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_第1页
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_第2页
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_第3页
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_第4页
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1寒冷、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缺氧和酸中毒 ↓

皮下脂肪发生凝固 ↓

皮肤发硬↓ 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淤滞-皮肤暗红

发病机制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水肿、发亮↓↓↓血容量减少↓↓

DIC----+----休克→多器官受损寒冷、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缺氧和酸中毒发病机制组织缺氧微循环障2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基础疾病:早产、感染、缺氧、心衰、休克、颅内出血等疾病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二)寒冷和保暖不足(三)多器官损害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基础疾病:3(二)寒冷和保暖不足

1.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调节功能差;

2.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易散热,寒冷时散热增加而导致低体温;

3.能量储备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4.棕色脂肪少,缺乏寒战反应,产热少;

5.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熔点高,低温时易凝固,出现皮肤硬肿。病因与发病机制(二)寒冷和保暖不足1.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环境温度4(三)多器官损害

寒冷→低体温→皮肤硬肿→血液循环瘀滞→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如低体温持续存在,缺氧和酸中毒进一步加重→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损害。病因与发病机制(三)多器官损害寒冷→低体温→皮肤硬肿→血液循环瘀滞5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和多系统功能损害。早产儿多见。1.一般表现:患儿出现反应低下,吸吮能力差或拒乳、哭声低弱或不哭,活动减少心率减慢,可出现呼吸暂停等。2.低体温

:体温<35℃,轻度为30℃~35℃,重度<30℃。产热良好(腋温≥肛温者占91.7%),产热衰竭(腋温<肛温者占9.3%),可出现四肢甚至全身冰冷。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和6临床表现3.皮肤硬肿:按之有橡皮样感觉,呈暗红色或青紫色,水肿者有指压凹陷。

部位: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

特点:表现为硬、亮、冷、肿、色暗红,压之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对称发生。

硬肿面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临床表现3.皮肤硬肿:按之有橡皮样感觉,呈暗红色或青紫色7立即放入37-38℃的暖箱中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纤微蛋白原检测、血小板检测等男性早产儿,出生4天,因哭声低微,不吃奶2天,紫绀,呼吸不好2小时于93年1月20日入院。↓↓硬肿面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0ug/L为临界值,出现早于CRP病情进展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或发热,体重不增、精神不好、萎靡嗜睡、面色不好,苍白或灰暗。寒冷、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缺氧和酸中毒↓血容量减少生后7天内发病;新生儿硬肿症并肺炎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典型,缺乏脑膜刺激征。产后感染多见,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一些机会致病菌感染也有增多。维持体温和内环境稳定常作为第二三线抗生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产热良好(腋温≥肛温者占91.一些机会致病菌感染也有增多。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调节功能差;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临床表现4.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衰、DIC、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合并肺炎,败血症。5.病情分度:立即放入37-38℃的暖箱中临床表现4.多器官功能损害:8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9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情分度

分度肛温腋-肛温差硬肿范围全身情况及器官功能改变轻度≥35℃>0<20%无或轻度功能低下中度<35℃≤020%~50%功能损害明显重度<30℃<0>50%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竭等第九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情分度分度肛温腋-肛温差硬肿范围全10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纤微蛋白原检测、血小板检测等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11诊断根据寒冷或早产、感染、窒息等病史,低体温、皮肤硬肿等表现,可作出诊断。诊断根据寒冷或早产、感染、窒息等病史,低体温、皮肤硬肿等表现12诊断鉴别诊断㈠诊断依据:0分为轻度;1-3分中度,4分以上重度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评分标准评分肛温腋-肛温差硬肿范围器官功(℃)(%)能改变0≥35正值<20无明显改变1<350或正值20~50明显功能低下4<30负值>50DIC、休克、肺出血、心衰肾功能衰竭

