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_第1页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_第2页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_第3页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_第4页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生产的全过程:艺术创造——艺术作品一一艺术鉴赏艺术鉴赏: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本身即是一种审美再创造)一.艺术鉴赏的意义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一一70年代初: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出现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和伊赛尔主张: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对艺术系统即:作家一作品一读者全过程的研究)观点:①确立读者的中心地位作品的意义二作品本身+读者赋予艺术作品属性:是审美客体,鉴赏对象。作品中艺术形象是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客观依据。审美再创造:鉴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主动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创造活动凭借艺术作品展开)②强调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的重要内容:姚斯的“期待视野”和伊赛尔的“空白”概念期待视野:读者潜在的审美期待空白:空白的东西导致本文的未定性(空白指:本文中未写出来的部分,是本文向读者暗示或者提示的东西)接受美学的传播:德国瑙曼:接受美学任务:研究艺术消费苏联:梅拉赫:首次提出艺术接受的概念艺术创作过程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美国:费希形成“读者反应批评学派”:意义或理解是阅读的最终结果。总结:接受美学的提出代表文艺研究的重心从艺术家,艺术作品转移到艺术接受和审美心理上。加强对审美主体的研究。艺术鉴赏主要体现:①艺术作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才能发挥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②鉴赏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审美再创造。(伊赛尔的“空白理论”)③艺术鉴赏也是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艺术鉴赏同样具有主体性的特征。二.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与培养.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美育与艺术教育第十二章典型(再现,写实,人物形象)与意境(表现,抒情,内心世界)再现的艺术: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侧重塑造典型抒情诗,山水画,音乐,建筑,书法,侧重创造意境一.典型:又称典型人物,性格或形象,指艺术作品中塑造的成功的人物形象(核心)定义:艺术家通过个性化和本质化创造出来的,既能反映现实生活的某些规律,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既能表现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又表现出艺术家独有的审美感受的艺术形象。.关于典型的论述:黑格尔: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充满的有生气的人。别林斯基: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典型性(典型人物应当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②艺术典型的代表:法国安格尔《泉》,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米勒《拾穗者》罗丹《思想者》齐白石《虾》徐悲鸿《马》.典型的特征:①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阿Q精神胜利法)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有机统一。(个性中体现共性)艺术典型的个性:作品中人物形象非常独特,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性格,感情,内心世界。(如奥勃洛摩夫)现象中体现本质,偶然中体现必然(个人行为经历命运性格等的偶然性(不可重复性),同时体现特定的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如祥林嫂和老葛朗台)③性格单一化人物:扁形人物复杂性格人物:圆形人物典型人物应当是圆形人物。朱光潜:圆形人物体现矛盾冲突,要深刻揭示人物性格内在的矛盾性。二.意境:定义: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主体情感与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1.意境的发展:①孕育:先秦-魏晋南北朝,②诞生于唐代王昌龄《诗格》(受到佛教的影响)思想源头:先秦的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③王国维:境界说,境界应包括:情感和景物两方面2特征:①若有若无朦胧美:A.意境分为虚实两部分。实的部分在于画面,文字,乐曲等,虚的部分(意境本质)的部分存在于想象和感悟中。B.意境虚实的关系:①虚是实的升华,体现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处于统帅和灵魂的地位②虚境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实现传统艺术讲究虚实结合(如中国戏曲舞台表演和绘画的留白)②有限无限超越美:追求韵外之致或味外之旨代表:元代倪瓒《六君子图》(追求意的无限性,以有限表现无限(中国古典诗文和绘画追求有限的艺术形象表现无限的艺术意境)-不设不施自然美美学史上两种美:错采镂金的美和自然美魏晋南北朝:自然美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意境追求天然之美,纯真之美,素朴之美代表: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陶渊明的诗,明代家具等李白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的自然,清真)3.意境与典型的区别和联系:意境:情景交融的结果,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主体,侧重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共同点: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无限艺术意蕴。艺术典型:在个别人物形象体现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领悟景外之景。1.中国艺术注重创造意境,重表现,抒情,写意的美学传统“境”:经过艺术家提炼取舍,熔铸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形成的意境。第三章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生产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艺术生产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一一艺术欣赏艺术最主要和基本的特性:审美价值艺术最主要和基本的功能:创造和实现审美价值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艺术的多重社会功能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艺术的主要的三种功能:审美认知,教育,娱乐一.