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七)教师版_第1页
高中历史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七)教师版_第2页
高中历史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七)教师版_第3页
高中历史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七)教师版_第4页
高中历史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七)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历史(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主张“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墨子主张“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商鞅主张“任其力,不任其德”,韩非主张“程能而授事”。这些主张()A.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官职B.体现新兴地主阶级选才标准C.说明人才得到诸侯国认可D.表明百家思想出现融合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中孔子、墨子、商鞅、韩非的主张都体现出对人才的德行和能力的重视,这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官职,A项正确;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诸侯国对人才的态度,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思想融合,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2.汉代对城内道路进行洒扫、设立公共厕所,有专人对粪便进行管理,还有了初步的城市绿化,如在道路、民宅旁植树,不得随意砍伐。这说明汉代()A.商业得到发展B.重视造林绿化C.强化重农抑商D.注重城市治理【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汉代城市卫生有了一定的发展,未体现汉代的商业发展情况,故排除A项。造林绿化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表述不全面,故排除B项。城市卫生的治理与重农抑商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中洒扫道路、设立公厕、专人管理粪便等都反映了汉代对城市环境的治理,故选择D项。3.隋朝统一全国后,曾对山东江南名门大姓的婚姻进行过抑制。但直到唐代,民间依然“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尚)阀阅”,前朝旧族仍然“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这反映了当时()A.婚姻观念威胁统治B.门阀体制影响深远C.科举选官不受重视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门阀制度。由材料可以看出,虽然隋朝政府想方设法抑制大族婚姻选择,但是直到唐代,结婚仍然看重门第,由此可知门阀体制影响深远,故选B项。名门大姓之间的婚姻选择会使世家大族势力得到巩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统治,但是说“威胁统治”,属过度推论,A项错误。材料与选官制度无关,无法得出科举在社会的受重视程度,C项错误。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属过度推论,D项错误。4.明朝初期政治性和教化性读物在江南出版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到了清代,通俗文艺作品、童蒙课本、时文选本、年画、日历等已成为江南出版物的主流。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世致用思想得到传播B.江南印刷技术领先全国C.世俗文学达到新的高度D.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材料中“通俗文艺作品……等”相对于“政治性和教化性读物”,更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是市民阶层不断发展的产物,进而反映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D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要学以致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出版物种类和内容的变化,从中无法看出其技术水平,且材料仅提及江南一个地区,“领先全国”也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世俗文学到清代才成为“江南出版物的主流”,而“新的高度”则说明其至少在清代之前就应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排除C项。5.崇尚耕读的明初学者吴与弼教导弟子:“秀才,若为慵懒,他日何从到伊川(程颐)门下,何从到孟子门下?”;清代思想家颜元也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逞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由此可知()A.劳动的道德教化价值受到重视B.土农界限已被突破C.中国文化的耕读传统初步形成D.重农抑商政策强化【答案】A【解析】明初学者吴与弼教导弟子要勤于劳动,清代思想家也认为从事农业劳动会使自己不会有“邪妄之念”,二者都关注到劳动的价值,而且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故选A项;士农界限在整个中国古代一直存在,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而且题干仅仅说的是士人观念的转变,排除B项;中国文化的耕读传统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初步形成,排除C项;题干仅体现了士人对农耕劳动的重视,但并没有提到对商业的态度,而且其观念的变化与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6.如图3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的,1873年该船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该材料表明()图3A.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B.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C.航海运输业进入新阶段D.造船工业取得重大进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材料主旨是洋务运动时购置的“伊敦号”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表明中国航海运输业进入新阶段,故选C项;结合所学,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排除A项;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直到新中国三大改造后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指出“伊敦号”是向英国购置的,而非中国自己制造,排除D项。