诊断鉴别诊断㈠诊断依据:0分为轻度;1-3分中度,13鉴别诊断新生儿水肿

1、局限性水肿:常发生于女婴会阴部,数天内治愈。

2、早产儿水肿:常见于下肢凹陷性水肿,有时延及手背、眼睑或头皮,大多可自行消退。

3、新生儿Rh溶血病或先天性肾病:水肿较严重,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新生儿水肿14鉴别诊断新生儿皮下坏疽多见于寒冷季节,有难产或产钳分娩史,常发生于身体受压或受损部位。表现为局部皮肤变硬、略肿、发红、边界不清,并迅速蔓延。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软化。先呈暗红色,以后变为黑色。重症可有出血和溃疡形成,亦可融合成大片坏疽。鉴别诊断新生儿皮下坏疽15治疗1、复温:轻-中度力争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重度 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1)肛温>30℃,复温方法为:足月儿一般用温暖的襁褓包裹,置于25℃~26℃室温环境中,可用热水袋保暖。早产儿,更换好温暖的衣服后将患儿置于30℃的暖箱中,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恢复情况调节暖箱温度在30℃~34℃之间。一般在6~12h内恢复正常体温。

治疗1、复温:16治疗(2)肛温<30℃时,复温方法:将患儿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开始复温,以后每1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同时提高箱温0.5℃~1℃,箱温<34℃,在12~24h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体温调节暖箱温度。治疗17治疗(3)也可采用母亲将患儿抱在怀中、热水袋、火炕、电热毯等方式。注意防止烫伤。(4)复温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尿量,注意暖箱的温度和湿度,监测血糖、电解质及肾功能等。治疗18治疗2、补充热量和液体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min,心肾功能损害者控制输液速度。3、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抗休克治疗,改善微循环障碍,抗凝/止血治疗,纠正心衰和肺出血等4、控制感染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2、补充热量和液体19预防1.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早产,低体重儿,防窒息、产伤等2.保暖、早开奶,保证热量供给3.积极治疗诱发冷伤的基础疾病。预防1.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早产,低体重儿,20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21皮肤黄染,有少许小脓疱,肝脾肿大。↓(一)细菌培养:血培养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min,心肾功能损害者控制输液速度。头孢吡肟:第四代头孢,对G+菌、G-菌均血培养阳性,疗程至少10~14天。(4)复温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尿量,注意暖箱的温度和湿度,监测血糖、电解质及肾功能等。产热良好(腋温≥肛温者占91.淤点淤斑,溶血或出血,甚至DIC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困难。(4)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淤滞-皮肤暗红↓(2)肛温<30℃时,复温方法: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软化。重症可有出血和溃疡形成,亦可融合成大片坏疽。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立即放入比其体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0.常作为第二三线抗生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早产,低体重儿,1.生后8天女婴,来自山区,因一天来拒奶,全身冰冷入院。体检:体温不升,反应差皮肤呈暗红色,约10%皮肤如硬橡皮样。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粗。腹尚软,脐带已脱落,该患儿皮肤硬肿最早可以出现在:A.会阴部B.臀部C.双肩胛区D.小腿外侧E.面颊皮肤黄染,有少许小脓疱,肝脾肿大。1.生后8天女婴,来自山222.男性5天早产儿,因不吃奶、哭声弱、周身凉2天入院。体检: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面色发绀,皮肤冷并呈紫红色,双下肢、臀部、下腹部及面颊部皮肤发硬,压之微凹陷,双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最可能的诊断是:A.新生儿水肿并肺炎B.新生儿硬肿症并肺炎C.新生儿败血症D.新生儿皮下坏疽E.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男性5天早产儿,因不吃奶、哭声弱、周身凉2天入院。体检233.男性早产儿,出生4天,因哭声低微,不吃奶2天,紫绀,呼吸不好2小时于93年1月20日入院。查体: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紫绀,哭声低微,口鼻中少许血性泡沫,全身冷,皮肤呈紫红色,双下肢,臀部,会阴,下腹部,面颊皮肤发硬,压之微凹陷,双肺有中细湿罗音,首先考虑诊断为A.新生儿水肿并肺炎B.新生儿皮下坏疽,败血症C.新生儿硬肿症并肺炎D.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E.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败血症3.男性早产儿,出生4天,因哭声低微,不吃奶2天,紫绀,呼244.出生5天新生儿,2天来拒奶,不哭、少动。体检:皮温低(重度低体温),面颊、四肢皮肤暗红色,僵硬。为使患儿复温,最适宜的方法是:A.立即放入37-38℃的暖箱中B.放入37-38℃的温水中行温水浴C.放入30-32℃温箱中复温D.立即放入比其体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0.5-1℃E.在一般病室中,自然复温4.出生5天新生儿,2天来拒奶,不哭、少动。体检:皮温低(25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发病率占活产婴的0.1%~0.8%,死亡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

