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唐诗两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并理解诗歌的内容;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梳理本诗中诗人所经历的困境;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思想和情怀。【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梳理本诗中诗人所经历的困境;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思想和情怀。【教学难点】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梳理本诗中诗人所经历的困境;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思想和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春望》一诗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该诗中诗人抒发的情感:感伤时事,忧国思亲。写作背景:安史之乱,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之后杜甫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涯,三年后,终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息之所。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关于杜甫的这座茅屋的,标题齐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板书)二、吟诵感悟1、指名读:纠正字音、强调字形2、再指名读:强调语速、语调、语气3、全班齐读:要求读的时候想像画面、揣摩感情三、品读赏析(一)结合注释,疏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经历了什么?(二)诗人经历了哪些不幸?此处可解题:“为”表示“被”。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1、狂风屋破,茅草乱飞(1)风的特点:“怒号”:意为“大声吼叫”,将秋风拟人化,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突出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卷”:与“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三重”:“三”表多数,体现出受害的严重程度。(2)茅草的经历:“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交代了茅草的下落:一些洒落到了郊外,一些挂在了高树之上,一些沉到了池塘底下。通过这一系列的动词,诗人细致描述了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惨状。(3)诗人的心情:请用一个字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急。(板书)2、群童抱茅,茅草被盗(1)群童为何会抱茅?想象一下这些孩子偷了茅草会做些什么?a.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b.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链接写作背景:“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杜甫《无家别》得出结论:经过战乱之后中原一片荒凉,广大人民处在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之中。再分析群童偷茅草的深层社会原因c.得出更深层原因——四海困穷的社会现实。(2)诗人面对茅草被盗的现实,心情又是如何的?(板书:叹)“自叹息”(3)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说说诗人叹息些什么呢?a.为自己叹息:好不容易造好的茅草屋被风吹破,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的艰难;b.为周围的人叹息,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c.这些都是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4)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3、大雨连绵,屋漏衾裂(1)屋漏偏逢连夜雨: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俄顷”突出了雨来的突然,有一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苦闷,“云墨色”“昏黑”等词渲染出暗淡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雨脚如麻”状写雨之大,“未断绝”看出雨通宵达旦,连绵不断。(2)布被盖了多年,冰冷如铁,小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a.冷似铁:比喻手法,能否换做“冷似冰”?“铁”既写出了天气寒冷,也写出了布被又破又旧又硬的颜色和质感。换成“冰”只能表示寒冷,没有铁来的好。b.踏里裂:因小孩“恶卧”,蹬得大窟小眼,破烂不堪,由此可见诗人生活境遇的窘困。(3)在文中找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如何?痛苦难眠(4)诗人为何睡不着?a.长夜沾湿:经历屋漏加雨夜的不幸遭遇,无法入睡;b.丧乱: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有自己窘迫的处境想到天下人民的流离失所,穷困潦倒;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长夜”: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挨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时局。他的难以入眠因为忧国忧民。(板书:忧)四、升华情感1、作者身处漏雨茅屋,感受到的仅仅是对自己不幸的悲哀?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齐读:要求语气强烈,充满感情)2、这几句呼喊中体现了诗人有着怎样的希望?让天下的寒士能住在高楼大厦中,不用再经历颠沛流离、风雨飘摇的苦难。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表达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3、“广厦”“千万”“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这些词给人以什么感觉?(齐读红色部分的字)铿锵有力,气势开阔。4、联系“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一句对自己的评价“老无力”,在心力交瘁、饥寒交迫的时候诗人发出的希望和呼喊却是如此有力、激荡,这是为什么?体会其中的对比手法: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小孩子也能欺负我,孤独、衰老、落魄、心力交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铿锵有力、激昂向上、强烈的希望。5、在这样的对比中,同学们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胸襟与情怀?胸怀天下苍生(板书)6、诗人甚至还想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这种理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舍己为人、为了苍生可以自我牺牲,至死不悔的决心,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板书:舍己为人)7、再比较《春望》一诗(齐读两首诗)(1)律诗和歌行体的区别(2)本诗的思想情感更深远:更深沉的忧思,更博大的胸怀。小结:诗人在自己经受生活上、精神上痛苦处境时,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广大人民正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只要能解决或改善一下人民的生活问题,自己冻死、饿死也心满意足,就显示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以及悲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