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_第1页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_第2页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_第3页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_第4页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纸金物考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总旅教授一、授课题目实舱一佃育的南津•包和革呈氏集包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实验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操作技术;2、掌握细菌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的方法;3、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4、掌握革兰氏染色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和意义。3课时四、授课重点1、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2、无菌操作技术五、授课难点1、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2、无菌操作技术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八、教材与参考文献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九、思考题.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课程名称:做金曲等任课教师:中恿根及裁课程名称:做金曲等任课教师:中恿根及裁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

基本内容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操作技术:2、掌握细菌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的方法;3、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4、掌握革兰氏染色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和意义。二、实验内容和原理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细菌个体微小,且较透明,必须借助染色法使菌体着色,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可分为简单染色法、鉴别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等,本实验主要做前面两种。(-)简单染色法原理:这是最基本的染色法,由于细菌在中性环境下一般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一种碱性染料如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进行染色。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简单染色不能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二)革兰氏染色法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革兰氏染色过程所用四种不同溶液和作用:强调实验课的要求和规则简单复习理论知识过渡到本实验目的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

1、碱性染料:这在简单染色中已讨论过,此处用结晶紫。2、媒染剂: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常用的媒染剂是碘液。3、脱色剂: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氏阳性细菌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易被脱色。常用的脱色剂是丙酮或乙醇,这里所用的是95%的乙醇。4、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色菌进行比较。这里用的是蕃红花红溶液。近年来由于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提出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肽聚糖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脂肪含量高,经乙醇处理后部份细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变其组织状态,细胞壁孔径大,不能阻止溶剂透入,因而将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洗去而被脱色。虽然如此,革兰氏染色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认为是化学的差别,也有物理结构不同的结果,因为酵母菌细胞壁的成份完全和细菌不同,但具有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三、实验器材1、活材料:培养12-16h的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2、染色液和试剂:草酸镀结晶紫染液、卢哥氏碘液、95%酒精、蕃红染液、复红、乙醛酒精溶液、香柏油、无菌水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简单染色:(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无菌水,按无菌操作法从菌种斜面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并涂成薄膜,涂布面积约1〜1.5cm2,左边涂枯草杆菌,右边涂大简单介绍本次实验所用器材重点介绍制片方法,强调无菌操作

肠杆菌。注意取菌不要太多,图片要均匀。(2)干燥:让涂片自然晾干。(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在火上固定时,用手摸涂片反面,以不烫手为宜。不能将载片在火上烤,否则细菌形态毁坏。(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4)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在废液缸上的搁架上,加草酸核结晶紫染液l-2min。(5)水洗:倾去染色液,斜置载片,用自来水的细水流由载片上端流下,不得直接冲在涂菌处,直洗至从载片上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的颜色为止。(6)干燥:将洗过的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7)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仔细调焦观察细菌的形态。2、革兰氏染色:(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2)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4)结晶紫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Imin。(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2min。(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性。边讲解边演示,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通过提出问题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13)边讲解边演示,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通过提出问题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①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b.用擦镜纸沾少许乙酸酒精溶液将镜头擦2-3次;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强调实验后处理的重②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废纸将香柏油擦干净。五、注意事项1.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否则菌液涂不开。涂片时,滴水不要过多,挑菌量宜少,涂片要均匀,菌膜宜薄。要性.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选用幼龄的细菌。G+iW培养12h-16h,E.co/i培养24h。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六、实验作业(一)绘图绘出Bacillussubtilis和Escherichiacoli革兰氏染色视野图。(二)问题和思考通过正反两方面再次强调实验注意事项1.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布置本次实验报告和关犍的环节是什么?2.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结果可靠?思考题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松金曲号授课教帅姓名及职称:*总根碑一、授课题目 实跄工佃育的穿他和吴豚臬包

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实验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继续学习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2、掌握芽抱、荚膜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法;3、巩固无菌操作技术。3课时四、授课重点1、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2、芽抱、荚膜染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五、授课难点1、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2、芽抱、荚膜染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八、教材与分考文献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九、思考题.若涂片中观察到的只是大量游离芽狗,很少看到芽抱囊及营养细胞,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组成荚膜的成分是什么?涂片一般用什么固定方法,为什么?十、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 日 年 月 日新多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靡名称:松金物等授曲帅姓名及职称:丰总也做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和基本内容教学组织