(广义)病原体: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狭义)细菌新生儿败血症26病因与发病机制1.易感因素2.病原菌3.感染途径病因与发病机制1.易感因素27易感因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屏障功能差皮肤、脐淋巴结发育不全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补体少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细胞因子能力低下

特异性免疫功能IgG含量低,易感染,IgM、IgA不能通过胎盘,易感染G-杆菌;且病变局限能力差,感染易扩散而致败血症;T细胞处于初始状态,对特异性抗原反应差。易感因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功能28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二)寒冷和保暖不足(一)致感染病史(产前、产时、产后)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和多系统功能损害。表现为局部皮肤变硬、略肿、发红、边界不清,并迅速蔓延。全身情况及器官功能改变1<350或正值20~50明显功能低下部位: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软化。产热良好(腋温≥肛温者占91.抗休克治疗,改善微循环障碍,抗凝/止血治疗,纠正心衰和肺出血等其他体液培养(尿培养、脑脊液培养)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冰凉,尿少或无尿,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2000g者<30mmHg,>3000g者<45mmHg)脐部少许分泌物,WBC1.日龄10天新生儿,近4天拒奶,低热,哭声弱,今抽搐2次,查体反应差,血培养为“金标准”,非特异性检查≥2条部位: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病情进展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或发热,体重不增、精神不好、萎靡嗜睡、面色不好,苍白或灰暗。病原菌

国内:葡萄球菌(金葡),大肠埃希菌

国外:GBS;李斯特菌

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

近几年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已成为新的致病菌。一些机会致病菌感染也有增多。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病原菌

国内:葡萄球菌29感染途径:产前(宫内)感染:孕母有感染时,(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胎盘血行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产时感染:产道上行感染,胎儿通过产道时被细菌感染,助产过程消毒不严,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急产等产后感染:脐部、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医源性增多,通过器械、手感染。

感染途径:产前(宫内)感染:孕母有感染时,(如泌尿道感染、绒30屏障功能差皮肤破损屏障功能差皮肤破损31脐残端未完全闭合脐残端未完全闭合32血脑屏障功能不全血脑屏障功能不全33临床表现

早发型:生后7天内发病;产前产时感染多见,以大肠杆菌等G-为主;围产期感染常呈爆发性多器官受累,病死率高。晚发型:生后7天后发病;产后感染多见,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常有脐炎、皮肤、粘膜、呼吸道、肺炎、消化道或脑膜炎等局灶性感染。

临床表现早发型:34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硬肿面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国内:葡萄球菌(金葡),大肠埃希菌

国外:GBS;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败血症一些机会致病菌感染也有增多。0×109/LN0.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呼衰、中毒性肠麻痹、脓尿等(一)致感染病史(产前、产时、产后)16,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①黄疸可能是唯一表现,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多见于寒冷季节,有难产或产钳分娩史,常发生于身体受压或受损部位。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血培养阴性,经抗菌素治疗后病情好转时应继续治疗5-7天屏障功能差皮肤、脐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典型,缺乏脑膜刺激征。当出现意识障碍、眼部异常、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减弱,可疑颅内压增高、惊厥;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无特征性,少吃、少哭、少动等症状。病情进展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或发热,体重不增、精神不好、萎靡嗜睡、面色不好,苍白或灰暗。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35临床表现出现以下表现应高度怀疑新生儿败血症:①黄疸

可能是唯一表现,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②肝脾肿大;出现晚,轻至中度大③出血倾向;淤点淤斑,溶血或出血,甚至DIC④休克;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冰凉,尿少或无尿,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2000g者<30mmHg,>3000g者<45mmHg)⑤其他;呼衰、中毒性肠麻痹、脓尿等临床表现出现以下表现应高度怀疑新生儿败血症:36并发症