审美认知: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再现与表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审美认知作用突破时空局限。.艺术对自然现象的审美认知作用:电视艺术: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艺术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信息和交际功能).艺术的认知作用以艺术的审美价值为基础:艺术作品将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现象揭示本质,偶然揭示必然,个别显示一般,客观显示主观。):以红楼梦为例二.审美教育: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听众感受和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中外艺术家对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重视:.孔子:孔子创立最早的教育体系。强调艺术的教育作用。②柏拉图: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艺术的教育作用: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艺术作品中包含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渗透艺术家的社会和审美理想。(鲁迅先生的作品).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美学意义和艺术的魅力:具有审美教育的特点。.审美教育的特点:①以情感人艺术作品灌注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促使欣赏者受到教育。②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促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得到感染。③寓教于乐思想教育+艺术审美娱乐三.审美娱乐: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精神产品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灵需要).理论学者:亚里士多德:人的本能,情感,和欲望有得到正当满足的权利。贺拉斯:寓教于乐的思想.艺术作品给人精神上的享受,精神享受有时会超越物质享受,艺术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艺术的娱乐功能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休息,更好地投入工作:艺术可以使人们在生活中的情绪,愿望,理想,期待通过艺术创造的想象世界或梦幻世界得到满足。.艺术娱乐功能:寓教于乐艺术的教育,认知,娱乐作用三者有机统一。第二节艺术教育:美育的核心根本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此部分参考专业书籍)第二章艺术的起源艺术起源的问题:美学:研究和探讨艺术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一.有关艺术起源的5种观点.模仿说: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文艺都是模仿,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而有不同的艺术种类。强调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肯定了艺术来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原始艺术:对现实生活中自然神情姿态的模仿和记录。模仿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游戏说:18世纪德国席勒和19世纪斯宾塞提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起源于人所具有的游戏本能(①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②将精力运用到自由的游戏)席勒:人在游戏时,才可以摆脱自然和理性的强迫,获得自由。(通过游戏,实现物质与精神,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是艺术创作的动机。斯宾塞:艺术和游戏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游戏的主要特征:没有功利目的,是为了消耗积聚的过剩精力。通过发泄过剩精力获得快感和美感。游戏说:①人能够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前提下有过剩精力从事游戏(艺术和审美活动)②游戏说体现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为了满足精神需要,超功利性。.表现说:19世纪后期,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理论基础:艺术应当表现自我。(汉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①提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核心:直觉即表现艺术的本质: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艺术归根到底是情感的表现。②科林伍德:表现情感的艺术是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③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起源于传达情感的需要。美学家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艺术活动的实质:创造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巫术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巫术英国:爱德华泰勒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原始人最主要的特点:万物有灵。①早期造型艺术和巫术有关②原始歌舞与巫术有关:托马斯门罗原始歌舞被用来保证巫术成功。③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农业和狩猎活动)巫术:被用来表示原始社会中某种实用倾向或某些实际的活动。巫术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劳动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旦地位1世纪末叶,艺术起源于劳动希尔恩《艺术的起源》: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劳动和语言是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最重要的两个推动力。①劳动创造了人,为艺术的生产提供前提。劳动工具的创造: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②物质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经历漫长的历史阶段因此,艺术起源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本质: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艺术世界第三性基于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德国黑格尔(建立在客观唯心):把艺术本质归结为理念或绝对精神,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康德:艺术是艺术家的天才创造物,强调创作主体的重要性。