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1.(2分)(2014•随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 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C. 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D. 爆炸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 解: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汽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的缘故,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火药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例如轮胎爆炸,故D错.故选B.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2分)(2014•随州)化学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品B.为减少水体污染,农业上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C.KNO3和Ca3(PO4)2都是复合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N、P、K等营养元素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均衡营养,合理摄取必需元素分析;B、根据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分析判断;C、依据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析判断;D、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后的产生的污染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A、对于人体必需元素,要注意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A错误;B、化学对于促进人类的进步具有重大作用,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应该禁止使用,B错误;C、常见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KNO3属于复合肥,但Ca3(PO4)2属于磷肥,C错误;D、化石燃料燃烧后的产生的很多污染物,如氮与硫的氧化物,会污染空气,并且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CO2,因此减少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化学与生活有关的知识点,既有利于指导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又是中考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化肥与农业生产,能源与环保等知识.3.(2分)(2014•随州)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闻气体气味C.取用液体试剂D.量9.5mL液体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浓硫酸是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B、“招气入鼻”法来闻气体的气味;C、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药液腐蚀橡胶乳头;D、量筒的选择,遵循“一次、就近”原则.解答:解:A、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A操作正确;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B操作错误;C、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这样药液腐蚀橡胶乳头.故C操作错误;D、量取9.5mL液体,应该选用10mL的量筒.故D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4.(2分)(2014•随州)食醋是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其中含有少量醋酸,醋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不属于有机化合物B.醋酸是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C.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C.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规定来分析.解答:解:由醋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其化学式为:CH3COOH.A.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醋酸是由醋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2=24,氢元素的质量为:1×4=4,氧元素的质量为:16×2=32,故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而不是“g”.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2分)(2014•随州)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判断;B、根据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判断;C、根据粒子②最外层的电子数的特点分析;D、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解答:解: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故A错误.B、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B错误;C、在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C正确;D、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有3种,共属于三种元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6.(2分)(2014•随州)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C.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D.在化学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考虑;D、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考虑.解答:解:A、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还有可能由原子直接构成,或者是由离子构成,故A错;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例如硝酸铵中后面的氮元素显+5价,故B错;C、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C错;D、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可能显正价,也可能显负价,熟悉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7.(2分)(2014•随州)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A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B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C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D鉴别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H4)2SO4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和盐酸反应进行解答;B、根据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C、根据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二氧化碳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D、根据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而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氨气和水,而氯化钠溶液不能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进行解答.解答:解:A、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和盐酸反应,所以可用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故A正确;B、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中CuSO4溶液呈蓝色,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把CuSO4溶液与另外三种溶液混合,出现蓝色沉淀的溶液为NaOH溶液;再把剩余的两种溶液滴加到产生的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溶解的是蓝色,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溶液;故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故B正确;C、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二氧化碳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故C错误;D、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而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氨气和水,而氯化钠溶液不能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所以可用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的方法鉴别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H4)2SO4溶液,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8.(2分)(2014•随州)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B.向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C.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根据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判断产生氢气的多少;B、向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该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达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C、根据镁和氧气的反应关系分析;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解答:解:A、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时,由于锌比铁活泼,因此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较快,但是由于稀硫酸过量,锌和铁质量相等,最终产生的氢气应该是铁粉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的多,该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B、向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硝酸钾溶液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该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C、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时,镁和氧气不断减少,氧化镁的质量不断增大,当镁完全反应后,氧化镁质量不再增大,氧气过量,该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因为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该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填空题9.