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坏死性小肠炎等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典型,缺乏脑膜刺激征。当出现意识障碍、眼部异常、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减弱,可疑颅内压增高、惊厥;早产儿出现反应差、阵发性青紫、呼吸暂停等早作脑脊液检查并发症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37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38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39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一)细菌培养:血培养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其他体液培养(尿培养、脑脊液培养)(二)检测细菌抗原及DNA检测:用以知抗体测未知抗原;采用16SrRNA基因的PCR分型,DNA探针等分子生物技术,协助早期诊断

实验室检查40实验室检查(四)其它检查(非特异性检查)1.外周血WBC<5.0×109/L,或者是≤3天者WBC>25×109/L,>3天者WBC>20×109/L,中性粒细胞中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0.16,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2.急相蛋白如C反应蛋白≥15ug/ml,6~8小时后即可升高。3.血清降钙素原(PCT)升高,>2.0ug/L为临界值,出现早于CRP4.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诊断价值。5.血沉≥15mm/小时末实验室检查(四)其它检查(非特异性检查)41诊断

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困难。(一)致感染病史(产前、产时、产后)(二)感染中毒表现1.一般表现2.较特殊表现(三)实验室检查

血培养为“金标准”,非特异性检查≥2条诊断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困难。42治疗1、抗菌治疗:原则:早期、足量、静脉、联合用药,足疗程,最好选用杀菌剂,疗程至少10--14天。(1)临床诊断败血症,在使用抗生素前收集各种标本,不需等待细菌学检查结果,即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2)根据病原菌可能来源初步判断病原菌种,病原菌未明确前可选择既针对G+菌又针对G-菌的抗生素,可先用两种抗生素,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优势致病菌及耐药谱,经验性地选用抗生素。

治疗1、抗菌治疗:43抗菌治疗(3)一旦有药敏结果,应作相应调整,尽量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抗生素;选用敏感、杀菌、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临床疗效好,虽药敏结果不敏感,亦可暂不换药。(4)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抗菌治疗(3)一旦有药敏结果,应作相应调整,尽量选用一种针对44min,心肾功能损害者控制输液速度。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困难。(4)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立即放入比其体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0.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软化。在一般病室中,自然复温↓↓早产、感染、缺氧、心衰、休克、颅内出血等疾病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产前产时感染多见,以大肠杆菌等G-为主;21天男孩,不规则发热10天。重症可有出血和溃疡形成,亦可融合成大片坏疽。5℃~1℃,箱温<34℃,在12~24h内恢复正常体温。1<350或正值20~50明显功能低下如临床疗效好,虽药敏结果不敏感,亦可暂不换药。1、局限性水肿:常发生于女婴会阴部,数天内治愈。放入30-32℃温箱中复温少吃、少哭、少动等症状。产前(宫内)感染:孕母有感染时,(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胎盘血行感染;抗菌治疗

2、疗程:血培养阴性,经抗菌素治疗后病情好转时应继续治疗5-7天血培养阳性,疗程至少10~14天。G-感染用2~3周。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

min,心肾功能损害者控制输液速度。抗菌治疗2、疗程:45

抗生素的选择针对G+菌的抗生素青霉素与青霉素类青霉素耐药: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二代头孢菌素④万古霉素(用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针对G-菌的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氨苄西林④氨曲南抗生素的选择针对G+菌的抗生46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甲硝唑抗生素的选择其他广谱抗生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β内酰胺耐药的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常作为第二三线抗生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且有引起惊厥的副作用。现多用美洛培南。头孢吡肟:第四代头孢,对G+菌、G-菌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稳定。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其他广谱抗生素47治疗2、支持治疗维持体温和内环境稳定保证营养和热量供给3、清除局部感染灶4、处理并发症补液扩容抗休克,可输新鲜血浆10ml/kg或白蛋白1g/kg,纠正酸中毒、低氧血症,对脑水肿、呼吸、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处理治疗2、支持治疗48治疗4、免疫疗法IVIG换血治疗成分输血治疗4、免疫疗法IVIG491.日龄10天新生儿,近4天拒奶,低热,哭声弱,今抽搐2次,查体反应差,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心肺音纯,肝肋下3cm,前囟饱满,脐部少许分泌物,WBC1.8×103/mm3,S80%,L20%,血钙9mg%,可能为A.新生儿颅内出血B.新生儿低血糖症C.新生儿低血钙症D.新生儿脐炎E.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1.日龄10天新生儿,近4天拒奶,低热,哭声弱,今抽搐2次502.21天男孩,不规则发热10天。皮肤黄染,有少许小脓疱,肝脾肿大。白细胞18.0×109/LN0.86,黄疸指数为50u,胆红素5mg/dlSGPT30u,尿胆红素阳性,母血型为B型,小儿血型为O型,大便黄软。最可能的诊断为A.生理性黄疸B.新生儿肝炎C.先天性胆道闭锁D.新生儿败血症E.ABO血型不合2.21天男孩,不规则发热10天。皮肤黄染,有少许小脓疱,肝51(1)肛温>30℃,复温方法为:国内:葡萄球菌(金葡),大肠埃希菌