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万物主宰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南北朝时代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世界的真实性),艺术所模仿的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本质特征)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反映现实,肯定了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过分抬高现实美,说明艺术只是生活替代品)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理论基础人的生活:物质生活(生产)和精神生活(生产),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马克思提出“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此部分内容参考复习资料)第二节艺术的特征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艺术作为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精神生产):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一.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艺术以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具体感性的,体现一定的情感,是主观和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①鲁迅“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和人格的表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人文主义思想)②中国美学注重“传神”:不仅反映对象本质特征,也表现艺术家对生活,人物的理解(顾闳中创作《韩熙载夜宴图》)③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形象的主客观因素具有不同特点:如绘画,雕塑:再现生活的艺术形象中渗透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艺术形式作用于欣赏者感官,形式体现出深刻思想内容。优秀艺术作品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完美艺术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独特个性+社会概括性,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不同方式的表现):阿Q的精神胜利法.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典型: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二.主体性:艺术作为特殊精神生产,融入创作主体乃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艺术创作的主体性: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源泉,艺术家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起决定性作用①动物生产出于本能,是不自由的,人的生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劳动②艺术创作主体性表现: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能动性(艺术主客观,再现与表现辩证统一)和独创性。.艺术作品的主体性:艺术作品凝聚艺术家对生活的发现和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现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①艺术生产的独创性:取材相同的艺术家,作品仍然具有主体性印记(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点:欣赏者生活经验和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审美感受上形成个性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相互作用的审美主客体关系。①欣赏主体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再创造和评价。②艺术鉴赏的本质是审美再创造。③欣赏者的个性是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点④欣赏者实际获得的艺术感受与艺术家原来的创作意图产生差距总结:主体性贯穿艺术生产活动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意味着创造性与创新性)三.审美性:审美价值.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生产目的为了满足人类审美的需要①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②艺术的审美性:实用向审美的过渡;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③艺术的物质材料和手段:艺术成为传达交流审美意识的手段。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审美意识—受众—满足审美需求。.艺术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把现实生活的真善美融入艺术作品。真:艺术真实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入艺术作品①《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②审美性和丑的关系问题:丑的东西也要通过审美特征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能动创造变成艺术美:莫里哀《伪君子》达尔丢夫,《吝啬鬼》阿巴贡,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形式+内容①谢赫:绘画六法:对古代绘画实践的总结②每种艺术都有特殊的形式美:黄金分割理论,帕提农神庙一悉尼歌剧院③内容美:形式美在于生动体现内容刘勰《文心雕龙》:形式应当服从于内容。顾恺之:以形写神,表现人物内在精神黑格尔美学核心:艺术美本质感性形式体现理性内容举例子:悉尼歌剧院设计师伍重强调现代建筑应该从属于自然环境,崇尚有机建筑理论。第七章表情艺术;音乐(表现性)+舞蹈(表演性)表情艺术: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的总称。.音乐和舞蹈能够细腻的表现内心情感.发展:表情艺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原始舞蹈和原始音乐音乐和舞蹈的特性:群众性,科学性,技艺性。.表情艺术基本美学特征:抒情性+表现性:强烈抒发人的情绪情感①音乐和舞蹈通过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性是表演艺术的又一美学特征②音乐和舞蹈美学特征:表演性+节奏性+韵律美一.音乐艺术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艺术=声音+时间+表现+再创造.音乐的种类:声乐+器乐①声乐:用人声歌唱为主的音乐器乐:用乐器发声来演奏的音乐②声乐:歌唱特点:男声,女声,童声演唱方式: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对唱,伴唱等我国声乐分类:民族(演唱方法质朴自然,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多样化,美声(源于意大利,追求声音效果,运用华彩和装饰)国际化,通俗(电子传播技术):时尚化③歌剧:歌剧+舞蹈+话剧④器乐分类: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演奏方式:独奏,重奏,齐奏,伴奏,合奏(此部分参考专业书).