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性肝炎本科病毒性肝炎本科病毒性肝炎本科2009年5月19日我是第十二个吗?世界第二个肝炎日主题2第三节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3病毒性肝炎本科病毒性肝炎本科病毒性肝炎本科2009年5病毒性肝炎本科课件病毒性肝炎本科课件病毒性肝炎本科课件病毒性肝炎本科课件1.传染源
甲型、戊型肝炎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急、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二)流行病学
61.传染源(二)流行病学6
(二)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
甲型、戊型肝炎
粪-口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
体液和血液传播为主
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媒介传播7(二)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73.易感性和免疫力普遍易感,感染后多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各型间无交叉免疫4.流行特征
甲型肝炎以秋、冬季节多见,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无明显季节性,乙型肝炎有家庭聚集现象戊型肝炎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后
(二)流行病学83.易感性和免疫力(二)流行病学8(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1.HAV、HEV
发病机制可能是由免疫介导所引起2.HBV、HCV
细胞免疫在引起肝脏病变和清除病毒中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起辅助作用3.HDV
引起肝细胞损害认为是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致病作用
9(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1.HAV、HEV9
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都以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细胞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10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都以肝细胞肿胀、变性(四)病理生理黄疸肝细胞损伤和肝内胆汁淤积有关肝性脑病血氨、假神经递质及γ-氨基丁酸增多和氨基酸失衡等出血肝细胞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血小板减少、DIC及多种继发有害因素对小血管的损害11(四)病理生理黄疸11(四)病理生理腹水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肝肾综合征大量肠源性内毒素进入血流,使肾血管强烈收缩,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12(四)病理生理腹水12(五)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4321513(五)临床表现急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4急性黄疸型肝炎
按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病程约2-4个月1.黄疸前期平均持续5-7日主要表现病毒血症和消化系统症状2.黄疸期持续2-6周主要表现为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尿色深黄,肝肿大3.恢复期持续4周。症状、体征、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14急性黄疸型肝炎按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病程约2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均可诊断慢性肝炎
轻度起病隐匿,症状轻且病情较为稳定,部分病人可无自觉症状
中度症状、体征较轻度明显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性肝炎症状和体征12315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急性重型肝炎
1.诱因劳累、营养不良、饮酒、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妊娠、合并感染等。2.表现:病情在起病10日内迅速恶化黄疸迅速加深明显出血倾向肝脏进行性缩小,可有肝臭腹水、中毒性鼓肠精神神经症状肝肾综合征16急性重型肝炎1.诱因16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少数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17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17(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清酶测定ALT、AST、ALP、γ-GT血清蛋白测定血清清蛋白、清/球蛋(A/G)血清和尿胆红素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血氨浓度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18(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清酶测定ALT、AST、ALP、
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1.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2.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
采用干扰素、潘昔洛伟、更昔洛伟、拉米夫定等抗病毒治疗。
3.慢性肝炎免疫调节治疗
4.重症肝炎早期监护治疗
治疗要点19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
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体温过高
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腹水、出血、肝性脑病药物不良反应、常用护理诊断123420活动无耐力常用护理诊断123420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1.休息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利于病人休息。急性肝炎、重型肝炎、中、重度慢性肝炎、ALT升高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
根据各型肝炎的不同情况,给以相应的饮食护理。各型肝炎的饮食要求21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2.饮食21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观察消化道症状、肝区疼痛观察黄疸、肝脾大小及硬度观察肝功能变化重症肝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状态、黄疸、出血等22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22护理措施(三)用药护理一般非特异性护肝药物宜精简,避免使用过多药物。降酶药物停药后易产生ALT反跳,故在显效后应注意逐渐停药。使用干扰素的护理23护理措施(三)用药护理23
