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苏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一)_第1页
2023江苏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一)_第2页
2023江苏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一)_第3页
2023江苏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一)_第4页
2023江苏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江苏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实验高频考点考点一力学实验限时270分钟,正答率:/27。基础(2022全国乙,22,5分)用雷达探测一高速飞行器的位置。从某时刻(t=0)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可视为沿直线运动,每隔1s测量一次其位置,坐标为X,结果如下表所示:64233t/s 0 1 2 3 464233x/m 0 50710941 7592 5053 329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该飞行器在这段时间内近似做匀加速运动,判断的理由是:(2)当x=507m时,该飞行器速度的大小v=m/s;(3)这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加速度的大小a=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D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近似相等(2)547(3)79(2022湖南,11,6分)小圆同学用橡皮筋、同种一元硬币、刻度尺、塑料袋、支架等,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冰墩墩玩具的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支架

支架图(a)(1)查找资料,得知每枚硬币的质量为6.05g;(2)将硬币以5枚为一组逐次加入塑料袋,测量每次稳定后橡皮筋的长度1,记录数据如下表:序号12345硬币数量n/枚5 10 15 20 25长度1/cm10.5112.0213.5415.0516.56(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b)上描点,绘制图线;//cm♦♦一♦♦…♦♦一tttf.♦,♦♦♦一♦♦♦»TTTT・♦♦・•♦+♦♦一+°010152025,♦♦♦♦30〃/枚图(b)图⑹(4)取出全部硬币,把冰墩墩玩具放入塑料袋中,稳定后橡皮筋长度的示数如图(c)所示,此时橡皮筋的长度为cm;

(5)由上述数据计算得冰墩墩玩具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3)见解析(4)15.35(15.34~15.36)⑸127解析(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2017课标H,22,6分)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挡光片图(b)运动方向挡光片图(b)运动方向■w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At;③用A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方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A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讥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声At图,如图(c)所示。完成下列填空:(D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力与小、a和△t的关系式为.⑵由图(c)可求得,vfcm/s,a=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⑴v丐At(2)52.116.3[2021天津,9(1),6分]某实验小组利用手机的录像功能拍下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为便于记录小球各个时刻在斜面上的位置,将录像中时间间隔为T的连续7幅画面合成到同一张图中,示意如图。依次测得小球各相邻位置间的距离为XI、X2、X3、X,、X5、X6。①写出小球在位置1的速度表达式,

②要求充分利用测量数据,写出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表达式_。③在测量小球相邻位置间距时由于实验者读数产生的误差是误差。(填“偶然”或“系②,1/二("6+%5+②,1/二("6+%5+工4)・(%3+%2+%1)答案①V尸鬻③偶然(2021广东,11,7分)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缓冲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缓冲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斜面上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弹簧固定在有机玻璃管底端。实验过程如下:先沿管轴线方向固定一毫米刻度尺,再将单个质量为200g的钢球(直径略小于玻璃管内径)逐个从管口滑进,每滑进一个钢球,待弹簧静止,记录管内钢球的个数n和弹簧上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L,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采用逐差法计算弹簧压缩量,进而计算其劲度系数。618.09n1618.09L/cm8.0410.0312.0514.0716.11⑴利用AL—(i=l,2,3)计算弹簧的压缩量:AL=6.03cm,AL2=6.08cm,AL3=cm,压缩量的平均值AI-"i+,2+a与一cm;(2)上述瓦是管中增加个钢球时产生的弹簧平均压缩量;(3)忽略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9.80m/s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6.046.05(2)3(3)48.6[2018浙江11月选考,17(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重物。小车的停和动通

过用黑板擦按住小车后的细线和抬起来控制,如图1所示。实验要求小盘和重物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M=200g细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力。M=200g细线图⑸电磁打点计时器图⑸电磁打点计时器图1 图2①请指出图2中鹘之处:②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小车的位移分别是Xi和刈,则两车的加速度之比为.答案①拉小车的细绳与木板没有平行;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没有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②xi:X?(2019课标HI,22.5分)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u=(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0=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结果保留2位小数)。\5.00 )TT: : : :(•*11.%**: 20.90-H 31.83J 举 抬阳9.:单位cm57 —76.39

答案(1)幻等(2)0.35(2017浙江4月选考,17,5分)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1)图1是横挡条卡住平抛小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位置。图1A.球心B.球的上端 C.球的下端(2)(多选)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C.用光滑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D.y轴的方向根据重垂线确定(3)图2是利用图1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图2A.释放小球时初速度不为0B.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C.斜槽末端不水平(4)图3是利用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图3答案(1)B(2)BD(3)C(4)B(2021全国乙,22,5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该同学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进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s发出一次闪光,某次拍摄后得到的照片如图(b)所示(图中未包括小球刚离开轨道的影像)。图中的背景是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带有方格的纸板,纸板与小球轨迹所在平面平行,其上每个方格的边长为5cm.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小球影像的高度差已经在图(b)中标出。纸板完成下列填空:(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D小球运动到图(b)中位置A时,其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m/s,竖直分量大小为m/s;⑵根据图⑹中数据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m/s2.