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旋律(音乐灵魂),节奏(音乐时间感),和声(音乐空间感),复调,曲式,调式,调性。.①旋律: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旋律:音乐的灵魂(音乐表现力)②和声: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③交响乐:在文艺复兴时期被使用。形成于18,19世纪之交: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交响乐黄金时代)④音乐艺术的精髓,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交响乐创作基本原则:对比,展开:代表人物:捷克19世纪德沃夏克⑤音乐的古老性:最古老的乐器:乌克兰境内:六支用长毛象骨骼制成的乐器。我国最古老的乐器:骨哨和陶陨.我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原始社会,祭祀仪式—先秦时期,孔子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伯牙,师旷)—西周出现乐官,周王朝的雅乐和民间的俗乐—汉魏时期,北方相和歌和南方的清商乐,汉武帝建立乐府—唐代教坊—宋元时期,民间音乐—近代音乐奠基人萧友梅20世纪20年代筹建第一所音乐学校—国立音乐学院.古代西方音乐发展:古希腊,重视音乐理论和音乐的教化功能(柏拉图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亚里士多德:音乐具有教育,净化,精神享受的作用)—欧洲中世纪,宗教音乐发展(赞美歌,多声部合唱)—16世纪末,世俗音乐占据主导地位,主调取代复调,歌剧诞生,音乐家和音乐流派诞生。.近现代欧洲音乐史的音乐流派:・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初):维也纳古典风格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推崇理性+情感,艺术形式严谨完美——浪漫乐派(19世纪):强调抒发主观情感,表现个性。前期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舒曼和舒伯特,匈牙利李斯特,波兰肖邦,法国柏辽兹后期:德国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俄国柴可夫斯基——19世纪中叶以后,民族乐派兴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人物:挪威格里格,捷克德沃夏克等.20世纪音乐流派:印象派:法国德彪西表现派:奥地利勋伯格新古典主义:意大利布梭尼二.舞蹈艺术舞蹈: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发展:远古时代,图腾舞蹈,歌,舞,乐三者结合,原始舞蹈对狩猎或战争活动场面的模拟—商(巫舞)—周(文舞和武舞)—春秋战国(优舞)—汉代(百戏)—唐代(宫廷歌舞,民间舞蹈)—宋代(舞队)—明清(舞蹈表演)—戏曲舞蹈.欧洲舞蹈发展:1581年意大利演出第一部真正芭蕾作品《王后喜剧芭蕾》——19世纪芭蕾的黄金时代(脚尖舞+外开性技巧):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代表作:《吉赛尔》《天鹅湖》《睡美人》—20世纪初美国邓肯(现代舞蹈之母)现代舞:自然舞蹈动作,自由表现内心情感,古典艺术+现代艺术.舞蹈分类:生活舞蹈+艺术舞蹈①生活舞蹈: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舞蹈(交际舞,起源欧洲)目的:自娱或社交,群众性和普及性。20世纪流行的舞蹈:华尔兹,布鲁斯,探戈,伦巴。20世界70年代以来,迪斯科,霹雳舞。生活舞蹈的其他种类:习俗舞,宗教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②艺术舞蹈: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艺术创作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作品。(技艺水平+艺术构思+主题思想+艺术形象)艺术舞蹈的分类:表现形态: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相对完整的舞段组织在一起表现特定主题)表现特征:情绪舞(抒情舞蹈)情节舞,舞剧(民族舞剧《宝莲灯》)表现风格:古典舞,现代舞,民间舞,宫廷舞①民间舞: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舞蹈形式,生动反映各地区各民族的性格爱好,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②分类:汉族和少数民族汉族民间歌舞:①载歌载舞(秧歌,花灯,二人转)②自娱性+表演性:蒙古族(筷子舞),维吾尔族(赛乃姆),朝鲜族(长鼓舞),傣族(孔雀舞)芭蕾:起源:意大利形成:法国古典芭蕾: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稳定性+外开性)芭蕾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舞蹈+音乐+戏剧+美术大型芭蕾舞剧:独舞(表现人物性格和情绪)+双人舞(剧情发展和人物情绪交流)+群舞(反映时代背景+烘托氛围)代表作: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天鹅湖》《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国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第二节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抒情性+表现性,表演性+形象性,节奏性+韵律美一.抒情性与表现性艺术的基本功能:再现生活+表现情感音乐,舞蹈:直接表现和揭示内心情感。①抒情性是音乐舞蹈基本属性:汉代《毛诗序》抒发情感的能力:表现情感情绪+激发和宣泄人的激情②抒情性来源于本质属性(抒情)和特殊表现手段:音乐(乐音)舞蹈(形体动作)③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舞蹈中的抒情舞蹈(情绪舞):表现特定的情绪,通过强烈的情感氛围震撼心灵。音乐:①根源于音乐特殊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以乐音为材料作用于听觉,传达表现音乐家感情的起伏变化。(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表现情感)②音乐内容的非语义性和表现情感的特殊性③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非语义性,多义性和朦胧性(不同人有不同审美感受)④音乐形象:抽象性,象征性,复杂性音乐富有哲学深度:德国诗人尼采。二.表演性与形象性:.表演性:表演艺术:通过演员表演并借助舞台来完成的艺术形式(包括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依赖二度创作的表演①舞蹈用动作表现思想情感,表演塑造舞蹈形象。音乐作品依赖于表演艺术家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形象性:舞蹈形象塑造依靠演员的形体动作,舞蹈的表演性是形象性的基础。(舞蹈形象:以舞蹈动作,姿态,表情和造型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舞蹈形象美学特征:直观性+动态性+表情性音乐形象塑造:通过演员的演唱和演奏完成(以声音为材料)音乐形象的欣赏:审美感受力+联想,想象+情感意象具有时间性(在时间流动存在).音乐欣赏的理论:①戏剧性欣赏理论:强调欣赏音乐的内容《梁祝》②技术性欣赏的理论(学院派音乐欣赏理论):音乐的内容是乐音的运动形式:19世纪奥地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和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奠定③情感性欣赏理论:音乐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带来音乐欣赏的特殊性,逻辑因素让位感情因素总结:音乐形象通过音响作用于人们的听觉,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使听众产生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艺术形象。