护理措施(四)对症护理1.腹水每日测量体重和腹围,及时了解腹水消长情况低盐或无盐饮食严重腹水病人应限制液体入量遵医嘱给予利尿剂严重者遵医嘱配合医生放腹水治疗24护理措施(四)对症护理24出血护理
观察出血倾向,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型、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等嘱病人注意避免碰撞、损伤,以免诱发出血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酚磺乙胺及新鲜全血补充凝血因子注意避免食用粗糙和刺激性食物及过度用力,以防上消化道出血25出血护理观察出血倾向,监测生命体征25肝性脑病护理密切观察肝昏迷先兆症状尽快消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食醋灌肠阻碍氨的吸收使用乳果糖减少氨的产生与吸收使用乙酰谷酰胺降低血氨左旋多巴对抗假神经递质复方氨基酸溶液纠正氨基酸平衡失调脱水剂防治脑水肿等。
26肝性脑病护理密切观察肝昏迷先兆症状26肝肾综合征护理避免各种诱因,注意防止合并感染,禁止使用肾毒性药物密切观测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格限制蛋白质、含钾药物及含钾高的食物的摄入及时监测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pH值、血钾、血钙等遵医嘱给予大剂量呋塞米,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作好血透准备及术后护理27肝肾综合征护理避免各种诱因,注意防止合并感染健康指导(1)管理传染源隔离传染源早期发现并予隔离,隔离期限观察接触者接触者应医学观察
献血员管理
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严禁献血,有肝炎病史及肝功能异常者亦不能献血
28健康指导(1)管理传染源28
切断传播途径1.甲型、戊型肝炎做好“三管一灭”,切断粪-口传播途径2.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血液、体液传播29切断传播途径1.甲型、戊型肝炎29保护易感人群1.甲型肝炎接种甲肝疫苗肌注人血清或胎盘免疫球蛋白
2.乙型肝炎接种乙肝疫苗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3.乙肝病毒感染性血液事故的处理
紧急处理措施30保护易感人群1.甲型肝炎30慢性患者的家庭护理采取动静结合疗养措施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禁忌饮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生活接触隔离定期到医院复查,严禁滥用药物31慢性患者的家庭护理采取动静结合疗养措施31病毒携带者的自我保健
正确对待疾病安排规律生活合理营养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定期复查
32病毒携带者的自我保健正确对待疾病32甲型肝炎病毒RNA病毒,球形,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对外界抵抗力较强HAV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IgM型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型抗体是既往感染的标志33甲型肝炎病毒RNA病毒,球形,感染后在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环状双股DNA病毒,又称Dane颗粒,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HBsAg在肝细胞内合成,大量释出于血循环中,在电镜下呈球形或管状,没有感染性核心含有核心抗原(HBcAg)、环状双股DNA和DNA聚合酶(DNAP),是病毒复制的主体HBV抵抗力很强,能耐受60℃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消毒可以灭活。34乙型肝炎病毒环状双股DNA病毒,又称Dane颗粒各型肝炎隔离期限甲型、戊型肝炎
应自发病之日起,按肠道隔离3周乙、丙、丁、庚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按体液和接触隔离措施由急性期至病毒消失从事饮食服务、食品加工、饮用水供应、托幼保育等工作的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应暂时调离原职工作
35各型肝炎隔离期限甲型、戊型肝炎35紧急预防措施HBsAg、抗-HBs(―)者应在事后48小时内注射HBIg,未注射过乙肝疫苗的尚应加用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以后每1-3月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转氨酶,如任何一项出现阳性则应休息、观察和治疗HBsAg或抗-HBs有一项阳性者观察HBV血清标志和转氨酶,有可能感染其他HBsAg亚型的HBV或HBV变异株36紧急预防措施HBsAg、抗-HBs(―)者3紧急预防措施接受过乙肝疫苗的人,而事故发生时血清
抗-HBs已转为阴性则应注射HBIg,以后仍应观察转氨酶有无上升等现象。37紧急预防措施接受过乙肝疫苗的人,而事故发生时各型肝炎饮食要求1.急性期病人宜进清淡、易消化、适合病人口味,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2.慢性肝炎病人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合并肝硬化血氨增高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合并腹水时,应低盐或无盐饮食3.有糖尿病倾向及肥胖者,不宜高糖、高热量饮食4.腹胀时减少产气食品的摄入5.各型肝炎病人均应戒烟和禁饮酒38各型肝炎饮食要求1.急性期病人宜进清淡、易消化、适合病人口味干扰素的用药护理
1.解释治疗的目的、反应和注意事项。2.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必要时对症处理。3.定时检查血常规。4.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ALT增高,甚至黄疸、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酌情继续治疗或停药。5.临床用药时适当增加溶媒的量,缓慢推注,可减轻或避免局部触痛性红斑的发生。39干扰素的用药护理1.解释治疗的目的、反应和注意事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
判定肝细胞损害的最常用的重要指标急性肝炎常明显增高慢性肝炎在病情活动时升高重型肝炎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ALT随黄疸迅速加深反而下降,呈酶-胆分离
现象4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判定肝细胞损害的最常用的重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1)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HBsAg:HBV存在的间接指标抗-HBs: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后或既往感染HBV(2)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HBcAg:HBV复制的标记抗-HBcIgM:存在于乙型肝炎急性期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抗-HBcIgG:低滴度是HBV既往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41HBV的抗原抗体系统(1)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3)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HBeAg: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抗-HBe:病毒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HBV前C区基因发生变异(4)HBV分子生物学标记
