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二聚体和FDP检测
的临床实践1编辑版pptD-二聚体和FDP检测
的临床实践1编辑版ppt血栓与止血□本质:血液凝固。□生理性的血液凝固:止血(有限)。□病理性的血液凝固:血栓(失控)。□涉及临床各个专业。□发病率高、致死和致残率高。□实验室检查的目的:(1)早期监测(2)早期诊断(3)有效预防(4)及时治疗2编辑版ppt血栓与止血□本质:血液凝固。2编辑版ppt平衡:多系统间的相互制约□血管内皮系统□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小板系统□血液流变系统3编辑版ppt平衡:多系统间的相互制约□血管内皮系统3编辑版ppt增高降低DD0~1μg/ml正常人体内无或极低血栓形成史且抗凝治疗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外科大手术4周内创伤临床大出血恶性肿瘤败血症/各种感染妊娠肝硬化高龄4编辑版ppt增高降低DD正常人体内无或极低动、静脉血栓4编辑版ppt增高降低FDP0~5μg/ml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监控)外科大手术4周内创伤临床大出血恶性肿瘤败血症/各种感染妊娠肝硬化高龄正常人体内无或极低血栓形成史且抗凝治疗5编辑版ppt增高降低FDP动、静脉血栓正常人体内无或极低5编辑版ppt血栓风险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DIC□恶性肿瘤、白血病□外科手术后□肝脏疾病(爆发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心血管疾病(ACS、CHF、AF、PCI、CABG)□卒中□溶栓治疗□妊娠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编辑版ppt血栓风险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6编辑版ppt临床常见的血栓类型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微血栓7编辑版ppt临床常见的血栓类型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微血栓7编辑版ppt纤溶和纤溶亢进□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谓之“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纤溶活性异常增强,谓之“纤溶亢进”。□纤溶亢进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8编辑版ppt纤溶和纤溶亢进□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原发性纤溶亢进□仅有纤溶酶的大量生成。□可分为获得性和先天性。□获得性:(1)严重肝脏疾病(是原发性纤溶最常见的原因)(2)某些蛇毒有直接激活纤溶作用或蛋白水解酶活性。(3)羊水栓塞时,可纤溶增强,显著出血。(4)去除原发病(诱因)和抗纤溶治疗。□先天性:(1)α2AP缺乏(2)纤溶酶原活化物增多(t-PA增高、u-PA增高)。9编辑版ppt原发性纤溶亢进□仅有纤溶酶的大量生成。9编辑版ppt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1)
□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肿瘤细胞可释放纤溶酶原活化物(u-PA)。u-PA10编辑版ppt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1)□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急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2)□前列腺、胰腺、子宫、卵巢、胎盘、肺、甲状腺等组织中含较丰富的t-PA,这些器官发生肿瘤、创伤或进行手术时,t-PA释入血液诱发纤溶。□泌尿生殖道创伤和手术时,u-PA入血引起纤溶。11编辑版ppt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2)□前列腺、胰腺、子宫、卵巢、胎盘、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3)□低血压及休克时,血流淤滞和组织缺氧。(1)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可导致纤溶亢进。(2)血管内皮损伤时,释放PAI,抑制纤溶。12编辑版ppt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3)□低血压及休克时,血流淤滞和组织缺继发性纤溶亢进□
原因:血栓、高凝状态。□阶段1:凝血活性增强,凝血酶大量生成,促进纤维蛋白大量生成(血栓形成)。□阶段2:凝血酶大量形成激活纤溶系统功能,纤溶酶生成,引起纤溶亢进,D-二聚体显著升高。13编辑版ppt继发性纤溶亢进□原因:血栓、高凝状态。13编辑版p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可以降解产生不同分子量的碎片X、Y、D,E以及其他一些碎片,总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原发性、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均增高。□血管栓塞性疾病(AMI、CI、DVT)。□白血病化疗诱导期后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尿毒症、肝脏疾患或各种肿瘤。
