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_第1页
【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_第2页
【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_第3页
【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_第4页
【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概况重组活化因子VII(NovoSeven)的II期临床试验证明,对发病4小时内脑内出血患者给予重组活化因子VII治疗可减少血肿扩大、死亡率和致残率;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辅助呼吸、降低血压、颅内压监测、渗透疗法、控制体温、预防癫痫和营养支持是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治疗的基础。概况重组活化因子VII(NovoSeven)的II概况对所有脑室出血和急性脑积水且伴有昏睡和昏迷的病人都应考虑进行脑室引流。最近的STICH试验发现,对于大量的小脑出血(直径>3cm)、较大量的脑叶出血、明显的中线移位和神经功能状况迅速恶化的患者,在72小时内进行急诊外科血肿清除是无益的。概况对所有脑室出血和急性脑积水且伴有昏睡和昏迷的病人都应考虑分类依据出血的原因不同可将IC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ICH是指由自发性小动脉破裂或慢性高血压、淀粉样血管病导致的小动脉损害引起的出血。继发性ICH是指由外伤、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见表)。分类依据出血的原因不同可将IC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内继发出血原因外伤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瘤凝血功能障碍脑梗塞出血转换静脉窦血栓颅内新生物海绵状血管瘤硬脑膜动静脉楼静脉血管瘤可卡因和拟交感神经药物应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脑内继发出血原因外伤分类

脑内出血也可分为脑叶和脑深部出血两种。脑叶出血:大脑皮下的白质出血,后者指基底节、脑干出血。脑叶出血只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0%-26%,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部位。Tsementgis报告高血压脑出血占45.4%,动脉瘤破裂致脑出血占23.1%,AVM12.8%,瘤卒中3.5%,血液病4.2%,静脉窦血栓形成引起出血1.7%,原因不明者占8.5%。近年来许多报道,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所占比例不少,其中以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者最多,有报道占脑叶出血的34%。分类脑内出血也可分为脑叶和脑深部出血两种。脑叶出血:大脑病因及病理

一、高血压高血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普遍的危险因素,由此直接导致的脑出血可达到60-70%。慢性高血压可导致脑小穿支动脉变性、断裂和纤维素样坏死,从而最终导致自发性破裂。这些退行性改变通常出现在直径为100-600µm的中小动脉的末端。一些人已在血管破裂部位发现了小动脉的微动脉瘤(Charcot-Bouchardaneurysms)。典型的高血压性ICH发生在基底节(壳核、丘脑或尾状核)、桥脑、小脑或深层白质。不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可增加ICH的风险,而控制血压可降低患ICH的风险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当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再出血的风险可低至每年2%病因及病理一、高血压高血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普遍的危病因及病理二、动静脉畸形(AVM)畸形血管区域内可见到动脉变粗大、伸长,静脉扩大、壁增厚或厚薄不等,曲张、屈曲呈粗细不均的血管团、动静脉短路,局部血流量增大及血流速度增加,周围脑组织出现盗血现象及组织灌注不足。镜下见动脉壁变薄,内弹力层缺失,血管平滑肌菲薄或消失,静脉壁纤维样或玻璃样变,这样的血管可能在循环血液压力升高的情况下而破裂。病因及病理二、动静脉畸形(AVM)畸形血管区域内可见到动病因及病理血管畸形可以分布在脑的各个部位,但多见于脑皮质下。AVM是否发生破裂,与畸形血管团的大小和类型有关。畸形血管团可以小如粟粒,大至10cm直径。一般认为:小型AVM(<2.5ml,出血率71.4%)较大型AVM(出血率18%)更易发生出血;另外,出血与引流静脉多少、引流血流流动方向及引流静脉是否存在狭窄等有关。即引流血管少或有引流血管管腔狭窄,它们的排血速度与供血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增加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畸形血管破裂的原因。AVM发生破裂出血主要是由静脉血管壁破裂引起。病因及病理血管畸形可以分布在脑的各个部位,但多见于脑皮质下。病因及病理病因及病理病因及病理

三、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由于异常的淀粉样物质(β—淀粉肽),选择性地沉积在脑皮质和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中膜和外膜上,它是不累及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病,与人的ApoE基因有关。近年文献报道CAA易引发脑叶出血,老年患者中CAA所引起的脑出血占5-10%,并随着年龄的增加,CAA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CAA伴发脑叶出血多见于高龄患者,89%有早老性痴呆(Alzheimer病)。病因及病理三、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由于异常的淀病因及病理CAA可引起额、顶、颞、枕叶出血,特别是枕叶皮质最易受累,CAA极少累及小脑血管,所以小脑出血很少因CAA引起。CAA的发生可能与一种特殊的遗传性的免疫性炎症反应有关。由于血肿多位于脑叶,血肿离中线较远加之患者常有脑萎缩,CAA脑出血很少引起脑疝,其治疗效果亦较好,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损伤大)。CAA脑出血时可伴有高血压,诊断时难以与高血压性脑叶出血鉴别。

