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炙法(4蜜、油炙)课件_第1页
10第十章-炙法(4蜜、油炙)课件_第2页
10第十章-炙法(4蜜、油炙)课件_第3页
10第十章-炙法(4蜜、油炙)课件_第4页
10第十章-炙法(4蜜、油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蜜炙法

蜜炙用的是炼蜜。蜜炙为蜜制方法之一。古代文献中的蜜炙法是将药物涂蜜后,用微火炙干。现行的蜜炙法近于古代的蜜水拌炒法。

蜂蜜味甘性平,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因此,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蜂蜜虽言性平,实则生用性偏凉,清热解毒;熟则性偏温,补脾气.润肺燥力胜。第五节蜜炙法1炼蜜的方法是:

将蜜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再倾入锅,加热至116℃-118℃,满锅起鱼眼泡,用手捻之有黏性,两指间尚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13%为宜。加热时注意蜂蜜沸腾外溢或焦,当蜜液微沸时,及时用勺上下搅动,防止外溢。炼蜜的方法是:将蜜加热至徐徐沸腾后2

一、目的1.协同作用,使药效增强百部生品-止咳化痰

制品-润肺止咳增强黄芪生品-益卫固表

制品-甘温偏润,补中益气增强一、目的3

2.缓和药性马兜铃

生品-性寒味苦,清肺降气

制品-缓和苦寒之性,润肺止咳增强麻黄

生品-发汗解表力强制品-辛散缓和,宣肺平喘2.缓和药性43,矫味、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生品-易致恶心呕吐制品-矫味并减少呕吐3,矫味、消除副作用5二、工艺一法:先拌蜜后炒药生药+炼蜜水—拌匀,润吸尽—文火炒至微干,颜色加深,不粘手适应于质地疏松药物二法:先炒药后加蜜生药文火

色加深+炼蜜—拌炒—不粘手适应于质地致密药物,如百合、槐角等。

药物:炼蜜=100:25二、工艺6

三、适应药物止咳平喘、补中益气药

注意事项:1.蜜有一定的粘稠度2.闷润长时间3.文火4.密闭保存三、适应药物7

8

甘草“皮草”和“粉草”历史: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在唐代《金匮玉函经》首先记载:“炙焦,为末,蜜丸,”《千金翼方》出现蜜炙,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生用和蜜制两种。甘草9

方法:生药-原药材,浸润,切厚片,晒干

水溶性浸出甘草酸饮片甘草酸

物损耗率损耗率厚度浸出率浸泡48h49.89%48.40%2-3mm99.91%浸润48h7.22%4.99%;5-6mm85.22%。

方法:10蜜炙甘草-生药片蜜炙一法至老黄色,不粘手,有焦香气。

药:炼蜜=100:25蜜炙甘草-生药片蜜炙一法至老黄色,11

作用:生品-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疮疡肿毒-银花甘草汤痰热咳嗽-沙参麦冬汤咽喉肿痛-甘桂汤炙甘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脾胃虚弱,腹胀食少-四君子汤气虚血少,心动悸-炙甘草汤作用:12

研究:生熟分用(1)甘草具有良好解毒作用(2)甘草对粘膜的保护作用研究:13

麻黄

麻黄、麻黄根片麻黄14

麻黄历史:汉始载,蜜制(宋)方法:生麻黄-原药材,去木质茎,略润,切段,干燥蜜炙麻黄-生药蜜炙一法至不粘手

药︰蜜=100︰20生麻黄绒-生药—碾成绒,筛去细粉蜜麻黄绒-生麻黄绒蜜炙一法至深黄色,不粘手药︰蜜=100:25麻黄15

作用:生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表寒实证-麻黄汤风水浮肿-越婢汤蜜炙麻黄-发汗力缓和,宣肺平喘,止咳表证较轻,咳嗽重-三拗汤作用:16

生麻黄绒-作用缓和老年人,幼儿及体虚风寒感冒者。蜜麻黄绒-发汗力更加缓和,平喘表证已解,咳喘未愈之体虚患者。生麻黄绒-作用缓和17

研究:1.蜜炙后,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大,挥发油减少1/2。2.根、茎分别入药。3.不去节使用。研究:18

第六节油炙法一、定义称酥炙法。二、目的1.增强温肾壮阳作用。---淫羊藿2.利于粉碎,煎出药效。---豹骨第六节油炙法19

三、工艺1.油炒法药物与油拌匀后文火油被吸尽。如制淫羊藿

(药:油=100:20)2.油炸法药物沸腾油文火炸至酥脆。如豹骨

(药:油=100:25)3.油脂涂酥烘烤药物边涂油边置明火烘烤质地酥脆。如蛤蚧三、工艺20四、注意事项

1.因温度较高,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否则,易将药物炸焦,致使药效降低或者丧失药效。