国外:GBS;然后根据体温调节暖箱温度。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易散热,寒冷时散热增加而导致低体温;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情分度体检:皮温低(重度低体温),面颊、四肢皮肤暗红色,僵硬。抗生素的选择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典型,缺乏脑膜刺激征。出现以下表现应高度怀疑新生儿败血症: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早产、感染、缺氧、心衰、休克、颅内出血等疾病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软化。3、新生儿Rh溶血病或先天性肾病:水肿较严重,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产热良好(腋温≥肛温者占91.(广义)病原体:细菌、霉菌、病毒、原虫寒冷、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缺氧和酸中毒0×109/LN0.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和多系统功能损害。日龄10天新生儿,近4天拒奶,低热,哭声弱,今抽搐2次,查体反应差,3.女婴,10天,因不吃,无尿,10小时急诊入院,查体:体温不升,重病容,面色苍黄,前囟平,颈软,心音略钝,肺正常,腹胀,肝右肋下3.0cm,脐有少许分泌物,血WBC5.5×109/L(N:0.70,L:0.30),最可能诊断是A.新生儿肺炎B.新生儿硬肿症C.新生儿败血症D.新生儿颅内出血E.新生儿脐炎(1)肛温>30℃,复温方法为:3.女婴,10天,因不吃,52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53寒冷、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缺氧和酸中毒 ↓

皮下脂肪发生凝固 ↓

皮肤发硬↓ 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淤滞-皮肤暗红

发病机制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水肿、发亮↓↓↓血容量减少↓↓

DIC----+----休克→多器官受损寒冷、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缺氧和酸中毒发病机制组织缺氧微循环障54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基础疾病:早产、感染、缺氧、心衰、休克、颅内出血等疾病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二)寒冷和保暖不足(三)多器官损害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基础疾病:55(二)寒冷和保暖不足

1.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调节功能差;

2.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易散热,寒冷时散热增加而导致低体温;

3.能量储备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4.棕色脂肪少,缺乏寒战反应,产热少;

5.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熔点高,低温时易凝固,出现皮肤硬肿。病因与发病机制(二)寒冷和保暖不足1.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环境温度56(三)多器官损害

寒冷→低体温→皮肤硬肿→血液循环瘀滞→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如低体温持续存在,缺氧和酸中毒进一步加重→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损害。病因与发病机制(三)多器官损害寒冷→低体温→皮肤硬肿→血液循环瘀滞57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和多系统功能损害。早产儿多见。1.一般表现:患儿出现反应低下,吸吮能力差或拒乳、哭声低弱或不哭,活动减少心率减慢,可出现呼吸暂停等。2.低体温

:体温<35℃,轻度为30℃~35℃,重度<30℃。产热良好(腋温≥肛温者占91.7%),产热衰竭(腋温<肛温者占9.3%),可出现四肢甚至全身冰冷。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和58临床表现3.皮肤硬肿:按之有橡皮样感觉,呈暗红色或青紫色,水肿者有指压凹陷。

