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1页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2页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3页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4页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适应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中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规格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备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本专业工作与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良好素质与能力;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二、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三、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学学年周数项目一二三四合计12345678入学教育、军训33课堂教学15.518.518.516.518.510.518.517.5134考试1.51.51.51.51.51.51.51.512专业实习88劳动22毕业教育11合计2020202020202020=SUM(ABOVE)160四、课程结构学时、学分及比例课程类型学时数所占比例(%)学分数所占比例(%)公共课必修89233.504629.49选修1445.4185.13专业基础课必修34512.96159.62专业课必修77829.224226.62选修50418.932817.95实践环节必修1710.90合计2663100156100

五、教学计划总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数学时开课学期和周学时总学时讲课实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公共必修课4170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545434170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63624170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545434170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909054170005形势与政策2363624160001大学英语(1)374744+14160002大学英语(2)590904+14160003大学英语(3)4727244160004大学英语(4)4727244180003计算机文化基础372363644180005VisualFoxpro程序设计372363644190001大学体育(1)1262624190002大学体育(2)1363624190003大学体育(3)1363624190004大学体育(4)1363624170006国学(1)2363624170007国学(2)236362小计共15门次(9门)=SUM(ABOVE)42892820721215159专业基础课4010101现代汉语(1)3606044010102现代汉语(2)1363624010103基础写作(1)2454534010104基础写作(2)1363624010105文学概论(1)1303024010106文学概论(2)3545434010107中国现代文学(1)1303024010108中国现代文学(2)354543小计共8门次(4门)153453451110专业必修课4011201中国古代文学(1)4727244011202中国古代文学(2)4727244011203中国古代文学(3)4727244011204中国古代文学(4)2404044011205中国当代文学(1)3545434011206中国当代文学(2)2363624011207外国文学(1)2545434011208外国文学(2)3545434011209古代汉语(1)3545434011210古代汉语(2)2363624011211语言学概论2363624011212美学概论3545434011213逻辑学3545434011214语文教育学3545434011215古典文献学236364小计共15门次(9门)4277877810141283专业选修课4011301马列文论专题2363624011302西方文论专题2363624011303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双语)2363624011304中国古代文论2363644011305中国古代美学专题2363624011306当代审美文化简论2363624011307艺术美学与艺术欣赏2363644011308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236362401130920世纪社会文化思潮2363624011310视觉文化2363624011311中国文化专题2363624011312先唐诗歌专题2363624011313汉魏六朝词赋散文专题2363624011314唐宋诗歌专题2363644011315唐宋词专题2363624011316明清与近代诗文专题2363624011317中国古代小说专题2363624011318中国古代戏曲专题2363624011319现代中国文学思潮2363624011320中国现代诗歌史论2363624011321中国现代小说史论236362401132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2363624011323女性文学研究2363644011324鲁迅研究2363624011325郭沫若研究2363624011326中国当代小说研究2363624011327网络文学研究2363624011328电子文化与影视艺术2363624011329比较文学概论2363624011330当代外国文学2363624011331西方艺术与文学2363624011332外国文化与外国文学2363624011333英美文学名著鉴赏(双语)2363624011334译介学2363624011335现代汉语词汇研究2363624011336现代汉语语法研究2363624011337现代汉语语用学2363624011338古汉语语法学2363624011339语义学2363644011340方言学2363624011341近代汉语研究2363624011342文字学2363644011343音韵学2363624011344训诂学2363624011345汉语诗律学2363624011346古注选读2363624011347语文规范化2363624011348阅读学2363624011349实用口才艺术2363624011350书法艺术2363624011351写作理论与实践2363624011352写作美学研究2363624011353文学评论写作研究2363644011354新闻写作2363624011355媒介概论2363624011356媒介经营与管理2363624011357新闻与传播学专题2363624011358新闻心理学2363624011359广播电视新闻学2363624011360广电新闻采访236364小计至少选修14门285045042281662公共选修课自选8144按要求选定实践环节4200001军事教育23周√4300001劳动12周√4011216毕业论文(设计)6√√4011217专业实习88周√合计152259123252727252592六、课程简介4010101-4010102现代汉语96学时4学分内容提要:兹为中文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课程之一。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之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分析、运用及研究能力。主要内容为: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文字、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修辞等。