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专题0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含解析)_第1页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专题0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含解析)_第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专题0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含解析)_第3页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专题0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含解析)_第4页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专题0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专题0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160周年( 1860—2020)【热点直击】202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60周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最终战争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知识链接】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背景19世纪5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3、结果:(1)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牛庄(后改营口) 、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 200万两白银。危害及影响: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各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800万两白银。危害及影响: 中国失去了更多领土和主权, 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 并伸向内地;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美、俄乘火打劫,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割了 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相当于 15个浙江省的面积。二、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分类比较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1856—1860根本原因和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战争过程侵略力量英国英法两国,美俄帮凶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到内地危害和影响开放口岸、割地开五口通商口岸、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 俄割 15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遭到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模拟检测】(2012·天津耀华中学高三月考)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 “最惠国待遇 ”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 “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 “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 A、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 B项。(2020·山东高三月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 “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 “三洋设防,北洋为重 ”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 A项错误; 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 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 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2019·四川石室中学高三月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答案】 A【解析】 材料中“可以全免关税 ”能很明显地看出当时部分官员对于关税主权的不在意, 说明这部分官员缺乏近代主权意识, A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晚清官员对于主权意识的淡薄,不是说明华夷观念的转变, B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懂得主权意思,显然不具有国际法意识, C错误;材料中官员认为西方列强是想通商,官员并不清楚通商的真正目的,所以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不符合史实, D项错误。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淸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劳永逸。这反映出当时淸政府部分官员A.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 B.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 D.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了淸政府部分官员宁愿失去关税主权, 说明了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 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损害更大的国家利益而非保全中国国家利益,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列强主导了中外谈判,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 “全免关税 ”意味着主权意识的严重缺失。5.有学者指出: “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A.1840年、A.1840年、1856年B.1840年、1883年C.1860年、1894年D.1860年、1900年【答案】 A【解析】根据“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 ”是指两次鸦片战争, 故A项的时间正确;1883年中法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与鸦片无关,排除 BCD三项。照会”字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A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答案】 A【解析】依据 “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 ‘照会’字样”等可知中国接受近代平等外交规则,依据材料 “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 ”可知是中国政府被动接受的,故 A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故排除 B;中国接受近代平等外交规则, 没有破坏国家主权, 并非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 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领事裁判权,故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 ‘照会 ’字样”,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史实分析解答。外国使节自 1861年起进驻北京, 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 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所以清政府一再拒绝外国使节觐见皇帝的请求, 这正是清政府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反映, C项正确。当时清政府尚未形成明确的近代国家观念,不会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A项错误。事件本身就说明清政府未真正接受近代外交观念, 而不是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 B项错误。 拒绝接受外国使节觐见皇帝根源于华夷等级观念, 不能体现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 D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 “而真正原因在于 《天津条约》 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 ”,从近代外交的角度分析可知清政府的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 ?提出 “外教信睦 ”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 “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 ”。这反映了清廷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 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答案】 C【解析】概括材料 “奕 ?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 ”“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 ”可知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 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天朝体系开始崩溃,故 A项错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 B项错误。 D项中谙熟国际外交规则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故排除。9.在一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 “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TOC\o"1-5"\h\z条约是一文不值的, ”而清政府认为: “准夷西之伪饮差驻京,动受挟制 ”,此条“为患最剧,断难允行 ”。这表明A.中英两国进行了平等协商 B.