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新疆巴州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新疆巴州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新疆巴州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新疆巴州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用柳树的枝条浸出液来处理扦插枝条,可早生根1-3天,存活率提高10%-2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柳树枝条浸出液中的调节物质主要是吲哚乙酸B.幼嫩枝条中的调节物质主要由幼嫩组织中相应腺体分泌C.植物激素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不能反复使用D.插条生根过程中存在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受体既存在于细胞膜上也存在于细胞内B.生长素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长C.Ca2+能够促进生长素的合成与释放D.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引发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到细胞壁,使其膨胀松软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溶解组织中的脂肪②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不存在对照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④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O⑤鉴定DNA时,将溶解的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可看到紫色反应A.无正确项 B.只有一项正确C.有两项正确 D.有三项正确4.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蛋白比磷脂更容易移动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是水溶性的C.脂双层的两层磷脂分子是完全相同的 D.质膜中的胆固醇能限制其流动性5.居家学习时,同学常会觉得学习效率低,精神倦怠。下列措施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用冷水洗脸,可通过体温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提高代谢水平B.适当的开窗通风,可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有氧呼吸C.学外语需要说和写交替进行,这分别依赖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区和W区D.建议适当的饮茶,茶里富含咖啡碱,可短期内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6.将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蔗糖溶液中,短时间后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则此时()A.细胞必定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B.细胞液中的蔗糖浓度比实验开始时高C.可在光镜下观察到水分子在进出细胞 D.细胞液与蔗糖溶液可能仍存在浓度差7.果蝇的眼色有一种隐性突变体——猩红眼(r1r1)。研究者获得了两个新的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朱砂眼a(r2r2)和朱砂眼b(r3r3),做了如下杂交实验。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组别亲本组合F1Ⅰ朱砂眼a×猩红眼野生型Ⅱ朱砂眼a×朱砂眼b朱砂眼Ⅲ朱砂眼b×猩红眼野生型A.r1和r2不是等位基因B.r2和r3是等位基因C.r1和r3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III组F1的自交后代一定出现性状分离8.(10分)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B.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最终认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C.摩尔根利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最终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二、非选择题9.(10分)2018年10月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作出的贡献。他们研发的PD-1单克隆抗体药物,已被证实在对抗癌(肿瘤)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PD-1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过程,要用到_____________和动物细胞融合两项技术,请写出其它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要选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备过程中,需用特定的_____________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本庶佑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对T细胞有“刹车作用”:人体组织细胞表面少量的PD-L1蛋白质(癌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后,使T细胞凋亡,避免过度免疫,即“刹车作用”(癌细胞或肿瘤细胞也由此躲过细胞免疫),如图1所示。针对此发现,科学家研发了治疗癌症的新药物PD-1单克隆抗体,它的作用原理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PD-1单克隆抗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癌细胞或肿瘤细胞。你认为有器官移植史的癌症患者能够用PD-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已知果蝇有灰身(A)与黑身(a)、长翅(B)与残翅(b)、刚毛(F)与截毛(f)、细眼(D)与粗眼(d)等相对性状。如图甲为某果蝇的四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图,图乙为其中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判断果蝇灰身、黑身与长翅残翅这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将图甲果蝇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即可根据子代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情况判断性别。(3)将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若不考虑交又互换,得到的子代中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出现两种表现型;若雌雄果蝇均发生交叉互换,子代出现____________种表现型。(4)将纯合的细眼果蝇与粗眼果蝇杂交得F1,在F1雌雄果蝇杂交产生F2时,由于环境因素影响,含d的雄配子有1/3死亡,则F2中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5)图乙所示的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F2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11.(14分)果蝇的眼色中有白色(不含色素)、红色和紫色三种,细胞中红色色素的合成必需有基因A控制合成的酶催化。若细胞中基因D控制合成的酶存在时,红色色素会转化为紫色色素,使眼色呈紫色。当细胞中不能形成红色色素时,眼色为白色。现以两个纯系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F2代表现型,可以推测果蝇的眼色性状由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果蝇眼色性状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2)F1中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___。F2中紫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3)若让F2中全部红眼雌果蝇测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4)若让F2中全部紫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随机交配,则后代中白眼雄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12.COVID-19感染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干咳、全身乏力等,其中发热与机体的免疫增强反应有关。COVID-19感染人体后,作用于免疫细胞,后者分泌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这些物质可作为内源性致热原进一步引起发热症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属于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2)内源性致热原直接或通过中枢介质作用于下丘脑____________的神经细胞,通过系列生理活动使产热增加,如肝脏和骨骼肌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增强;散热减少,如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体温达到一个更高的调定点,此时机体的产热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3)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的体温升高(41℃~42℃)对特异性免疫应答有普遍增强影响,其中包括T细胞介导的_________和B细胞介导的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详解】A、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说明柳树枝条浸出液中的调节物质可能为吲哚乙酸,A正确;B、浸出液中的调节物质是由一定的部位产生的,而不是由腺体分泌的,B错误;C、植物激素发挥完作用后也会被灭活,不能够反复利用,所以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C正确;D、生根的过程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正确。故选B。2、C【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生长素的作用机理,首先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同时生长素能够作用于细胞内的活化因子,从而调节细胞发生转录。【详解】A、由图可知,生长素既有细胞膜受体,又有胞内受体,A正确;B、生长素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长,B正确;C、Ca2+能够促进生长素作用于细胞内的活化因子,从而调节细胞发生转录,C错误;D、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引发H+运输到细胞膜外会导致细胞壁处的pH下降,即细胞壁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结构改变导致细胞膨胀,引起细胞生长,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生长素作用机理图,考查细胞膜的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物质的运输方式、生长素的作用特性及验证实验,要求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结合生长素作用机理图准确判断各项。3、B【解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探究pH对酶活性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pH;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温度;二苯胺可与DNA在水浴条件下反应呈蓝色。【详解】①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①错误;