7.1919年底,北京、天津以及留法学生中的进步青年以“工读、互助”为信条,组织了互助社一类的小团体,过起了“共产”的生活。此外他们还模仿日本九州的“新村”和美国的“劳动共产村”的做法,在中国进行“新村”实验。此类实验()A.旨在促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B.助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力图探索不同于苏俄的革命道路D.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答案】B【解析】工读互助主义试验“共产”生活,从而实现“平和的经济革命”;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新村”实验,最终都失败,这使他们认识到社会没有根本改造以前,不能试验新生活,这就为一批进步青年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和其他类似的改良主义思想的谬误,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故选B项;此类实验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和改造中国社会,排除A项;试验“共产”生活、进行“新村”实验是改良,不属于革命道路,排除C项;材料是改良主义和空想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模仿”也说明没有与中国国情结合,排除D项。8.1941年间,115师、129师、晋西北部队与晋察冀部队均派出武装宣传队潜入敌占区,开展宣传活动,镇压汉奸特务。材料反映出敌后战场()A.试图摆脱敌进我退的被动B.计划改变游击战术进行战略反攻局面C.以抗战宣传和锄奸为中心工作D.为进行大规模反扫荡战役做准备【答案】A【解析】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当时日军队根据地加紧扫荡,而这一时期中共对深入敌占区进行宣传活动,镇压汉奸特务,反映出当时我党试图摆脱敌进我退的被动局面,故选A项;敌后战场采取的是游击战术,而且当时不属于战略反攻时期,排除B项;抗战宣传和锄奸只是策略而非中心,排除C项;当时中共处于被动局面,尚不具备大规模反扫荡的能力,排除D项。9.土地革命时期,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家,创造性的运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重要内容的“南梁精神”,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南梁精神”()A.表明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可B.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C.反映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D.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南梁精神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因此南梁精神也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选B项;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1945年中共七大,材料的事件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C项;长征胜利的理论基础是毛泽东思想,南梁精神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产物,排除D项。10.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西塞罗说:“遵循自然,根据自然法生活,就是说,这必定是最合法的和最有美德的生活方式”,在这一理论的支配下,罗马法逐步改善了奴隶、妇女、家属的地位。这说明自然法()A.是万民法出现的重要原因B.推动罗马法由封闭走向开放C.赋予罗马法以理论指导D.促使罗马法尊重自然规律【答案】D【解析】在自然法的理论指导下,罗马法提高了奴隶、妇女和家属的地位,这表明罗马法开始尊重平等这一最基本的自然规律,故选D项;万民法出现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结果,排除A项;万民法的出现推动了罗马法由封闭走向开放,排除B项;自然法确是赋予罗马法以理论指导,但是材料强调的是具体方面的影响,排除C项。11.“从世俗科学的原理到宗教启示的基础,从形而上学到鉴赏力问题,从音乐到道德,从神学家们的繁琐争辩到商业问题,从君王的法律到民众的法律,从自然法到各国的任意法……这一切都受到了人们的讨论和分析。”以上评论的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答案】C【解析】据材料“从世俗科学的原理到宗教启示的基础”“从君王的法律到民众的法律,从自然法到各国的任意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启蒙运动提出的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故选C项;文艺复兴促进人性解放,没有涉及法律问题,排除A项;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法教会的权威,没有涉及反对君主专制的问题,排除B项;科学革命没有涉及法律问题,排除D项。12.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下图是深圳40年来的成就,这体现了()A.改革开放成就显著B.深圳具有发展潜力C.发展主要依赖外力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通过材料中1979年和2019年深圳GDP总量、人均GDP、人口数量的对比可知,深圳发展飞速,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深圳40年的发展情况,没有体现其发展潜力,故排除B项;深圳的发展既有内部改革的推动,也借助了外力,但最重要的还是内部力量的推动,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不能体现整个中国的综合国力情况,故排除D项。13.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二月革命。从俄国当时的情况看,能为该学者观点提供佐证的史实是,二月革命()A.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C.建立工人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D.产生的国际影响远超十月革命【答案】B【解析】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最大的贡献是推翻了俄国的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项正确;二月革命后俄国并没有退出一战,A项错误;二月革命后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C项;二月革命产生的国际影响并没有后来的十月革命大,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B。14.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在对德国的宣战诏书中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后来,日本首相,强调“参战是对德国的复仇战”。