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表是对某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后整理出的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亲调查的家庭数子女子女总数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正常患病正常患病第一组正常正常9526013第二组正常患病401405第三组患病正常321025第四组患病患病603047合计227710630A.研究课题是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B.可基本判定此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C.第1组母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D.利用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3%2.为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号叶绿素溶液/mLpH值处理时间/min溶液颜色①1.02.010绿色②1.03.010绿色③1.04.010黄绿色④1.05.010黄褐色A.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B.该实验设置了四个实验组,是一个对比实验C.该实验说明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在碱性条件下稳定D.由该实验结果推测,酸雨可能会造成藻类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3.利用胚胎干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培养出与核供体极为相似的复制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胚胎干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具有细胞全能性和二倍体核型B.从供体的内细胞团分离胚胎干细胞,培养时需接种在滋养层上C.采集体内成熟的卵细胞经过去核处理,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D.核移植技术需要借助精密的显微操作仪和高效率的细胞融合法4.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细胞正在发生DNA的复制,此前有RNA聚合酶、DNA解旋酶等物质的合成B.②中的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C.③中每个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D.④中每个细胞的DNA含量相同,都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5.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6.2019年澳大利亚的山火肆虐了4个多月,过火面积超过1.21万平方公里,造成包括超2万只考拉(吃桉树叶)在内的约1亿只动物丧生。叙述正确的是()A.过火地区上的所有动物构成一个群落B.可调查灾后考拉的种群密度并据此判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考拉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过火地区的生态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7.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时期的细胞可以作为制作染色体组型的材料B.该图表示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C.若④⑤染色体上不含相同基因座位,则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D.若②③染色体含有相同基因座位,且①⑤染色体某基因座位上分别含有A和a基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基因重组8.(10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①形成②时,RNA聚合酶可使DNA双螺旋解开C.②和③之间既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D.③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④中的氨基酸序列二、非选择题9.(10分)某农场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甲~戊5个生物种群(不含分解者),每个种群的生物都只占有一个营养级,且这5个种群共有4个营养级,其能量值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3kJ·m-2)4050023512(1)根据以上信息,绘出该农场生态系统中由这5个种群生物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________。(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若人类大量捕杀丙,则甲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能量部分来自生产者固定的_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入生物群落。该农场生态系统容易遭遇病虫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10.(14分)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O2、释放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研究发现,光呼吸是光照条件下O2/CO2的值异常时发生的一种生理过程,光呼吸和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注:RuBP为1,5-二磷酸核酮糖,是卡尔文循环里起重要作用的一种五碳糖;PGA为三磷酸甘油酸,是一种三碳化合物;PG为二碳化合物;Rubisco为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1)植物的卡尔文循环中,RuBP结合CO2的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填场所)中,图中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均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结合上图,请从O2和CO2含量的角度分析,光照条件下光呼吸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2)光呼吸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_______(填“产生”或“消耗”)能量的过程。(3)根据图中光呼吸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关系推测,抑制光呼吸对农作物生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探究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1)D1蛋白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上,参与水的分解,产物用于_________反应中CO2的还原。(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D1蛋白含量、D1蛋白基因表达量和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①据图甲、乙的CK组和H组分析: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推测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②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H组D1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蛋白能可逆性转化成中转形式D1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依据是CK组D1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大致相同,而H组D1蛋白合成量__________分解量。(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如图中P、P+H组所示。①图甲表明黄体酮能_______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②据图乙、丙、丁推测,黄体酮作用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淀粉酶在食品加工及轻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研究人员从细菌中克隆了一种淀粉酶基因,为了获得高产淀粉酶菌株,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基因工程操作。(1)将淀粉酶基因与质粒载体重组时需要使用的酶包括_________。(2)大肠杆菌经过_________处理后,可作为重组载体的宿主(感受态)细胞使用。(3)为了初步筛选高产菌株,研究人员将得到的3个工程菌株接种到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后用稀碘液处理,可观察到由于淀粉被分解,在平板上形成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测量不同菌株形成的菌落及透明圈直径,结果见下表。工程菌菌落直径(C,mm)透明圈直径(H,mm)H/C菌株Ⅰ8.113.01.6菌株Ⅱ5.111.22.2菌株Ⅲ9.517.11.8①表中菌落直径(C)的大小反映了__________,透明圈直径(H)的大小反映了_____________。②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断其中淀粉酶产量最高的菌株是_______。(4)基因工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诸多方面。请从植物育种或人类疾病预防与治疗方面举一实例,并说明制备该转基因产品的基本技术流程。(限10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分析题表可知,父母正常的家庭中有患病的子女,故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父亲正常,母亲患病的家庭中,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均未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题中所示的调查的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适合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A错误;B、根据第一组父母均正常的家庭中有儿子患病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再根据四组中后代的正常或患病性状均与性别有关,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女儿均为正常可基本判定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正确;C、第一组中共9个家庭,无法确定每个家庭母亲的基因型是否均为杂合子,C错误;D、题中所示的调查的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遗传病人群发病的数据不可靠,D错误;故选B。2、C【解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分析表格数据:在pH为3或2的环境中,色素溶液的颜色均为绿色,但在酸性环境下色素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成黄绿色或黄褐色,说明酸性环境下的叶绿素可能因稳定性较差而被分解。【详解】A、根据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提取色素时可以加入无水乙醇进行色素的提取,A正确;B、该实验设置了四个实验组,每个实验之间形成对照关系,是一个对比实验,B正确;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酸性环境下色素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成黄绿色或黄褐色,说明酸性环境下的叶绿素可能因稳定性较差而被分解,在pH为3或2的环境中,色素溶液的颜色均为绿色,但这不能说明叶绿素在碱性环境中不会被破坏,如碱性增强时色素可能会被破坏,C错误;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酸性环境下色素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成黄绿色或黄褐色,说明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可能因稳定性较差而被分解,导致含量降低,因此酸雨可能会造成藻类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D正确。故选C。3、D【解析】