答案(1)1.02.0(2)9.7[2022届T8联考⑵,⑵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D实验中木板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C.可使得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2)实验中先后用1条、2条、3条……橡皮筋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一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将多次测量的数据绘制成W-v图像。小组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实验,并绘制了W-v’图像,画出的图像分别为图中的①、②、③三条图线,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图像是(选填①、②、③)。W(3)造成⑵中图像里实验结果不正确的原因可能是,A.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交流电频率发生波动B.未正确平衡摩擦力C.某次用刻度尺测量两计数点间距时,不小心看错了答案(DC⑵②(3)B(2020课标111,22,6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理。调整木板的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挂上钩码,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并打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及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图(b)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可以得到,打出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B=m/s,打出P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km/s.(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若要验证动能定理,除了需测量钩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外,还需要从图⑹给出的数据中求得的物理量为_.答案0.361.80B、P之间的距离(2021海南,15,10分)为了验证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包括导轨、气源、光电门、滑块、遮光条、数字毫秒计)进行实验。此外可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天平、游标卡尺、刻度尺。⑴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其中下心罩的步骤是;①在导轨上选择两个适当的位置A、B安装光电门I、II,并连接数字毫秒计;②用天平测量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③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④通过导轨上的标尺测出A、B之间的距离1;⑤调整好气垫导轨的倾斜状态;⑥将滑块从光电门I左侧某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从数字毫秒计读出滑块通过光电门I、H的时间A3、Atz;⑦用刻度尺分别测量A、B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hz;改变气垫导轨倾斜程度,重复步骤⑤⑥⑦,完成多次测量。(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所示,则d=mm;某次实验中,测得A3=11.60ms,则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瞬时速度v,=m/s(保留3位有效数字);(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h,-h2=(用上述必要的实验步骤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认为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4)写出两点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_.答案(1)②④(2)5.000.431(3)((表-*)(4)下滑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遮光条太宽,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误差大;测量高度时读数有误差(任写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021江苏,11,16分)实验用气垫导轨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滑块M=200.0g,槽码m=50.0ga遮光条通过时间为△3和△M以及两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At0光电门2数在计,光电门2数在计,时器光电门1遮光条滑块j=^~n(1)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如图所示,其宽度d=mm.(2)打开气泵,待气流稳定后调节气垫导轨,直至看到导轨上的滑块能在短时间内保持静止,其目的是_.(3)多次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进行测量,得到△t和Av的数据如表:△t/s0.7210.7900.8540.9130.968Av/(m•s1)1.381.521.641.751.86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Av和△t图线。m/s1(4)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根据动量定理,Av-At图线斜率的理论值是(5)实验结果发现,Av-At图线斜率的实验值总小于理论值,产生这一误差的两个可能原因m/s1A.选用的槽码质量偏小B.细线与气垫导轨不完全平行C.每次释放滑块的位置不同D.实验中At的测量值偏大答案(1)10.20(2)调节导轨水平(3)如图所示(4)1.96(5)BD(2022全国甲,23,10分)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对碰撞过程进行研究。让质量为m的滑块A与质量为m:的静止滑块B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比较碰撞后A和B的速度大小vi和vz,进而分析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完成下列填空:气垫导轨(1)调节导轨水平。(2)测得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0.510kg和0.304kg,要使碰撞后两滑块运动方向相反,应选取质量为kg的滑块作为A。(3)调节B的位置,使得A与B接触时,A的左端到左边挡板的距离si与B的右端到右边挡板的距离sz相等。(4)使A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气垫导轨运动,并与B碰撞,分别用传感器记录A和B从碰撞时刻开始到各自撞到挡板所用的时间3和t.o(5)将B放回到碰撞前的位置,改变A的初速度大小,重复步骤(4).多次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12345ti/s0.490.671.011.221.39t2/s0.150.210.330.400.46V20.31k20.330.330.33(6)表中的k2=(保留2位有效数字)。⑺生的平均值为 (保留2位有效数字)。V2 (8)理论研究表明,对本实验的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可由以判断。若两滑块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也V2 V2的理论表达式为(用Hh和叱表示),本实验中其值为(保留2位有效数字);若该值与⑺中结果间的差别在允许范围内,则可认为滑块A与滑块B在导轨上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答案(2)0.304(6)0.31(7)0.32(8)要叫0.342ml(2022山东,13,6分)在天宫课堂中,我国航天员演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轻弹簧和待测物体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主要步骤如下:①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支架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②接通气源,放上滑块,调平气垫导轨;加速度,力传感器 与执导物图甲③将弹簧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滑块。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0点,A点到。点的距离为5.00cm,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④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得到滑块所受弹力F、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丙回答以下问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2)该同学从图乙中提取某些时刻F与a的数据,画出a-F图像如图丙中I所示.由此可得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kg.⑶该同学在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图丙中画出新的a-F图像I[,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kg.答案(1)12(2)0.20(3)0.13(2022广东,11,7分)某实验小组为测量小球从某一高度释放,与某种橡胶材料碰撞导致的机械能损失,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释放装置nunH—5mlO释放装置nunH—5mlO1443\一三一二一一三一(h)(1)让小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与水平放置的橡胶材料碰撞后竖直反弹。调节光电门位置,使小球从光电门正上方释放后,在下落和反弹过程中均可通过光电门。⑵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⑹所示,小球直径d=mm.⑶测量时,应(选填"A”或"B",其中A为“先释放小球,后接通数字计时器”,B为“先接通数字计时器,后释放小球”).记录小球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匕和(4)计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可得小球与橡胶材料碰撞导致的机械能损失AE=(用字母m、d、ti和t」表刁、)0⑸若适当调高光电门的高度,将会(选填“增大”或“减小”)因空气阻力引起的测量误差。答案(2)7.885(3)B明01幅塌(5)增大(2020江苏单科,11,10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I所示。