2.油炒、油脂涂酥,均应控制好火力和温度,以免药物炒焦或烤焦,使有效成分被破坏而降低疗效;油脂涂酥药物时,需反复操作直至酥脆为度。四、注意事项21

淫羊藿淫羊藿、炙淫羊藿淫羊藿22

淫羊藿(仙灵脾)历史:《雷公炮炙论》始载,酒炙(《太平圣惠方》);盐炙、醋制(《普济方》),现行油炒制。方法:生药-原药材,去杂质,稍润,切丝干燥。炙淫羊藿-油入锅加热

溶化加入淫羊藿丝文火

炒至微黄色

药:油=100:20淫羊藿(仙灵脾)23

作用:生品-祛风除湿,强筋健骨风湿痹痛-仙灵脾散腰膝酸软-仙灵脾煎丸炙淫羊藿-补肾壮阳肾气衰弱-三肾丸作用:24炮制研究化学成分淫羊藿含有淫羊藿苷、淫羊藿新苷、淫羊藿次苷等黄酮类衍生物,还含有多糖、木脂素、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低心肌耗氧量等。

总黄酮具有增强免疫,增加冠脉流量,抗血栓,抗衰老等作用。

据报道,将四种淫羊藿用羊脂油炒至微黄不焦,进行研究。薄层色谱结果表明,淫羊藿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药理作用

生—抑性;

炙—促性。炮制研究25

蛤蚧蛤蚧蛤蚧26

蛤蚧蛤蚧生品:补肺益肾,助阳酒蛤蚧:酒炙一法或二法

药:酒=100:20补肾壮阳油酥蛤蚧:油炙三法质地酥脆,补肾,纳气定喘作用,治肺脏气壅咳嗽蛤蚧27

小结

名称辅料用量工艺火力目的适应药物酒炙法

药:酒

酒炙一法

多为文火引药上行活血祛瘀

先拌酒后炒药改变药性祛风通络

100:10-20适用于质地坚实增强疗效动物类药的根、根茎类药物矫臭防腐

酒炙二法

先炒药后加酒适用于质地疏松药材

醋炙法药:醋醋炙一法

多为文火

引药入肝疏肝解郁

‖先拌醋后炒药降低毒性散瘀止痛

100:20-30用于多数醋制药物缓和药性攻下逐水

醋炙二法矫臭矫味

先炒药后拌醋

用于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物

小结28

盐炙法

药:盐=100:2盐炙一法文火引药下行补肾固精

先拌盐水后炒缓和药效利尿用于一般药物增强疗效泻相火盐炙二法

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药物

姜炙法

药:生姜=100:10

姜炙一法文火增强疗效祛痰止咳

药:干姜=100:10/3

先拌姜汁后炒药缓和药性降逆止呕姜炙二法消除副作用

姜汤煮盐炙法药:盐=100:2盐炙一法29

蜜炙法

药:蜜=100:25蜜炙一法文火增强疗效止咳平喘

先拌蜜后炒药缓和药性补脾益气用于一般药物矫臭矫味蜜炙二法消除副作用

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质地致密药物

油炙法

适量

油炒制

文火增强疗效

油炸

文火利于粉碎

油脂涂酥烘烤

明火蜜炙法药:蜜=100:2530

第五节蜜炙法

蜜炙用的是炼蜜。蜜炙为蜜制方法之一。古代文献中的蜜炙法是将药物涂蜜后,用微火炙干。现行的蜜炙法近于古代的蜜水拌炒法。

蜂蜜味甘性平,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因此,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蜂蜜虽言性平,实则生用性偏凉,清热解毒;熟则性偏温,补脾气.润肺燥力胜。第五节蜜炙法31炼蜜的方法是:

将蜜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再倾入锅,加热至116℃-118℃,满锅起鱼眼泡,用手捻之有黏性,两指间尚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13%为宜。加热时注意蜂蜜沸腾外溢或焦,当蜜液微沸时,及时用勺上下搅动,防止外溢。炼蜜的方法是:将蜜加热至徐徐沸腾后32

一、目的1.协同作用,使药效增强百部生品-止咳化痰

制品-润肺止咳增强黄芪生品-益卫固表

制品-甘温偏润,补中益气增强一、目的33

2.缓和药性马兜铃

生品-性寒味苦,清肺降气

制品-缓和苦寒之性,润肺止咳增强麻黄

生品-发汗解表力强制品-辛散缓和,宣肺平喘2.缓和药性343,矫味、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生品-易致恶心呕吐制品-矫味并减少呕吐3,矫味、消除副作用35二、工艺一法:先拌蜜后炒药生药+炼蜜水—拌匀,润吸尽—文火炒至微干,颜色加深,不粘手适应于质地疏松药物二法:先炒药后加蜜生药文火

色加深+炼蜜—拌炒—不粘手适应于质地致密药物,如百合、槐角等。

药物:炼蜜=100:25二、工艺36

三、适应药物止咳平喘、补中益气药

注意事项:1.蜜有一定的粘稠度2.闷润长时间3.文火4.密闭保存三、适应药物37

38

甘草“皮草”和“粉草”历史: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在唐代《金匮玉函经》首先记载:“炙焦,为末,蜜丸,”《千金翼方》出现蜜炙,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生用和蜜制两种。甘草39