(6分)(2014•随州)从H、C、N、O、Na、Al、Cu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铝离子2Al3+(2)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H3(3)小苏打中的阴离子HCO3﹣(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5)最简单的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6)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置换反应C+2CuO2Cu+C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铝离子可表示为:2Al3+.(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可表示为:H3;(3)小苏打学名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中的阴离子是碳酸氢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符合是HCO3﹣;(4)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甲烷,CH4+2O2CO2+2H2O.(6)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CuO2Cu+CO2↑故答案为:(1)2Al3+;(2)H3;(3)HCO3﹣;(4)H2O;(5)CH4+2O2CO2+2H2O;(6)C+2CuO2Cu+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0.(6分)(2014•随州)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填名称)(2)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碱性溶液的pH,测量结果会偏小(填“偏大”、“不变”、“偏小”)(3)今年5月,某市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4)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DA.面粉B.白糖C.纯碱D.植物油E.硝酸钾(5)图乙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t2°C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②将t2°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b>a>c.考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来分析;(2)根据水润湿相当于与降低了碱性物质的浓度来分析;(3)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4)根据溶液的形成过程和溶液的特征来分析;(5)根据溶解度曲线所能体现的意义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管内产生的是氧气;故填:氧气;(2)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会减低碱溶液的浓度,使其碱性减弱,因为碱性溶液碱性越小PH值越小,故填:偏小;(3)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是利用了水蒸发时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4)面粉和植物油均不能溶于水,其余物质均能溶于水中形成均以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故填:AD;(5)①t2°C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故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故填:75g②由于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即在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由于a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t1℃时,a和b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由于在t1故填:b>a>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3分)(2014•随州)(1)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DA.紫砂锅B.陶瓷碗C.不锈钢水瓢D.塑料盆(2)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等仪器,不能用来完成下列②③(填序号)实验.①制取氢气②粗盐提纯③配制100g10%的NaCl溶液(3)向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有Zn2+、Fe2+、Cu2+(填离子符号)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氢气的制取和检验;金属的化学性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专题:实验性简答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1)根据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结合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确定是否用到的仪器进行解答;(3)根据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一定含有铜离子,铜已经开始反应,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而溶液中有铜离子存在,说明固体中没有铁,那么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进行解答.解答:解:(1)紫砂锅和陶瓷碗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水瓢属于金属材料,而塑料盆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D;(2)①制取氢气用硫酸和锌反应且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选择试管、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来完成;②粗盐提纯中需要蒸发皿,所以不能完成;③配制100g10%的NaCl溶液需要用到天平,所以无法完成;故选:②③;(3)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一定含有铜离子,铜已经开始反应,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而溶液中有铜离子存在,说明固体中没有铁,那么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有Zn2+、Fe2+、Cu2+.故填:Zn2+、Fe2+、Cu2+.点评:本题考查了厨房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12.(3分)(2014•随州)A~D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均为黑色粉末.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4CO+Fe3O43Fe+4CO2(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3)物质A的一种用途做燃料或冶炼金属等.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均为黑色粉末,结合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可知A是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C是四氧化三铁,D是铁粉;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均为黑色粉末,结合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可知A是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C是四氧化三铁,D是铁粉;因此:(1)反应②是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4CO+Fe3O43Fe+4CO2;(2)反应③是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3)物质A是一氧化碳,可以利用其具有可燃性,做燃料或利用其还原性,冶炼金属;故填:做燃料或冶炼金属等.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即可.13.(4分)(2014•随州)实验操作考试中为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药品】①石灰石②稀硫酸③二氧化锰④高锰酸钾⑤稀盐酸⑥过氧化氢溶液【装置】(1)小英同学选择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她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如果a与b相连,c端排出的物质主要是氧气(2)小东的实验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则他选择的药品是①⑤(填序号),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如果a与b相连,c端排出的物质主要是氧气.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石灰石或大理石制取的,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解答:解:(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如果a与b相连,c端排出的物质主要是氧气;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石灰石或大理石制取的,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①⑤;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14.(6分)(2014•随州)实验室中的药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1)Na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CaCl2溶液为中性【猜想】I: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Ⅱ: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Ⅲ:固体为NaOHⅣ:固体为Na2CO3【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不产生气泡猜想I不成立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Na2CO3存在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证明有NaOH存在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II是成立的.【反思评价】(1)实验操作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2)实验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的目的是证明碳酸钠的存在,使碳酸钠完全反应,排除对检验氢氧化钠的干扰.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实验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