14编辑版p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D-二聚体的形成□病理因素导致凝血系统活化。□血栓凝块形成:经交联后的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继发纤溶亢进:溶解血栓凝块,产生D-二聚体。15编辑版pptD-二聚体的形成□病理因素导致凝血系统活化。15编辑版ppt静脉血栓的实验室监测16编辑版ppt静脉血栓的实验室监测16编辑版ppt静脉血栓形成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促凝物质入血获得性抗凝血缺陷遗传性抗凝血缺陷17编辑版ppt静脉血栓形成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促凝物质入血获得性抗凝血缺陷18指南推荐的诊断策略:Wells可疑PTE诊断流程+18编辑版ppt18指南推荐的诊断策略:Wells可疑PTE诊断流程+18编静脉血栓风险因素(美国ACCP血栓治疗指南-第8版)老年人肥胖静脉血栓栓塞病史外科手术、创伤(严重创伤或下肢损伤)制动癌症/癌症治疗期间妊娠期、产后、抗磷脂综合症的筛查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急性发作的内科疾病、SLE肠道感染性疾病中心静脉置管和静脉压力增加遗传性易栓症(基因缺陷)19编辑版ppt静脉血栓风险因素(美国ACCP血栓治疗指南-第8版)老年人肥静脉血栓风险因素(美国ACCP血栓治疗指南-第9版)
风险因素分值活动性癌症3静脉血栓栓塞病史(不含上肢静脉血栓)3
制动3
遗传性、获得性易栓症、高凝状态3
近期(1m内)的创伤或/手术2
老年人(≥70岁)、心衰、急性心肌损伤和缺血性卒中1感染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1
肥胖(BMI≥30)、激素治疗1
20编辑版ppt静脉血栓风险因素(美国ACCP血栓治疗指南-第9版)风险Wells诊断PE评估□
DVT临床表现及体征显著□心律>100/min□
近期有手术/制动□此前曾经发生PE或DVT□
咳血□癌症□仅符合1项,进行D-Dimer测定。阴性,排除PE。□如有≥2项,则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ACCP-821编辑版pptWells诊断PE评估□DVT临床表现及体征显著ACCP-不同类型手术的血栓风险分层血栓风险患者范围预防选项低度风险可活动患者的较小手术可完全活动患者的中等手术
无特殊的预防措施早期的积极活动中度风险多数普通外科手术开放性妇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LMWH
或低剂量肝素或磺达肝癸钠高度风险膝关节或髋关节整形手术膝关节骨折手术严重创伤脊索损伤LMWH
或磺达肝癸钠或华法林(INR2.0-3.0)22编辑版ppt不同类型手术的血栓风险分层血栓风险患者范围预防选项低度风险可外科术后静脉血栓的监测□术后DVT发生率与年龄、手术类型、创面、手术持续时间相关。□
DVT可在术后3d~2w内发生,需连续监测。□手术损伤造成的D-二聚体增高会掩盖患者自身病理性增高。手术类型D-Dimer峰值时间恢复正常的上限时间腹壁和小型皮外手术(除外大面积烧伤)多数正常—腹腔内手术5-7d<30d腹膜后手术、肝脏手术5-7d<40d整形外科手术5-7d<50dCABG手术10-14d<3mo23编辑版ppt外科术后静脉血栓的监测□术后DVT发生率与年龄、手术类型、非手术患者□>50%的有症状的血栓栓塞事件和>70%的致死性肺栓塞发生于非手术患者中。□
对于部分有血栓风险的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适当的血栓预防是重要的。□《指南》:应用LMWH、低剂量肝素和磺达肝癸钠的预防性治疗对于内科患者是有效的。24编辑版ppt非手术患者□>50%的有症状的血栓栓塞事件和>70%的致死内科急症和ICU□《指南》:(1)对于因急性内科疾病入院的患者,包括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呼吸疾病、制动并有一个或多个其他血栓风险因素(活动性癌症、VTE病史、脓毒症、神经系统疾病、肠感染等),建议密切实验室监测和预防。(2)对于进入ICU的患者,建议常规评价其VTE风险并对多数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常规血栓预防。25编辑版ppt内科急症和ICU□《指南》:25编辑版ppt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对于止凝血系统具有促凝效应,无论恶性实体瘤或白血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高凝状态或血栓。□文献: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发病率约10%~30%,以腺癌并发血栓最为常见。□临床:癌症患者常见术后肺栓塞发生。ArmandTrousseau26编辑版ppt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对于止凝血系统具有促凝效应,无论D-二聚体增高□肺部占位...性质未定□D-二聚体:5700μg/L□LMWH:0.4ml,7d,D-二聚体4300μg/L□停LMWH,2d,D-二聚体7100μg/L□肺栓塞...诊断:小细胞肺癌广泛脏器转移27编辑版pptD-二聚体增高□肺部占位...性质未定27编辑版ppt高凝状态总是早于癌症表现的原因□
血管生长(1)肿瘤组织生长依赖于肿瘤内部血管形成。(2)管腔通透性强,肿瘤的代谢产物大量入血。(3)内皮细胞薄且更新快,易损伤。□
血路转移(1)肿瘤细胞释放TF激活凝血和血小板系统。(2)肿瘤细胞表面被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包裹。使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不易被免疫监视系统所识别和杀灭,有利于肿瘤细胞血路转移。□