刻度尺手机刻度尺手机下落中的/小球(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①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②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③手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④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图2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 m/s2o6 图2图2(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选填“仍能”或“不能”)用⑶问中的方法测出重力加速度。答案⑴小钢球(2)①③④②(3)9.6(9.5~9.7都算对)(4)仍能[2020浙江7月选考,17(1),3分]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图1甲是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图1乙是拓展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i)挂上托盘和祛码,改变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ii)取下托盘和祛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iii)改变祛码质量和木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得到a-F的关系。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①实验获得如图2所示的纸带,计数点a、b、c、d、e、f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f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bedef

响唧11而网叩岫唧响IIIIII网刑叫IIIIIII响

29303132333435363738cm②需要满足条件M»ni的方案是(选填“甲”、“乙”或“甲和乙”);在作a-F图像时,把mg作为F值的是(选填“甲”、“乙”或“甲和乙”).答案①0.18'0.19②甲甲和乙(2021福建,12,6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薄板细绳小包;纸带乜:点计时器士钩码垫块士钩码图(a)(1)首先将未安装薄板的小车置于带有定滑轮的木板上,然后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小车相连。(2)用垫块将木板一端垫高,调整垫块位置,平衡小车所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若某次调整过程中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纸带上的点由左至右依次打出),则垫块应该(填“往左移”“往右移”或“固定不动”)。图(b)(3)在细绳一端挂上钩码,另一端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前端。(4)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将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c)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打出F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2位小数).、ABCD E F G 、ta~~: : :单位::32.60' : : tm::・ 3.85—r- 5.29— 6.92

图⑹(5)保持小车和钩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实验近似得到的某时刻起小车v-t图像如图(d)所示,由图像可知小车加速度大小(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保持不变”).据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图(d)答案(2)往右移(4)0.15(5)逐渐变小空气阻力随速度增大而增大(2022江苏南通如皋二模,1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已知被碰小球b与入射小球a半径相同,b的质量为a的一半。乙(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①在薄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并贴紧桌面右侧边缘②将a向左压缩弹簧到某一彳立置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③在桌面的适当位置固定好弹簧发射器,调节桌面为水平状态④将b放在桌面的右边缘,将a向左压缩弹簧到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与b相碰后,两球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P3⑤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距离,再将a向左压缩弹簧到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z(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步骤②⑤中a的释放点位置可以不同B.为减小误差,弹簧的压缩量越大越好a与弹簧发射器的摩擦不影响实验验证a、b碰撞过程有动能损失,会导致实验误差⑶测得小球在木板上的压痕Pz、P“分别与P之间的竖直距离%、M儿,当满足关系式时,可证明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4)若改变小球a、b的材质和质量,b下落的最小高度为(用也表示)。(5)若操作步骤⑤后,小明未发现木板向右平移到图乙的虚线位置,则测得a、b碰后的总动量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③①②⑤④⑵AC(3)磊彘仔(4)与(5)偏小,九2Jhiy/h34(2020课标I,23,9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祛码盘和祛码等。遮光片 光电「J/~\A B气垫导轨滑块 祛码盘4实验步骤如下:(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2)用天平测祛码与祛码盘的总质量叽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磋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4)令滑块在祛码和怯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B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AtuAt」及遮光片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12;(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如果将祛码和磋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1=,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Ap=;(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d=1.000cm,mi=1.50X10-2kg,m2=0.400kg,At,=3.900X10-s,At2=l.270X10s,ti2=l.50s,取g=9.80m/s;计算可得I= N•s,Ap=kg•m•s”;(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⑺定义8=|牛|X100%,本次实验6=%(保留1位有效数字)。答案⑴大约相等(5)migti2"^(卷-4)(6)0.2210.212(7)4创新(2020山东,13,6分)2020年5月,我国进行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重力仪测量重力加速度,进而间接测量海拔高度。某同学受此启发就地取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步骤如下:(i)如图甲所示,选择合适高度的垫块,使木板的倾角为53。,在其上表面固定一与小物块下滑路径平行的刻度尺(图中未画出)。(ii)调整手机使其摄像头正对木板表面,开启视频录像功能。将小物块从木板顶端释放,用手机记录下小物块沿木板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录像的回放,选择小物块运动路径上合适的一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得到小物块相对于该点的运动距离L与运动时间t的数据。(由)该同学选取部分实验数据,画出了与-1图像,利用图像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5.6m/s'o(iv)再次调节垫块,改变木板的倾角,重复实验。回答以下问题:(D当木板的倾角为37。时,所绘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物块过测量参考点时速度的大小为一m/s;选取图线上位于坐标纸网格交叉点上的A、B两点,利用A、B两点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加速度的大小为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2)根据上述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sin37°=0.60,cos37°=0.80)乙答案(1)0.32(或0.33)3.1(2)9.4(2021辽宁,11,6分)某同学阅读教材中的“科学漫步”栏目,对“流体的阻力(f)跟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v)有关”这一说法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对于球形物体,二者间存在定量关系f=kv,k为比例系数。该同学为探究这一关系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测量k.具体操作如下:在柱状玻璃容器中注入某透明液体,将小球在液面处由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0刻度线处开始计时,每下落10cm记录一次时间,得到多组下落高度h与时间t的数据,作出h-t图像如图⑹中实线所示。—=Io'=,重泊美:_=•-i!*二।