三.节奏性和韵律美.节奏性:节奏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音乐:节奏(最基本的重要的表现手段)①音乐节奏: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②节奏本质:运动音乐:靠乐音有规律的运动变化构成艺术形象。节奏作为核心的艺术表现手段③节奏:1.增强乐曲的艺术表现力,促使旋律具有特色。以节奏为依据把握不同音乐体裁。2.节奏影响音乐的抒情性(音乐作品反映一定强度的情感情绪,促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造成音乐特殊审美心理效果)3.朱光潜: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心理和生理的统一。④节奏是音乐家内在情感的外化,听众对音乐节奏的欣赏和领会,在审美中把握旋律的灵魂。.舞蹈:舞蹈节奏:表现为人体的律动: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和能量的大小。(舞蹈节奏表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①构成舞蹈的三要素:表情,节奏,构图②舞蹈动作节奏起伏变化,可以表达一定的内容,传达一定情感,也可以形成舞蹈的韵律美。③舞蹈是视听艺术,舞蹈动作的节奏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④音乐+舞蹈,以节奏为纽带⑤音乐的节奏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现。第九章语言艺术:(通常指文学)第一节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语言艺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文学以语言为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文学的媒介和手段:语言一.诗歌: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西周初期—春秋时代编成:现实主义诗歌源头1.中国:屈原:第一位诗人屈原《离骚》浪漫主义诗歌先河西方:公元前8世界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2.诗歌体裁:①作品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抒情诗和叙事诗②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格律诗和自由诗3.诗歌特征: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的反映客观现实生活。(社会生活客观因素+艺术家的主观因素)①诗歌注重运用优美的语言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语言美)②诗歌的意境由情景交融而构成,诗中的景色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意境美)二.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的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来集中凝练的体现主题思想。1.种类:抒情,叙事,议论散文。抒情: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与情绪,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抒发作者的独特情感。叙事: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并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和事的叙述中代表:夏衍《包身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创作成熟的标志议论散文:主要指杂文,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结合,运用生动的语言,比喻,反语等手法,以讽刺,幽默为武器,进行深刻的说理和议论。特征: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鲁迅的杂文具有政论性和战斗性,思想性+艺术性)②自由灵活表现为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和风格多样化;文字可长可短,结构不拘一格。③形散神不散:深刻的意蕴和凝练的主题神:蕴藏的思想意蕴三.小说: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特点:在生活素材基础上用虚构方式再现生活。小说三个基本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小说的分类:①题材:神话,传奇,历史,志怪,言情,武侠等②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话本,章回,日记体,书信,新体等③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长篇,中篇,短篇人物:①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②小说用语言作为媒介,全方位刻画人物(人物内心世界,深层心理描写,细腻深刻的心理描绘)③小说把人物放在社会生活中描写,创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的曹操,《红与黑》的于连情节:①小说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展现人物性格,拓深作品主题的手段。②情节的要求:曲折生动,真实感性(小说赖以生存的根基)含蓄深沉:有限情节表现深厚内容,蕴藏的思想和意蕴。情节作为人物之间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具有审美价值。环境: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①对于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的意义和作用②环境的要求:细致详尽,广阔丰富《红楼梦》的大观园③环境和背景的联系:环境是一定背景下的具体社会或自然环境。背景是这一具体环境得以产生的特定时代和历史条件(小说的背景能更加深刻的反映广阔的生活画面,揭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环境和背景是小说表现现实人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广阔性不可缺少的艺术要素。四.剧本: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第二节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间接性和广阔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一.间接性与广阔性.间接性:文学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通过想象感受艺术形象。间接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促使文学形象的广阔性。①文学形象无法通过感觉触觉听觉感知,需要读者通过自身生活经验和文学修养,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形象画面(构成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想象②语言艺术形象间接性特点对文学语言的要求:1.通过逼真,生动,细腻,传神的语言描绘(托尔斯泰熟练运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2.