吸入,约3~5天后成功造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模型以及用每升含0.3ml氨水的空气每15~20分钟重复一次,每次2~3分钟,一日8次(仅刺激一或用天),32天后成功造成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报道。方法呼吸道分泌量测定:家兔,猫或犬麻醉后用气管插管,收集流出的呼吸道液体。大鼠可用毛细管法收集气管粘液,测定分泌量。利用酚红,伊文思篮或荧光素钠测定小鼠或大鼠,家兔呼吸道内的分泌量以间接观察粘液分泌量。粘液成分分析:豚鼠气道粘液粘多糖测定,豚鼠麻醉处死,气管称重,用棉棒或滤纸取出粘液用蒸馏水洗下,离心,取上清液,加入四硼酸硫酸溶液和咔唑溶液,混匀加热,冷却后在530nm比色,测定粘多糖含量。大鼠用生理盐水自气管冲洗肺,取得肺泡冲洗液,用氯仿提取磷脂,加锇酸溶液分离卵磷脂,用薄层色谱扫描定量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客观指标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通常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可见气管粘膜上皮组织增生,上皮有灶性坏死及鳞状上皮化生,杯状细胞增生,粘膜下层及小支气管周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末梢支气管扩张和炎性渗出物充填。肺部可见慢性灶性间质性肺炎及慢性灶性胸膜炎。电镜观察可见模型小鼠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的纤毛数目减少,纤毛变短,纤毛基部的线粒体减少。在模型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