4010103-4010104基础写作81学时3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理论修养,讲授内容为:1、写作的本质(基本规律等);2、写作的过程(采集、构思、表达、修改);3、写作的技巧(传统的与创新的);4、写作的文体(散文、小说、消息、文评、艺评、时评、杂文等)。学习本课,应系统了解写作活动的本质、过程、技巧及文体特点,同时掌握写作严谨、流畅的记叙类和论说类文章的技能。4010105-4010106文学概论84学时 4学分内容提要:兹为中文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课程之一。其任务是:通过学习,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了解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掌握分析、评论文学现象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内容主要有: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本身的特征和内部结构;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关系等。4010107-4010108中国现代文学84学时4学分内容提要:讲授“五四”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文学现象的流变,代表作家和作品的成就,具有分析评价中国新文学现象的能力。4011201-4011204中国古代文学256学时14学分内容提要:讲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先秦至近代不同体式文学发展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古代作品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及鉴赏能力;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修养教育。4011205-4011206中国当代文学90学时5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评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近五十年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特别是文学创作发展的概况和基本规律,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经验和教训。4011207-4011208外国文学108学时5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系统评介外国(欧美)文学史的一般过程,重要的文学现象和较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使学生掌握西方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知识,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启蒙文学,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及自然主义、唯美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学。4011209-4011210古代汉语90学时5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准确地教授古汉语知识。内容包括:1.文字—汉字的结构和发展,2.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3.语法—词类及活用、句型句法及句子成分等4.古注—体例、术语、句读;5.修辞—引经、倒置、并提、互文等;6.音韵—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及其演变规律;7.诗词格律—诗律、词律、曲律等。4011211语言学概论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兹为关于人类语言问题之最一般规律、理论与知识的课程。以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为本体,涉及多种语言现象及语料类型,但以汉语、英语语料分析为主而辅以其它语言例释,以求解析、阐明基本的语言学概念。本课程包括绪论、语言、语义、词汇、语法、文字、语言的起源与发展八个部分,而以语言的本质和结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为重点。4011212美学概论54学时3学分内容提要: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及原则的学问,主要探讨美的本质,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现实美(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艺术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崇高滑稽与优美,美感的本质、美的欣赏与判断,审美心理及审美教育,以及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等。4011213逻辑学54学时3学分内容提要:逻辑学是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问,重点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表现形态,还有基本的逻辑方法。本课程包括绪论、概念、判断与推理、简单判断及演绎推理、复合判断及演绎推理、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论证八个部分,而以简单判断及演绎推理、复合判断及演绎推理、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为重点。4011214语文教育学54学时3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主在探讨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现代化和艺术化规律。包括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学大纲与教材、语文教学的原则与过程、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语文教师的素质与发展、语文学习理论与教学评价原理、语文教学生态环境与语文审美教育、阅读教学法、作文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以及常用文体教学、文学作品教学、文言文教学等。4011215古典文献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古典文献学是为中文专业课服务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中文专业的学生通常要涉及大量的文献典籍,故必须学习和掌握古典文献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便使自己在学习和研究中能顺利地找到材料,正确地运用材料进而分析材料,得出科学的结论。4011301马列文论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该课程是在学生学习《文学概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马列有关原著,以完整、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论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文艺问题的能力。4011302西方文论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是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是“文学概论”基础课的配套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自古希腊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西方历史上出现的重要文艺理论家、理论著作、理论见解、理论思潮以及重要的美学著作、美学见解等等。