通过暗示性的语言激发读者想象,留下艺术空白,读者发挥想象力进行填充(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广阔性:用语言表现现实生活很少受到时空限制(语言的自由和容量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复杂社会生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①时空广阔性,带来作品巨大的容量和深刻内涵;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复杂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描绘或直接抒情和或叙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②语言媒介可以描绘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直接展示人的内在思想,情感,情绪和愿望等。二.情感性与思想性情感性和思想性:语言艺术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作者思想情感方面的特点情感性:①文学作品包含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离不开情感性.小说和报告文学: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文学形象中,通过形象描绘传达情感: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爱恨情感。夏衍《包身工》.语言艺术更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世界,采用语言作为媒介.文学作品可以深入精神世界,披露人的情感,促使人物形象真实和深刻。思想性:广度和深度.语言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语言作为媒介,语言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思想性蕴藏在作品的艺术形象中,思想性+艺术性(《红楼梦》《战争与和平》)作家—艺术形象—表达认识,判断,评价—揭示生活哲理或社会发展规律(范仲淹《岳阳楼记》,但丁《神曲》).思想性和情感性的关系:①思想性被情感包裹通过艺术形象进行表达,情感渗透在思想的作品②情感性离不开思想性,情感在理性指导下具有倾向性。(倾向性:作家的爱恨褒贬在作品中的艺术属性)三.结构性与语言美结构性.结构:对文学作品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方式。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剧情结构的要求:传统话剧要求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和时间,地点,情节三个方面的统一。电影剧作结构:戏剧式,纪实行,情绪结构长篇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结构的审美价值:结构美如小说:复线型结构,蛛网型,辐射型语言美: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具有审美价值,语言美构成文学的特质美。.语言的准确性:语言恰当,确切,精炼的表现对象.语言的鲜明性:语言清晰明确,新鲜活泼,富有特色:人物对话高度性格化。.语言的生动性:运用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的形象性: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结合在一起。第八章综合艺术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将时间+空间,视觉+听觉,再现+表现,造型+表演.综合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综合性①戏剧与戏曲是较古老的,电影和电视是现代科技+艺术②综合艺术:重视文学性戏剧,电影:表演艺术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表演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戏剧冲突和情感冲突力是共同特征一.戏剧艺术.定义:广义: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等。狭义:戏剧主要指话剧.戏剧: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二度创作的艺术)戏剧艺术:舞台演出基础的戏剧文学+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戏剧的分类:容量:多幕剧和独幕剧作品题材:历史,现代,儿童等样式类型:悲剧,喜剧,正剧.悲剧:被称为“戏剧之冠”①悲剧: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鲁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毁灭的形式—心灵的巨大震撼—美的熏陶和净化(黑格尔: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的力量都是合理,片面性对合理性)②古希腊悲剧的发展:埃斯库,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命运悲剧(人对自然和命运的抗争,因无法挣脱而导致悲剧结局《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封建伦理制度与宗教统治与反封建的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体现人文主义理想和黑暗现实的冲突《哈姆雷特》)——社会悲剧(揭露社会现象和罪恶。批判精神《茶花女》,《玩偶之家》)因此,命运,性格,社会悲剧都是人与命运,性格,环境冲突中的挣扎,可以称为“挣扎的悲剧”.戏剧的特征:1)戏剧性: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角色之间的冲突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吸引观众,实现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①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行动中人物的冲突)戏剧通过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展开冲突和交锋—推动戏剧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展现—矛盾冲突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哈姆雷特》2)剧场性:戏剧和戏曲需要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进行现场表演戏剧艺术的三要素:剧本,演员,观众演员:戏剧的中心演员的表演艺术①戏剧表演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演员进行二度创作一挖掘剧本内涵一掌握角色的情感—情感体验和艺术分析—塑造人物形象②戏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体验派表演艺术我就是角色,演员体验角色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演出时体现在表演中。布莱希特体系:间离效果的表演方法,主张场景的自由变化,主张演员与角色在感情上保持距离,理性效果代替感性效果,演员要用理智控制表演。■戏剧艺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环节二.戏曲艺术戏曲: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总称:全国性剧种:昆曲,京剧;地方戏:川剧,秦腔,河北梆子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戏曲的审美特征: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审美意境,表现性综合艺术。.