雪g-l:图(a)(1)由h-t图像可知,从计时开始小球近似做运动。(2)已知液体密度P=8.OX102kg/m3,小球体积V=5.OX1010m\质量m=4.OX106kg,结合h-t图像可得k=kg/s(浮力不能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9.8m/s2).(3)若再用一个体积相同、密度较大的球,重复上述实验,所得卜1图像也是一条直线,则该直线可能是图⑹中的虚线。答案(D匀速直线(2)5.292X10'(3)①(2021湖北,12,7分)某同学假期在家里进行了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如图(a)所示,将一根米尺竖直固定,在米尺零刻度处由静止释放实心小钢球,小球下落途经某位置时,使用相机对其进行拍照,相机曝光时间为焉s,由于小球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根据照片中米尺刻度读出小球所在位置到释放点的距离H,小球在曝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A1,计算出小球通过该位置时的速度大小v,进而得出重力加速度大小g。实验数据如下表:游标尺1()图(b)次数12345A1/cm0.850.860.820.830.85v/(m•si)4.254.104.154.25H/m0.91810.94230.85300.88600.9231⑴测量该小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⑹所示,小球直径为mm.(2)在第2次实验中,小球下落H=0.9423m时的速度大小v=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第3次实验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g-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3)可以减小本实验重力加速度大小测量误差的措施有.A.适当减小相机的曝光时间B.让小球在真空管中自由下落C.用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代替实心钢球答案(1)15.75(2)4.309.85(3)AB(2021山东,13,6分)某乒乓球爱好者,利用手机研究乒乓球与球台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的情况。实验步骤如下:①固定好手机,打开录音功能;碰撞次序1234567碰撞时刻(S)1.121.582.002.402.783.143.47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碰撞时间间隔,计算出第3次碰撞后乒乓球的弹起高度为m(保留2位有效数字,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2)设碰撞后弹起瞬间与该次碰撞前瞬时速度大小的比值为k,则每次碰撞损失的动能为碰撞前动能的一倍(用k表示),第3次碰撞过程中k=(保留2位有效数字)。(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第(1)问中计算的弹起高度(填“高于”或“低于”)实际弹起高度。答案(1)0.20(2)1-k20.95⑶高于(2021河北,12,9分)某同学利用图1中的实验装置探究机械能变化量与力做功的关系。所用器材有: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轻细绳、50g的钩码若干、光电门2个、数字计时器、带遮光条的滑块(质量为200g,其上可放钩码)、刻度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0m/s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图1①安装器材,调整两个光电门距离为50.00cm,轻细绳下端悬挂4个钩码,如图1所示;②接通电源,释放滑块,分别记录遮光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并计算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③保持绳下端悬挂4个钩码不变,在滑块上依次增加一个钩码,记录滑块上所载钩码的质量,重复上述步骤;④完成5次测量后,计算出每次实验中滑块及所载钩码的总质量M、系统(包含滑块、滑块所载钩码和轻细绳悬挂钩码)总动能的增加量△E.及系统总机械能的减少量△E,结果如下表所示。

M/kg0.2000.2500.3000.3500.400AEk/J0.5870.4900.3920.2940.195AE/J0.3930.490 0.6860.785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轻细绳所悬挂钩码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步骤④中的表格所缺数据为⑶以M为横轴,AE为纵轴,选择合适的标度,在图2中绘出AE-M图像;图2若不计轻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做功,则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0.980(2)0,588(3)如图所示0.40AA7I图।(2018浙江11月选考,21,4分)小明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悬挂在。点的单摆由长为1的细线和直径为d的小球A组成小球A与放置在光滑支撑杆上的直径相同的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碰后小球A继续摆动,小球B做平抛运动。⑴小明用游标卡尺测小球A直径如图2所示,则d=mm。又测得了小球A质量nh,细线长度L,碰撞前小球A拉起的角度a和碰撞后小球B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竖直下落高度h。为完成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⑵若A、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形成新单摆,其周期(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粘合前单摆的周期(摆角小于5。).答案(1)14.40小球B质量m“碰后小球A摆动的最大角B(2)大于考点二电学实验限时270分钟,正答率:/27。基础(2022全国甲,22,5分)某同学要测量微安表内阻,可利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很小),电流表⑥(量程10mA,内阻约10Q),微安表⑥(量程100uA,内阻&待测,约1k。),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定值电阻R。(阻值10。),开关S,导线若干。(1)将图中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2)某次测量中,微安表的示数为90.0uA,电流表的示数为9.00mA,由此计算出微安表内阻R广答案(1)如图所示(2)990~旦 v®— ©—1 R H

S E(2020课标I,22,6分)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为几十欧姆的电阻R、,所用电压表的内阻为IkQ,电流表内阻为0.5Q.该同学采用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将电压表跨接在图(a)所示电路的0、P两点之间,另一种是跨接在0、Q两点之间.测量得到如图⑹所示的两条UT图线,其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回答下列问题:⑴图(b)中标记为II的图线是采用电压表跨接在(填“0、P”或“0、Q”)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图(a)图(b)(2)根据所用实验器材和图(b)可判断,由图线(填“I”或"n”)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结果为c(保留1位小数)。(3)考虑到实验中电表内阻的影响,需对(2)中得到的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C(保留1位小数)。答案(1)0、P(2)I50.5(3)50.0(2019江苏单科,11,10分)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⑴螺旋测微器如图1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动(选填“A”“B”或"C”),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测砧测微螺杆图1(2)选择电阻丝的(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⑶图2甲图中R,为待测电阻丝。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图2乙图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

图2甲电压表图2乙⑷为测量R”利用图2甲图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口和电流L的值作出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测得5组电压也和电流L的值,数据见下表:U2/V0.501.021.542.052.55I2/111A20.040.060.080.0100.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U「L图像。(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R*=Q。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率。答案(1)C(2)不同(3)见图甲(4)见图乙(5)23.5(23.0〜24.0都算对)

