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后溪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后溪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后溪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后溪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后溪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后溪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

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唐宋时期北方和南方的政治人物出生,并不能说明其志向差异,故B项错误;据材料“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受科举制影响,人才地域分布不同,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政治人物的出生地,并不能说明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故D项错误。2.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解最准确的是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压迫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统治

C.以和平合法手段赢得印度自治独立

D.以和平方式换来英国主动退出印度参考答案:C3.2011年9月18日,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现场组织指导对“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南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的收割、验收工作,此批次的超级杂交稻承担着冲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难关的重任。对此评述正确的是A.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在过渡时期就取得重大突破B.中国水稻亩产900公斤难关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就已经攻克C.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D.世界性饥饿问题因杂交水稻技术得到解决参考答案:C4.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参考答案:D5.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帐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参考答案:D6.选择在深圳推行开放的有利条件是(

)①经济基础薄弱,改革阻力小

②经济发展迅速,可作改革基础③靠近港澳,便于引进外资

④对外交通便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D7.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方面对天主教腐败与黑暗及其经院哲学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对整个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这反映出A.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B.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同一性C.宗教改革运动的必然性D.人文主义者摆脱了封建神学思想束缚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整个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基本教义具有一致性,故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的联系,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人文主义者摆脱封建神学思想束缚,而是说明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的一致性,故D排除。8.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

)A.查阅历史文献

B.参观唐招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

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参考答案:D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育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的真实意图在于

A.阐明唐灭亡的真实原因

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C.为清朝统治者献计献策

D.设方镇减少封建郡县的弊端参考答案:D10.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内涵是(

)①人生来就有天赋之权利

②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

③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

④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A11.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共产主义……大多数中国人……和平……”可知,这时已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即将取得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所以答案选D,排除A。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于1971年,排除B;“双十协定”签订于1945年,但是“双十协定”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和平,而随后爆发了解放战争,所以C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12.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时间(俄历)机构(政府)3月2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 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参考答案:C

从表格可分析出,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更迭频繁,至于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从表格中无法分析出。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表格和联系史实正确把握俄国十月革命之前俄国的政治状况13.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奴婢现象己经不复存在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女婢现象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儒学复兴是宋代,故C项错误;北朝时战乱,有些无主荒地无人耕种,所以女婢和耕牛均可授田,而到了隋唐,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严重,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经济·古代农业·土地制度14.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C15.“所谓仁政有两种: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这体现了(

)A.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

B.“一五”计划的特点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大跃进”的历史必然性参考答案:B考点:本题旨在考查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题要根据“仁政:的含义来选择答案。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这与材料意思相符,B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A项错误;C项是我国的外交政策,同题意无关,C项错误;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不符合材料时间,D项错误。故选:B。16.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等级,一律施教。他的弟子现有事迹可考者,大都出身贫贱,如颜渊、子贡、子路等;贵族来求学的,则只有孟懿子等少数几位。这种教育态度A.改变了世卿世禄的方面B.使“仁”成为儒学的主要思想C.开了学术平民化的先河D.终结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历史参考答案:C17.下表反映了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GDP增长率14.013.110.910.09.3资本增长率24.617.318.18.72.4劳动力贡献率4.44.14.87.58.1科技进步贡献率29.637.125.255.881.5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A.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被取代B.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确立C.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D.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参考答案:C根据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数据看出,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93年的百分之29.6增长到1997年的百分之81.5,说明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故C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GDP的贡献率数据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D。18.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B.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参考答案:试题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试题分析:材料表明,井田制的废除和土地私有制的建立,从西周末年,到战国后期,经历了几百年漫长的时间,是一个渐进的变革过程,故D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铁犁牛耕起到促进作用,故A项错误;B项理解片面,C项中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9.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A.官员选拔日益严格B.官僚机构日益臃肿C.政府机构趋向精细D.宰相权力更加削弱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采取集权的原则是分化事权,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分化宰相权力,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官员的考核权力的分化,主要是为君主专制服务,A选项属于表面现象,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机构臃肿的问题,B选项排除。政府机构趋向精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20.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在此毛泽东主张中共应A.独立掌握革命武装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实现工作重心转移D.粉碎国民党“围剿”参考答案:C【详解】“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说明毛泽东要从城市为中心的暴动转移到乡村为中心的武装割据,C正确;独立掌握革命武装是大革命失败后得到教训,A错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大革命时期,B错误;粉碎国民党“围剿”是1933年之后,D错误。21.读表2,表中的数据变化折射出表2、1945—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与对外流动负债统计表(单位:亿美元)时间(年)黄金储备对外流动负债黄金储备∕对外流动负债1945245.679310.8%1960178210.384.6%196812133136.6%1971102.167815.1%A.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的过程 B.美国由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的过程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D.美元逐步丧失其在国际货币中的领导地位参考答案:考点:N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A