中国戏曲的发展:原始时代歌舞—汉唐到宋金12世纪的末期形成秦汉乐舞,百戏—唐代歌舞戏,参军戏—宋金时期,宋杂剧和金院本,戏曲艺术真正成熟,初步形成我国戏曲表演分行当的体系—元代戏曲创作繁荣时期,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和王实甫《西厢记》—明清繁荣时期,传奇作品,浪漫主义汤显祖《牡丹亭》以及大量戏曲理论著作出现.戏曲种类:代表性剧种:昆曲,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昆曲:昆剧,六七百年历史,发源于江苏昆山,明末清初蓬勃发展。京剧: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念白分为京白+韵白京剧流派:谭鑫培麒派:周信芳盖派:盖叫天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豫剧,越剧(女演员扮演各种行当):袁雪芬《红楼梦》《梁祝》《祥林嫂》评剧:新凤霞《刘巧儿》.古典戏曲: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传统艺术精神与美学追求①剧目题材:历史演义占有较大比重: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强调以史为鉴。②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和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中国古典戏曲以大团圆为结局③中国古典戏曲强调美+善西方古典戏剧强调美+真.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①综合性(戏曲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唱念做打戏曲中的舞蹈:戏曲表演的动作和造型带有一定的舞蹈性,具有舞蹈的韵律和节奏戏曲成为歌舞化的剧诗,唱腔+舞蹈+念白+表演+舞台=戏剧氛围②程式化: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1)角色行当:生旦净丑2)不同角色在化妆,服装,表演上的特殊规定,表演动作的程式化。戏曲程式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规范化动作程式:不同角色的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3)戏曲音乐,唱腔和器乐伴奏有固定的曲牌和板式,促使戏曲具有强烈舞台节奏与鲜明艺术表现力。③虚拟性:戏曲充分吸收我国古典美学注重写意性的特点,通过虚实相生,以形写神使演员充分利用戏曲舞台的有限时空,广阔的反映现实生活与表现思想情感。1)动作虚拟性:戏曲演员表演时多用虚拟动作,不用实物或部分实物,依靠某些特定的表演动作来暗示舞台上并不存在的实物或情境。2)戏曲舞台上的道具的虚拟性:一桌二椅①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展示不同的环境3)②虚拟性的道具布景:为演员留出舞台空间,适合戏曲歌舞性较强的表演方式;激发观众想象力,观众通过联想和想像积极参与演出。4)戏曲时空的虚拟性:不是真实的客观时空,通过演员唱腔,念白和动作,用虚拟的手法表现时空,具有高度灵活自在的主观性5)戏曲时空的虚拟性处理,将舞台的局限性转化为灵活性,促使戏曲艺术的自由表现三.电影艺术:(现代科技+艺术)通过画面,声音,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被称为第七艺术。.诞生:1895年12.28,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火车进站》《水浇园丁》,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中国电影诞生:1905年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谭鑫培主演(戏曲舞台纪录片),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电影的样式(略)20世纪20年代,蒙太奇诗电影成为主流,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普多夫金《母亲》——30到40年代,戏剧式电影盛行《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50到60年代,纪实性电影《罗马11时》——20世纪后半叶,电影多元化发展4.电影与科技的结合:电影语言的创新,美学观念的演变。三次变革:①无声一有声:从默片到1927年《爵士歌王》标志着有声电影诞生,电影从纯视觉—视听综合艺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②黑白一彩色:1935年《浮华世界》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生死恨》③20世纪90年代一至今:高科技时代,想象力的艺术手法+逼真的艺术效果,丰富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和电影美学流派的产生。.电影的综合性:①各门艺术的综合②科学+艺术③美学层次上的综合电影艺术:视觉+听觉,时间+空间,纪实+表演,再现+表现①电影与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摄影等艺术手段的联系(此部分参考复习资料)②影视的艺术特性:艺术语言:画面,声音,蒙太奇画面:景别,焦距,镜头运动,角度,光线,色彩,构图组成画面造型。声音:人声,音乐,音响蒙太奇的完整概念:①技术层次,蒙太奇就是剪辑;②艺术层次,蒙太奇诗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③美学层次,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蒙太奇不仅体现在后期剪辑,也体现在前期的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以及创作部门合作完成的整个创作拍摄过程中。.电影:群众性+影响力+商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①影视艺术:艺术性+娱乐性,商品性+文化性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国际性艺术创新四.电视艺术:大众传播时代:20世纪初.诞生: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播出盛大的歌舞标志着世界上第座电视台正式开播,标志着电视事业的开端。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电视的功能:新闻信息+文艺娱乐+社教+服务.电视的审美特征:①技术性②参与性③传播迅速性第六章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造型艺术(再现性空间艺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纸张,颜料,泥石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①联系:都属于空间艺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静态的艺术形象,视觉感官直接感受。②区别:造型艺术基本特征:造型性(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体现内在精神世界),表现性寓于再现性(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基本特征:表现性(美的形式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表现性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审美功能(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实用+审美(物质+精神).造型艺术:距今7万年前澳大利亚岩画,最早的造型艺术作品我国最早的帛画: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帛画《人物龙凤图》造型艺术的种类一.绘画艺术: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设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1.