电压表0 2040~608()~1(1)120图乙(2021海南,14,10分)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提供以下实验器材:电源E(电动势约6V,内阻约1。),待测电阻R,(阻值小于10Q),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3k。),电流表⑥(量程0.6A,内阻约1。),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单刀开关单刀双掷开关8,导线若干。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如图所示的测量电路。回答下列问题:⑴闭合开关S面,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到(填"a”或"b”)端;(2)实验时,为使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将力拨向(填“c”或"d”);在上述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填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电流表分压B.电压表分流C.电源内阻分压(3)实验时,若已知电流表的内阻为1.2Q,在此情况下,为使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将8拨向(填气”或“d”);读得电压表的示数为2.37V,电流表的示数为0.33A,则R,=Q(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l)b(2)cB(3)d6.0(2020浙江1月选考,18,7分)⑴小明同学用多用电表测量一未知电阻器的阻值。经过规范操作后,所选欧姆挡倍率及指针位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此电阻器的阻值为Q.

//A图丙⑵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①如图丙所示,已经连接了一部分电路,请将电路连接完整。②合上开关后,测出9组I、U值,在I-U坐标系中描出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此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③与图丁中P点对应的状态,小灯泡灯丝阻值最接近.A.16.7QB.12.4QC.6.2Q答案(1)1.75X10((1.70X10*1.80X-均可)(2)①如图甲所示②如图乙所示③C图甲

(2020江苏单科,10,8分)某同学描绘一种电子元件的I-U关系图像,采用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①为电压表,④为电流表,E为电源(电动势约6V),R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Q),电为定值电阻,S为开关。⑴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电压U/V0.0000.2500.5000.6500.7000.7250.750电流0.000.100.25 0.601.70 4.307.50(3)根据作出的I-U(3)根据作出的I-U图线可知,该元件是(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元件。I/mA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该元件的i-u图线。//mA

87654321u/y()0.10.2030.405()60.7O.fC(4)在上述测量中,如果用导线代替电路中的定值电阻Ro,会导致的两个后果是A.电压和电流的测量误差增大B.可能因电流过大烧坏待测元件C.滑动变阻器允许的调节范围变小D.待测元件两端电压的可调节范围变小答案(1)如图所示电压表待测元件电流表电压表待测元件电流表(2)如图所示//mA⑶非雌(4)BC[2021年天津,9(2)]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充电宝成为手机及时充电的一种重要选择。充电宝可以视为与电池一样的直流电源。一充电宝的电动势约为5V,内阻很小,最大放电电流为2A,某实验小组测定它的电动势和内阻。他们剥开充电宝连接线的外绝缘层,里面有四根导线,红导线为充电宝的正极,黑导线为充电宝的负极,其余两根导线空置不用,另有滑动变阻器R用于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定值电阻R°=3。,两只数字多用电表M、N,两表均为理想电表,并与开关S连成如图所示电路。①图中测量电流的电表是,测量电压的电表是.(均填写字母M或N)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I、I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中只有一个数据记录有误,审视记录的数据,可以发现表中第次的记录数据有误。(填测量次数的序号)次数1.516电流I/A0.2990.4770.6840.8771.0651.281

1.5164.8484.848③电路中接入R.可以达到下列哪个效果。(填选项前的字母)A.使测电流的电表读数变化明显B.为了更准确地测量充电宝内阻C.避免使充电宝的放电电流过大D.减小测量电压的电表分流作用答案①NM②4③C(2021福建,H,6分)某实验小组使用多用电表和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长度为80.00cm电阻丝的电阻率,该电阻丝的电阻值约为100、200Q,材料未知。实验过程如下:⑴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电阻丝的直径示数如图⑸所示。该电阻丝的直径为mm.图(b)图(b)(2)对多用电表进行机械调零。⑶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倍率的电阻挡(填“X1”“X10”“X100”或“X1k”)。(4)将黑、红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挡零刻度线。(5)将黑、红表笔并接在待测电阻丝两端,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电阻丝的电阻值为0。(6)测量完成之后,将表笔从插孔拔出,并将选择开关旋到“OFF”位置。(7)实验测得的该电阻丝电阻率为Q•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1.414(3)X10(5)160(7)3.14X104重难(2022全国乙,23,10分)一同学探究阻值约为550Q的待测电阻R,在0~5mA范围内的伏安特性。可用器材有:电压表⑨(量程为3V,内阻很大),电流表⑷(量程为1mA,内阻为300C),电源E(电动势约为4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可选10。或1.5kQ),定值电阻R。(阻值可选75Q或150。),开关S,导线若干。TOC\o"1-5"\h\z「…天:«■"":