HBVDNAP:直接反映HBV复制能力的指标
HBVDNA: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的指标
42HBV的抗原抗体系统(3)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病毒性肝炎本科病毒性肝炎本科病毒性肝炎本科2009年5月19日我是第十二个吗?世界第二个肝炎日主题2第三节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3病毒性肝炎本科病毒性肝炎本科病毒性肝炎本科2009年5病毒性肝炎本科课件病毒性肝炎本科课件病毒性肝炎本科课件病毒性肝炎本科课件1.传染源
甲型、戊型肝炎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急、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二)流行病学
491.传染源(二)流行病学6
(二)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
甲型、戊型肝炎
粪-口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
体液和血液传播为主
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媒介传播50(二)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73.易感性和免疫力普遍易感,感染后多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各型间无交叉免疫4.流行特征
甲型肝炎以秋、冬季节多见,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无明显季节性,乙型肝炎有家庭聚集现象戊型肝炎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后
(二)流行病学513.易感性和免疫力(二)流行病学8(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1.HAV、HEV
发病机制可能是由免疫介导所引起2.HBV、HCV
细胞免疫在引起肝脏病变和清除病毒中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起辅助作用3.HDV
引起肝细胞损害认为是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致病作用
52(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1.HAV、HEV9
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都以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细胞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53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都以肝细胞肿胀、变性(四)病理生理黄疸肝细胞损伤和肝内胆汁淤积有关肝性脑病血氨、假神经递质及γ-氨基丁酸增多和氨基酸失衡等出血肝细胞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血小板减少、DIC及多种继发有害因素对小血管的损害54(四)病理生理黄疸11(四)病理生理腹水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肝肾综合征大量肠源性内毒素进入血流,使肾血管强烈收缩,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55(四)病理生理腹水12(五)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4321556(五)临床表现急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4急性黄疸型肝炎
按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病程约2-4个月1.黄疸前期平均持续5-7日主要表现病毒血症和消化系统症状2.黄疸期持续2-6周主要表现为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尿色深黄,肝肿大3.恢复期持续4周。症状、体征、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57急性黄疸型肝炎按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病程约2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均可诊断慢性肝炎
轻度起病隐匿,症状轻且病情较为稳定,部分病人可无自觉症状
中度症状、体征较轻度明显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性肝炎症状和体征12358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急性重型肝炎
1.诱因劳累、营养不良、饮酒、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妊娠、合并感染等。2.表现:病情在起病10日内迅速恶化黄疸迅速加深明显出血倾向肝脏进行性缩小,可有肝臭腹水、中毒性鼓肠精神神经症状肝肾综合征59急性重型肝炎1.诱因16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少数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60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17(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清酶测定ALT、AST、ALP、γ-GT血清蛋白测定血清清蛋白、清/球蛋(A/G)血清和尿胆红素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血氨浓度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61(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清酶测定ALT、AST、ALP、
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1.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2.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
采用干扰素、潘昔洛伟、更昔洛伟、拉米夫定等抗病毒治疗。
3.慢性肝炎免疫调节治疗
4.重症肝炎早期监护治疗
治疗要点62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
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体温过高
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腹水、出血、肝性脑病药物不良反应、常用护理诊断123463活动无耐力常用护理诊断123420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1.休息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利于病人休息。急性肝炎、重型肝炎、中、重度慢性肝炎、ALT升高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
