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训三苜蓿属的病害一苜蓿锈病症状叶片两面,主要在叶下面,以及叶柄、茎等部位受病菌侵染后,开始出现小的褪绿斑,随后隆起呈疱状,圆形,灰绿色,最后表皮破裂露出棕红色或铁锈色粉末。这些疱状斑即是锈病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其粉状物是夏孢子和冬孢子。使之产生系统性症状,植株变黄,矮化,叶形变短宽,有时枝条畸形或偶见徒长,病株呈帚状。叶片上初生蜜黄色小点,随后叶片下面密布杯状突起锈子器,由此散出的黄色粉末即是将侵染苜蓿的锈孢子。后表皮破裂露出棕色或铁锈色粉状物病原菌条纹单胞锈菌,属担子菌亚门,单胞锈属发生规律
在我国北方地区,苜蓿锈病发生的菌源除来自南方温暖地区的夏孢子,当地越冬菌源的作用不容忽视。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在苜蓿田内及附近常可见到许多遭受侵染的乳浆大戟,于5月中、下旬产生锈子器和锈孢子,传到附近苜蓿植株上,6月上旬苜蓿锈病开始发生。我国北方广大地区7月以前多为干旱天气,不利于锈病的流行,所以病害流行期也多在7月中、下旬之后。生长季节,以夏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田间病害流行。夏孢子发芽和侵入的适温为15-25℃,最低温度2℃,超过30℃虽能萌发,但出现芽管畸形,到35℃夏孢子便不能发芽。夏孢子发芽要求相对湿度不低于98%,以水膜内的发芽率最高。在北方较干旱的地区,只有在雨季来临的7-8月,才能满足夏孢子发芽侵入的湿度条件。在灌水频繁或灌水量过大的地区,也可造成有利锈菌夏孢子发芽的田间湿度条件,苜蓿锈病也会严重发生。过施氮肥,草层稠密和倒伏,利用过迟或不足均可使此病加重。防治方法
1、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锈菌是严格寄生菌,选用抗病品种防治此病是最有效的方法。抗病性鉴定可通过田间表型选择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选育抗病植株。2、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和钙肥,适量施氮肥,可以提高苜蓿对锈病的抗性。3、合理排灌:田间不应有积水,勿使草层湿度过大,以减轻病害。4、发病严重的草地应尽快刈割,不宜留种。5、药物防治:喷施内吸杀菌剂,在锈病发生前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用1:1:200药液喷雾。发病初期喷施20%粉锈宁乳油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亩100~120克,加水70升,均匀喷雾二苜蓿霜霉病症状常见局部性症状,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的褪绿斑,淡绿色或黄绿色,病斑边缘不清晰,随病斑的扩大或汇合,以至整片小叶呈黄绿色,叶缘向下方卷曲。潮湿时叶背出现灰白色至淡紫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又称孢子囊梗和孢子囊)。感病植株也可出现系统性症状,全株褪绿矮化,茎变短,扭曲畸形。重病株不能形成花序或发育不良,大量落花、落荚。病原菌苜蓿霜霉菌,后鞭毛菌亚门,霜霉属。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系统侵染的苜蓿病株地下器官中越冬,或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次春随着苜蓿株返青生长,感病植株表现症状并产生分生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新生植株。卵孢子随残体混入种子间,可成为远距离传病的重要途径。分生孢子产生要求黑暗和接近100%的相对湿度。形态成熟的分生孢子,依环境,只能存活几个小时到几天,如室温下相对湿度低(RH48%上下)时,大部分孢子在0.5-3小时内死亡,在冰冻状态下可存活7天。在田间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滴溅传播。孢子萌发必须有液态水存在,发芽温度为4-29℃,最适温度为18℃。发芽管通常形成吸器直接侵入寄主表皮或通过气孔侵入。幼嫩组织容易受侵染。在有利条件下,5天可以完成一个侵染循环。温凉潮湿,雨、雾、结露频繁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炎热干燥的夏季停止发病,因此,许多地区常出现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病高峰。我国北方,第一茬草受害较重。防治方法①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这是大面积防治苜蓿霜霉病最有效的途径。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反应有显著差异。通过表型选择,可有效提高苜蓿抗霜霉病的能力。②合理排溉:草地积水时,应及时排涝,防止草层湿度过大。③增施磷肥、钾肥和微肥有利于提高苜蓿对霜霉病的抗性。④铲除中间寄主及系统受害的苜蓿单株,春季返青后及时铲除病株以减少侵染源,头茬在春夏之交发病的应即使收割。⑤药物防治:波尔多液用0.5:1:100喷雾、4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喷雾、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亩150~250克加水75升搅均匀喷洒。