高凝状态的出现总是早于癌症表现。□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FDP↑、FⅧ↑、FⅦ↑、FIB↑、vWF
↑28编辑版ppt高凝状态总是早于癌症表现的原因□血管生长28编辑版ppt项目应用范围口服避孕药特征:D-Dimer、FDP随用药显著增高。年龄:>35y的妇女尤为明显。禁忌:血栓、心绞痛和TIA、DM、高血压、癌症。抗磷脂综合症早期流产:3次以上,原因不明,常罹患血栓。凝血试验:D-Dimer
、FDP
增高、
APTT延长、FⅧ、Ⅸ、Ⅺ、Ⅻ活性减低,原因不明。围产期D-Dimer、FDP:持续增高提示DVT风险。位置:左下肢发病显著多于右下肢。人群:高龄产妇围产期静脉血栓监测重度子痫前期病理基础:血管内皮广泛损伤。实验室检查:D-Dimer↑
、FDP↑、vWF↑、AT↓妇产科患者的血栓风险29编辑版ppt项目应用范围口服避孕药特征:D-Dimer、FDP低年龄组的血栓风险□患者:男,37岁□检查:左下胸部疼痛伴坐姿背痛(放射疼痛),深吸气和活动后加剧,伴发热,腹痛。体温38.3℃。咯血,有暗红色血块。□病史:12岁脑梗塞,27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8700μg/L。□影像学诊断:肺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腹主动脉栓塞。项目(1)(2)AT:A87.6%83.8%vWF:Ag252.4%291.2%PC:A81.8%83.4%PS:A5.4%6.1%30编辑版ppt低年龄组的血栓风险□患者:男,37岁项目(1)(2)AT动脉血栓的实验室监测31编辑版ppt动脉血栓的实验室监测31编辑版pptD-二聚体与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排除诊断动脉血栓:病情监测D-二聚体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目前普遍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增高提示患者病情严重。32编辑版pptD-二聚体与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排除诊断32编辑版ppt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单核细胞/泡沫细胞血小板活化炎性介质趋化因子血流动力学异常粥样斑块破裂凝血系统33编辑版ppt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单核细胞/泡沫细胞血小板活化炎性介质34编辑版ppt34编辑版ppt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狭窄:<50%,缺血症状不显著。□血管狭窄:50%~70%,缺血症状显著。□血管狭窄:>70%,PCI和CABG的适应症。□内皮细胞损伤→胶原暴露→释放vWF→血小板活化□粥样斑块损伤→TF进入血液□激活凝血系统→血栓形成□继发纤溶亢进:D-dimer、FDP↑□2型DM时,更为明显。35编辑版ppt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狭窄:<50%,缺血症状急性冠脉综合征□机制:粥样斑块崩解,TF释放,凝血活化,血栓形成。□心绞痛和NSTEMI患者:D-二聚体、FDP正常或↑。□STEMI患者:D-二聚体、FDP↑↑。□应用D-二聚体的时机?36编辑版ppt急性冠脉综合征□机制:粥样斑块崩解,TF释放,凝血活化,血栓D-Dimer、FDP在ACS的变化特征□根据临床表现(1)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根据冠脉造影结果(1)右冠状动脉(RCA)(2)左回旋支(LCX)(3)左前降支(LAD)□根据狭窄病变累及血管数量(1)1支(2)2支(3)3支37编辑版pptD-Dimer、FDP在ACS的变化特征□根据临床表现37PCI术后D-dimer、FDP水平变化□
恢复灌注减轻心肌和血管损伤。□
PCI术后D-dimer、FDP降低。□缺血组织持续恢复灌注的标志。□循环重建的标志。□连续监测以评估预后。□监测D-dimer反弹现象。38编辑版pptPCI术后D-dimer、FDP水平变化□恢复灌注减轻心肌PCI术后D-dimer、FDP水平变化□未实现血管再通,血浆D-dimer、FDP增高。□部分接受PCI并在治疗后恢复了冠脉流量的MI患者,很快又显示心肌灌注异常,梗死面积增加,D-dimer、FDP水平增高,左心室功能减弱。□存活率降低。□常见原因:行PCI术本身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引发高凝状态(特别是置入多个冠脉支架)。39编辑版pptPCI术后D-dimer、FDP水平变化□未实现血管再通,D-二聚体、FDP与冠脉搭桥术□评估术后恢复灌注情况□桥血管再栓塞风险□评估再灌注损伤风险特点:□持续高凝状态□围手术期持续抗栓治疗□
D-dimer、FDP峰值时间长□长期监测(>3mo)40编辑版pptD-二聚体、FDP与冠脉搭桥术□评估术后恢复灌注情况40编辑治疗后D-dimer、FDP增高的原因□PCI过程中血管损伤严重□