根据各型肝炎的不同情况,给以相应的饮食护理。各型肝炎的饮食要求64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2.饮食21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观察消化道症状、肝区疼痛观察黄疸、肝脾大小及硬度观察肝功能变化重症肝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状态、黄疸、出血等65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22护理措施(三)用药护理一般非特异性护肝药物宜精简,避免使用过多药物。降酶药物停药后易产生ALT反跳,故在显效后应注意逐渐停药。使用干扰素的护理66护理措施(三)用药护理23
护理措施(四)对症护理1.腹水每日测量体重和腹围,及时了解腹水消长情况低盐或无盐饮食严重腹水病人应限制液体入量遵医嘱给予利尿剂严重者遵医嘱配合医生放腹水治疗67护理措施(四)对症护理24出血护理
观察出血倾向,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型、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等嘱病人注意避免碰撞、损伤,以免诱发出血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酚磺乙胺及新鲜全血补充凝血因子注意避免食用粗糙和刺激性食物及过度用力,以防上消化道出血68出血护理观察出血倾向,监测生命体征25肝性脑病护理密切观察肝昏迷先兆症状尽快消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食醋灌肠阻碍氨的吸收使用乳果糖减少氨的产生与吸收使用乙酰谷酰胺降低血氨左旋多巴对抗假神经递质复方氨基酸溶液纠正氨基酸平衡失调脱水剂防治脑水肿等。
69肝性脑病护理密切观察肝昏迷先兆症状26肝肾综合征护理避免各种诱因,注意防止合并感染,禁止使用肾毒性药物密切观测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格限制蛋白质、含钾药物及含钾高的食物的摄入及时监测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pH值、血钾、血钙等遵医嘱给予大剂量呋塞米,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作好血透准备及术后护理70肝肾综合征护理避免各种诱因,注意防止合并感染健康指导(1)管理传染源隔离传染源早期发现并予隔离,隔离期限观察接触者接触者应医学观察
献血员管理
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严禁献血,有肝炎病史及肝功能异常者亦不能献血
71健康指导(1)管理传染源28
切断传播途径1.甲型、戊型肝炎做好“三管一灭”,切断粪-口传播途径2.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血液、体液传播72切断传播途径1.甲型、戊型肝炎29保护易感人群1.甲型肝炎接种甲肝疫苗肌注人血清或胎盘免疫球蛋白
2.乙型肝炎接种乙肝疫苗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3.乙肝病毒感染性血液事故的处理
紧急处理措施73保护易感人群1.甲型肝炎30慢性患者的家庭护理采取动静结合疗养措施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禁忌饮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生活接触隔离定期到医院复查,严禁滥用药物74慢性患者的家庭护理采取动静结合疗养措施31病毒携带者的自我保健
正确对待疾病安排规律生活合理营养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定期复查
75病毒携带者的自我保健正确对待疾病32甲型肝炎病毒RNA病毒,球形,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对外界抵抗力较强HAV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IgM型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型抗体是既往感染的标志76甲型肝炎病毒RNA病毒,球形,感染后在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环状双股DNA病毒,又称Dane颗粒,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HBsAg在肝细胞内合成,大量释出于血循环中,在电镜下呈球形或管状,没有感染性核心含有核心抗原(HBcAg)、环状双股DNA和DNA聚合酶(DNAP),是病毒复制的主体HBV抵抗力很强,能耐受60℃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消毒可以灭活。77乙型肝炎病毒环状双股DNA病毒,又称Dane颗粒各型肝炎隔离期限甲型、戊型肝炎
应自发病之日起,按肠道隔离3周乙、丙、丁、庚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按体液和接触隔离措施由急性期至病毒消失从事饮食服务、食品加工、饮用水供应、托幼保育等工作的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应暂时调离原职工作
78各型肝炎隔离期限甲型、戊型肝炎35紧急预防措施HBsAg、抗-HBs(―)者应在事后48小时内注射HBIg,未注射过乙肝疫苗的尚应加用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以后每1-3月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转氨酶,如任何一项出现阳性则应休息、观察和治疗HBsAg或抗-HBs有一项阳性者观察HBV血清标志和转氨酶,有可能感染其他HBsAg亚型的HBV或HBV变异株79紧急预防措施HBsAg、抗-HBs(―)者3紧急预防措施接受过乙肝疫苗的人,而事故发生时血清
抗-HBs已转为阴性则应注射HBIg,以后仍应观察转氨酶有无上升等现象。80紧急预防措施接受过乙肝疫苗的人,而事故发生时各型肝炎饮食要求1.急性期病人宜进清淡、易消化、适合病人口味,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2.慢性肝炎病人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合并肝硬化血氨增高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合并腹水时,应低盐或无盐饮食3.有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师资格考试题型及答案
- 民商银行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初一地理考试内容及答案
- 湖北春季高考试题及答案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机械四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期中考试七上数学试卷及答案
- 全世界十级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相关业务知识判断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病案信息技术(医学高级)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2025年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论稿
- 风机叶片吊装安全培训课件
- 中国联通商洛市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评专练及答案
- 2025年第一期反洗钱专题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 2026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保安员考试经典例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知识竞答考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电厂培训课件
- 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汇报
- 生物安全培训上岗证课件
- 学校优秀教职工代表推荐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