上述药液需7~10日喷施一次,视病情连续喷施2~3次。病原菌及发生规律由豆科内丝白粉菌、豌豆白粉菌引起,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或以休眠菌丝越冬,次春于苜蓿返青生长后,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生长季节内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相当远的距离。分生孢子数量大,在适宜条件下,很快造成病害流行。日照充足,多风,土壤和空气湿度中等,海拔较高等环境有利于此病发生。草层稠密,遮荫,刈割利用不及时,草地年代较长或卫生措施缺乏,都会使此病发生严重。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可使病情加重,磷、钾肥比例合理施用,有助于提高抗病性。土壤含水量在40%以下时发病轻。我国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内丝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豌豆白粉菌引起的苜蓿白粉病,在甘肃陇东、北京、河北、山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等地有报道。防治①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因白粉菌为专性寄生菌,寄主专化性强,抗病品种的选育是十分有效的。②牧草收获后,在入冬前应清除田间枯枝落叶,以减少翌年的初侵染源。③发病普遍的草地应提前刈割,以减少菌源,减轻下茬草的发病。④科学施肥:少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微肥,可提高抗病性。⑤药物防治: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40%灭菌丹800~1000倍液喷雾、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20%粉锈宁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四苜蓿褐斑病
症状感病叶片出现褐色圆形小点状的病斑,边缘光滑或呈细齿状,直径0.5-2毫米,互相多不汇合。后期病斑上出现浅褐色盘状突起物,直径约1毫米。病原菌的子座和子囊盘多生于叶上面的病斑中。茎上病斑长形,黑褐色,边缘整齐。病斑多半先发生于下部叶片和茎上,感病叶片很快变黄,脱落。病原菌
苜蓿假盘菌,居子囊菌亚门,假盘菌属。发生规律
病菌在田间未腐烂的叶片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当温湿度合适时,子囊盘放出子囊孢子侵染植株的下部叶片。防治方法
⒈病菌在田间未腐烂的叶片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当温湿度合适时,子囊盘放出子囊孢子侵染植株的下部叶片。要认真清除病残体,减少次春的初侵染源。
⒉选用抗病品种,且提倡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减少发病。
⒊田间由感病叶片上的子囊孢子造成再侵染。因此,当植株普遍发病后,尽量刈割,以减轻下茬的发病。
⒋在种子间夹杂的碎叶片可以传带病原菌。种子田可用杀菌剂保护,如70%代森锰锌6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播种前要筛选,以去掉病残体。病原菌苜蓿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茎点霉属。发生规律在田间以休眠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形式在残体上过冬,通过灌溉、雨水及昆虫传播此病,也可随种子传播,冷凉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此病害在我国吉林、新疆及甘肃有报道,也发生在内蒙古、宁夏,多发生于春季,以黑茎症状为主,故称春季黑茎病。防治①利用干旱地区生产无病种子,建立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共同担保借款合同书模板
- 2025新农村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施工承包合同
- 2025关于出版社与作者版权转让合同
- 2025劳动合同法辞职规定
- 《2025年的青岛房屋租赁合同》
- 2025供应商与分销商合作合同模板
- 2025 水产品买卖合同
- 幼儿园中班课程艺术造飞机
- 2025租房合同书格式样本
- 2025商业办公房买卖合同模板
- 七类作业JSA分析记录表格模板
-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二》完整答案详解
- 技术经纪人练习题集附有答案
- 内科学讲义(唐子益版)
- GB/T 4357-2022冷拉碳素弹簧钢丝
- GB/T 19845-2005机械振动船舶设备和机械部件的振动试验要求
- GB/T 14614-1993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和性能测定法粉质仪法
- 酱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红楼梦》贾府平面图
- 养老机构全套服务管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