PCI术造成夹层□依靠侧枝循环维持生存□大右冠区域□恢复灌注过快□CABG术后抗凝不足□再灌注损伤41编辑版ppt治疗后D-dimer、FDP增高的原因□PCI过程中血管损慢性心力衰竭血栓风险□血流动力学的异常:低心输出量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腔扩张,血液在外周血管床上淤滞。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和心排出量降低。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全心衰竭。□血管壁损伤: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内皮细胞从血管壁脱落,进而使循环中内皮细胞的数量增加。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血液成分异常:D-Dimer、FDP、FIB、TF、vWF:Ag↑↑。(1)与病情相关的指标:D-Dimer、vWF:Ag、FDP(2)与死亡率相关的指标:vWF:Ag、TF、F1+2、TAT42编辑版ppt慢性心力衰竭血栓风险□血流动力学的异常:42编辑版pptD-二聚体在脑梗塞中应用□腔隙性脑梗塞患者:D-Dimer、FDP增高不常见□心源性脑栓塞患者:D-Dimer、FDP增高常见。43编辑版pptD-二聚体在脑梗塞中应用□腔隙性脑梗塞患者:D-Dimer、脑血栓形成脑血栓栓塞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炎由原发病引发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减低血液粘度增加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入血(血栓、气栓、脂肪栓子、感染性栓子、癌细胞、寄生虫)原发病引起的止凝血系统紊乱。血流缓慢或瘀滞栓子经血流进入颅内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脑血管闭塞与闭塞血管相关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者脑组织局部损伤或坏死。导致与闭塞血管相关的脑组织损害而发生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房颤、慢性心力衰竭)44编辑版ppt脑血栓形成脑血栓栓塞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炎由原发病引发血栓形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特点1: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凝血酶大量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内沉积,形成广泛微血栓。□特点2:早期呈现高凝状态,Antithombin大量消耗。□特点3:DIC后期,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继发纤溶亢进(D-Dimer↑、FDP↑),出血风险增加。□原发病: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白血病、病理妊娠、溶血性输血反应、ARDS、化学中毒…
…。□解除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5编辑版ppt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特点1: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一般认为:PLT/FDP/DD和ATIII应作为诊断DIC基本实验指标FDP和DD是快速诊断DIC特异指标ATIII变化可以用来判断DIC严重程度和预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6编辑版ppt一般认为: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6编辑版pptDIC实验室监测指标项目变化特征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FIB)<1.5g/L或>4.0g/L,或进行性下降D-dimer、FDP进行性增高vW因子抗原(vWF:Ag)增高,不需要连续监测。抗凝血酶活性(AT:A)降低,不需要连续监测,为DIC早期标志物。
FⅧ活性(FⅧ:A)<50%游离蛋白抗原(FPS:Ag)在重症感染时,最为敏感。47编辑版pptDIC实验室监测指标项目变化特征血小板计数(PLT脓毒症与DIC脓毒症患者止凝血系统的改变vWF:Ag↑AT:A↓PC:A↓TPS:ANormalFreePS:A↓D-dimer\FDP↑□
脓毒症是指机体对各种微生物及其他刺激原在细胞、器官和器官系统水平上的全身炎症和高代谢反应。□
引发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48编辑版ppt脓毒症与DIC脓毒症患者止凝血系统的改变vWF:Ag↑AT:DIC(1):AMI项目结果单位WBC8.6×109/LRBC5.93×1012/LHGB168g/LPLT86↓×109/LPT24.7↑secAPTT52.1↑secFIB80↓
mg/dlD-Dimer3700↑μg/LAT37
↓%FDP6.1
↑mg/L49编辑版pptDIC(1):AMI项目结果单位WBC8.6×109DIC(2):突发性耳聋D-Dimer5900μg/L50编辑版pptDIC(2):突发性耳聋50编辑版pptDIC(3):颅内占位项目结果单位WBC519.12×109/LRBC2.34×1012/LHGB88g/LPLT162↓×109/LPT20.1↑secAPTT45.6↑secFIB163.6↓
mg/dlD-Dimer4400↑μg/LFDP11.7