4011303西方文学批评理论WesternTheoryofLiteraryCriticism(双语)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双语课要求学生在具有中-英文文学鉴赏能力、作品批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基础上,学习掌握用英语表达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理论分析、鉴赏、批评文学现象的方法。本课程使用原版外语教材,授课方式以英汉双语讲解。通过学习,应达到比较熟练地阅读并理解教材中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初步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来解读中外文学作品;与已经学过的《文学概论》课程内容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文学理论素养和文学批评实践能力。4011304中国古代文论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为史论结合的理论性课程。它以先秦到清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历史为主线,兼顾对文学批评史上有代表性的名家名著、重要理论观点的阐释与分析,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论批评体系和民族特色,并从当代审美意识和理论建设的角度,探讨对古代文学理论遗产的批判继承。4011305中国古代美学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通过专题讲授,使学生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美学的基本知识,培养从事美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的基本功。内容主要包括先秦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周易》美学、《乐记》与《毛诗序》、魏晋南北朝美学及《文心雕龙》、司空图的美学思想及其《二十四诗品》、禅宗美学与严羽的《沧浪诗话》、浪漫主义美学思潮与李贽的“童心”说、王夫之的美学思想及其“情景”论、李渔的《闲情偶寄》与金圣叹的小说美学、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境界”说10个专题。4011306当代审美文化简论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以史为序,分别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年间的审美文化具体门类,主要包括服饰、建筑、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网络和广告等门类。此外,本课程还就审美文化与政治、经济、商业、技术等社会元素的关系作了全面剖析,有助于从理论层面进一步了解审美文化的现状和发展。4011307艺术美学与艺术欣赏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是美学概论的补充与拓展,侧重艺术门类的美学分析与品悟,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并重。从审美的角度对艺术的起源、创作、风格及理性和非理性特征等方面展开审美形态的分析。除了讲授具有普遍性的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型外,也特别关注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建筑、园林等。同时,紧密跟踪艺术发展的最新态势。4011308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是当前文艺学和美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课题,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本课程主要以专题的形式介绍和探讨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的发展背景、思想资源、哲学基础、批评实践、研究现状和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该领域较为集中的一些热点话题。本课程将坚持学理探讨和现实关怀并重的教学思路,鼓励同学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视角审视生态问题,引导同学关注思考当前的现实生态问题。401130920世纪社会文化思潮 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思潮是能满足一个时代精神需要的思想文化潮流,是一个时代思想文化的共同走向。可以从不同角度对20世纪社会文化思潮进行分类,例如根据政治理念的差异分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等,根据社会情绪的差异分为自由主义、人本主义、激进主义、保守主义等,根据文化形态上的差异分为科学主义、实证主义、进化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本课选择科学主义、实证主义、进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保守主义、人本主义6种思潮进行梳理和分析。它们不仅是世界性、世纪性的,而且都对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4011310视觉文化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视觉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文化形态,涉及到的领域已远远不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所能涵盖的。多重研究视角的转换有助于对视觉文化的多重认识。本课程从视觉心理入手,结合视觉符号、视觉手段的发展史,通过对绘画、摄影、电影、电视等经典作品的分析,来梳理视觉文化的发展脉络,研究视觉文化对人类感知世界方式的影响。4011311中国文化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选课主要以中国文化学和中国民俗学理论为框架,以古典文学等古代文献中的民间风俗文化资料为主要内容,兼及现、当代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和世界其他各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是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的交叉研究,属于跨学科的研究范畴。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4011312先唐诗歌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该课程通过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史、诗歌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线索、发展规律、重要文学现象和重要作家作品,有基本的了解和理解,有较深入的认知和掌握,并具备一定的作品解读、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质及相应的专业能力。4011313汉魏六朝辞赋散文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释“赋”,《高唐》等四赋的真伪问题,汉赋的演变阶段,汉代京殿苑猎赋的艺术特色,汉代述行赋、叙志赋辩析及艺术特色、汉代的音乐、舞蹈赋,司马相如、杨雄、张衡、蔡邕在汉赋史上的作用;六朝赋在题材上的开拓及其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六朝人对大赋的态度及六朝大赋的新变,建安赋风,魏晋之际赋风,潘陆赋之异同,鲍照、江淹、瘐信三大家赋的艺术创造性。