; —11- -4 1-;; ―(A)― —\: .I.1 —। ~|-: R: 飞一 Hi-। E■ 一一」图(a)⑴要求通过R、的电流可在0、5mA范围内连续可调,将图⑸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的原理图:⑵实验时,图(a)中的R应选最大阻值为(填“10Q”或“1.5kQ")的滑动变阻器,R。应选阻值为(填“75C”或“150Q”)的定值电阻;(3)测量多组数据可得R,的伏安特性曲线。若在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⑹和图(c)所示,则此时K两端的电压为V,流过R,的电流为mA,此组数据得到的R*的阻值为—Q(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b)图(c)答案(1)如图所示(2)10Q75c(3)2.304.20548(2022湖南,12,9分)小梦同学自制了一个两挡位(“XI”“义10”)的欧姆表,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R。为调零电阻(最大阻值为RQ,R、%、R“为定值电阻(Rs+RoXRXR,,),电流计■油内阻为Rc(RS«R).).用此欧姆表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⑴短接①②,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m接通,电流计历数为L;保持电阻R。滑片位置不变,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n接通,电流计G)示数变为L,则I.L(填“大于”或“小于”);(2)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n接通,此时欧姆表的挡位为(填“X1”或“X10”);(3)若从“XI”挡位换成“X10”挡位,调整欧姆零点(欧姆零点在电流计®防偏刻度处)时,调零电阻R,的滑片应该调节(填“向上”或“向下”);(4)在“X10”挡位调整欧姆零点后,在①②间接入阻值为100Q的定值电阻h稳定后电流计年涵指针偏转到满偏刻度的|;取走L,在①②间接入待测电阻R,,稳定后电流计⑹的指针偏转到满偏刻度的g,则R产 答案⑴大于(2)X10(3)向上(4)400(2022山东,14,8分)某同学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设计了一个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实验器材:干电池E(电动势1.5V,内阻未知);电流表Ai(量程10mA,内阻为90Q);电流表A2(量程30mA,内阻为30Q);定值电阻Ro(阻值为150Q);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0Q);待测电阻R”;开关S,导线若干。测量电路如图所示。Ti 》 ⑴断开开关,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一端,将定值电阻R。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片位置,使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刻度的辨。该同学选用的电流表为(填“AJ或"A?"):若不考虑电池内阻,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应为。。(2)断开开关,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用R,替换即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刻度的觊,则R,的测量值为"⑶本实验中未考虑电池内阻,对R、的测量值(填“有”或“无”)影响。答案⑴用60⑵100(3)无

(2022广东,12,9分)弹性导电绳逐步成为智能控制系统中部分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某同学测量弹性导电绳的电阻与拉伸后绳长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1)装置安装和电路连接如图(a)所示,导电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为拉伸端,两端分别用带有金属夹A、B的导线接入如图(b)所示的电路中。(2)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L及其电阻R的测量①将导电绳拉伸后,用刻度尺测量并记录A、B间的距离,即为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L。②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滑到最右端,断开开关&,闭合开关S„调节R,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合适位置。记录两表的示数U和I..③闭合S2,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变大”或“变小”),调节R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记录电流表的示数L,则此时导电绳的电阻R“=(用L、L和I表示)。④断开Si,增大导电绳拉伸量,测量并记录A、B间的距离,重复步骤②和③。⑶该电压表内阻对导电绳电阻的测量值(选填“有”或“无”)影响。(4)图(c)是根据部分实验数据描绘的R「L图线,将该导电绳两端固定在某种机械臂上,当机械臂弯曲后,测得导电绳的电阻R,为1.33kQ,则由图线可读出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为cm,即为机械臂弯曲后的长度。答案(2)③变小=(3)无(4)51.80(2021北京,16,10分)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金属丝的电阻。⑴该同学先用欧姆表“X1”挡粗测该金属丝的电阻,示数如图1所示,对应的读数是图1(2)除电源(电动势3.0V,内阻不计)、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开关、导线若干外,还提供如下实验器材:A.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1Q)B.电流表(量程0〜3.0A,内阻约0.02Q)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Q,额定电流2A)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Q,额定电流0.5A)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o(选填实验器材前对应的字母)(3)该同学测量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金属丝的电流1,得到多组数据,并在坐标图上标出,如图2所示。请作出该金属丝的UT图线,根据图线得出该金属丝电阻1^=。(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4)用电流传感器测量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将定值电阻替换为小灯泡,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4所示,请分析说明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随时间呈现这样的变化。^闭合开关)“[(闭合开关)图3 图4答案(1)6(2)AC(3)如图所示5.80

UNt:r:i=UNt:r:i=⑷见解析解析⑷刚闭合开关时,灯丝温度较低,电阻较小,电流较大;随着灯丝温度升高,电阻逐渐增大,电流逐渐减小;当灯丝发热与散热平衡时,温度不变,电阻不变,电流保持不变。(2018课标III,23,9分)一课外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某待测电阻R、的阻值,图中R。为标准定值电阻(Ro=20.0Q);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S,为单刀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E为电源;R为滑动变阻器。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1)按照实验原理线路图(a),将图⑹中实物连线;图⑷图(b)图⑷图(b)(2)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置于适当的位置,闭合S,;⑶将开关工掷于1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然后将S?掷于2端,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2;⑷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R*=(用R。、U、U?表示);(5)重复步骤(3),得到如下数据:1234 5Ui/V0.250.300.360.400.44U2/V0.861.031.221.361.49U2U?3.443.433.393.403.39⑹利用上述5次测量所得空的平均值,求得R*=Q。(保留1位小数)答案⑴图见解析⑷翳1)R°(6)48.2解析(D实物连线如图所示。(2016江苏单科,10,8分)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Q,R随t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与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3,匕,…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L,L,…。然后将开关K与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L,L,…,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i,电…。电阻箱(1)有以下两种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A.量程0^100mA,内阻约2QB.量程0-0.6A,内阻可忽略⑵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9.9Q调节至10.0Q,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0①将旋钮a由“0”旋转至“1”②将旋钮b由“9”旋转至“0”③将旋钮c由“9”旋转至“0”(3)实验记录的t和R的数据见下表:t(℃)20.040.060.080.0100.0阻值R(Q)9.610.411.112.112.8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R-t图线。