细菌的芽狗和荚膜染色法一、实验目的1、继续学习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2、掌握芽抱、荚膜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法;3、巩固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内容和原理芽胞、荚膜染色法都是利用细菌各部位(分)的构造不同,它们对染料的亲和力也不同。因此,可以采用各种特殊染色方法,使细菌细胞的不同构造能在显微镜下显示出来,便于观察和区别。(-)芽抱染色法:芽抱又称内生抱子(endospore),是某些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生长到一定时间(对数期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芽抱有的长在中央或近中央,圆形或椭圆形,芽抱的大小,位置,在分类鉴定上有一定的意义,它仅仅是芽狗细菌生活史的一个环节,它还是检验培养基灭菌彻底不彻底的依据。芽抱壁厚、透性低,着色和脱色均较困难,当用弱碱性染料(孔雀绿)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染色时,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抱内,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蕃红液)染色后,芽抱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是芽抱和菌体更易区分。菌体呈红色而芽抱呈绿色。(二)荚膜染色法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或胶状物质,其成分为多糖、糖蛋白或多肽。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而且可以溶于水,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荚膜虽不是细胞的主要结构,但它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质,并能保护细胞免受干燥的影响,同时能增加某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使之抵御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而且可以溶于水,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通常用负染色法染色,使细菌和背景着色,背景与菌体之间形成一透明区即荚膜,便于观察,由于荚膜很薄,容易变形,在制片是一般不用加热固定。先点评上次实验作业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1、菌种:蜡样芽抱杆菌约2d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2d无氮营养基琼脂斜面培养物。2、染色液和试剂:5%孔雀绿水溶液、0.5%蕃红溶液、碳素墨水、甲醇、生理盐水等3、器材:试管夹、酒精灯、接种针、载玻片、显微镜、香柏油、乙酸酒精、擦镜纸等。四、实验方法1、芽抱染色:(1)制片:按常规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用试管夹夹住玻片的一端,在涂片上滴加孔雀绿3-4滴,维持5min;(3)水洗:待玻片冷却、用细水流冲洗至流出的水为无色;(4)复染:蕃红溶液复染2-3min,水洗;(5)镜检:干后,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仔细调焦观察。2、荚膜染色(湿墨水法):(1)制备菌和墨水混合液:加一滴墨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然后挑取少量褐球固氮菌与之充分混合均匀:(2)加盖玻片:将一洁净盖波片盖在混合液上,然后在盖波片上放一张滤纸,轻轻按压以吸去多余的混合液;(3)镜检: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五、注意事项1、供芽抱染色用的菌种应控制菌龄,使大部分芽抱仍保留在菌体上为宜。2、染色加热过程要及时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3、荚膜染色涂片不要用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4、涂片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滴加水,以防破坏其荚膜原形。六、实验作业(一)绘图.绘出表示芽抱杆菌的形态特征,注意芽抱的形状、着生位置及芽泡囊的形态特征。.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细菌的菌体和荚膜的形态。(二)问题和思考1.若涂片中观察到的只是大量游离芽抱,很少看到芽抱囊及营养细胞,简单介绍本次实验所用器材再次介绍制片方法,强调无菌操作边讲解边演示,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再次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布置本次实验报告和思考题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2.组成荚膜的成分是什么?涂片一般用什么固定方法,为什么?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蝴名称:欲士物等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郭伟代讲师一、授课题目卖龄三数钱育的彭忠乩*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实验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初步了解放线菌带形态特征。3课时四、授课重点1、放线菌的制片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五、授课难点1、放线菌的制片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八、教材与参考文献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九、思考题.试比较三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十、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 日 年 月 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郭伟云讲师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先点评上次实2、初步了解放线菌带形态特征。二、实验内容和原理验作业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带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结合理论知识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带叫基和图片讲解实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抱子丝及布子。放线菌的抱子丝形状和抱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了不打乱抱子的排列情况,常用印片染色法和胶带纸粘菌染色法进行制片观察。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条件下的形态特征,本实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1)杆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杆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不同生长期的形态。(2)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3)印片法验原理

将要观察带放线菌带菌落或菌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抱子丝带形态、抱子带排列及其形状等。该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我们本次实验主要采用印片法来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三、实验器材.菌种:细黄链霉菌(.“repfawycs,"2〃叨。丫〃5)又称5406或青色链霉菌(Sglaucus),弗氏链霉菌(S.fradiae);.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器材:载玻片,玻璃纸,小刀,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香柏油,乙酸-乙醇混合液,显微镜。四、实验方法(1)印片:用解剖刀取放线菌培养体一块,将菌面朝上放在一载玻片上,另取一洁净载玻片置于火焰上微热后,盖在菌苔上,轻轻按压,使培养物(气丝、抱子丝或抱子)粘附(“印”)在后一块载玻片的中央,有印迹的一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2)染色:用碳酸复红覆盖印迹,染色约Imin后水洗;(3)镜检:干后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抱子丝、抱子的形态及抱子排列情况。五、注意事项1、铲菌苔时注意不要将琼脂铲得太厚,以免影响压片;2、玻片不要太热,以免琼脂融化,干扰放线菌的附着;3、制片过程中切不可涂片,以免破坏菌丝形态;4、印片完毕后注意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上进行固定,印片不要用力过大压坏琼脂培养基,也不要挪动,以免改变放线菌的自然形态:5、观察时宜采用略暗的光线。六、实验作业(一)绘图绘出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二)问题和思考.试比较三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简单介绍本次实验所用器材边讲解边演示印片方法,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再次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布置本次实验报告和思考题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蝴名称:於金曲考 授课教帅姓名及职称:郭脩表讲师一、授课题目卖舱8母多育的影思也见法他能的妻,|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实验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3课时四、授课重点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2、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的原理五、授课难点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2、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的原理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八、教材与参考文献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九、思考题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十、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 日 年 月 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郭伟云讲师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先点评上次实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验作业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结合理论知识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和图片讲解实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抱子。验原理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三、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简单介绍本次养物:2、染色液和试剂:0.05%和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实验所用器材3、器材:废液缸、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边讲解边演示母菌苔放入上述液滴里,混合均匀;实验方法,并强(2)用银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调实验注意事使其盖在菌液上;项(3)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优秀教案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4)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数量的变化;(5)用0.05%的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重复上述操作。五、注意事项1,加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2、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六、实验作业(一)绘图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出芽生殖方式。(二)问题和思考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再次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布置本次实验报告和思考题响?试分析其原因。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蝴名称:欲士物等授课教帅姓名及职称:列儡法副盆赧一、授课题目实舱八播某某的刷卷星火备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实验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则;2、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3、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4、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了解几种常用灭菌方法。6课时四、授课重点1、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五、授课难点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八、教材与参考文献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九、思考题为什么微生物培养需要不同的培养基?十、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 日 年 月 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松士物考实龄 授课教师姓名及取称:利浦涛副栽栽基岑向客一,实除目的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则;2、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3、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4、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了解几种常用灭菌方法。二,宴除原理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基质。它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类营养要素。由于不同微生物细胞组成不同,因而所需营养基质不同,为了分离、培养和鉴定不同的微生物,必须根据其需要,配制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的种类繁多,根据培养基的成分、物理性状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灭菌是指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一切微生物营养体、芽胞和抱子。灭菌方法很多,可分为加热、过滤、照射和化学药品法等。常用加热灭菌法:1、干热灭菌:这种灭菌法是利用热空气使物体升温,而导致物体上所带的微生物由于干热脱水而死亡。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的灭菌,对于带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不能使用此法灭菌。2、高压蒸汽灭菌法此种灭菌方法的原理是在一密闭容器中,煮沸时形成的蒸汽不能扩散到容器外面去,而堆积在密闭的容器内,使蒸汽压力升高;随着水的煮沸,温度也就相应增高。利用过热的蒸汽来使细菌及其耐热芽抱蛋白质凝固变性,以致失去生命力,从而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高压蒸汽灭菌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一般在1.05kg/cm2(15磅/英寸2),121.30C保持15—30分钟进行灭菌,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细胞及其芽抱或抱子。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仪器叫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对象是培养基、玻璃器皿和各种不因高温处理而变质的物品材料。但对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的溶液或培养基不宜用此种方法。三、看材和用品.1000ml刻度分装搪瓷缸、200ml烧杯、角匙、天平、称量纸或小烧杯、pH试纸、500ml三角瓶,18mmxl80mm试管、纱布、棉花、10ml移液管等。.牛肉膏、蛋白陈、NaCl、10%NaOH溶液、10%盐酸溶液。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先点评上次实验作业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简单介绍本次实验所用器材边讲解边演示,