解析:1945年—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与对外流动负债的比率由310.8%下降到15.1%,折射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的过程,A项正确;图表数据不能体现最大债权国和债务国的信息,B项错误;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不能说明美元霸权地位的丧失,今天美元仍占据领导地位,D项错误。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22.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参考答案:C材料所述的是工厂制度的产生,工厂是专门安放机器,从事生产劳动的地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产生有利于机器的推广和普及,C正确;A“开始”说法不正确;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时期,B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23.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但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A.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参考答案:A【详解】马丁·路德一个人要得救,不是靠外在的事物,而是要通过内心的信仰才能起到作用,强调与上帝直接沟通,个人掌握了宗教信仰的主动权,因此本质上是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本质的反映,故排除BCD项。24.“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此话不能反映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B.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参考答案:B25.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参考答案:A26.“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参考答案:B27.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A.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参考答案:考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斯大林模式从长远上来看,弊大于利,直接导致了苏联后来的贫穷和落后,是苏联发展路上的很大障碍,与日后苏联的解体有很大关系,这一制度的弊端有:1、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执法几乎得不到监督,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严重破坏;2、农民阶层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毁灭性打击;3、一昧地追求重工业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等部门的发展4、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规律,限制了自由贸易,严重偏离了列宁最初的建设思路.解答: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并未改变,故A错误;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农业改革的成效不大,故B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工业领域,故C错误;由于斯大林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于斯大林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8.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A.世俗王权的演变

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C.教会势力的演变

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参考答案:A西欧王权在中世纪受到天主教会的压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通过宗教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接着又因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遭到各种革命的打击,故A正确。西欧资产阶级兴起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14、15世纪,故B错误。教会势力在中世纪应该是鼎盛时期,故C错误。市民阶层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主要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发展的,故D错误。29.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到:“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否决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参考答案:D3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A.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C.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参考答案:B马克思主义是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实践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C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1990年国际元(指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计算单位)——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年3.01.74.39.47.11930—1937年9.92.70.7—3.9—0.3——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B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的走势。(2分)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C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6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2分)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每点2分,共6分,答对3点即可满分)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每点2分,共6分,答对3点即可满分)(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1分);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分)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每点2分,共4分,答对2点即可满分)(4)共同经验: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满分)试题分析:(1)第一问考查曲线图表的解读和概括能力,同时审题要把握比较和走势两个关键词,答案中要体现中与西欧三时段的走势,同时要体现两者的异同。第二问考查知识的调用能力,解题要懂得题目的转换,不考虑人口因素来分析人均CDP实际上也就是分析影响这时段经济发展的因素,此类问题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2)此题第一问不难,第二问考查阐述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突破口还是在于审题环节,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实质上还是要说明这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局限问题。(3)此题以中国80年代发展为中心,横纵向对比总结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

图2漫画家华君武作品(说明:图1将欧洲比喻成一艘乘风破浪的船。图2黄鼠狼代表美国,鸡代表西。)比较两幅图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并对其中任一观点进行评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不同:图1:肯定马歇尔计划的积极作用;图2:揭露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或真正目的)。(4分,每点2分)评析:同意图1观点。(1分)马歇尔计划给西欧各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资援助,解决了一些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西欧的经济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为欧共体的成立创造条件。(7分)同意图2观点。(1分)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通过给西欧各国提供大量资金和物资援助,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共产主义,巩固了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7分)

解析:图1将欧洲比喻成一艘乘风破浪的船,象征着通过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使欧洲重新起航,因此是肯定马歇尔计划的作用,从马歇尔计划的积极作用角度去评价即可;图2黄鼠狼代表美国,鸡代表西欧,美国的援助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因此是揭露美国援助西欧的真正目的和实质,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实质目的去评价即可。评分标准:①设计意图不同;(4分)②观点明确;(1分)③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析。(6分)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始终存在变与不变的激烈争论,形成了变法派与传统派(反变法派)的激烈对立,并进而形成了党派之争。下面是变法派的主要人物:姓

名籍

贯年

龄主要官职(熙宁年间)宋神宗

24岁

王安石江西51岁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

布江西36岁翰林学士、三司使王

雱江西27岁太子中允、天章阁侍制兼侍讲李

定江苏45岁判太常寺、权御史中丞吕嘉问安徽?权户部判官、提举市易务邓

绾四川44岁侍御史知杂事、御史中丞舒

亶浙江31岁判司农寺、御史中丞章

惇福建37岁编修三司条例官王

陶陕西52岁御史中丞、权三司使王子韶山西?监察御史里行、湖南转运判官蔡

确福建34岁监察御史里行、御史中丞

表注:为了便于统计,以变法中比较重要的年份熙宁四年作为统计年龄的标准;官职只选取其代表性的任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选修)》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王安石变法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分别是什么?(3分)你认为改革取得成效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的两次改革都取得了成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你认为两次改革产生的影响最为相似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答案:(1)主要因素:第一,变法派大多属于南方籍官员,较少受传统观念束缚。第二,变法派大都年富力强,充满进取和冒险精神。第三,变法派多在京师身居要职,掌握了朝廷实权。第四,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有富国强兵的理想,是一位开拓性的君主。(4分)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