由图线求得R随t的变化关系为R=。.答案(1)A(2)①②③(或①③②)(3)如图所示0.04t+8.8(0.04t+8.6~0.04t+9.0都算对)(2021全国甲,23,10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电路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小灯泡(额定电压2.5V,额定电流0.3A)、电压表(量程300mV,内阻300Q)、电流表(量程300mA,内阻0.27C)、定值电阻R。、滑动变阻器R(阻值0-20。)、电阻箱艮(最大阻值9999.9Q)、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完成下列填空:(1)有3个阻值分别为10。、2030。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为了描绘小灯泡电流在0~300mA的U-1曲线,R”应选取阻值为C的定值电阻;⑵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填“a”或"b”)端;(3)在流过电流表的电流较小时,将电阻箱比的阻值置零,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结果如图(b)所示。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mA时,小灯泡的电阻为。(保留1位有效数字);(4)为使得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该同学经计算知,应将Re的阻值调整为。o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U/mV24.046.076.0110.0128.0152.184.216.0250.00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I/mA00000000300.0(5)由图(b)和上表可知,随流过小灯泡电流的增加,其灯丝的电阻(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该同学观测到小灯泡刚开始发光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60mA,可得此时小灯泡电功率3=W(保留2位有效数字);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mA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巴,则PJP尸(保留至整数)。答案(1)10(2)a(3)0.7(4)2700.0(5)增大(6)0.07410(2020北京,16,9分)用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约为1Q).其中R为电阻箱,电流表的内电阻约为0.1Q,电压表的内电阻约为3kfi.(1)利用图1中甲图实验电路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所测量的实际是图2中虚线框所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0若电流表内电阻用R、表示,请你用E、r和R,表示出E'、r',并简要说明理由。L 图2(2)某同学利用图像分析甲、乙两种方法中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在图3中,实线是根据实验数据(图甲:U=IR,图乙:14)描点作图得到的U-I图像;虚线是该电源的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U-I图像(没有电表内电阻影响的理想情况)。在图3中,对应图甲电路分析的U-I图像是:;对应图乙电路分析的U-1图像是:.(3)综合上述分析,为了减小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本实验应选择图1中的(填“甲”或“乙”)。答案(1)见解析(2)CA⑶乙解析(1)如果不考虑电表内电阻的影响,则产=/述1+y

U'=/2/?2+/2r'考虑电表内电阻的影响,则真实情况是件=h%+/x(r+Ra)

=I2R2+,2(r+Ra)综上解得E'=E,r'=r+R.(2018江苏单科,10,8分)一同学测量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⑴如图所示是该同学正准备接入最后一根导线(图中虚线所示)时的实验电路。请指出图中在器前作上存在的两个不妥之处。(2)实验测得的电阻箱阻值R和电流表示数I,以及计算的:数据见下表:R/Q8.07.06.05.04.0I/A0.150.170.190.220.26那6.76.05.34.53.8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R一号关系图像。由图像可计算出该干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Q。

(3)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在测出上述数据后,该同学将一只量程为100mV的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的两端。调节电阻箱,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3A时,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干电池的电动势应为V;内阻应为Q.答案(D①开关未断开;②电阻箱阻值为零(2)如图所示1.4(1.301.44都算对)1.2(1.01.4都算对)(3)1.4[结果与⑵问第一个空格一致]1.0[结果比⑵问第二个空格小0.2]0 1234567(2021湖南,12,9分)某实验小组需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器材有:一节待测电池、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定值电阻(阻值为电)、一个电流表(内阻为&)、一根均匀电阻丝(电阻丝总阻值大于R。,并配有可在电阻丝上移动的金属夹)、导线若干。由于缺少刻度尺,无法测量电阻丝长度,但发现桌上有一个圆形时钟表盘。某同学提出将电阻丝绕在该表盘上,利用圆心角来表示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将器材如图(a)连接;图(a)图(b)图(c)⑵开关闭合前,金属夹应夹在电阻丝的一端(填“a”或"b”);(3)改变金属夹的位置,闭合开关,记录每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对应的圆心角9和电流表示数I,得到多组数据;(4)整理数据并在坐标纸上描点绘图,所得图像如图(b)所示,图线斜率为k,与纵轴截距为d,设单位角度对应电阻丝的阻值为r。,该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可表示为£=,r=;(用R。、比、k、d、r。表示)(5)为进一步确定结果,还需要测量单位角度对应电阻丝的阻值ro.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在图(c)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电阻丝用滑动变阻器符号表示);⑹利用测出的r。,可得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答案(2)b(4)子呼-(R°+Ra)⑸如图所示KK