日本此举()A.是德日矛盾激化的结果B.保障了英日同盟的持久C.力图维护东亚地区和平D.掩盖了参战的主要意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日本参战的意图。日本参加一战的主要意图是争夺殖民霸权,谋求特殊利益,但日本却说是“对德国的复仇战”,这说明日本掩盖了参战的主要意图,故选D项;日本此举是为了争夺殖民霸权,并不是德日矛盾激化的结果,更不是为了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故排除A、C两项;日本此举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并不是为了保障英日同盟的持久,故排除B项。15.1921年3月3日,列宁在致小人民委员会(苏联政府下属的辅助性行政机构)的信中说:“依我看,应当允许带得更多。你们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把东西带进贫困的俄国应当给予鼓励,而不应当加以阻扰。”这表明列宁()A.主张确立商品买卖制度B.已认识到商品市场的作用C.探求粮食税征收新方式D.注重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应当给予鼓励,而不应当加以阻扰”的表述可知,当时农民将余粮带到城市进行交换的行为遭到政府限制,列宁对政府的作为进行了批评,且鼓励农民带更多的粮食来交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反映出列宁认识到商品和市场在活跃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故选B项。此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刚刚被废止,商品买卖所需要的货币金融体系还未恢复,市场上仅仅是农产品的物物交换,商品买卖制度尚未确立,且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列宁主张确立商品买卖制度,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刚实行粮食税后农民将剩余粮食拿到市场上交换的情况,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仅反映出列宁鼓励农民交换余粮,但无法推断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提高,故D项错误。16.“冷战”结束后中美互动与印度不结盟走向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印度的不结盟取向()中美关系美对印政策印度对待不结盟运动的取向20世纪90年代斗而不破疏离、施压不结盟21世纪初建设性合作拉拢印度战略自主21世纪10年代战略博弈加剧拉拢印度偏离,印美战略拥抱A.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受制于地缘政治和现实世界格局C.实质上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D.服务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企图【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运动。从材料可知,印度的不结盟政策因时而变,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印度疏离、施压的情况下不结盟,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提高,以及美国“东亚再平衡”政策的拉拢,印度逐渐偏离了不结盟运动,体现出其不结盟取向受制于地缘政治和现实世界格局,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印度的不结盟政策随着时代和世界格局以及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断变动,未体现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A项排除。意识形态色彩强调的是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对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1990年后的世界,并未涉及意识形态色彩,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印度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信息,D项错误。第II卷本卷共4大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中医西传始于十六世纪,1575年,西班牙人在福建首次接触中医和草药。这一时期也是中西方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郑和船队停止远航,大明帝国失去了对外开拓的机会,失去了与世界主动交往的动力。同时,西方世界正发生深刻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人文主义者声势浩大。路易十四时代刻板的气氛开始退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西方人积极探索通往东方的航道,逐步构建起遍布全球的殖民网络,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便成为影响中西文化交流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摘编自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材料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1615)中介绍中国医学:“中国医疗技术的方法与我们所习惯的大为不同。他们按脉的方法和我们一样……他们用的药物非常简单,例如草药或根茎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波兰籍传教士卜弥格在中医西传史中有着开创性的贡献,他撰写了《中国植物志》《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著作,涉及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等方面。法国籍传教士钱德明著有《中国药物》,介绍了中国草药。有部分传教士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甚至在治病过程中保留了很多迷信观点。中医西传后,针灸理疗一度成为欧洲上流社会养生调理、治病诊疗,的潮流之选。英国著名医生佛洛伊尔受到中国脉学的启发,发明了脉搏诊测器。——摘编自何娟《中医药西传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中西方社会在对外开拓方面的表现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医西传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简析中医西传的影响。(8分)【答案】(1)表现:中国实行“海禁”,失去与外界联系交往的动力;西方对外扩张,积极探索通往东方的航道。原因:政治上,中国封建专制进一步强化,西方封建制度衰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西方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思想上,中国思想专制统治,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思想解放。(2)内容说明:中医脉学;中药学;中医针灸学。