②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可与未发生质壁分离前的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形成对照,②错误;③由于H2O2溶液不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③错误;④小鼠吸入18O2,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进入水中,水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以进入二氧化碳中,故可以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O,④正确;⑤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在沸水浴条件下溶液呈蓝色,⑤错误。只有一项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教材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4、D【解析】

细胞膜也称质膜,是围绕在细胞外层,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结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磷脂分子双层排列,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统称为膜蛋白,通常细胞的功能越多,其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导致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膜蛋白的流动性低于磷脂,A错误;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B错误;C、脂双层的两层磷脂分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C错误;D、质膜中的胆固醇能限制其流动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刚性”,D正确。故选D。【点睛】熟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C【解析】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详解】A、寒冷环境下,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加,A正确;B、适当的开窗通风,增加空气对流,可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有氧呼吸,B正确;C、学外语需要说和写交替进行,这分别依赖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S区和W区,C错误;D、咖啡碱可刺激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大脑的兴奋,D正确。故选C。6、D【解析】

将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蔗糖溶液中,短时间后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的状态为渗透平衡状态,由于蔗糖溶液未知,故无法判断处于平衡状态之前的水分子的流动方向,即无法判断该洋葱也外表皮细胞是失水还是吸水。【详解】A、蔗糖溶液浓度未知,洋葱表皮细胞可能失水,也可能吸水,A错误;B、短时间后基本无蔗糖分子进入细胞液内,B错误;C、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水分子的运动,C错误;D、植物细胞达到平衡状态时,细胞液与蔗糖溶液可能无浓度差,也可能存在浓度差,D正确。故选D。7、C【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根据第Ⅰ组杂交朱砂眼a和猩红眼杂交,子代全为野生型,说明朱砂眼a和猩红眼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第Ⅰ组朱砂眼a基因型为R1R1r2r2,第Ⅲ组猩红眼基因型为r1r1R2R2,子代全为R1r1R2r2,表现为野生型,因此r1和r2不是等位基因,A正确;B、根据第Ⅱ组杂交结果,朱砂眼a和朱砂眼b杂交,子代全为朱砂眼,说明朱砂眼ab实际上是一种性状,因此r2和r3是等位基因,B正确;C、根据第Ⅲ组杂交朱砂眼b和猩红眼杂交,子代全为野生型,说明了r1和r3是非等位基因,但由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所以r1和r3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根据C项的分析亲代Ⅲ组杂交朱砂眼b的基因型为R1R1r3r3,猩红眼的基因型为r1r1R3R3,所以子代全为R1r1R3r3,自交后代一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要深刻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如果是由1对基因控制的则子代与亲代相同,如果是两对基因则为野生型。8、A【解析】