部位: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

特点:表现为硬、亮、冷、肿、色暗红,压之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对称发生。

硬肿面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临床表现3.皮肤硬肿:按之有橡皮样感觉,呈暗红色或青紫色59立即放入37-38℃的暖箱中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纤微蛋白原检测、血小板检测等男性早产儿,出生4天,因哭声低微,不吃奶2天,紫绀,呼吸不好2小时于93年1月20日入院。↓↓硬肿面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0ug/L为临界值,出现早于CRP病情进展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或发热,体重不增、精神不好、萎靡嗜睡、面色不好,苍白或灰暗。寒冷、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缺氧和酸中毒↓血容量减少生后7天内发病;新生儿硬肿症并肺炎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典型,缺乏脑膜刺激征。产后感染多见,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一些机会致病菌感染也有增多。维持体温和内环境稳定常作为第二三线抗生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产热良好(腋温≥肛温者占91.一些机会致病菌感染也有增多。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调节功能差;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临床表现4.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衰、DIC、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合并肺炎,败血症。5.病情分度:立即放入37-38℃的暖箱中临床表现4.多器官功能损害:60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6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情分度

分度肛温腋-肛温差硬肿范围全身情况及器官功能改变轻度≥35℃>0<20%无或轻度功能低下中度<35℃≤020%~50%功能损害明显重度<30℃<0>50%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竭等第九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情分度分度肛温腋-肛温差硬肿范围全62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纤微蛋白原检测、血小板检测等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63诊断根据寒冷或早产、感染、窒息等病史,低体温、皮肤硬肿等表现,可作出诊断。诊断根据寒冷或早产、感染、窒息等病史,低体温、皮肤硬肿等表现64诊断鉴别诊断㈠诊断依据:0分为轻度;1-3分中度,4分以上重度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评分标准评分肛温腋-肛温差硬肿范围器官功(℃)(%)能改变0≥35正值<20无明显改变1<350或正值20~50明显功能低下4<30负值>50DIC、休克、肺出血、心衰肾功能衰竭

诊断鉴别诊断㈠诊断依据:0分为轻度;1-3分中度,65鉴别诊断新生儿水肿

1、局限性水肿:常发生于女婴会阴部,数天内治愈。

2、早产儿水肿:常见于下肢凹陷性水肿,有时延及手背、眼睑或头皮,大多可自行消退。

3、新生儿Rh溶血病或先天性肾病:水肿较严重,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新生儿水肿66鉴别诊断新生儿皮下坏疽多见于寒冷季节,有难产或产钳分娩史,常发生于身体受压或受损部位。表现为局部皮肤变硬、略肿、发红、边界不清,并迅速蔓延。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软化。先呈暗红色,以后变为黑色。重症可有出血和溃疡形成,亦可融合成大片坏疽。鉴别诊断新生儿皮下坏疽67治疗1、复温:轻-中度力争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重度 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1)肛温>30℃,复温方法为:足月儿一般用温暖的襁褓包裹,置于25℃~26℃室温环境中,可用热水袋保暖。早产儿,更换好温暖的衣服后将患儿置于30℃的暖箱中,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恢复情况调节暖箱温度在30℃~34℃之间。一般在6~12h内恢复正常体温。

