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诗词曲赋单元187P_第1页
大学语文教案诗词曲赋单元187P_第2页
大学语文教案诗词曲赋单元187P_第3页
大学语文教案诗词曲赋单元187P_第4页
大学语文教案诗词曲赋单元187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氓《诗经》

学习目标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文学知识:

了解《诗经》的内容、精华所在、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基本艺术手法;识记这是一首选自《诗经卫风》的叙事诗、“弃妇诗”;课文阅读分析:理请这首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层次;概括这首诗的主旨;分别概括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特征;理解这首诗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对比手法,联系课文有关诗句进行分析;指出这首诗中运用“赋”、“比”、“兴”的语句,分别说明其表达作用。关于《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故称《诗经》。《诗经》从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是地方乐曲,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多上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产生于王都附近的诗,大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共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祭祀时的乐歌,计40篇。《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大部和小雅中一部分作品,都是普通劳动人民所作,比较真实,多方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关于《诗经》2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起着充分抒情达意的作用,有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赋、比、兴是《诗经》的基本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语),即描写景物时用白描,叙事时直接陈述,抒情时直抒胸臆。比,“以他物比此物也”(朱熹),即比喻和比拟。兴,也叫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由歌咏眼前景物从而联想咏及其他物。一般用于诗歌开头,也可用于中间部分。文体/背景?《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是叙事诗、四言诗、弃妇诗。卫本是西周时代武王之康叔的封地,原先建都于河南朝歌一带(今河南淇县),紧傍淇水。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gui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②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语言知识1.氓(méng)之蚩蚩(chī)――氓:指一个男子。蚩蚩:同“嗤嗤”,嬉笑的样子。2.来即我谋――“即”作动词,走近、靠近的意思,与“就”同义,但不是“就是”,“即我”是走近我、找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等仍有这个意思。?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qiāng),请的意思(方言)。“秋以为期”即“以秋为期”,古汉语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可前置用以强调,成语中“一以当十”、“夜以继日”同此用法。语言知识4.乘彼gui垣――乘,登上。5.以我贿迁――贿,指财物,诗中指陪嫁之物,没有“贿赂之意”。?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之”结构助词,隔开主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其”,时间副词,将要。?7.于(xǖ)嗟(juē)鸠兮――于嗟:同“吁嗟”,感叹词,鸠:鸟名,这里用鸠鸟不可贪食桑葚来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8.犹可说(tuō)也――说:通“脱”,解脱。语言知识9.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两个“也”均在主语后面表示停顿。“贰”、“二三”均作使动,使自己的德行出差错,前后不一的意思。“极”,本意屋脊,引申为准则。?10.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一凋零,就会枯黄掉下。这里以桑叶黄落来比喻女子颜色衰老。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隰:低湿之地。泮:通“畔”,边。这两句用淇水有岸,低湿之地有边来反喻自己的愁思无限。?12.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两句意思完全相同,只是结构不同。前一句用的是一般句式,后一句用的是宾语前置句式,“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主题???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诗,诗中诉说了她与氓恋爱、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抒发了胸中郁积的怨愤。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尊女卑、夫妻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下广大妇女受欺凌损害的悲惨命运。层次结构全诗共六章,每章各十句。

第一章:(恋爱)叙述与氓的初恋和订婚。

第二章:(结婚)女主人公对氓的<aname=baidusnap0></a>相思</B>和待嫁心情。

第三章:(教训)女主人公抒发自己轻意嫁氓,终遭遗弃的悔恨。第四章:(被遗弃)追忆婚后的清贫及自己被弃回娘家时的凄惨情景,遣责氓始乱终弃,“二三其德”的恶劣行径。?第五章:(受虐待)进一步回想婚后日夜操劳却遭氓的虐待。?第六章:(决绝)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复杂心情和最后决绝的态度。写作特色1?一、人物形象鲜明有性格特征???女主人公是个真诚、善良、勤劳而忠贞的女子。她向往而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被氓的虚情假意迷惑,私下许身给氓,表现了她的轻率。也说明了她的大胆果断;她订婚后对氓真诚思恋,婚后辛勤操劳家业,即使氓对她把骂凌辱,仍不变初衷,一如既往地爱氓,只到被遗弃,赶出家门时,才如梦初醒,毅然与氓一刀两断,愤怒地指责、控诉氓的卑劣行径,这是她不甘屈辱,不愿受命运摆布的一种抗争,展现出她性格中理智、坚毅果敢的一面。???氓是一个卑劣无耻、虚伪凶狠的负心汉,他先用假意的殷勤、誓言、占卜等手段,蒙骗女主人公的爱情和财产。婚后,便撕去面纱,奴役、打骂妻子,随着女子的年长色衰,将她一脚踢出家门。写作特色2二、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1.用女主人公与氓的对比。对比的焦点是双方对对方的不同态度,两个人物的真假、善恶、美丑,正是在这对比中显示出彼此的强烈反差。?2.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对比。

