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案教师版(定稿;共2课时)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案教师版(定稿;共2课时)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案教师版(定稿;共2课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案(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前导学】1.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为文长于说理。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著有《刘梦得文集》。2.背景简介: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酬,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2.给下列划横线的字词注音或看拼音写字词。(1)qī(凄)凉地(2)弃zhì(置)身(3)空yín(吟)(4)闻笛赋(dí)(5)烂柯(kē)人(6)侧畔(pàn)(7)长(zhǎng)精神3.默写诗歌《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诵读诗歌并交流以下问题:4.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交代了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而又孤寂。5.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案(二)【课后固学】1.理解性默写:(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含典故句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懑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且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对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不正确的—项是(C)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C比喻自己。”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3.对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B不是欣慰,是怅惘和无奈。4、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称赞,说说诗句揭示的自然规律(蕴含的生活哲理)?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5、请简要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