绘画的种类:体系(东方和西方)材料工具技能(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题材内容(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作品的形式(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世界绘画体系: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中国画(国画)特点:①工具材料: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宣纸或娟帛“水墨画”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的重要术语:笔(运用毛笔的不同技法和方法;墨(以墨代色,五彩)②构图:散点透视法;空间营造(全景式,分段式《清明上河图》,分层式)中国画的构图植根于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和表现手法,不受时空限制③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画的内容美和形式美④根本上源于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形神关系的处理:神形兼备;造型和意境:要求气韵生动。.中国画的美学追求:通过笔墨抒发胸臆,寄托情思。西方: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中国画: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表现(强调“立意”和“传神”)14.中国绘画历史发展:战国(帛画)—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画家流派):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等—唐宋:绘画艺术达到顶峰时期(“画圣”吴道子与阎立本)—元明清“元代四大家”:黄公望等;明代“四大家”:沈周,文徽明等四大名僧,扬州八怪:强调个性表现—近现代,赵之谦,任伯年,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西方绘画:①油画: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特点:色彩鲜艳,表现事物质感,对象生动逼真和较强的覆盖力)②版画:采用笔画和刀刻的方法,在选定的材料商进行刻画。.西方绘画的审美:真和美(追求对象和环境的真实)中国画:尚意,重表现,情感,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受时空局限,注重写意与表现。西方绘画:尚形,重再现,理性,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严格遵守时空界限,注重再现和写实西方绘画:古希腊罗马(中升级及基督教艺术时期—13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乔托,宗教画,欧洲绘画之父和现实主义绘画鼻祖)—16到19世纪中叶,古典油画,“画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17,18世纪,绘画摆脱宗教束缚(肖像,风景,风俗,静物)荷兰伦勃朗《夜巡》《自画像》—18,19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时期,启蒙运动: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卫《马拉之死》—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人民》—批判现实主义:库尔贝《石工》,米勒《拾穗者》—印象主义:莫奈《日出.印象》—新印象主义: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后印象主义:塞尚《苹果和橘子》)—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野兽派,未来派,立体派,抽象,表现,超现实主义等)二.雕塑艺术:立体的空间和视觉艺术,制作方法分为雕刻和塑造两大类,因此称为“雕塑”。(雕塑的种类,体裁,样式略).基本特征:在三维空间用物质材料创造出实体形象(雕塑作品是立体的形象,是可以触摸的实体艺术品,视觉感官+触觉).强调服从形式美的规律(形体的基本形状特征被强调):雕塑艺术凝练,集中,概括。.中国雕塑的历史演变:旧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促进原始雕塑发展)—商周,青铜器铸造—秦汉,古代雕塑艺术达到高峰(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唐宋,宗教雕塑(石窟造像艺术),东晋戴奎父子(中国佛像雕塑奠基人),唐代雕塑大师杨慧之“塑圣”—元明清时期,小型玩赏性雕塑,繁荣发展。.西方雕塑艺术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5世纪一前4世纪希腊雕刻艺术繁荣时期(米隆《掷铁饼者》和菲狄亚斯《命运三女神》),公元前2世纪一前1世纪《维纳斯像》一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一③19世纪法国雕塑,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吕德《马赛曲》;罗丹《巴尔扎克像》《思想者》一④20世纪,雕塑艺术多元化发展,法国马约尔开辟现代雕塑新途径《地中海》;20世纪现代主义雕塑,法国的阿尔普和英国的亨利.摩尔(空间与形体的有机融合)三.摄影艺术(实用技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再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1839年,法国达盖尔发明摄影技术(艺术+技术).审美特征:①纪实性造型艺术(纪实性+艺术性):纪实性(作品的客观和真实)②艺术性(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摄影艺术的体裁和样式:题材:肖像(人物摄影:以形传神,气韵生动),风光(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追求),舞台,体育(抓拍,真实感和现场感),建筑(摄影美+建筑美).摄影的风格和流派:①绘画主义(19世纪中叶起源于英国,创作上追求绘画效果)②纪实主义(强调摄影纪实性,直接逼真再现客观现实生活)③印象主义摄影(表现摄影者的瞬间印象和独特感受,形式美和装饰性,注重色彩与光线的表现)④超现实主义(剪贴+暗房技术)四.书法艺术(参考专业书)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一.造型性与直观性1.基本特征:(1)造型性: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绘画:线条+色彩;摄影:影调+色调;雕塑:物质性艺术形象;书法:笔墨,布白,结构,用笔)②共同特征:塑造客观事物的形象作为基本表现方式③重视对象的外形,表现对象的外形,要求以形写神,体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2)直观性(视觉性):凭借视觉感官来感受,视觉艺术包括造型艺术。(从直观视觉形象中获得审美感受)①注重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获得视觉美感(法国塞尚《静物》,运用形式美造型注重运用几何形体构成描绘物体)二.瞬间性与永恒性(1)瞬间性:绘画,雕塑,摄影,书法(本质:空间的静态艺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的形象,物质材料+艺术语言固定(如何选取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最精彩的瞬间)①莱辛:最佳瞬间:即将到达顶点前的那一顷刻②造型艺术应当选取事物运动或变化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形象,运用暗示性手法,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掷铁饼者》;列宾《不期而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