治疗1、复温:68治疗(2)肛温<30℃时,复温方法:将患儿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开始复温,以后每1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同时提高箱温0.5℃~1℃,箱温<34℃,在12~24h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体温调节暖箱温度。治疗69治疗(3)也可采用母亲将患儿抱在怀中、热水袋、火炕、电热毯等方式。注意防止烫伤。(4)复温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尿量,注意暖箱的温度和湿度,监测血糖、电解质及肾功能等。治疗70治疗2、补充热量和液体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min,心肾功能损害者控制输液速度。3、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抗休克治疗,改善微循环障碍,抗凝/止血治疗,纠正心衰和肺出血等4、控制感染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2、补充热量和液体71预防1.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早产,低体重儿,防窒息、产伤等2.保暖、早开奶,保证热量供给3.积极治疗诱发冷伤的基础疾病。预防1.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早产,低体重儿,72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73皮肤黄染,有少许小脓疱,肝脾肿大。↓(一)细菌培养:血培养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min,心肾功能损害者控制输液速度。头孢吡肟:第四代头孢,对G+菌、G-菌均血培养阳性,疗程至少10~14天。(4)复温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尿量,注意暖箱的温度和湿度,监测血糖、电解质及肾功能等。产热良好(腋温≥肛温者占91.淤点淤斑,溶血或出血,甚至DIC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困难。(4)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淤滞-皮肤暗红↓(2)肛温<30℃时,复温方法: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软化。重症可有出血和溃疡形成,亦可融合成大片坏疽。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立即放入比其体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0.常作为第二三线抗生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早产,低体重儿,1.生后8天女婴,来自山区,因一天来拒奶,全身冰冷入院。体检:体温不升,反应差皮肤呈暗红色,约10%皮肤如硬橡皮样。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粗。腹尚软,脐带已脱落,该患儿皮肤硬肿最早可以出现在:A.会阴部B.臀部C.双肩胛区D.小腿外侧E.面颊皮肤黄染,有少许小脓疱,肝脾肿大。1.生后8天女婴,来自山742.男性5天早产儿,因不吃奶、哭声弱、周身凉2天入院。体检: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面色发绀,皮肤冷并呈紫红色,双下肢、臀部、下腹部及面颊部皮肤发硬,压之微凹陷,双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最可能的诊断是:A.新生儿水肿并肺炎B.新生儿硬肿症并肺炎C.新生儿败血症D.新生儿皮下坏疽E.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男性5天早产儿,因不吃奶、哭声弱、周身凉2天入院。体检753.男性早产儿,出生4天,因哭声低微,不吃奶2天,紫绀,呼吸不好2小时于93年1月20日入院。查体: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紫绀,哭声低微,口鼻中少许血性泡沫,全身冷,皮肤呈紫红色,双下肢,臀部,会阴,下腹部,面颊皮肤发硬,压之微凹陷,双肺有中细湿罗音,首先考虑诊断为A.新生儿水肿并肺炎B.新生儿皮下坏疽,败血症C.新生儿硬肿症并肺炎D.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E.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败血症3.男性早产儿,出生4天,因哭声低微,不吃奶2天,紫绀,呼764.出生5天新生儿,2天来拒奶,不哭、少动。体检:皮温低(重度低体温),面颊、四肢皮肤暗红色,僵硬。为使患儿复温,最适宜的方法是:A.立即放入37-38℃的暖箱中B.放入37-38℃的温水中行温水浴C.放入30-32℃温箱中复温D.立即放入比其体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0.5-1℃E.在一般病室中,自然复温4.出生5天新生儿,2天来拒奶,不哭、少动。体检:皮温低(77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发病率占活产婴的0.1%~0.8%,死亡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

(广义)病原体: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狭义)细菌新生儿败血症78病因与发病机制1.易感因素2.病原菌3.感染途径病因与发病机制1.易感因素79易感因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屏障功能差皮肤、脐淋巴结发育不全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补体少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细胞因子能力低下

特异性免疫功能IgG含量低,易感染,IgM、IgA不能通过胎盘,易感染G-杆菌;且病变局限能力差,感染易扩散而致败血症;T细胞处于初始状态,对特异性抗原反应差。易感因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功能80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二)寒冷和保暖不足(一)致感染病史(产前、产时、产后)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和多系统功能损害。表现为局部皮肤变硬、略肿、发红、边界不清,并迅速蔓延。全身情况及器官功能改变1<350或正值20~50明显功能低下部位: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软化。产热良好(腋温≥肛温者占91.抗休克治疗,改善微循环障碍,抗凝/止血治疗,纠正心衰和肺出血等其他体液培养(尿培养、脑脊液培养)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冰凉,尿少或无尿,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2000g者<30mmHg,>3000g者<45mmHg)脐部少许分泌物,WBC1.日龄10天新生儿,近4天拒奶,低热,哭声弱,今抽搐2次,查体反应差,血培养为“金标准”,非特异性检查≥2条部位: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病情进展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或发热,体重不增、精神不好、萎靡嗜睡、面色不好,苍白或灰暗。病原菌

国内:葡萄球菌(金葡),大肠埃希菌

国外:GBS;李斯特菌

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

近几年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已成为新的致病菌。一些机会致病菌感染也有增多。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病原菌

国内:葡萄球菌81感染途径:产前(宫内)感染:孕母有感染时,(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胎盘血行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产时感染:产道上行感染,胎儿通过产道时被细菌感染,助产过程消毒不严,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急产等产后感染:脐部、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医源性增多,通过器械、手感染。