0、方依和步球.培养基配方:牛肉膏5.0g,蛋白陈10.0g,NaC15.0g,琼脂20.0g,蒸储水1000ml,pH7.0...操作步骤(1)用称量纸分别称取牛肉膏5.0g、蛋白陈10.0g,把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与蛋白陈一起放入200ml的烧杯中,然后加入100ml水,置电炉上加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用玻璃棒把称量纸挑出冲净(用洗瓶洗,冲洗液流入烧杯)。(2)将溶解的混合液倒入1000ml搪瓷缸中,称取5.0gNaCl加入,洗涤烧杯2〜3次,洗液倒入缸中,补足自来水到1000ml(液体培养基制成,即可分装),搅拌加热煮沸。(3)称取20g琼脂,放入煮沸的溶解液中,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防琼脂沉淀糊底或溢出杯外。(4)待琼脂完全融化后,再补足自来水,趁热用玻璃棒蘸少许液体点在pH试纸上测定酸碱度并用NaOH或HC1溶液调整pH值至7.2〜7.4。(5)趁热分装入15mmX150mm试管中,每管5ml(斜面用)。18mmX180mm试管,每管分装15ml(平板用)。(6)将余下的分装在500ml三角瓶中(每瓶约300ml).(7)将上述分装在各种容器中的培养基,塞好棉塞,捆扎好。O.IMPa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9)摆斜面灭菌后,需做斜面的试管,应待培养基冷却至50〜60℃(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斜面上冷凝水太多)后,摆成斜面。斜面的斜度要适当,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长度的二分之一。摆放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污棉塞,冷凝过程中不要移动试管,待斜面完全凝固后,再收起使用或贮藏。整金有旗1、称取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称一种药品:2、蛋白陈极易吸湿,称取时动作要迅速;3、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其他药品加热溶解到快沸时,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熔化,此过程要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并控制火力,防止沸腾外溢:4、分装量根据试管大小和实际需要而定,固体培养基装量约为管高的1/5,液体培养基的装量约为管高的1/4,三角瓶的装量不超过瓶体的1/2;5、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将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污染。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强调注意事项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蝴名称:於金曲等授课教帅姓名及职称:龙启焉讲帅一、授课题目实舱自检金物的令喜与电也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实验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6课时四、授课重点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基本原理五、授课难点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基本原理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八、教材与参考文献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九、思考题.在你所实验的三种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稀释分离时,为什么要将已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到45〜50C左右才能倾入到装有菌液的培养皿内?.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十、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 日 年 月 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高启禹讲师基岑向客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一,实除目的先点评上次实1、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验作业二,卖除承理结合理论知识在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的,为了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当我们希望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出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这种获得纯培养物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为了获得纯种的微生物,一般根据该微生物营养或培养特点,或对某种抑制剂的耐受性不同,或对某种环境条件要求不同,从而制作或设置一些选择性培养基,或选择性培养条件,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划线法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该纯种菌株。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在这里生活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都极其丰富,因此,土壤是我们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来源,可以从其中分离纯化到许多有用的菌株。讲解实验原理简单介绍本次三、者材和用品实验所用器材.样品土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陈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其它盛9nli无菌水的试管、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无菌培养皿。0、方汝和步乘(一)、稀释混合平板法.细菌的分离土壤稀释液的制备①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三角瓶中,振荡15〜20分钟,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约20〜30秒,即成10」的土壤悬液。②另取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编号为1。2、10-3、10一4、10-5、10一6及10-7,用无菌吸管吸取10」土壤悬液1mL加入编号10-2的无菌试管中,吹吸三次,使之混合均匀,即成10.2的土壤稀释液。再用另一支吸管吸取10-2试管中的土壤稀释液1ml,加入编号10a的无菌试管中,轻轻摇动,使之混合均匀,即成10.3的土壤稀释液,一定要每次更换一支无菌吸管(连续稀释)。同法依次分别稀释成10-4,104和10.6等一系列稀释度菌悬液(见图1)„边讲解边演示,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2)平板制作将无菌培养皿编上104、10-5、10一6号码,每一号码设三个重复,用1ml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要求吸10《稀释液各1mL分别放入编号104的三个培养皿中。同法吸取10-5稀释液各1mL分别放入编号10-5的三个培养皿中。再吸取10.4稀释液各1ml,分别放入编号10.4的三个培养皿中。然后在9个培养皿中分别倒入15ml已融化并且冷却至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陈琼脂培养基,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固后即成平板,整个操作过程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见实验1)。图1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操作过程(3)培养与移植待平板完全冷凝后,将平板倒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检查分离结果。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的斜面上,然后置于37C恒温箱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查菌苔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它杂菌混杂,就可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至获得纯培养。.放线菌的分离由于放线菌在培养基上蔓延生长不如真菌快,其繁殖速度又比细菌慢,故分离这类微生物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细菌和霉菌的蔓延,以免妨碍放线菌的生长。为了保证放线菌的优势生长,可对样品做如下处理:(1)为了除去部分细菌,可先将土壤进行风干。因为细菌营养体遇干燥环境容易死亡,而放线菌比细菌的抗干燥能力强。风干的土壤与少量CaCO,混合,于28℃培养数天,更能进一步减少细菌和增加放线菌的数量。(2)选用的土壤稀释度要根据放线菌的多少来决定,可用1。3、104或其它稀释度。在所选用的稀释液中加入100g/L酚10滴,充分混匀,可进一步减少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一般放线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C,培养5〜7天,培养基为高氏一号培养基。具体操作过程见“细菌的分离”。.霉菌的分离大多数霉菌为好氧微生物,必须有充足的氧气才能很好地生长。霉菌能耐受较酸性环境,所以一般分离霉菌时取偏酸性、含有机质较丰富的接近表层的土壤,特别是森林土壤中含有较多霉菌。如果用特定的材料为培养基分离霉菌,经培养后,长出的菌种可能较为单一。比如用新鲜的桔皮保温培养,容易长出青霉。分离方法具体操作过程见“细菌分离”,只是将稀释度向前移2位数。采用马丁氏(Martin)琼脂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1/3000的孟加拉红水溶液,使用时每10ml培养基再加0.03%链霉素溶液1ml(含链霉素30ug/ml),用28〜30℃下培养3〜5天,待菌落长出后,检查结果。(-)稀释涂布平板法此法与稀释混合平板法基本相同,无菌操 /入作也一样,所不同的是先将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融化,在火焰旁注入培养皿,摇匀后制成平板,然后用 幽也忽少三支1ml无菌吸管分别由10*、10.5、10.6三管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对号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 11轻轻地涂布均匀,然后分别倒置于28C和37℃ -^2/温箱中培养后,再挑取单个菌落,直至获得纯培养。(三)平板划线分离法 图2平板划线操作图.将各种固体培养基融化后制成平板,并用记号笔标明培养基名称。.划线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挑取上述10-1的土壤稀释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如图2),划线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划线,其目的都是通过划线将样品在平板上进行稀释,使形成单个菌落。常用划线方法有下列三种:(1)交叉划线法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悬液一环,先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70°角,并将接种环上的残菌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第二次平行划线,再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如图3),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温箱培养。(2)连续划线法用接种环挑取样品在平板培养基上作连续划线(如图14-3b),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温箱培养。图3划线分离图左为交叉划线法 右为连续划线法(3)挑菌同稀释平板法,一直到菌分纯为止。A,作业•在你所实验的三种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稀释分离时,为什么要将已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到45~50。(:左右才能倾入到装有菌液的培养皿内?.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松金物考授课敕帅姓名及职称:康帮助教一、授课题目卖险上般士曲出步的削窕: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实验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了解显微镜计数的原理;2、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直接计数的方法3课时四、授课重点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直接计数的方法五、授课难点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直接计数的方法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八、教材与参考文献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九、思考题计数时,格线上的菌体如何计数?