4011314唐宋诗歌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唐宋诗歌研究述略;二、李白与盛唐诗人;三、杜甫与中晚唐诗人;四、苏轼与北宋诗人;五、陆游与南宋诗人;六、唐宋诗名篇解读。4011315唐宋词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和唐诗一样,唐宋词也是唐宋文学的精品,历来深受人们欢迎。但由于受重内容轻艺术形式的旧观点的影响,在我们使用的几种文学史中,对婉约词、婉约词人、词的艺术形式研究很不足。又鉴于有些大家在课堂上作过系统论述,为避免重复过多,故本课侧面重研究婉约词人或词人的婉约作品以补文学史之不足。4011316明清与近代诗文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明初与近代诗文的主要作家、成就及派别,明中叶诗文复古风气综说,前后七子,唐宋派,晚明诗文之反复古倾向,公安派,竟陵派,张岱等小说文名家;清初诗文的主要作家与成就,清中叶主要诗派之观点及创作,相城派,骈文复兴,等等。4011317中国古代小说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先秦史书中的小说因素,先秦诸子中的小说因素;汉代史传中的小说因素,汉代杂著中的小说因素;汉代辞赋中的小说因素,汉代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唐代传奇;宋代话本及其他。4011318中国古代戏曲专题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民族特征。主要内容包括: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古代戏曲中的理想人格,善必胜的乐观精神,人物形象类型等;在艺术特征方面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述体的痕迹,点线结构,本色的语言等。在表演形式方面有:歌舞性、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美的原则、独特的表演体系等。在分类方面,主要研究中外悲喜剧的不同。整个课程通过中外戏剧的比较,总结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和规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4011319现代中国文学思潮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选修课立足于在掌握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知识以后,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思潮的演变轨迹作较系统的勾画。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使学生了解近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发展线索,基本特征,及其意义等有关问题。专题的探讨和讲授,力图史、论结合,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的方法。本课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达到提高和培养学生对思潮史的认辩能力和理论水平。4011320中国现代诗歌史论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在现代诗歌3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各种诗潮、流派以自己独特审美风格的顽强存在,参与了对总体诗美的建构,显示着在新诗发展中,的独特位置,“中国现代诗歌史论”以宏观的视野在整体诗美;于个体诗派风格的背景参照下,对现实、哲理、抒情、象征、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等各种诗派风格,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评估。4011321中国现代小说史论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要求选修本课程的中文系学生以“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的知识积累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把握中国现代小说的历史沿革,本课程不仅传授有关中国现代小说内容浩繁、变化巨大的历史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洞察现代小说演变规律和分析现代小说作家作品的能力。401132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旨在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透析和解读。例如比较研究的方法、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阐释学、接受美学等等。教学内容以各种研究方法为单元,简明介绍各种研究方法,再运用这些方法具体解读或剖析各种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思潮流派、但重点是作家作品。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开阔视野,受到多方面的启迪,从而提高分析研究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4011323女性文学研究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女性文学的崛起,不仅是二十世纪中国也是世界性的文学潮流,尤其是近二十年来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和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史、文学研究观念与方法。对此,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大学已经正式开设妇女文学研究的专门课程。目前我们国内女性文学研究也正方兴来艾,而且越来越引起高等院校文学教学和科研多方面的重视。鉴于此,我们开设女性文学研究选修课。4011324鲁迅研究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选修课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鲁迅小说,第二部分讲鲁迅杂文。以第二部分为主。上篇“在不断探索和超越中递嬗行进”,主要研讨从《呐喊》到《彷徨》到《故事新编》的思想艺术发展及演变轨迹。下篇“战斗在尴尬的时代夹缝中”,通讲鲁迅的十四个杂文集,分“人性的解放”与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主题(《坟》、《热风》)、社会性批评的深入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强化(《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独立不倚的战斗精神和批判意识(《而已集》、《三闲集》)等6个部分。最后概况鲁迅杂文与中国现代杂文的关系。4011325郭沫若研究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选修课以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巨人郭沫若为研究对象,从他所涉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文学、学术、政治领域,分析和研究这个历史人物丰富的创造性成就。本课程特别重视在时代视野中考察郭沫若精神世界的隐秘,着重研究其精神世界背后的历史信息和隐秘。4011326中国当代小说研究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在“当代中篇小说研究”专题课基础上,扩展到当代小说领域。