1.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或者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原肠胚期之前)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2.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详解】A、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和二倍体核型,A错误;B、从供体的内细胞团分离胚胎干细胞,培养时需接种在饲养层细胞上,B错误;C、在动物体内采集的卵细胞需要经过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然后经过显微操作法处理去核,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C错误;D、核移植技术需要借助精密的显微操作仪和高效率的细胞融合法,D正确。故选D。4、C【解析】

据图分析,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且部分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中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产生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④中产生了四个子细胞核,且出现了核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A错误;B、②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了细胞的两极,此时已经完成了基因重组,B错误;C、③中的每个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于①前期的细胞中发生过交叉互换,所以该时期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C正确;D、④中每个细胞的核DNA含量相同,但是细胞质DNA含量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5、C【解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详解】A、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错误;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

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6、C【解析】

1.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详解】A、群落包含一定区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错误;B、判断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应该是年龄组成,不能用种群密度,B错误;C、考拉吃桉树叶,其粪便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C正确;D、火灾过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恢复过程属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群落演替的类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7、D【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该二倍体细胞图像为后期,有以下可能性:若④⑤和②③(X与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后期,若不是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为制作染色体组型较为理想的材料,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C、若④⑤染色体上不含相同基因座位,则其为非同源染色体,此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但该生物性别未知,故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错误;D、若②③染色体含有相同基因座位,则其为同源染色体(X、Y),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①⑤染色体某基因座位上分别含有A和a基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只能是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辨析,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分裂过程是解题关键。8、D【解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①为DNA,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使得脱氧核苷酸连成脱氧核苷酸链,A正确;B、①形成②为转录,RNA聚合酶有解旋的功能,可使DNA双螺旋解开,B正确;C、②为mRNA,③为tRNA,两者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当tRNA离开时有氢键的破坏,C正确;D、②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④中的氨基酸序列,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6%先减少后维持稳定太阳能CO2农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低导致抵抗力稳定性低【解析】