↑mg/L51编辑版pptDIC(3):颅内占位项目结果单位WBC519.12DIC和原发性纤溶亢进原发性纤溶DIC血小板计数(PLT)N↓β-TGN↑PF4N↑P-选择素N↑F1+2N↑FPAN↑SFMCN↑PAPN↑D-二聚体N↑FDP↑↑Bβ1-42肽↑NBβ15-42肽N↑52编辑版pptDIC和原发性纤溶亢进原发性纤溶DIC血小板计数(PLT)N纤溶活性亢进性出血筛选试验变化特点临床疾病FDPs(-)D-D(-)纤溶活性正常,即使临床有出血症状,也与纤溶症无关。FDPs(+)D-D(-)原发性纤溶(纤维蛋白原被降解)肝病、剧烈运动后、类风湿关节炎FDPs(-)D-D(+)纤维蛋白被降解,而纤维蛋白原未被降解。几乎不可能出现,见于FDP假阴性。FDPs(+)D-D(+)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同时被降解,见于继发性纤溶,如DIC和溶栓治疗后。×53编辑版ppt纤溶活性亢进性出血筛选试验变化特点临床疾病FDPs(-)纤溶血栓性疾病诊疗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确认患者处于血栓风险中?□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如何选择最佳抗凝溶栓时机和监测时机?54编辑版ppt血栓性疾病诊疗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确认患者处于血栓风险中谢谢55编辑版ppt谢谢55编辑版pptD-二聚体和FDP检测
的临床实践56编辑版pptD-二聚体和FDP检测
的临床实践1编辑版ppt血栓与止血□本质:血液凝固。□生理性的血液凝固:止血(有限)。□病理性的血液凝固:血栓(失控)。□涉及临床各个专业。□发病率高、致死和致残率高。□实验室检查的目的:(1)早期监测(2)早期诊断(3)有效预防(4)及时治疗57编辑版ppt血栓与止血□本质:血液凝固。2编辑版ppt平衡:多系统间的相互制约□血管内皮系统□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小板系统□血液流变系统58编辑版ppt平衡:多系统间的相互制约□血管内皮系统3编辑版ppt增高降低DD0~1μg/ml正常人体内无或极低血栓形成史且抗凝治疗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外科大手术4周内创伤临床大出血恶性肿瘤败血症/各种感染妊娠肝硬化高龄59编辑版ppt增高降低DD正常人体内无或极低动、静脉血栓4编辑版ppt增高降低FDP0~5μg/ml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监控)外科大手术4周内创伤临床大出血恶性肿瘤败血症/各种感染妊娠肝硬化高龄正常人体内无或极低血栓形成史且抗凝治疗60编辑版ppt增高降低FDP动、静脉血栓正常人体内无或极低5编辑版ppt血栓风险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DIC□恶性肿瘤、白血病□外科手术后□肝脏疾病(爆发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心血管疾病(ACS、CHF、AF、PCI、CABG)□卒中□溶栓治疗□妊娠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1编辑版ppt血栓风险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6编辑版ppt临床常见的血栓类型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微血栓62编辑版ppt临床常见的血栓类型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微血栓7编辑版ppt纤溶和纤溶亢进□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谓之“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纤溶活性异常增强,谓之“纤溶亢进”。□纤溶亢进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63编辑版ppt纤溶和纤溶亢进□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原发性纤溶亢进□仅有纤溶酶的大量生成。□可分为获得性和先天性。□获得性:(1)严重肝脏疾病(是原发性纤溶最常见的原因)(2)某些蛇毒有直接激活纤溶作用或蛋白水解酶活性。(3)羊水栓塞时,可纤溶增强,显著出血。(4)去除原发病(诱因)和抗纤溶治疗。□先天性:(1)α2AP缺乏(2)纤溶酶原活化物增多(t-PA增高、u-PA增高)。64编辑版ppt原发性纤溶亢进□仅有纤溶酶的大量生成。9编辑版ppt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1)
□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肿瘤细胞可释放纤溶酶原活化物(u-PA)。u-PA65编辑版ppt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1)□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急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2)□前列腺、胰腺、子宫、卵巢、胎盘、肺、甲状腺等组织中含较丰富的t-PA,这些器官发生肿瘤、创伤或进行手术时,t-PA释入血液诱发纤溶。□泌尿生殖道创伤和手术时,u-PA入血引起纤溶。66编辑版ppt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2)□前列腺、胰腺、子宫、卵巢、胎盘、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3)□低血压及休克时,血流淤滞和组织缺氧。(1)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可导致纤溶亢进。(2)血管内皮损伤时,释放PAI,抑制纤溶。67编辑版ppt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3)□低血压及休克时,血流淤滞和组织缺继发性纤溶亢进□