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控制中国C.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 D.中英分岐巨大导致签约流产【答案】 B【解析】《天津条约》 是在英法联军武力侵略的基础上签订的, 体现不出 “平等协商 ”的特点, 故A错误;材料中英国代表表示该条约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公使权的规定,而清政府表示该条款使政府被列强 “动受挟制 ”,表明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控制中国, 故B正确;尽管中英双方有很大的分歧, 但《天津条约》 还是签订了, “签约流产”的说法不成立,故 D错误;清政府反对公使权的规定着眼于政府将受到列强的要挟,有违于传统的外交体制,并非突出维护国家主权问题,故 C错误。1860年,清王朝设立 “扶夷局”。次年年初,清政府将 “扶夷局”改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各国事务由“夷务”改称“洋务”。这反映了A.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C.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D.清政府逐渐接受近代外交规则【答案】 D【解析】将“扶夷局”改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用“洋务”取代“夷务”,体现了清政府在外交观念上的转变,逐渐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选项 D正确;选项 A表述绝对,排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 B;选项C错在“共识”,洋务运动只是部分地主阶级的运动,而非社会共识,排除 C。(2020·江苏高三月考) 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 “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 ”,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这反映出A.清廷舍弃了传统外交观 B.该条约体现友好协商原则C.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 D.中英间形成平等外交关系【答案】 C【解析】从材料 “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 ”可以看出,英国想通过《天津条约》扩大自己的利益诉求,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态度,排除 A项;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不是友好协商,两国也没有形成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 BD项。(2020·山东菏泽一中高三月考) “清朝开放了!几天前,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从此以后)每年我国都可以向北京城派驻一名全权公使,其逗留时间亦无限制。 ”近代法国《环球画报》的这则报道与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有关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 “每年我国都可以向北京城派驻一名全权公使 ”“法国《环球画报》 ”联系所学与中法《天津条约》的 “法国公使可以入驻北京 ”相符合,故答案为 B;《南京条约》是中英签订的, A错误;《马关条约》是中日签订, C错误;《辛丑条约》没有专门针对法国公使入驻北京的条款, D错误。(2020·江苏高三开学考试) 梁发芾在《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 一文中讲到,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珠江北上之时,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这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不得民心 B.近代中国国民国家意识淡薄C.小农意识深厚不谙熟世情 D.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答案】 B【解析】根据 “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 ”可知,中国国民对英国侵略中国反应淡漠,说明近代中国国民国家意识淡薄,故选 B;A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中国国民国家意识淡薄,这与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D。(2020·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 “中国警察渐渐害怕在街上被人看见与外国人在一起,广州籍的仆人们都离开了外国雇主的家。 ”“联军尽力维持广州的治安:增加了巡逻队、管制交通、关闭一些城门。 ”这些由巴夏礼发回英国的信件的内容说明了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被占领 B.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的情景C.八国联军引起广州城内的骚乱 D.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了南方城市TOC\o"1-5"\h\z【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 由材料“⋯⋯广州籍⋯⋯联军⋯⋯”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答案选 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2020·江苏高三期末) 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无法据此得出的结论是1842年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1860年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 “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TOC\o"1-5"\h\zA.具有被动性与保守性 B.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 C.忽视国家利益的维护 D.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答案】 C【解析】根据近代以来,清政府为应对外交挑战所做的五次重大调整,无法得出清政府忽视国家利益维护的结论, C选项符合题意; 表中近代七十年间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 其原因和主要内容体现了被动、 保守性,其结果则说明了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反映了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2020·辽宁高三期末) 清同治八年 ,奕诉上奏指出从前各国条约 ,“最难措手者,惟“中国如有施恩利益各国一体均沾 ’等语”’光绪年间 ,曾纪泽进一步指出 ,“中国与各国立约 ,所急欲剧改者 ,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 ,各国一体均沾’之语 ,最不合西洋公法 °这表明清朝部分官员 ( )A.外交观念逐步近代化 B.民族意识不断增强C.仇洋和排外思想浓厚 D.抛弃天朝上国观念A最不合西洋公法 ”,表明清朝部分官员外交观、曾纪泽等人反对片面最惠国待遇,指出其最不合西洋公法 ”,表明清朝部分官员外交观念逐步走向近代化, A选项符合题意;奕 和曾纪泽认为片面最惠国待遇不合理,不合(西洋公)法,不能说明他们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与仇洋排外不符,也不是对天朝上国观念的否定,BCD能说明他们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与仇洋排外不符,也不是对天朝上国观念的否定,BCD三选项错误。(2020·山西高三)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朝”观念的动摇,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这反映了B.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D.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B.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D.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C.除旧与布新同步进行【答案】 A【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 “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 “天朝”观念的动摇, 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说明了清政府为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强加了对外的交流,这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 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 ”,说明了旧的制度依然存在, 这又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复杂性,故选 A;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于 1861年,此前中国近代外交早已开始,故可排除 B;“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 ”,说明了旧的制度依然存在,故可排除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符合时代要求,故可排除 D。(2020·辽宁高三期末)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从 1858年起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或从中国运出的土货,除缴纳一次 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 2.5%的子口税, 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 不再负担其它任何征课。子口税制度的出现A.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B.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C.促进列强转变了经济侵略方式 D.加速中国传统经济模式解体【答案】 D【解析】中英《天津条约》中的子口税制度,是为了便于英商向中国内地输出商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子口税制度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列强商品倾销,从而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故 D正确;对中国来说,子口税制度的弊端要远远大于获利,故 A项不合适; 《南京条约》的签订表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