以建国以来小说发展史为线索,以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或在各种文学思潮中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重点,适当联系当前小说创作实际,系统地介绍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探讨新中国小说创作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从中找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着重研读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优秀小说作品,总结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突破性成就。4011327网络文学研究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互联网与文学的联姻产生了网络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形态,并迅速改变了我国文学的发展面貌和总体格局。本课程主要探讨网络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点,介绍、评判中国当代有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总结网络文学的贡献及其不足。它将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激发学生上网创作的热情,并推进对网络文学的深入研究。4011328电子文化与影视艺术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内容大体分为整体介绍、电影基本知识、电视发展.概况以及电子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向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内容都将结合人类文化的历史或现实实例,以印刷文化(主要是文学)为出发点,对文化发展进行新角度的描述,对现象进行理论性的总结,对21世纪进行未来学的瞻望。4011329比较文学概论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着眼于文学研究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意在“打通”:打通中外文学,打通与文学有关的各个学科,打通异质文化体系;培养学生的世界沟通意识,掌握跨国界、跨学科、跨文化的整合研究方法。内容分四个部分。一、绪论:比较文学的对象定义和功能、历史和现状。二、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研究方法。三、跨学科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哲学。四、跨文化研究:文学人类学,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4011330当代外国文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该课程是一门专题研究选修课,主要针对中国文学基础课程历来忽略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教学而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现代主义流派介绍、现代主义主要作品研究等。4011331西方艺术与西方文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从史的角度阐述西方造型艺术和西方文学的发生及其发展,并寻找二者精神上的联系,它们各自的特质、以及在表现时代与现实方面的差异,评述、分析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等等。其侧重点在造型艺术方面,也不妨称之为“西方造型艺术史”。之所以把它同文学连在一起进行考察,是为了提供一组参照系,以便于进行启发或比较。内容大体限制在从古希腊到20世纪之间的西方艺术与文学现象,按时代顺序分为八章(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4011332外国文化与外国文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旨在使学生理解纷繁多元的外国文化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课程主要以介绍外国文化知识、文化精神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形态与内容,具体包括:一、总论;文化与文学,二、两希文明与欧洲文学,三、美国文化与文学,四、拉丁美洲文化与文学,五、印度文化与文学,六、日本文化与文学,七、现代女权主义运动与女性主义文学。4011333英美文学名著赏析BilingualCourse:AppreciationofB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双语)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用中、英双语讲授,重点突出英文。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对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作品进行独到的分析和鉴赏,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英美文学名著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英文原著的欣赏能力,从而达到拓宽学生文学视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目的。内容包括:英国莎士比亚、笛福、勃朗特姐妹、狄更斯、哈代等名家的经典作品赏析;美国霍桑、马克·吐温、海明威、海勒等名家的名篇解析。4011334译介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译介学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的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语言转换为对象的翻译研究,而是将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一种受译入国文化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文学观念等因素操控的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本课程包括译介学理论研究和中国近代以来的外国文学译介史研究两部分;后者主要包括五四前后的外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观的形成,三四十年代俄苏文学翻译与左翼文学思潮,新时期外国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观念的重构,朱生豪、傅雷等翻译家研究。4011335现代汉语词汇研究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以语义分析为中心,以语用分析为目的,力图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有关现代汉语词汇的若干问题。4011336现代汉语语法研究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带有专题讨论和理论研究性的一门提高课。4011337现代汉语语用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现代汉语应用学(pragmatics),又称语言实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做受各种社会规范制约的行为,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境中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从而建立语用规则。