十、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 日 年 月 日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康静助教教学手段和

教学组织验作业先点评上次实验作业单细胞微生物个体生长时间很短,很快进入繁殖阶段,生长和繁殖难以分开,个体生长很难测定,而且实际应用意义不大。因此,它们的生长不是依据细胞大小,而是以群体的生长作为单细胞微生物生长的指标。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很多,但不外乎是总菌计数和活菌计数两大类。常用计数板作微生物的镜检直接计数,其计得的是死菌和活菌的总和,故称总菌计数法。而平板菌落计数法因能计测样品中的活菌数,故称活菌计数法。一,卖除可的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1、了解显微镜计数的原理: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2、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直接计数的方法二.卖舱麻理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适合于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果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抱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一般细菌则采用细菌计数板。二者的原理和部件均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故细菌不易看清。

图15T血球计数板平面图(中间平台分为两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而图(中间平台与盖玻片之间有高度为0」的间隙)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构成的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方格网(图15-1),每个方格网共分9个大格,每格的边长为1mm,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常被用作微生物的计数。计数室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a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b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两种计数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大方格都由400个小格组成,即图15T血球计数板平面图(中间平台分为两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而图(中间平台与盖玻片之间有高度为0」的间隙)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如果设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即(0.1mm3中的总菌数)为A/5X16(或25)XB。所以1ml菌液中的总菌数=A/5X16(或25)XIOXIOOOXBo三舞材和用扁.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la菌悬液。.器具显微镜、血球计数板、酒精灯、接种环、无菌水、吸管、盖玻片、计数器。简单介绍本次实验所用器材0、方位和步藤.稀释将酿酒酵母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菌液如不浓,可不必稀释。.镜检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后才能进行计数。.加样品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细口滴管将稀释的酿酒酵母菌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行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室均能充满菌液。注意不可有气泡产生。.显微镜计数静止5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在计数前若发现菌液太浓或太稀,需重新调节稀释度后再计数。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可选4个角和中央的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数。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值来计算样品的平均含菌量。.清洗血球计数板使用完毕后,将血球计数板在水龙头上用水柱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完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新洗涤至干净为止。边讲解边演示,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A,作业将所计的5个中方格中的菌数填入下表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雕名称:极士物学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闺般助教一、授课题目实般,•棘垃条件对於或物金机的彩响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实验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了解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了解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3课时四、授课重点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五、授课难点温度、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规律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