(2017江苏单科,11,10分)某同学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温控装置,实验原理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当继电器的电流超过15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加热,实现温控。继电器的电阻约20Q,热敏电阻的阻值R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 30.040.050.060.070.0 80.0R,/Q199.5145.4108.181.862.9 49.1(1)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3V,内阻不计)、电源E2(6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0〜200。)、滑动变阻器Rz(0、500。)、热敏电阻R,、继电器、电阻箱(0〜999.9C)、开关S、导线若干。为使该装置实现对30~80℃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电源E应选用(选填"EJ或"E?”),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选填"R」'或"R?")。街铁加热器电源 1-1-R继电器街铁加热器电源 1-1-R继电器'图甲图乙(2)实验发现电路不工作。某同学为排查电路故障,用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电压,则应将如图乙所示的选择开关旋至(选的选择开关旋至(选填“A”、"B”、"C”或“D”).(3)合上开关S,用调节好的多用电表进行排查。在图乙中,若只有b、c间断路,则应发现表笔接入a、b时指针(选填“偏转”或“不偏转”),接入a、c时指针(选填“偏转”或“不偏转”).⑷排除故障后,欲使衔铁在热敏电阻为50C时被吸合,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o(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①将热敏电阻接入电路②观察到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③断开开关,将电阻箱从电路中移除④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⑤断开开关,用电阻箱替换热敏电阻,将阻值调至108.1Q答案⑴E?R2(2)C(3)不偏转偏转⑷⑤④②③①(2021广东,12,9分)某小组研究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需要已选用了规格和量程合适的器材。(1)先用多用电表预判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选择适当倍率的欧姆挡,将两表笔,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右边“0处。测量时观察到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相同倍率下多用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角度越大,由此可判断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2)再按图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①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滑到端(选填"a”或"b”).将温控室的温度设置为T,电阻箱R。调为某一阻值Rs.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某一位置。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和心。断开开关S.再将电压表与热敏电阻C端间的导线改接到D端,闭合开关S.反复调节R.和R.,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与上述记录的示数相同。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电。断开开关S。②实验中记录的阻值®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热敏电阻阻值Rl=o(3)改变温控室的温度,测量不同温度时的热敏电阻阻值,可以得到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答案(1)短接减小(2)①b②大于R0-R02(2022江苏盐城二模,12)利用DIS电流传感器可以测量电容器的电容。让充电后的电容器通过大电阻R放电,电流传感器A与计算机连接,记录放电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数值上等于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可用DIS系统软件计算),Q与充电电压U的比值即电容器的电容C.(1)图甲、图乙为放电法测量电容的两种电路原理图,先让开关S与1端相连,充电结束后,读出电压表的示数。然后把开关掷向2端,得到I-t图像,测量出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在甲、乙两图中,实验系统误差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原因是对实验的影响,使电容测量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DIS系统软件记录的放电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是o

7A(3)某同学选择了正确的实验电路图,经过实验操作获得了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123456U/V10.813.716.820.023.827.0Q/XIOt0.921.201.221.702.082.41请根据以上数据,作出Q-U图作,由图作可得该电容器的电容是UF(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该同学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容器的充电电压的,请结合上述电路原理图,在下面的方框内作出能改变电容器充电电压的电路原理图。(5)该同学在完成电容的测量实验后,把一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调到欧姆挡,正确调零后把红黑表笔同时与电容器的两极接触,请你描述接触后多用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5)多用电表指针先快速偏大角度,后逐渐回到原位置(2021山东,14,8分)热敏电阻是传感器中经常使用的元件,某学习小组要探究一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可供选择的器材有:待测热敏电阻R(实验温度范围内,阻值约几百欧到几千欧);电源卜:(电动势1.5V,内阻r约为0.5Q);电阻箱R(阻值范围0~9999.99Q);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20Q);滑动变阻器比(最大阻值2000Q);微安表(量程100UA,内阻等于2500Q);开关两个,温控装置一套,导线若干。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测量电路,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示连接电路;②闭合SuSz,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微安表指针满偏;③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置不变,断开S2,调节电阻箱,使微安表指针半偏;④记录此时的温度和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RJ'或"R」)。(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不含温控装置)连接成完整电路。(3)某温度下微安表半偏时,电阻箱的读数为6000.00Q,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测量值为Q(结果保留到个位),该测量值(填“大于”或“小于”)真实值。(4)多次实验后,学习小组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填“增大”或“减小”).

In/?,乙答案(l)R(2)如图所示(3)3500大于(4)减小创新(2021辽宁,12,8分)某同学将一量程为250uA的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1.5V的电压表。先将电阻箱R与该微安表串联进行改装,然后选用合适的电源E、滑动变阻器限定值电阻R:,、开关S和标准电压表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设计电路如图所示。⑴微安表铭牌标示内阻为0.8kQ,据此计算R的阻值应为k。。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将R,调为该阻值。(2)开关闭合前,艮的滑片应移动到端。⑶开关闭合后,调节R.的滑片位置,微安表有示数,但变化不显著,故障原因可能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1、2间断路B.3、4间断路C.3、5间短路⑷排除故障后,调节乩的滑片位置当标准电压表的示数为0.60V时,微安表的示数为98uA,此时需要(填“增大”或“减小”)尺的阻值,以使改装电表的量程达到预期值。答案(1)5.2⑵左(或2)(3)A(4)减小(2021湖北,13,9分)小明同学打算估测5个相同规格电阻的阻值。现有一个量程为0.6A的电流表,一个电池组(电动势E不大于4.5V,内阻r未知),一个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用作保护电阻),开关S和导线若干。他设计了如图⑸所示的电路,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把5个待测电阻分别单独接入A、B之间,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基本一致,据此他认为5个电阻的阻值相等,均设为R.第二步:取下待测电阻,在A、B之间接入定值电阻Ro,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第三步:取下定值电阻Ro,将n个(n=l,2,3,4,5)待测电阻串联后接入A、B之间,记下串联待测电阻的个数n与电流表对应示数请完成如下计算和判断:TOC\o"1-5"\h\z(D根据上述第二步,[与R、Ro.E、r的关系式是;= om zo⑵定义丫4T■,则丫与n、R、R。、E的关系是丫= 。⑶已知Ro=12.0Q,实验检测Io=0.182A,得到数据如下表:n12345L/A0.3340.2860.2500.2240.200Y/A-12.5001.9981.4951.0300.495根据上述数据作出Y-n图像,如图(b)所示,可得R=Q(保留2位有效数字),同时可得E=V(保留2位有效数字)。⑷本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对表中丫的测量值影响(选填“有”或“无”).

图(b)答案⑴立增±£⑵吗”(3)2.04.0E E⑷无(2021浙江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