积极影响:丰富了近代中医西传的内容,为现代中医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中国针灸治疗、中国脉学传播到西方,对西方近代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扩大中医在世界的影响。消极影响:由于传教士自身专业局限,在传播中存在对中医的片面理解;满足了西方国家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探索,为后期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埋下了伏笔。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事实上,正是由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念兹在兹的“欧洲统一”,令一个统一的欧洲这个概念被污名化,一如任何关于亚洲一体化的论述都要小心翼翼避免关于“大东亚共荣圈"的联想。也因此,当法国对德国煤炭的渴求,荷兰对德国市场的需要,德国摆脱欧洲二等公民的热望汇集在一起让他们彼此抱团取暖时,无论是欧盟还是一个统一的大欧洲,都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材料二北约的翼护、经济一体化的红利和后冷战时代全球化的勃兴,让“发达欧洲”扩张的步伐越来越快,野心越来越膨胀,也越来越倾向于忽视内部的结构性矛盾。让人们心生创造欧洲新历史的豪情在于这样一种认知:人们终于超越了对武力和形形色色“异端"意识形态的迷恋,认识到只有资本主义和民主才能统一欧洲。然而正是跨国界的“资本主义”和国界内的“民主"这一对天然的矛盾组合,决定了欧元和欧盟扩张乏力。如卢森堡前首相让-克洛德•荣克所说的那样,“做生意的人寻求利益最大化,政治家寻求选票最大化。欧元使那些精明的商人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对政治家来说,欧元会使选票最大化的目标愈加难以实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日本使欧洲一体化、亚洲一体化“被污名化”的行动,并概括法国、德国、荷兰等国“抱团取暖”的根本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促进“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英国脱欧表明“统一的大欧洲”在当前仍然“遥不可及”,这说明了什么?(10分)【答案】(1)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组成柏林一罗马轴心,干涉西班牙内战,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导致二战全面爆发;此后使战火蔓延整个欧洲,杀戳犹太人,使欧洲遭受巨大破坏,失去世界中心地位。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大东亚共荣圈”为名,大肆侵略亚洲国家,使亚洲遭到严重破坏。根本原因:彼此间存在着共同的国家利益需求。(2)因素:法德两国的和解;欧洲地区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经济一体化的红利;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的影响;一战和二战的教训;共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说明:经济上超越国家主权,使欧盟内部结构存在矛盾,欧元、欧盟扩张乏力;经济一体化与各国政治、主权之间的矛盾,制约着欧盟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行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德国、日本的侵略扩张相关史实,逐一分析说明。第二小问根本原因,可从法国、荷兰、德国的“需求”归纳出国家利益这一核心内容。(2)第一小问主要因素,是内涵式问题,答案要从材料中提炼。第二小问说明,则要联系材料中的“结构性矛盾”“超越了对武力”“意识形态”“欧元和欧盟扩张乏力”等信息,归纳答案。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进行爵制改革,开始推行实封的王爵、开国爵与虚封的散爵并行的爵位制度。孝文帝实行的散爵是承袭北魏前期虚封的五等爵制而来的。而实行的实封爵,则是新推行的爵制。由于虚封的散爵制与实封的王爵、开国爵制并行,所以,尽管散爵的封地依然与北魏前期五等爵的封地一样,都具有虚封的性质,但在实封爵封地存在的影响下,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不能改变散爵封地的虚封性质,但北魏国家要使散爵封地适应两种不同性质爵制同时并存状况的做法,构成北魏国家封授散爵封地的一些特点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散爵封地由原来以晋代郡、县为名称,改为以北魏所设郡、县为名称。并且,由于散爵封地由郡太守、县令进行治理,还可以被作为开国爵的封地来封授,散爵的封地与爵位等级已经没有联系。但散爵封地的封授与开国爵相同,也实行籍贯回避。总体而言,孝文帝爵位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实封爵为主导的分封制,散爵封地的封授只是这种分封制的补充。——摘编自张鹤泉《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影响。(4分)【答案】(1)特点:继承与发展;有一定效果;受汉制影响;保留民族特色等。(2)影响:加快了北魏封建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其本质是对分封制的补充,并没有改变分封制所带来的弊病等。【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1)据材料“孝文帝实行的散爵是承袭北魏前期虚封的五等爵制而来的”可知继承与发展;据材料“散爵封地由原来以晋代郡、县为名称,改为以北魏所设郡、县为名称。并且,由于散爵封地由郡太守……散爵的封地与爵位等级已经没有联系”可知有一定效果;据材料“但散爵封地的封授与开国爵相同,也实行籍贯回避”可知受汉制影响;据材料“但北魏国家要使散爵封地适应两种不同性质爵制同时并存状况的做法,构成北魏国家封授散爵封地的一些特点”可知保留民族特色。(2)根据材料并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可知,孝文帝爵制改革加快了北魏封建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据材料“总体而言,孝文帝爵位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实封爵为主导的分封制,散爵封地的封授只是这种分封制的补充”可知其本质是对分封制的补充,并没有改变分封制所带来的弊病。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表31750—1980年世界上各国家或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份额(单位:%。世界总量=100%)国家(地区)1750年1800年1860年1900年1928年1953年1980年西方(欧美)18.223.353.777.484.274.657.8中国32.833.319.76.23.42.35.0日本3.83.52.62.43.32.99.1印度/巴基斯坦①24.519.78.61.71.91.72.3俄罗斯/苏联②5.05.67.08.85.316.021.1其他15.714.68.43.51.92.54.7——摘编自[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注:①1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