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1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2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3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初等教育系初等教育专业2011届林艳红指导老师:福州教育学院黄鹤良(助理研究员)摘要: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于小学。随着全国各地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里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恰当的心理科学的有效指导下有序而地开发学生在心理方面的潜能,以期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本人以及老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学生进一步产生心理上的异常,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并塑造良好的心理人格和素质。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正文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纵观建国后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学校教育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这其中虽然培养出了众多于国于民有用的大量人才,但这也同时存在着相对更为重视学习成绩、轻视品德教育,重视身体素质、轻视心理素质的不良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部分地方甚至是极少或者不被)受到重视。庆幸的是,在这些年来,随着教育界理念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往应试教育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理性认识并承认。为此,我国教育机构的有关人士明确地提出了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水平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为关注心理教育成果,了解在我国普遍开展的学校心理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市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在网络上进行了一些资料的收集,并结合在我实习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测验,旨在了解本市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现状,分析本市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及成因及其成因。根据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xt,简称MIIT)为主要构成方向的调查研究。其一共由8个方面构成,分别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一个方面的得分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转换成可以互相对比的标准分,8个方面的标准分相加即为整个调查的焦虑倾向的标准分。这个调查从若干所福州小学的三年级到六年级抽取,总共抽取了346个人,男女比例为186:160,年龄段集中在8——16岁。通过这个调查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很直观得了解到小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占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前两位的分别是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在这里我想要对这两个倾向做一点说明:这两者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根据心理学教材的定义,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其中,家庭教育与之无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孩子的要求在家庭中过于容易被满足,就易使孩子养成固执、任性及情绪易变的不良心理特点。首先造成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过度的父母溺爱和娇生惯养,从而形成了过强的依赖性、独立性格的缺乏等等。其具体表现往往为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无法安定下来。其次,在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过程中,在应试教育下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的形式下的错误的教学观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学生过早地承担较大的学习负担,加上家庭和学校又没有对其施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的情绪就容易失调。(二)对人焦虑。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三位因素,主要表现为:在人多的时候往往会觉得不安,在被他人议论或批判后会有很落寞或失望的感觉,而且在人际关系上也较为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这些学生面临着各种精神压力,因为人际关系冲突比例较大,且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或自杀的情况也屡见发生。(三)自责倾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的是自责倾向。自责倾向是指事情的发展不如意或是和自己原本的意图不同时,学生总是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从而对自己所做的事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究其原因,自责倾向产生的根源是害怕他人会对自己失去爱而感到不安。当小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父母、老师或者同学的冷落,从而觉得自己被抛弃时,往往会形成自责倾向。如:当父母、教师或者其他对孩子来说是占据了比较强势地位的人对孩子过分严厉、不可反驳、专制地挫伤了儿童的自尊心时,儿童从权威人士身上感受不到爱,从而便会较为容易出现自责心理;当对过于渴望别人对自己的爱时,有可能仅仅是一点小事就会使孩子感到自己不再被他们所爱了。而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如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便会较为容易产生自责倾向,把学习视为畏途。(四)男女差异。在这个测验里,大多女生的得分都高于男生,这也就表明了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现象:产生差异的四个问题恰恰就是小学生最易发生心理问题的5个内容中的4个。话句话说,在小学生中,女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1.在学校中,教师们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使男女生在遇到不同的奖惩情况时,往往会认为这是由于他们的性别不同造就的。从而使自己与异性之间不自觉地划出一道结界。(最显著的表现:三八线)教师通常的性别角色教育可以追溯到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早期,但教师却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对男女生进行不同的教育(Garrahy,2001)。儿童倾向于将不同性别区分开来,而教师通常允许甚至是鼓励这种隔离(Thorne,1993)。此外,儿童也会有这样的经历:他们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里女性老师往往占据了大多数。在许多小学里,仅有的男性角色是他们的监护人。女小学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往往和男性老师有所不同(Montecinos&Nielsen,1997)。据报道称,女性往往在小学时就选择想要成为小学老师,而男性往往并非如此。