原因:血栓、高凝状态。□阶段1:凝血活性增强,凝血酶大量生成,促进纤维蛋白大量生成(血栓形成)。□阶段2:凝血酶大量形成激活纤溶系统功能,纤溶酶生成,引起纤溶亢进,D-二聚体显著升高。68编辑版ppt继发性纤溶亢进□原因:血栓、高凝状态。13编辑版p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可以降解产生不同分子量的碎片X、Y、D,E以及其他一些碎片,总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原发性、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均增高。□血管栓塞性疾病(AMI、CI、DVT)。□白血病化疗诱导期后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尿毒症、肝脏疾患或各种肿瘤。
69编辑版p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D-二聚体的形成□病理因素导致凝血系统活化。□血栓凝块形成:经交联后的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继发纤溶亢进:溶解血栓凝块,产生D-二聚体。70编辑版pptD-二聚体的形成□病理因素导致凝血系统活化。15编辑版ppt静脉血栓的实验室监测71编辑版ppt静脉血栓的实验室监测16编辑版ppt静脉血栓形成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促凝物质入血获得性抗凝血缺陷遗传性抗凝血缺陷72编辑版ppt静脉血栓形成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促凝物质入血获得性抗凝血缺陷73指南推荐的诊断策略:Wells可疑PTE诊断流程+73编辑版ppt18指南推荐的诊断策略:Wells可疑PTE诊断流程+18编静脉血栓风险因素(美国ACCP血栓治疗指南-第8版)老年人肥胖静脉血栓栓塞病史外科手术、创伤(严重创伤或下肢损伤)制动癌症/癌症治疗期间妊娠期、产后、抗磷脂综合症的筛查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急性发作的内科疾病、SLE肠道感染性疾病中心静脉置管和静脉压力增加遗传性易栓症(基因缺陷)74编辑版ppt静脉血栓风险因素(美国ACCP血栓治疗指南-第8版)老年人肥静脉血栓风险因素(美国ACCP血栓治疗指南-第9版)
风险因素分值活动性癌症3静脉血栓栓塞病史(不含上肢静脉血栓)3
制动3
遗传性、获得性易栓症、高凝状态3
近期(1m内)的创伤或/手术2
老年人(≥70岁)、心衰、急性心肌损伤和缺血性卒中1感染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1
肥胖(BMI≥30)、激素治疗1
75编辑版ppt静脉血栓风险因素(美国ACCP血栓治疗指南-第9版)风险Wells诊断PE评估□
DVT临床表现及体征显著□心律>100/min□
近期有手术/制动□此前曾经发生PE或DVT□
咳血□癌症□仅符合1项,进行D-Dimer测定。阴性,排除PE。□如有≥2项,则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ACCP-876编辑版pptWells诊断PE评估□DVT临床表现及体征显著ACCP-不同类型手术的血栓风险分层血栓风险患者范围预防选项低度风险可活动患者的较小手术可完全活动患者的中等手术
无特殊的预防措施早期的积极活动中度风险多数普通外科手术开放性妇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LMWH
或低剂量肝素或磺达肝癸钠高度风险膝关节或髋关节整形手术膝关节骨折手术严重创伤脊索损伤LMWH
或磺达肝癸钠或华法林(INR2.0-3.0)77编辑版ppt不同类型手术的血栓风险分层血栓风险患者范围预防选项低度风险可外科术后静脉血栓的监测□术后DVT发生率与年龄、手术类型、创面、手术持续时间相关。□
DVT可在术后3d~2w内发生,需连续监测。□手术损伤造成的D-二聚体增高会掩盖患者自身病理性增高。手术类型D-Dimer峰值时间恢复正常的上限时间腹壁和小型皮外手术(除外大面积烧伤)多数正常—腹腔内手术5-7d<30d腹膜后手术、肝脏手术5-7d<40d整形外科手术5-7d<50dCABG手术10-14d<3mo78编辑版ppt外科术后静脉血栓的监测□术后DVT发生率与年龄、手术类型、非手术患者□>50%的有症状的血栓栓塞事件和>70%的致死性肺栓塞发生于非手术患者中。□
对于部分有血栓风险的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适当的血栓预防是重要的。□《指南》:应用LMWH、低剂量肝素和磺达肝癸钠的预防性治疗对于内科患者是有效的。79编辑版ppt非手术患者□>50%的有症状的血栓栓塞事件和>70%的致死内科急症和ICU□《指南》:(1)对于因急性内科疾病入院的患者,包括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呼吸疾病、制动并有一个或多个其他血栓风险因素(活动性癌症、VTE病史、脓毒症、神经系统疾病、肠感染等),建议密切实验室监测和预防。(2)对于进入ICU的患者,建议常规评价其VTE风险并对多数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常规血栓预防。80编辑版ppt内科急症和ICU□《指南》:25编辑版ppt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对于止凝血系统具有促凝效应,无论恶性实体瘤或白血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高凝状态或血栓。□文献: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发病率约10%~30%,以腺癌并发血栓最为常见。□临床:癌症患者常见术后肺栓塞发生。ArmandTrousseau81编辑版ppt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对于止凝血系统具有促凝效应,无论D-二聚体增高□肺部占位...性质未定□D-二聚体:5700μg/L□LMWH:0.4ml,7d,D-二聚体4300μg/L□停LMWH,2d,D-二聚体7100μg/L□肺栓塞...诊断:小细胞肺癌广泛脏器转移82编辑版pptD-二聚体增高□肺部占位...性质未定27编辑版ppt高凝状态总是早于癌症表现的原因□