分析题表可知,根据五个种群的能量大小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随食物链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可推断,乙为第一营养级,甲和丁为第二营养级,戊为第三营养级,丙为第四营养级。【详解】(1)由题表可知,乙为第一营养级,甲和丁为第二营养级,戊为第三营养级,丙为第四营养级,故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2)能量在第二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2/(40+35)×100%=16%;人类大量捕杀种群丙,会使种群戊的天敌减少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戊以种群甲、丁为食,则种群甲、丁的数量减少,但种群戊的数量受环境容纳量影响不会无限增加,之后种群甲、丁的数量会趋于稳定,所以甲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为先减少后维持稳定;(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能量部分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该农场生态系统由于种群数量少,生物多样性低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低,易遭遇病虫害侵袭。【点睛】本题考查种群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结合能量传递的特点和题表信息首先判断各个种群所处的营养级并判断各个种群之间的关系,再结合题意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需要注意生态系统中种群即使不存在天敌,其数量仍受环境容纳量的影响而不会无限制的增加。10、叶绿体基质RuBP、PGA、NADPH、ATP等高O2低CO2(或O2/CO2的值偏高)CO2消耗抑制光呼吸可以减少其对ATP和NADPH的消耗,有利于植物进行卡尔文循环合成糖类,从而使农作物增产【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光合作用又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的物质变化有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的物质变化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照强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光呼吸是细胞在Rubisco酶的催化下,消耗O2,生成CO2,借助叶绿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共同完成的消耗能量的反应。【详解】(1)植物的卡尔文循环中,RuBP结合CO2的过程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从题图中可看出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均利用的物质有RuBP、PGA、NADPH、ATP等。光照条件下光呼吸是利用O2产生CO2,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高O2低CO2;(2)从题图中可看出光呼吸的最终产物是CO2,这个过程需要消耗ATP,是消耗能量的过程;(3)抑制光呼吸可以减少其对ATP和NADPH的消耗,使ATP和NADPH更多地参与卡尔文循环合成糖类,从而使农作物增产。【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和提取能力,结合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解题。11、类囊体(类囊体薄膜、基粒、基粒片层)暗(碳)降低D1蛋白含量减少大于解除促进D1蛋白合成、促进转化为中转形式的D1蛋白、促进D1蛋白周转图中显示D1蛋白基因表达量(D1蛋白合成量)P+H组多于H组;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P+H组与H组大致相同;但是D1蛋白含量P+H组少于H组【解析】

1.图甲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光合速率比H组高,表明黄体酮能缓解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2.图乙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使用黄体酮)的D1蛋白含量比H组低,图丙中,使用黄体酮的组D1蛋白表达量却比未使用的组高(P组比CK组高,P+H组比H组高),图丁中使用黄体酮的组与未使用组D1蛋白分解基因的表达量基本相同(CK组与P组基本相同,H组与P+H组基本相同)。【详解】(1)根据D1参与水的分解可知,该蛋白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物有【H】、ATP,用于暗反应中CO2的还原。(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D1蛋白含量、D1蛋白基因表达量和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分析图示结果可知:①据图甲、乙的CK组为水、25℃处理,H组为水、36℃处理,结果CK组光合作用速率比H组高,说明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结合图乙分析:图乙中H组的D1蛋白含量比CK组下降,推测可能与D1蛋白含量减少有关。②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H组D1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蛋白能可逆性转化成中转形式D1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依据是CK组D1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均为1,大致相同,而H组D1蛋白合成量为3,而分解量为1.5,合成量大于分解量。(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P组的处理是黄体酮、25℃,P+H组的处理是黄体酮、36℃,分析图示结果可知:①图甲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光合速率比H组高,表明黄体酮能解除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②依据各图的结果分析可知:图中显示D1蛋白基因表达量(D1蛋白合成量)P+H组多于H组;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P+H组与H组大致相同;但是D1蛋白含量P+H组少于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