1、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2、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3、20世纪初,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成连续的两层。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详解】A、拜尔的实验只是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当时并不知道“影响”即为生长素,A错误;B、由分析可知: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最终认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B正确;C、摩尔根利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即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动物细胞培养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或克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单一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增殖;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不断增殖,同时能产生出某种特异性的抗体选择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T细胞不会裂解凋亡,再通过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或肿瘤细胞不能会产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解析】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2、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对T细胞有“刹车作用”,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详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两项技术,其它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还有: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或克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要选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原因是:B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单一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增殖;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不断增殖,同时能产生出某种特异性的抗体。(2)要想得到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因此制备过程中,需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3)根据图2所示的作用原理,PD-1单克隆抗体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T细胞不会裂解凋亡,再通过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或肿瘤细胞;有器官移植史的癌症患者不能用PD-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原因是T细胞不会裂解死亡,会产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点睛】本题属于信息分析题,通过资料结合免疫调节和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否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截毛不一定4细眼∶粗眼=4∶1BBXFXF、bbXfYf3/4【解析】

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详解】(1)已知果蝇有灰身(A)与黑身(a)、长翅(B)与残翅(b),根据图甲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判断果蝇灰身、黑身与长翅残翅这两对相对性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刚毛(F)与截毛(f),图甲果蝇为刚毛雄性(XFY),与表现型为截毛的雌果蝇(XfXf)杂交,即可根据子代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情况判断性别,后代雌性为刚毛(XFXf)、雄性为截毛(XfY)。(3)将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若AB连锁、ab连锁,则产生的配子为AB∶ab=1∶1,得到的子代为AABB、AaBb、aabb,出现2种表现型,若Ab连锁、aB连锁,则产生的配子为Ab∶aB=1∶1,得到的子代为AAbb、AaBb、aaBB,出现3种表现型,因此不一定出现两种表现型。若雌雄果蝇均发生交叉互换,能产生4种配子(AB、Ab、aB、ab),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4)将纯合的细眼果蝇(DD)与粗眼果蝇杂交得F1(Dd),在F1雌雄果蝇杂交产生F2时,雌配子的比例为D∶d=1∶1,由于环境因素影响,含d的雄配子有1/3死亡,则雄配子的比例为D∶d=3∶2,因此F2中果蝇的基因型为3/10DD、5/10Dd、1/5dd,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细眼(D_)∶粗眼(dd)=4∶1。(5)长翅(B)与残翅(b)、刚毛(F)与截毛(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所示的实验中,F1全为长翅刚毛,因此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FXF、bbXfYf。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BBXFXF、bbXFXF)所占的比例为1/4×1/2+1/4×1/2=1/4,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4。【点睛】熟悉遗传的基本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两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Xd、aXd、AY、aYAAXDXd、AaXDXd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2:1:1(或红眼:白眼=2:1)1/6【解析】

1、根据题意“细胞中红色色素的合成必需有基因A控制合成的酶催化;若细胞中基因D控制合成的酶存在时,红色色素会转化为紫色色素,使眼色呈紫色;当细胞中不能形成红色色素时,眼色为白色”,可以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紫色个体基因型为A_D_,红色个体基因型为A_dd。

2、分析杂交实验可知,子一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综合两种情况(A、a位于X染色体上或D、d位于X染色体上),可以确定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1)根据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6:6:4=3:3:2可知,果蝇的眼色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又由于子一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综合两种情况(A、a位于X染色体上或D、d位于X染色体上),可以确定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