八、教材与参考文献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九、思考题环境因素是如何对微生物生长产生影响的?十、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 日 年 月 日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闫欣助教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实验目的先点评上次实1、了解温度、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区别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pH与最适代谢温度、pH.验作业一、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要有一定的温度条件,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生长温度范围。在生长范围内又可分为最高,最适和最低三种生长温度。如温度超过最高或最低温度时,微生物均不能生长,或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死亡。按照微生物要求的生长温度范围,可将其分为高温性,中温性和低温性三个结合理论知识类型,大多数微生物是中温性的,它们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5〜37℃之间,故实验室中培养微生物常用此温度范围。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并掌握测定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方法。讲解实验原理

(-)器材和用品.菌种牛肉膏蛋白膝斜面上培养48小时的枯草杆菌(B.subtilis')或大肠杆菌(E.coli)。.培养基牛肉膏蛋白陈琼脂斜面。.器具酒精灯,接种针,冰箱,恒温箱。(-)方法和步骤.接菌按无菌操作方法进行。(1)在5支牛肉膏琼脂斜面培养基上都接种上枯草杆菌,接种时划曲线或直线。(2)在另5支牛肉膏琼脂斜面上都接种上大肠杆菌,接种时划直线或曲线。.培养与观察(1)培养将上述接好的菌种,分别放入0℃、15℃、30℃,37℃、50℃五种温度下培养。(2)观察48小时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简单介绍本次实验所用器材边讲解边演示,并简单介绍本次实验所用器材边讲解边演示,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菌种0℃15℃30℃37℃枯草杆菌大肠杆菌50℃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简单介绍本次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简单介绍本次实验所用器材边讲解边演示,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记载实验结果,填入下表。注:生长情况记载可采用:不生长(-);生长一般(+);生长良好(++I.高温和低温对微生物生长各有何影响?为什么?二、氢离子浓度(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pH值范围,即环境中的氢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直接的影响,大多数细菌和放线菌适于中性或微碱性环境,酵母菌和霉菌则适于在弱酸性或酸性环境中生长,当环境的pH值超过其适于生长的范围时,微生物的生长则受到明显的阻抑或不能生长。(一)器材和用品.菌种在牛肉膏蛋白陈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培养液准确分装为8ml的牛肉膏蛋白族培养液8支,高压蒸汽灭菌。.试剂无菌水、0.2MK2Hp。八0.1M柠檬酸、0.2M硼酸、OZMNaOH。.器具酒精灯、1ml无菌吸管、接种环。(-)方法步骤1.调pH值取足量分装为8ml的牛肉膏蛋白陈培养液7支,分别按下表所列容量加入各种溶液,调成不同pH值的培养液(ml)

管序号0.2MK,HPO,0.1M柠檬酸0.2M硼酸0.2MNaOH牛肉膏液体培养基总量调整后pH值).010.31.7一一8102.620.91.1一一8104.431.30.7一—8106.041.50.5一一8106.851.90.1——8107.66一一1.30.78109.27——1.01.081010.0.按无菌操作方法,分别于各管中各接种大肠杆菌0.2ml,分别标明试管序号。.另取8ml的牛肉膏蛋白陈液二支,按无菌操作的方法用无菌吸管移入无菌水2.2mL使其体积也为10.2mL作为对照。.将上述接种好的培养物置于37℃下培养。48小时后观察记载实验结果。(三)作业1.记载结果,填入下表:值菌名、、、2.64.46.06.87.69.21大肠杆菌注:根据混浊程度,确定生长情况:不生长(-);稍生长(+);生长一般(++);生长良好(+++12.氢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赚名称:於金物考授课敕师姓名及职称:郭伟看讲帅一、授课题目实除九献金曲的安理上他反虐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实验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学习几种主要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试验及检验方法;2、认识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了解这些生化试验的原理。3课时

四、授课重点1、微生物生理代谢的检验方法五、授课难点1,微生物生理代谢的检验方法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八、教材与实考文献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九、思考题1、以上生理生化反应能用于鉴别细菌,其原理是什么?2、糖发酵试验中为什么要设对照?十、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 日 年 月 日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郭伟。讲帅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一、实验目的先点评上次实1、学习几种主要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试验及检验方法;2、认识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了解这些生化试验的原理。验作业二、实验内容和原理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微生物代谢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即使同属化能异养菌中的不同微生物,它们分解生物大分子的能力,分解利用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的途径和产生代谢产物也各不相同等等。此外,微生物代谢类型多样性具体表现在生化反应的多样性,因此人们在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工作中,常利用其生化反应作为重要依据。1、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生物大分子能力各有不同。只有那些能够产生并分泌跑外酶的微生物才能利用大分子有机物。如:油脂水解(脂肪酶)、淀粉水解(淀粉酶)、明胶液化(蛋白酶)等。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过程可以通过观察细菌菌落周围的物质变化来证实。淀粉水解试验原理: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但细菌水解淀粉的区域,用碘测定不再产生蓝色,表明细菌产生淀粉酶。2、糖类发酵试验原理细菌具有分解某些糖类的特定酶,可根据细菌分解利用糖能力的差异,表现出是否产酸产气作为鉴定菌种的依据。是否产酸,可在糖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澳甲酚紫(即B.C.P指示剂,其pH在5.2以下呈黄色,pH在6.8以上呈紫色),经培养后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产气,可从培养基中的杜氏小管中是否有气泡观测。三、实验器材1、菌种:大肠杆菌(E.coli)、枯草芽抱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简单介绍本次变形杆菌:2、培养基和试剂: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蔗糖发酵培养基和乳糖发酵培养基试管各3支(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等。3、器材:试管架、接种环、酒精灯等。四、实验方法实验所用器材