血管生长(1)肿瘤组织生长依赖于肿瘤内部血管形成。(2)管腔通透性强,肿瘤的代谢产物大量入血。(3)内皮细胞薄且更新快,易损伤。□
血路转移(1)肿瘤细胞释放TF激活凝血和血小板系统。(2)肿瘤细胞表面被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包裹。使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不易被免疫监视系统所识别和杀灭,有利于肿瘤细胞血路转移。□
高凝状态的出现总是早于癌症表现。□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FDP↑、FⅧ↑、FⅦ↑、FIB↑、vWF
↑83编辑版ppt高凝状态总是早于癌症表现的原因□血管生长28编辑版ppt项目应用范围口服避孕药特征:D-Dimer、FDP随用药显著增高。年龄:>35y的妇女尤为明显。禁忌:血栓、心绞痛和TIA、DM、高血压、癌症。抗磷脂综合症早期流产:3次以上,原因不明,常罹患血栓。凝血试验:D-Dimer
、FDP
增高、
APTT延长、FⅧ、Ⅸ、Ⅺ、Ⅻ活性减低,原因不明。围产期D-Dimer、FDP:持续增高提示DVT风险。位置:左下肢发病显著多于右下肢。人群:高龄产妇围产期静脉血栓监测重度子痫前期病理基础:血管内皮广泛损伤。实验室检查:D-Dimer↑
、FDP↑、vWF↑、AT↓妇产科患者的血栓风险84编辑版ppt项目应用范围口服避孕药特征:D-Dimer、FDP低年龄组的血栓风险□患者:男,37岁□检查:左下胸部疼痛伴坐姿背痛(放射疼痛),深吸气和活动后加剧,伴发热,腹痛。体温38.3℃。咯血,有暗红色血块。□病史:12岁脑梗塞,27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8700μg/L。□影像学诊断:肺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腹主动脉栓塞。项目(1)(2)AT:A87.6%83.8%vWF:Ag252.4%291.2%PC:A81.8%83.4%PS:A5.4%6.1%85编辑版ppt低年龄组的血栓风险□患者:男,37岁项目(1)(2)AT动脉血栓的实验室监测86编辑版ppt动脉血栓的实验室监测31编辑版pptD-二聚体与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排除诊断动脉血栓:病情监测D-二聚体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目前普遍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增高提示患者病情严重。87编辑版pptD-二聚体与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排除诊断32编辑版ppt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单核细胞/泡沫细胞血小板活化炎性介质趋化因子血流动力学异常粥样斑块破裂凝血系统88编辑版ppt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单核细胞/泡沫细胞血小板活化炎性介质89编辑版ppt34编辑版ppt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狭窄:<50%,缺血症状不显著。□血管狭窄:50%~70%,缺血症状显著。□血管狭窄:>70%,PCI和CABG的适应症。□内皮细胞损伤→胶原暴露→释放vWF→血小板活化□粥样斑块损伤→TF进入血液□激活凝血系统→血栓形成□继发纤溶亢进:D-dimer、FDP↑□2型DM时,更为明显。90编辑版ppt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狭窄:<50%,缺血症状急性冠脉综合征□机制:粥样斑块崩解,TF释放,凝血活化,血栓形成。□心绞痛和NSTEMI患者:D-二聚体、FDP正常或↑。□STEMI患者:D-二聚体、FDP↑↑。□应用D-二聚体的时机?91编辑版ppt急性冠脉综合征□机制:粥样斑块崩解,TF释放,凝血活化,血栓D-Dimer、FDP在ACS的变化特征□根据临床表现(1)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根据冠脉造影结果(1)右冠状动脉(RCA)(2)左回旋支(LCX)(3)左前降支(LAD)□根据狭窄病变累及血管数量(1)1支(2)2支(3)3支92编辑版pptD-Dimer、FDP在ACS的变化特征□根据临床表现37PCI术后D-dimer、FDP水平变化□
恢复灌注减轻心肌和血管损伤。□
PCI术后D-dimer、FDP降低。□缺血组织持续恢复灌注的标志。□循环重建的标志。□连续监测以评估预后。□监测D-dimer反弹现象。93编辑版pptPCI术后D-dimer、FDP水平变化□恢复灌注减轻心肌PCI术后D-dimer、FDP水平变化□未实现血管再通,血浆D-dimer、FDP增高。□部分接受PCI并在治疗后恢复了冠脉流量的MI患者,很快又显示心肌灌注异常,梗死面积增加,D-dimer、FDP水平增高,左心室功能减弱。□存活率降低。□常见原因:行PCI术本身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引发高凝状态(特别是置入多个冠脉支架)。94编辑版pptPCI术后D-dimer、FDP水平变化□未实现血管再通,D-二聚体、FDP与冠脉搭桥术□评估术后恢复灌注情况□桥血管再栓塞风险□评估再灌注损伤风险特点:□持续高凝状态□围手术期持续抗栓治疗□