?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为“信誓旦旦”与“至于暴矣”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通过前后对比,互相映照,揭露其虚伪凶狠的本质。

??女主人公则以她被休弃为界,也有着明显的转折变化,她由单纯、天真、热诚而略带几分软弱,转变为成熟、冷静、理智而坚强。这一转变不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还显示出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之间的辩证关系。写作特色3三、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这首诗里,除“桑之未落……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及“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几句外,全是用赋的手法,使人如同面对主人公,亲耻聆听她的倾诉,感受她的喜怒哀乐。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初婚时年轻美貌和短暂幸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人老珠黄,遭人遗弃的不幸结局。“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由于男子的变心,女子的痛苦无边无涯。兴――

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既是比喻也是兴,意在引起下文,是比兴两法同时兼用。从诗中“抱而贸丝”的叙述来看,女主人公可能是一个以缫丝为业的农家女子,家园周围,种有桑树,因而咏及桑叶,既是用她熟悉的自然景况来比喻爱情的盛哀,又是见物起兴,触类联想,引发自己的悲伤和感叹。饮酒(其五)(陶渊明)学习要求语言知识:读懂诗意,辨识、说明诗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文学知识:

了解古代文学家陶渊明。课文阅读分析:概括这首诗的主旨;对诗中写景句子所体现的思想意蕴,进行简要分析;对“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的妙处,作出概括说明;背诵这首诗。作者简介题解本篇选自陶渊明《饮酒》组诗(20首)中第五首,题为饮酒,实为借酒以抒怀。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语言知识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是居住的意思。

尔――这样,如此。

心远――心志高远。

山气――山中景象、气息。

夕――傍晚主旨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流露出作者乐于归田,陶醉自然的心态。既反映了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可取一面,也流露出作者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层次结构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一(前四句)陈述“心远地自编”的道理,强调归隐之要在于心灵高远而不在隐居偏僻之地。二(后六句),写隐居乐趣,重在表达彻悟人生真谛后的愉悦1(5、6两句)既是写景,又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陶醉。2(7、8两句)写山间傍晚的景象。3(9、10两句)说理、抒情,体味出富于哲理的“真意”。(“菊”、“飞鸟”表现了诗人坚定孤高的品格和爱好自由的感情)写作特色1一、情、景、理浑然交融1.前四句主要阐述“心远地自偏”道理,但其中也不会写客观之景与抒主观之情,在景与理结合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乐于隐居的一往深情:这里的“景”是个大环境――“结庐在人境”,“情”是超尘脱俗的心理感觉――“而无车马喧”,诗人引人注目地刻画了看似矛盾的环境与心态,让读者领略“心远地自偏”的道理。2.“采菊在篱下”四句既是写景,又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陶醉。“欲辩已忘言”是一句富含哲理意味的话,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深情,是直接抒情,把作者的喜悦推到极致。通观全诗,不仅情、景、理俱到,而且景中包含情,情中见理,理贯全篇。情、景、理融为一体。写作特色2二、语言平淡质朴,不假雕饰,富有理趣。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显得平易流畅、明白如话,然而却蕴含极丰富的内容,最后两句,也如口语一般通络,似与读者谈心,“真意”究竟是什么,韵味隽永,言已尽而意无穷。重难点问题一、对诗中“真意”的理解:就字面意义而言是“人生的意义”,实际所描的是作者乐于隐居、陶醉自然、洁身自好。?二、品评“采菊在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的妙处:“采菊在篱下”两句把诗人的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是本诗名句,被后人评为“心与境合”。当诗人采菊于篱下时,偶一抬头见到南山,山上的气息非常可爱,飞鸟结伴而还,环境优美而宁静,与诗人乐于隐居而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吻合。“见”字似信手拈来,不费气,其实从中可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夫。这个“见”字把“悠然自得”的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不动声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