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新村纪念馆简介讲解课件_第1页
梅园新村纪念馆简介讲解课件_第2页
梅园新村纪念馆简介讲解课件_第3页
梅园新村纪念馆简介讲解课件_第4页
梅园新村纪念馆简介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总体介绍历史背景梅园全景馆区介绍1234总体介绍历史背景梅园全景馆区介绍1234总体介绍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纪念馆于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址封闭。1977年11月,重新对外开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放。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间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30号、35号是当年代表团领导成员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邓颖超和南京局组织部长钱瑛住处。17号是代表团办事机构驻地。总体介绍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历史背景

1946年5月3日,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同日周恩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到南京,至23日,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11月19日改为中共驻京办事处)100多人进驻梅园新村30号、35号、17号,继续进行艰苦的停战谈判。中共中央为揭露国民党的内战方针,并尽可能推迟全国性内战爆发,派代表团到南京谈判,竭力争取和平,就中原内战、东北停战、国民大会等问题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签订了《关于停止中原内战的协议》,推迟了中原内战爆发的时间,为中原部队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6月6日,迫使蒋介石下达为期15天(后又延期8天)的东北停战令。以后为停战、整编、恢复交通等谈判,中共作出多次让步,终因国民党坚持无理要求而使谈判陷入僵局。来梅园目的历史背景1946年5月3日,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历史背景

国共南京谈判首先是由重庆开始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多次举行单独会谈。经过了四十三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46年1月10日,由美方代表马歇尔、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中共代表周恩来组成的三人会议小组在重庆签署了《停战协定》;当天下午,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五项决议;2月25日,军事三人小组签署了《整军方案》。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5月3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也由重庆迁到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国共南京谈判首先是由重庆开始的。重庆谈历史背景

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之后首先解决的是制止中原内战的宣化店谈判。当时,国民党军队正以30万兵力将中原部队6万多人层层包围在宣化店一带,中原内战一触即发。在周恩来的据理力争下,5月5日,军事三人小组前往宣化店实地视察。5月10日军事三人小组在汉口签订了停止中原内战的《汉口协定》,使全面内战的爆发推迟了45天。与此同时,东北的形势也十分严峻。6月6日,国共双方发表了《休战公报》。6月7日,周恩来、陆定一为休战谈判问题,飞返延安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可是休战谈判尚未结束,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就以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爆发了全面内战,当时我中原将士兵分三路全部突出重围。7月18日周恩来在上海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国民党政府不断

扩大内战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事件历史背景

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之后首先解决的是制止历史背景

“黄河归故”斗争。1946年7月18日,周恩来在上海与联总、行总的代表就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和救济问题进行谈判。第二天周恩来与联总、行总的代表亲赴花园口实地视察。从花园口回到上海商谈,最终取得了堵口复堤工程延至9月进行的协议,安全转移了黄河故道两岸的解放区军民。同时,通过谈判还争取到了救济物资运往解放区。

同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驻华大使,来华协助马歇尔调处中国内战。在马、司调解期间,他们曾8次登上庐山与蒋介石单独会谈。可是由于蒋介石仍然坚持无理要求,致使马司调解失败。当时的一些民主人士、民主党派组成的第三方面人士竭力在两党之间奔走、调解,希望恢复和谈。在第三方面代表的参与下,国共双方在上海进行了非正式的商谈,后来商谈又由上海移往南京进行,最终调解宣告失败。历史事件历史背景

“黄河归故”斗争。1946年7月18日梅园全景梅园全景馆区介绍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主楼楼下有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室等,楼上设有机要科等。为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中共代表团将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传达室和后边西晒台上各加盖了一层小楼。院内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蔽都是当年中共代表团留下的。整个院内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梅园新村30号馆区介绍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主楼馆区介绍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楼房楼下是董必武、廖承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楼上是李维汉、钱瑛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中共代表团为了工作的方便与安全,将与梅园新村31号特务监视站相通的原有大门堵死,在东边开了一个小门,与梅园新村30号相通,并在小院内两边加盖了两座小平房,以此挡住31号特务的视线。东边平房是政策研究室办公室,西边平房是警卫室。梅园新村35号馆区介绍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馆区介绍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其中,北边一幢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楼下设有小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楼上设有电讯组、外事组、军事组、党派组和妇女组。南边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加盖的。楼上是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是饭厅,中共代表团常在这里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梅园新村17号馆区介绍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其中,北馆区介绍陈列馆馆名由国家前主席杨尚昆题写。山墙上变形组合的马蹄莲,正面墙上变形梅花等艺术品,象征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处变不惊、从容机智的大将风度和傲霜斗雪、蔑视强权的坚强意志。西墙上现代抽象意味的浮雕式老虎窗和对当年监视、跟踪、盯梢的特务眼睛进行艺术夸张的现代镜面窗,与马路对面钟岚里国民党军统监视站相呼应,使人联想到代表团当年所处的险恶环境。陈列厅正中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浮雕上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浮雕上的风云图案表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整个画面成反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陈列馆馆区介绍陈列馆馆名由国家前主席杨尚昆题写。山墙上变形组合的马馆区介绍恩来图书馆是1998年江苏省暨南京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的重点工程,由民国初期四幢民居式小楼改建组合而成,分上下两层,内设展厅、阅览厅、音像资料厅、采编室、书库等。图书馆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写,主要收藏周恩来的论著、文献、照片、音像资料以及介绍他的生平、思想的书刊、资料等,现藏书数万册。图书馆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指导下,成为全国第一家周恩来图书馆资料研究中心。周恩来图书馆馆区介绍恩来图书馆是1998年江苏省暨南京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馆区介绍周恩来铜像位于露天庭院的正面墙前,高3.2米,重900公斤,神、形兼备,以周恩来同志当年步出梅园新村30号大门的照片为原型,表现出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形象。铜像背后树立着高大的汉白玉拱门,在接近铜像处有一组铁花拱圈门头线,是以中共代表团原址30号大门为原型,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设计的,使参观者倍感亲切熟悉,依稀如见周恩来在龙潭虎穴中,谈笑风生出入梅园、紧张工作的情景。周恩来铜像馆区介绍周恩来铜像位于露天庭院的正面墙前,高3.2米,重90谢谢观赏!Thanks!谢谢观赏!Thanks!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总体介绍历史背景梅园全景馆区介绍1234总体介绍历史背景梅园全景馆区介绍1234总体介绍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纪念馆于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址封闭。1977年11月,重新对外开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放。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间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30号、35号是当年代表团领导成员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邓颖超和南京局组织部长钱瑛住处。17号是代表团办事机构驻地。总体介绍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历史背景