感染途径:产前(宫内)感染:孕母有感染时,(如泌尿道感染、绒82屏障功能差皮肤破损屏障功能差皮肤破损83脐残端未完全闭合脐残端未完全闭合84血脑屏障功能不全血脑屏障功能不全85临床表现

早发型:生后7天内发病;产前产时感染多见,以大肠杆菌等G-为主;围产期感染常呈爆发性多器官受累,病死率高。晚发型:生后7天后发病;产后感染多见,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常有脐炎、皮肤、粘膜、呼吸道、肺炎、消化道或脑膜炎等局灶性感染。

临床表现早发型:86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硬肿面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国内:葡萄球菌(金葡),大肠埃希菌

国外:GBS;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败血症一些机会致病菌感染也有增多。0×109/LN0.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肾功等↓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呼衰、中毒性肠麻痹、脓尿等(一)致感染病史(产前、产时、产后)16,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①黄疸可能是唯一表现,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多见于寒冷季节,有难产或产钳分娩史,常发生于身体受压或受损部位。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热量开始每日50Kcal/kg,体温回升后每日100—120Kcal/kg,输液总量1ml/kcal给予,体温低时葡萄糖速度宜慢6~8mg/kg.血培养阴性,经抗菌素治疗后病情好转时应继续治疗5-7天屏障功能差皮肤、脐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典型,缺乏脑膜刺激征。当出现意识障碍、眼部异常、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减弱,可疑颅内压增高、惊厥;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无特征性,少吃、少哭、少动等症状。病情进展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或发热,体重不增、精神不好、萎靡嗜睡、面色不好,苍白或灰暗。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87临床表现出现以下表现应高度怀疑新生儿败血症:①黄疸

可能是唯一表现,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②肝脾肿大;出现晚,轻至中度大③出血倾向;淤点淤斑,溶血或出血,甚至DIC④休克;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冰凉,尿少或无尿,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2000g者<30mmHg,>3000g者<45mmHg)⑤其他;呼衰、中毒性肠麻痹、脓尿等临床表现出现以下表现应高度怀疑新生儿败血症:88并发症

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坏死性小肠炎等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典型,缺乏脑膜刺激征。当出现意识障碍、眼部异常、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减弱,可疑颅内压增高、惊厥;早产儿出现反应差、阵发性青紫、呼吸暂停等早作脑脊液检查并发症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89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90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课件91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一)细菌培养:血培养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其他体液培养(尿培养、脑脊液培养)(二)检测细菌抗原及DNA检测:用以知抗体测未知抗原;采用16SrRNA基因的PCR分型,DNA探针等分子生物技术,协助早期诊断

实验室检查92实验室检查(四)其它检查(非特异性检查)1.外周血WBC<5.0×109/L,或者是≤3天者WBC>25×109/L,>3天者WBC>20×109/L,中性粒细胞中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0.16,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2.急相蛋白如C反应蛋白≥15ug/ml,6~8小时后即可升高。3.血清降钙素原(PCT)升高,>2.0ug/L为临界值,出现早于CRP4.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诊断价值。5.血沉≥15mm/小时末实验室检查(四)其它检查(非特异性检查)93诊断

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困难。(一)致感染病史(产前、产时、产后)(二)感染中毒表现1.一般表现2.较特殊表现(三)实验室检查

血培养为“金标准”,非特异性检查≥2条诊断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困难。94治疗1、抗菌治疗:原则:早期、足量、静脉、联合用药,足疗程,最好选用杀菌剂,疗程至少10--14天。(1)临床诊断败血症,在使用抗生素前收集各种标本,不需等待细菌学检查结果,即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2)根据病原菌可能来源初步判断病原菌种,病原菌未明确前可选择既针对G+菌又针对G-菌的抗生素,可先用两种抗生素,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优势致病菌及耐药谱,经验性地选用抗生素。

治疗1、抗菌治疗:95抗菌治疗(3)一旦有药敏结果,应作相应调整,尽量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抗生素;选用敏感、杀菌、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临床疗效好,虽药敏结果不敏感,亦可暂不换药。(4)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抗菌治疗(3)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