1、淀粉水解试验边讲解边演示(1)无菌操作制固体淀粉培养基平板;实验方法,并强(2)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化成3部分,将大肠杆菌、枯草芽泡杆菌、金调实验注意事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不同部分划线接种,在平板的反面分别写上菌名;(3)37℃恒温倒置培养24h;项(4)观察各种细菌的生长情况,将平板打开盖子,滴入少量Lugol's碘液于平皿中,轻轻旋转平板,使碘液均匀铺面整个平板;(5)判断结果。如菌苔周围出现无色透明菌,说明淀粉已被水解,为阳性。透明圈的大小课初步半段该菌水解淀粉能力的强弱,即产生胞外淀粉酶活力的高低。2、糖发酵试验(1)试管标记:在试管外壁标明发酵培养基名称和接种细菌菌名。(2)接种:取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试管3支,分别接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第三支不接做对照;取蔗糖发酵培养基试管3支,分别接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第三支不接做对照。(3)培养:将接种的和做对照的6支试管放置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4)观察各试管颜色变化及德汉氏小管中有无气泡。与对照管比较,若糖发酵管保持原有颜色,其反应结果为阴性,表明该菌不能利用该种糖,记录用“一”表示;如呈黄色,反应结果为阳性,表明该菌能分解该种糖产酸,记录用"+”表示。培养基中有气泡为阳性反应,表明该菌分解糖能产酸并产气,记录用“㊉”表示;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记录用“一”表示。五、注意事项再次强调实验1、淀粉水解试验中加碘液时淀粉要铺满整个平板;注意事项2、糖发酵试验要注意杜氏小管的置入方法;3,在接种后,轻缓摇动试管,使其均匀,防止倒置的小管进入气泡。六、实验作业(一)填表布置本次实验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出芽生殖方式。报告和思考题分别将淀粉水解试验("+”表示阳性,表示阴性)和糖发酵试验(“+”表示产酸或产气,表示不产酸不产气)结果填入下表:菌名 大肠杆菌枯草芽抱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淀粉水解能力糖类发酵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对照葡萄糖发酵乳糖发酵(二)问题和思考1、以上生理生化反应能用于鉴别细菌,其原理是什么?2、糖发酹试验中为什么要设对照?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蝴名称:欲士物等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郭伟代讲师一、授课题目实龄十备耕保莪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实验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学习和掌握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2、了解各种保藏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的目标微生物;3、学习并掌握几种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3课时四、授课重点1、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2、常用菌种保藏方法五、授课难点1、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2、常用菌种保藏方法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七、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八、教材与参考文献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九、思考题根据你自己的实验,谈谈1~2种菌种保藏方法的利弊?十、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年月 日 年 月 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郭伟云讲师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dtt-r.l,/rj菌种保藏一、实验目的先点评上次实1、学习和掌握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2、了解各种保藏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的目标微生物;3、学习并掌握几种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验作业保藏微生物菌种的目的不仅要保存菌株的生命本身,而且还必须要尽可结合理论知识能地使菌株的遗传性状保持不变,同时保证其在整个保存过程中不被他种微生物污染。因此,选择一种能够长期有效且稳定的保藏微生物菌种的方法事关重要。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且保存方法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亦有许多。但是不管有多少种菌种保藏方法,其基本原理都要求使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至最低程度,从而使其处于不活泼的状态,即休眠状态。就微生物本身而言,保藏就是要利用它们处于休眠状态的抱子或芽抱而进行;而从环境条件来说,就是要选用低温、干燥和缺氧等三个条件。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讲解实验原理1.传代培养保藏法介绍每种保藏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方法的使用及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C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其优缺点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抱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2、悬液保存法:即使微生物混悬于适当溶液中进行保存的方法。常用的有,①蒸储水保存法:适用于霉菌、酵母菌及绝大部分放线菌,将其菌体悬浮于蒸储水中即可在室温下保存数年。本法应注意避免水分的蒸发。②糖液保存法:适用于酵母菌,如将其菌体悬浮于10%的蔗糖溶液中,然后于冷暗处保存,可长达10年。除此之外,也可使用缓冲液或食盐水等进行保存。3.载体保藏法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抱子或抱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再将需保存的微生物进行大量接种,培养至菌丝能用肉眼确认的程度为止,移入干燥器中经短时间干燥或风干后密封,冷藏或室温保存。②砂土保存法:取清洁的砂,过60目筛去掉大砂粒,并用磁铁吸去砂中铁屑,再用NaOH溶液、10%HC1溶液和水交替清洗数次,干燥后,置于

试管或安瓶管中保持2〜3cm深,再经干热灭菌后,加入1ml菌种培养液,经充分混匀后,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完全干燥后熔封保存。也可用二份洗净的砂(经HC1预处理)和一份贫瘠、过筛的黄土搀和后灭菌,再进行菌种保藏。③硅胶保存法:以6〜16目的无色硅胶代替砂子,干热灭菌后,加入菌液。加菌液时,由于硅胶的吸附热常使温度升高,因而需设法加以冷却。④磁珠保存法:将菌液浸入素烧磁珠(或多孔玻璃珠)后再进行干燥保存的一种方法。在螺旋口试管中装入1/2管高的硅胶(或无水CaSO4),上铺玻璃棉,再放上10〜20粒磁珠,经干热灭菌后,接入菌悬液,最后冷藏、室温保藏或减压干燥后密封保藏。本法对酵母菌很有效,特别适用于根瘤菌,可保存长达两年半时间。⑤款皮保存法:在熬皮内加入60%的水,经灭菌后接种培养,最后干燥保藏。@纸片(滤纸)保存法:将灭菌纸片浸入培养液或菌悬液中,常压或减压干燥后,置于装有干燥剂的容器内进行保存。4.真空干燥保藏法这类方法包括冷冻真空干燥法和L一干燥法。冷冻真空干燥法是将要保藏的微生物样品先经低温预冻,然后在低温状态下进行减压干燥。L-干燥法则不需要低温预冻样品,只是使样品维持在10—20C范围内进行真空干燥。5、冷冻保存法适用于抗冻力强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在其菌体细胞外遭受冻结的情况下而不受损伤,而对其它大多数微生物而言,无论在细胞外冻结还是在细胞内冻结,都会对菌体造成损伤,因此当采用这种保藏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选择适于冷冻干燥的菌龄细胞;②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因为某些微生物对冷冻的抵抗力,常随培养基成分的变化而显示出巨大差异;