1946年5月3日,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同日周恩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到南京,至23日,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11月19日改为中共驻京办事处)100多人进驻梅园新村30号、35号、17号,继续进行艰苦的停战谈判。中共中央为揭露国民党的内战方针,并尽可能推迟全国性内战爆发,派代表团到南京谈判,竭力争取和平,就中原内战、东北停战、国民大会等问题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签订了《关于停止中原内战的协议》,推迟了中原内战爆发的时间,为中原部队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6月6日,迫使蒋介石下达为期15天(后又延期8天)的东北停战令。以后为停战、整编、恢复交通等谈判,中共作出多次让步,终因国民党坚持无理要求而使谈判陷入僵局。来梅园目的历史背景1946年5月3日,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历史背景

国共南京谈判首先是由重庆开始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多次举行单独会谈。经过了四十三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46年1月10日,由美方代表马歇尔、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中共代表周恩来组成的三人会议小组在重庆签署了《停战协定》;当天下午,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五项决议;2月25日,军事三人小组签署了《整军方案》。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5月3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也由重庆迁到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国共南京谈判首先是由重庆开始的。重庆谈历史背景

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之后首先解决的是制止中原内战的宣化店谈判。当时,国民党军队正以30万兵力将中原部队6万多人层层包围在宣化店一带,中原内战一触即发。在周恩来的据理力争下,5月5日,军事三人小组前往宣化店实地视察。5月10日军事三人小组在汉口签订了停止中原内战的《汉口协定》,使全面内战的爆发推迟了45天。与此同时,东北的形势也十分严峻。6月6日,国共双方发表了《休战公报》。6月7日,周恩来、陆定一为休战谈判问题,飞返延安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可是休战谈判尚未结束,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就以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爆发了全面内战,当时我中原将士兵分三路全部突出重围。7月18日周恩来在上海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国民党政府不断

扩大内战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事件历史背景

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之后首先解决的是制止历史背景

“黄河归故”斗争。1946年7月18日,周恩来在上海与联总、行总的代表就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和救济问题进行谈判。第二天周恩来与联总、行总的代表亲赴花园口实地视察。从花园口回到上海商谈,最终取得了堵口复堤工程延至9月进行的协议,安全转移了黄河故道两岸的解放区军民。同时,通过谈判还争取到了救济物资运往解放区。

同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驻华大使,来华协助马歇尔调处中国内战。在马、司调解期间,他们曾8次登上庐山与蒋介石单独会谈。可是由于蒋介石仍然坚持无理要求,致使马司调解失败。当时的一些民主人士、民主党派组成的第三方面人士竭力在两党之间奔走、调解,希望恢复和谈。在第三方面代表的参与下,国共双方在上海进行了非正式的商谈,后来商谈又由上海移往南京进行,最终调解宣告失败。历史事件历史背景

“黄河归故”斗争。1946年7月18日梅园全景梅园全景馆区介绍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主楼楼下有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室等,楼上设有机要科等。为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中共代表团将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传达室和后边西晒台上各加盖了一层小楼。院内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蔽都是当年中共代表团留下的。整个院内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梅园新村30号馆区介绍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主楼馆区介绍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楼房楼下是董必武、廖承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楼上是李维汉、钱瑛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中共代表团为了工作的方便与安全,将与梅园新村31号特务监视站相通的原有大门堵死,在东边开了一个小门,与梅园新村30号相通,并在小院内两边加盖了两座小平房,以此挡住31号特务的视线。东边平房是政策研究室办公室,西边平房是警卫室。梅园新村35号馆区介绍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馆区介绍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其中,北边一幢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楼下设有小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楼上设有电讯组、外事组、军事组、党派组和妇女组。南边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加盖的。楼上是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是饭厅,中共代表团常在这里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梅园新村17号馆区介绍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其中,北馆区介绍陈列馆馆名由国家前主席杨尚昆题写。山墙上变形组合的马蹄莲,正面墙上变形梅花等艺术品,象征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处变不惊、从容机智的大将风度和傲霜斗雪、蔑视强权的坚强意志。西墙上现代抽象意味的浮雕式老虎窗和对当年监视、跟踪、盯梢的特务眼睛进行艺术夸张的现代镜面窗,与马路对面钟岚里国民党军统监视站相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