4011338古汉语语法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古汉语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和句法(词组、判断句、被动句、语序、省略句等)两大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古汉语语法的基本内容,还应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具体语法现象,从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4011339语义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以国外最新的现代语义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立足汉语实际,讨论和分析有关语义的某些问题,旨在使学生对语义现象、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等有新的认识,以提高理解和分析语义的能力,从而更为有效地使用语言,并为以后从事语言研究打下一定基础。4011340方言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方言学是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科。本课主要讲授音韵学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广韵》的语音系统)、国际音标、方言分区的标准及方法,各方言区的基本特点,方言学的研究方法等。讲授程序大致是基本知识、国际音标及研究方法、实地调查各占三分之一的时间。通过该课使学生除掌握方言学的基本理论外,还能掌握方言实地调查的技能,从而为今后对方言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4011341近代汉语研究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近代汉语指晚唐五代到清代中期的汉语,是介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一门过渡性学科,是汉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现代汉语的面貌逐渐形成的时期,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近代汉语。本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近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能用所学到的知识指导阅读,达到正确理解近代汉语作品的目的;同时这门课还会为学生介绍近代汉语(特别是近代汉语语法)的最前沿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4011342文字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正确理解古书的字义。认识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密切关系,掌握汉字用字的一些00特点。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是汉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者。本课所讲内容,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古代文献、正确认识汉语的发展变化,还有助于从汉字分析入手,了解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和社会风俗。本课还介绍目前有关汉字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以开拓视野、增进知识。4011343音韵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音韵学是汉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研究汉语语音各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在音韵学之内,因研究对象不同又分为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古音学是以先秦语音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今音学是以隋唐语音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韵图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4011344训诂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训诂学以古汉语语义为研究对象,其重点在古书的阅读、词义的词释等。有人把训诂学叫做“古书的释读术”,那是很有道理。如能全面学习该课程,其古代汉语的水平则当为另一个层次了。这样可研通《古代汉语》、“中学语文课本,能创造出优秀的教学成绩;进一步可研究古代的一切学问,如古代文学、历史学、古代哲学等。4011345汉语诗律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诗词格律,对于诗歌特别是中国诗歌是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的汉语诗律学,有时可以成为理解一首诗的钥匙,懂得一些诗律学的知识,对于我们阅读或者研究诗歌作品有很大帮助。为了提高国学修养,能够准确地理解、欣赏古典诗词,应该学好这门课程。诗词格律作为一种技巧,驾驭了它之后,对于创作有许多益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写过《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等,向读者介绍诗律学的知识。4011346古注选读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系统介绍我国古籍的情况以及“古诗”的发展、类型、内容、术语等问题,另有文选,带古诗,没有标点,共23篇,按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上这门课,先讲导言,使学生了解古诗,然后指导学生标点文选和古诗,使学生把古代汉语所学知识“纬”进去,读懂它们;然后老师辅以讲解。这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4011347语文规范化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语言和文字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语文观念和语文政策对经济建设起推动或阻碍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语言文字的社会作用,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文规范化、现代化进程,尤其是中国语文规范化、现代化的成就与不足、热点与难点、现状与未来;掌握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和政策法规,在将来所从事的中学语文教学、文秘、新闻等工作中,自觉执行国家的语文政策,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4011348阅读学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阅读学是文章学的一门技术学科,研究的整体对象是由文字、文章、文学综合形成的民族阅读文化,包括阅读客体、新闻记者主体、新闻记者本体三大块。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间接目标为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为陶冶思想情操。主要讲授内容是:(1)阅读原理;(2)阅读技能;(3)文体阅读,具体讲解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和方法。选择文体从实际出发,把学会阅读教科书放在首位,然后才是文学作品、科技读物等。4011349实用口才艺术36学时2学分内容提要:本课程大致分五部分:一、口才溯源。在介绍人类口才发展史中,贯述著名口才家的制性事实。二、演讲者的修养。成就一名好口才者所需综合人力。三、演讲的准备,从选题、材料、顺序、语言几方面分析如何准备一段必胜的讲话。四、口语训练。从语音、发音、发声角度探讨如何字正腔圆。五、实用论辩术。包括实用论辩、实用论辩及实用谈判艺等。4011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