方法:生药-原药材,浸润,切厚片,晒干

水溶性浸出甘草酸饮片甘草酸

物损耗率损耗率厚度浸出率浸泡48h49.89%48.40%2-3mm99.91%浸润48h7.22%4.99%;5-6mm85.22%。

方法:40蜜炙甘草-生药片蜜炙一法至老黄色,不粘手,有焦香气。

药:炼蜜=100:25蜜炙甘草-生药片蜜炙一法至老黄色,41

作用:生品-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疮疡肿毒-银花甘草汤痰热咳嗽-沙参麦冬汤咽喉肿痛-甘桂汤炙甘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脾胃虚弱,腹胀食少-四君子汤气虚血少,心动悸-炙甘草汤作用:42

研究:生熟分用(1)甘草具有良好解毒作用(2)甘草对粘膜的保护作用研究:43

麻黄

麻黄、麻黄根片麻黄44

麻黄历史:汉始载,蜜制(宋)方法:生麻黄-原药材,去木质茎,略润,切段,干燥蜜炙麻黄-生药蜜炙一法至不粘手

药︰蜜=100︰20生麻黄绒-生药—碾成绒,筛去细粉蜜麻黄绒-生麻黄绒蜜炙一法至深黄色,不粘手药︰蜜=100:25麻黄45

作用:生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表寒实证-麻黄汤风水浮肿-越婢汤蜜炙麻黄-发汗力缓和,宣肺平喘,止咳表证较轻,咳嗽重-三拗汤作用:46

生麻黄绒-作用缓和老年人,幼儿及体虚风寒感冒者。蜜麻黄绒-发汗力更加缓和,平喘表证已解,咳喘未愈之体虚患者。生麻黄绒-作用缓和47

研究:1.蜜炙后,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大,挥发油减少1/2。2.根、茎分别入药。3.不去节使用。研究:48

第六节油炙法一、定义称酥炙法。二、目的1.增强温肾壮阳作用。---淫羊藿2.利于粉碎,煎出药效。---豹骨第六节油炙法49

三、工艺1.油炒法药物与油拌匀后文火油被吸尽。如制淫羊藿

(药:油=100:20)2.油炸法药物沸腾油文火炸至酥脆。如豹骨

(药:油=100:25)3.油脂涂酥烘烤药物边涂油边置明火烘烤质地酥脆。如蛤蚧三、工艺50四、注意事项

1.因温度较高,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否则,易将药物炸焦,致使药效降低或者丧失药效。

2.油炒、油脂涂酥,均应控制好火力和温度,以免药物炒焦或烤焦,使有效成分被破坏而降低疗效;油脂涂酥药物时,需反复操作直至酥脆为度。四、注意事项51

淫羊藿淫羊藿、炙淫羊藿淫羊藿52

淫羊藿(仙灵脾)历史:《雷公炮炙论》始载,酒炙(《太平圣惠方》);盐炙、醋制(《普济方》),现行油炒制。方法:生药-原药材,去杂质,稍润,切丝干燥。炙淫羊藿-油入锅加热

溶化加入淫羊藿丝文火

炒至微黄色

药:油=100:20淫羊藿(仙灵脾)53

作用:生品-祛风除湿,强筋健骨风湿痹痛-仙灵脾散腰膝酸软-仙灵脾煎丸炙淫羊藿-补肾壮阳肾气衰弱-三肾丸作用:54炮制研究化学成分淫羊藿含有淫羊藿苷、淫羊藿新苷、淫羊藿次苷等黄酮类衍生物,还含有多糖、木脂素、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低心肌耗氧量等。

总黄酮具有增强免疫,增加冠脉流量,抗血栓,抗衰老等作用。

据报道,将四种淫羊藿用羊脂油炒至微黄不焦,进行研究。薄层色谱结果表明,淫羊藿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药理作用

生—抑性;

炙—促性。炮制研究55

蛤蚧蛤蚧蛤蚧56

蛤蚧蛤蚧生品:补肺益肾,助阳酒蛤蚧:酒炙一法或二法

药:酒=100:20补肾壮阳油酥蛤蚧:油炙三法质地酥脆,补肾,纳气定喘作用,治肺脏气壅咳嗽蛤蚧57

小结

名称辅料用量工艺火力目的适应药物酒炙法

药:酒

酒炙一法

多为文火引药上行活血祛瘀

先拌酒后炒药改变药性祛风通络

100:10-20适用于质地坚实增强疗效动物类药的根、根茎类药物矫臭防腐

酒炙二法

先炒药后加酒适用于质地疏松药材

醋炙法药:醋醋炙一法

多为文火

引药入肝疏肝解郁

‖先拌醋后炒药降低毒性散瘀止痛

100:20-30用于多数醋制药物缓和药性攻下逐水

醋炙二法矫臭矫味

先炒药后拌醋

用于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物

小结58

盐炙法

药:盐=100:2盐炙一法文火引药下行补肾固精

先拌盐水后炒缓和药效利尿用于一般药物增强疗效泻相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