③要选择合适的菌液浓度,通常菌液浓度越高,生存率越高,保存期也越长;(4)最好在菌液内不添加电解质(如食盐等);⑤可在菌液内添加甘油等保护剂,以防止在冷冻过程中出现菌体大量死亡的现象。同样,也可添加各种糖类、去纤维血液和脱脂牛乳等具有良好保护效果的溶剂,但对有些微生物而言,不加保护剂时更有效。⑥原则上应尽快进行冷冻处理,但当加入保护剂时,可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处理。⑦就动物细胞而言,应在一20C范围内以1'C/min左右的速度缓慢降温,此后必须尽快降到贮藏温度;而对绝大多数微生物而言,则不必如此,如结构较为复杂的原虫则可在一35℃范围内进行缓慢降温,而噬菌体则必需采用上述的二阶段法进行冷冻;⑧若进行长期保存,则贮藏温度越低越好;⑨取用冷冻保存的菌种时,应采取速融措施,即在35〜40℃温水中轻轻振荡使之迅速融解。而就厌氧菌来说,则应选择静置融化的措施。当冷冻菌融化后,应尽量避免再次冷冻,否则菌体的存活率将显著下降.三、实验器材1、菌种:培养12-16h的大肠杆菌,灰色链霉素,酿酒酵母;2,试剂:液体石蜡、河沙、红土等:3、器材:无菌吸管、安甑管、60目筛子、冰箱等。四、实验方法1、液体石蜡法(1)矿油灭菌:将液体石蜡分装包扎,121C灭菌30min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蒸气蒸发备用;(2)菌种培养:将菌种在斜面上培养成熟:(3)灌注矿物油:用无菌吸管吸取无菌的液体石蜡,加入已长好菌的斜面上,其用量以高出斜面顶端1cm为准,使菌种与空气隔绝;(4)低温(5℃左右)保藏:将试管直立,置冰箱中保存。2、砂管保藏法(1)制备沙管:河沙60目过筛一去杂质漂洗一烘干分装一灭菌一烘干;简单介绍本次实验所用器材边讲解边演示实验方法,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2)准备菌种:在合适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抱子;布置本次实验报告和思考题(3)接种:干法接种,直接将放线菌、真菌抱子接种于沙管中。湿法接种,先将斜面培养物制成菌悬液,吸取菌悬液于沙管中(每管约10滴)布置本次实验报告和思考题(4)干燥保藏:将含菌沙管放在含干燥剂的干燥器中吸水干燥。低温或室温下干燥处保藏。五、实验作业根据你自己的实验,谈谈1〜2种菌种保藏方法的利弊?武术教案班级人数II期课次第1次

课的基本内容一、学习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二、学习三路长拳第一段1-4动II的任务1、使学生初步了解武术的基本练习功法,并掌握练习的技术要领。2、通过长拳学习,了解套路动作结构、路线及特点。3、提高学生柔韧、乂敏、平衡素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手型、步型、手法、腿法三路长拳中的虚步亮掌课的部分时间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开始部分5,1、体育委员集合鹏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4、安排见习生队形: △△教师xxxxxxxxxxxxxx教法:宣讲法准备部分811,绕山径场慢跑二圈(2X400m)2,徒手操(4X8拍)(1)头部运动(2)四肢运动(3)俯背运动(4)弓步运动(5)仆步压腿(6)正压腿(7)膝关节运动(8)踝、腕关节运动组织:1、成两列纵对慢跑,队伍整齐,速度适中2、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教法: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要求:准备活动充分族本部分36,一、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1、手型:拳:拳握紧,拳面平、直腕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屈紧扣于虎口处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步型:弓、马、仆、虚、歇、丁步,坐盘,插步,盖步武术教案组织:集体练习教法:1、简介本课程基本功练习内容2、详细讲解手型、步型等的动作要点及演练技巧并示范,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部分间

基本部分32,冲拳:出拳快速有力,寸劲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架拳: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推掌:挺胸、收腹、立腰、出掌快速有力,有寸劲亮掌:抖腕、亮掌与转头同时完成3,步型:弓、马、仆、虚、歇、丁、坐盘4、步法:击步、垫步等二、三路长拳第一段1-4动特点:姿势挺拔,动作舒展,快速有力3、学生模仿,教师纠错4、学生练习基本功法,教师指导1、纠正易犯错误,继续练习2,学生再练习要求:仔细观察记忆,认真练习组织:集体练习教法:1、教师示范并讲解练习要领2,学生跟练3、学生自练,教师口令提示4、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5、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结束部分5,I、集合整队2,师生放松静力性放松抖动四肢放松3、课后小结4、师生再见组织:集体练习教法:1、教师提示并口令指挥1、学生放松2、教师总结3、提示课外练习注意事项要求:积极放松场地布置田径场器材及设备课后小结备注武术教案班级人数日期课次第2次

课的基本内容一、正侧压腿、正侧踢腿、里介腿、外摆腿二、三路长拳5-8动!1的任务1、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并掌握腿法练习的正确方法。2、继续学习长拳套路动作,并能前后贯穿练习。量点难点战点:基本功练习中的挺胸、五腰或塌腰难点:长拳中的大跃步前穿课的部分时间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开始部分3'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1、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2,安排见习生队形: △△教师xxxxxxxxxxxxxx准备部分18'1,绕田径场慢跑二圈(2X400m)2、徒手操(4X8拍)(1)头部运动(2)四肢运动(3)俯背运动(4)膝关节运动(5)踝、腕关节运动3、专门性练习:拉韧带组织:1、成两列纵对慢跑.队伍整齐2、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3、专门性练习由肋木辅助练习教法:1、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2、教师讲解压韧带要领并示范3、学生练习出本部分30,-、正侧压腿、正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1、正压腿要点:直体向前、向下压振,逐渐加大振幅,逐步提高腿的高度2、侧压腿要点:同正压腿组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教法:1、简介基本功练习内容2、教师讲解示范,并强调动作要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3、教师领做,学生跟练武术教案课的内容组织教法课的 时课的内容组织教法部分 间