D-dimer、FDP峰值时间长□长期监测(>3mo)95编辑版pptD-二聚体、FDP与冠脉搭桥术□评估术后恢复灌注情况40编辑治疗后D-dimer、FDP增高的原因□PCI过程中血管损伤严重□
PCI术造成夹层□依靠侧枝循环维持生存□大右冠区域□恢复灌注过快□CABG术后抗凝不足□再灌注损伤96编辑版ppt治疗后D-dimer、FDP增高的原因□PCI过程中血管损慢性心力衰竭血栓风险□血流动力学的异常:低心输出量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腔扩张,血液在外周血管床上淤滞。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和心排出量降低。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全心衰竭。□血管壁损伤: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内皮细胞从血管壁脱落,进而使循环中内皮细胞的数量增加。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血液成分异常:D-Dimer、FDP、FIB、TF、vWF:Ag↑↑。(1)与病情相关的指标:D-Dimer、vWF:Ag、FDP(2)与死亡率相关的指标:vWF:Ag、TF、F1+2、TAT97编辑版ppt慢性心力衰竭血栓风险□血流动力学的异常:42编辑版pptD-二聚体在脑梗塞中应用□腔隙性脑梗塞患者:D-Dimer、FDP增高不常见□心源性脑栓塞患者:D-Dimer、FDP增高常见。98编辑版pptD-二聚体在脑梗塞中应用□腔隙性脑梗塞患者:D-Dimer、脑血栓形成脑血栓栓塞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炎由原发病引发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减低血液粘度增加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入血(血栓、气栓、脂肪栓子、感染性栓子、癌细胞、寄生虫)原发病引起的止凝血系统紊乱。血流缓慢或瘀滞栓子经血流进入颅内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脑血管闭塞与闭塞血管相关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者脑组织局部损伤或坏死。导致与闭塞血管相关的脑组织损害而发生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房颤、慢性心力衰竭)99编辑版ppt脑血栓形成脑血栓栓塞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炎由原发病引发血栓形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特点1: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凝血酶大量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内沉积,形成广泛微血栓。□特点2:早期呈现高凝状态,Antithombin大量消耗。□特点3:DIC后期,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继发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借款合同范本4
- 2025年货车买卖合同
- 新能源汽车内饰环保材料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模式报告
- 2025【合同终止协议书】终止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土地承包合同修订与附加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中国直角减速电机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艺术市场数字化交易平台在艺术品市场市场细分与定位中的应用报告
- 建筑行业农民工权益保障与用工模式变革下的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报告
- 食品与饮料行业:果汁行业市场占有率分析报告
- 电商平台商品销售趋势预测与精准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 8《茶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GB/T 44275.13-2024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技术字典及其在主数据中的应用第13部分:概念和术语的标识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氯酸盐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预测报告
- 化工产业园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方案
- 咖啡厅加盟合作协议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试卷(官方含答案)
- 医院品管圈标准化模板
- 天津师范大学与韩国世翰大学入学综合素质题目
- 2024年G3锅炉水处理证考试题库
- 国开2024年《初级会计》形成性考核1-4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