而且,相比于男性,更多的女性从事小学教育的时间要更长。这些不同有可能影响了男女之间价值观的不同。2.除去学生主动和被动地将自己与异性隔离开,还存在着其他的原因。国内外曾经对这个问题做过不少研究,总的来说就是社会在对于女性外在的要求要高于男性。人们总是对女孩子的坐、行、说话语气和姿态等有较大的要求,相反地,对男性的要求就没有这么严格,女生也因此要背上较大的心理负担。3.除却自身条件,环境——家庭和学校——同时也是使学生因性别差异而出现不同心理问题的一大重要原因。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男主外与主内”的家庭模式使男孩子在潜意识中认定自己应该是“坚强”的,父亲的榜样使男孩子们养成了不将委屈、难过等表现出来,久而久之养成较为坚毅的性格;而母亲温柔、柔弱和细腻的榜样使女孩子们使对家人的来往更加注重,对于社会上和外人的交际却是相对轻视,导致对于一些对外交际方面较弱。就如之前所说,由于长期以来学校中男女教师比例的较大失衡(女多男少)使小学校园中“阴柔之气盛,阳刚之气靡”的状况持续了许久。在这样的环境中,男生会觉得自己处于一个“弱势”的环境,更由于影响自己的人女性居多,从而使男生自己的角色认定在社会期许和女性教师的管理下产生偏差;而女生则处在一个相对强势的环境中,相对于她们的男同学,他们有了更符合自己的性别的参照对象,但由于年龄上的差异,和榜样的相似度毕竟相差甚远,进而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一)重视心理健康发展,更新教育观念。人格的基础通过教养与教育在青春期之前基本形成,这无论从脑生理学的角度,还是大脑新皮质(知性部分)的功能业已基本完成的角度,都已经得到了证实。而且,思春期以后,人生旅途中发生的诸多问题,都将受青春期之前形成的性格倾向所影响。另外,构成人类心理本源的大部分潜意识或前意识,皆形成于这一时期之前。所以说,相比于学前时期的幼稚和无法沟通,中学时期的人格相对成型,小学是培养一个人的健全人格,完备的、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最重要时期之一。过去的几十年里,甚至是我国的历史上,我们的教育一向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也就是说,除却学生的智力上的培养,其他方面往往得不到相同地位的重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来自于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不会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这也是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若不及时加以关注,会有一小部分小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会渐渐得到发展,从而导致在今后的时间里成为足以影响生活、学习或工作的重大心理问题。班主任是学生最信任的,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事的态度都会对学生长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乐观的心境感染,当工作中遇到挫折时,要一如既往的、充满自信的面对一切,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来影响、教育学生。班主任平时还要注意选择一些勇敢进取的人物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中表扬先进,激励落后。其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生活实践中磨练出来的。课内和课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样至关重要。(二)正视心理咨询的意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国家心理咨询还不普及,提及心理咨询这个词,很多人会立刻把它与“精神病”、“心理变态”等字眼联系起来,认为只有那些心理有严重障碍的患者或是精神病人才会去咨询。其实,人们寻求心理咨询员的帮助,就像对好友倾诉心声一样随意,只不过咨询员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在倾听当事人的苦闷与愤懑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当事人找到心结所在,及时提供建议,给予引导,让当事人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一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02-1987)认为,咨询员能够给予当事人一种安全感,使他们能从容地放开自己,正视自己曾经否定的经历。小学生生长的环境中,应该培养起一种促使小学生在心理出现疑惑时主动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心理咨询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的一种帮助,使人们的意识里不要将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变态,减轻直至消除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的压力。并且要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养,需要经常外出学习、交流,需要购买相关的图书、订阅相关的报刊,经常要制作一些订件,要开展科研活动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措施,学校应当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三)认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一致。学校应积极保持和学生家庭以及监护人的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持一致,尽可能地使小学生的监护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保持在一个对小学生相对有利的方向,并减少在学生面对不同的教育丈量手段时对于该接受哪种教育的疑惑。学校方面,学校应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将之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练,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方面,父母应开辟与子女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子女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世界观有场所进行倾诉,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四)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办法。以不同性别为例,男女小学生之间由于不同的社会期望、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交际不同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有不同的切入点和教育方法;而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帮助时,要结合学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不同的心理素质,对症下药,将学生的心理引向健康而积极的方向。实践证明,较强的自信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大成功,也会使他们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我们长年的教学研究中发现,一些智力超常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都有争强好胜的精神,具有很强的自信心。相反,那些常常抱怨自己头脑不聪明、智力低下的人,往往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自信。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必须探索的课题。也要正确培养学生男女观念的差异,强调男女平等,不增加女生的心理负担这时,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懂得欣赏我们的学生,对学习基础比较差、意志力弱的女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让他们在回答问题、顺利地完成作业和发挥特长活动的过程当中,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地树立自信心,不至于使女生同社会上和外人的交际相对轻视,导致对于一些对外交际方面较弱而使自己产生自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