基本部分32,3、正踢要点:抬头挺胸,身体中正。4、侧踢要点:脚尖向脑后走。5、里合要点;保持上肢中正。6、外摆要点:展胯,动作幅度大。二、三路长拳5-8动5,弹腿冲拳6,大跃步前穿7,弓步击掌8、马步架掌4、学生集体练习,教师纠错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纠错要求1、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练习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动作3、反复练习,思考动作,体会动作要领组织:集体练习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2、师生同步练习3、学生练习,教师口令指挥4、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5、教师总结结束部分5,1、集合整队2、师生放松(1)伸展性放松(2)抖动四肢放松(3)呼吸调整放松3、课后小结4、师生再见组织:集体练习教法:1、教师提示并口令指挥2、学生放松3、教师总结4、提示课外练习注意事项要求:积极放松场地布置田径场器材及设备课后小结备注武术教案班级人数日用课次第3次

课的基本内容一、腰功、跳跃、平衡练习二、三路长拳第二段1-5动三、单足跳、蛙跳等!1的任务1、进一步学习武术法本功,提高腰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2、学习三路长拳新动作并复习已学的。3、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及腰的柔韧性。重点难点重点:套路学习的虚步栽拳、提膝穿掌的方向路线难点:基本功练习腰的灵活性课的部分时间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开始部分5,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4,安排见习生队形: △△教师xxxxxxxxxxxxxx准备部分15'1,绕田径场慢跑二圈(2X400m)2、徒手操(4X8拍)(1)头部运动(2)四肢运动(3)俯背运动(4)膝关节运动(5)踝、腕关节运动(6)拉韧带3、专门性练习:基本功、五步拳组织:1、成两列纵对慢跑.队伍整齐2、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3、专门性练习由肋木辅助练习教法:1、教师讲解基本功要领并示范2、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3、学生练习五步拳,教师指导纠错基■1、部分20'一、腰功、跳跃、平衡练习1、前俯腰要点:两腿挺膝伸直,挺胸、塌腰、收股,并向前折体2、涮腰要点:尽量增大绕环幅度3、翻腰要点:两手臂尽量伸宜组织:集体练习教法:1、教师完整示范2、教师分解教学3、教师讲解示范单个动作4,教师领做,学生跟练武术教案课的部分时I'hJ课的内容组织教法

基本部分3072014、腾空飞脚要点:踢摆时,脚高须过腰,左腿在击响的一瞬间,屈膝收控于右腿侧。5、大跃步前穿要点:跃步要远,落地要轻,两臂上摆幅度要大。6、提膝平衡要点:平衡站稳,提膝过腰,脚内扣7,望月平衡要点:平稳站立,扣紧膝窝,脚底朝上二、三路长拳第二段1-5动1、虚步栽拳2、提膝穿掌3、仆步穿掌4、虚步挑掌5、马步击掌三、单足跳、蛙跳等5、学生自练,教师指挥6、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7,教师强调重难点,并介绍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8、学生分组自练,教师巡回指导9、集体练习,教师指挥10、集体纠错,学生再练习11、教师小结要求:讲解简明扼要,学生观察思考器束部分5,1、集合整队2、师生放松(1)静力性放松(2)抖动四肢放松3、课后小结4,布置课后作业5、师生再见组织:集体练习教法:1、教师提示并口令指挥2、学生放松3、教师总结4、提示课外练习注意事项要求:积极放松场地布置田径场器材及设备课后小结备注武术教案班级人数!1期课次第4次

课的基本内容一、三路长拳第:段6-8动、第三段1-2动二、单足跳、蛙跳11的任务1、学习巩固三路长拳动作,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2,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腿部力量。重点难点重点:转身踢腿马步盘肘难点:弹跳力的练习课的部分时间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开始部分5,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4,安排见习生队形: △△教师xxxxxxxxxxxxxx教法:支讲法准备部分13,1、绕田彳令场慢跑二圈(2X400m)2、徒手操(4X8拍)(1)头部运动(2)四肢运动(3)俯背运动(4)膝关节运动(5)踝、腕关节运动3、专门性练习:柔韧练习、基本功组织:1、成两列纵时慢跑,队伍整齐2、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3、专门性练习由肋木辅助练习教法:1、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2,教师指导纠错3、学生再练习基本部分50'初级长拳第:路:第二段6-8动6,叉步双摆掌要点:两臂要划立圆,幅度要大,摆学与后插步配合一致。7、弓步击掌要点:左腿后撤一步成右弓步,右掌向下、向后伸直成后勾手,左掌经腰成立掌向前击出。组织:集体练习一分组练习一集体练习教法:1、教师完整示范2、教师分解教学3、教师讲解单个动作要领并示范,学生模仿练习4、教师领做,学生跟练体育教学(教案)课的内容组织教法课的 时课的内容组织教法部分 间

本部分17,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要点:两臂抡动时划立圆,动作连贯,盘肘要快速有力,右肩前倾。第三段1-2动:1、歇步抡砸拳要点:抡臂动作要连贯并划成立圆,歇步要两腿交叉全蹲,左腿大小腿靠紧,臀部贴于左小腿外侧,膝关节在右小腿外侧,脚跟提起,右脚尖外展,全脚着地。2、仆步亮掌要点:仆步时左腿充分伸直,脚尖内扣,全脚掌,右腿全蹲,脚跟不离地,挺胸,塌腰,微左转。二、素质训练1、单足跳2、蛙跳5、学生白练,教师指挥6、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7,学生完整练习8、教师强调重难点,并介绍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9、学生分组自练,教师巡回指导1()、集体练习,教师指挥11、集体纠错,学生再练习,教师小结要求:讲解简明扼要,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