病因及病理CAA可引起额、顶、颞、枕叶出血,特别是枕叶皮质病因及病理四、隐匿型血管畸形即只能经手术和病理才能证实的AVM,这类患者占脑叶出血的7%,临床上并非少见。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畸形血管主要有两个原因:反复发生的亚临床症状的出血,使畸形血管周围纤维化,压迫畸形血管;或因畸形血管团内自发性血栓形成,以至行脑血管造影时不能发现。病因及病理四、隐匿型血管畸形即只能经手术和病理才能证病因及病理五、肿瘤卒中肿瘤血管破裂是发生脑叶内血肿的原因之一,但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却较少见。引起出血的肿瘤多为恶性,如黑色素瘤,恶性胶质瘤,转移性肺癌、绒癌等。由于肿瘤浸蚀血管引起出血,或新生的肿瘤血管发育不全容易破裂出血。脑肿瘤卒中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肿瘤血管的异常(如壁薄、扭曲、血管发育不全、畸形生长)、肿瘤浸潤、使临近结构变性坏死,血管缺乏周围组织的支持以及肿瘤局部血流淤滞(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病因及病理五、肿瘤卒中肿瘤血管破裂是发生脑叶内血肿的原病因及病理

六、出血性疾病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以发生脑叶出血。对有反复出血病史、凝血障碍者或长期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大量的酒精摄入和低胆固醇血症也可增加原发性脑出血的患病风险。病因及病理六、出血性疾病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以发生脑病因及病理七、其它少见疾病,如烟雾病,脑寄生虫病等。前者由于颅底大动脉闭塞后引起的脑底部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由于增生的血管管壁薄,容易发生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部分发生脑内血肿。八、特发性脑叶出血即原因不明的脑叶出血,其发生率占8.5%,随着各种检测方法的进步,不明原因脑出血的发生率将会逐渐减少。病因及病理七、其它少见疾病,如烟雾病,脑寄生虫病等。前者由于临床表现大约半数的自发性ICH出现在基底节区,1/3出现在大脑半球,1/6出现在脑干或小脑。40%的ICH伴有脑室出血,可导致急性脑积水、高颅压(ICP),使好转的几率降低。不论是否存在高血压病史,超过90%的患者急性期血压超过160/100mmHg。临床表现大约半数的自发性ICH出现在基底节区,1/3出临床表现一般临床特征绝大多数突然起病,一些患者伴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半数以上有头痛、呕吐,15%-20%的患者有癫痫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许多患者伴有颈项强直,18%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根据出血发生的部位,可出现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如不同程度的痪瘫、麻木、失语等。腰穿脑脊液多呈血性,脑电图多有异常。临床表现一般临床特征绝大多数突然起病,一些患者伴有颅临床表现突发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伴有临床高颅压体症——如突发的意识障碍、头痛和呕吐,这些表现通常提示诊断ICH。然而,这些症状也可发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因此,CT和MRI是确诊的重要手段。活动中突发昏迷提示:1.幕上的巨大血肿2.血肿累及脑干或间脑3.脑室出血导致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临床表现突发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伴有临床高颅压体症——如突诊断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头颅CT扫描后,诊断脑出血比较容易。但由于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很多,而目前对于各种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尚有争议,因此有必要再进行治疗前明确病因。特别是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因复杂,治疗方法须正确决泽,对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及掌握手术时机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下情况提示这些脑叶血肿有可能为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供鉴别诊断时参考:诊断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 (1)无高血压病史。

(2)年龄在40岁以下。

(3)以往有剧烈头痛、呕吐发作历史。

(4)发生出血前就存在神经症状体征。

(5)既往有头痛和癫痫者。

(6)高龄患者反复发作的脑叶内血肿,或者颅内多灶性脑叶血肿(指同时出现两个不同动脉供血区域的多发性脑内血肿,其原因可能为血管淀粉样病)。 (1)无高血压病史。 (7)头颅CT显示血肿区密度不均匀,或有异常密度影。

(8)与额叶底部和中线相连的血肿,位于顳底部的血肿,常与前交通动脉或大脑后脉动脉动脉瘤破裂有关。

(9)位于外侧裂内的积血或位于额、颞叶间的血肿与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有关

(10)胼周池积血(包括大脑纵裂硬膜下血肿)常为胼缘动脉动脉瘤破裂所致。

(11)有出血病史并有显著的凝血机能障碍和使用抗凝药物者。 (7)头颅CT显示血肿区密度不均匀,或有异常密度影。对怀疑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在不影响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地进行脑血管造影(DSA)、头颅增强CT扫描或作MRI、MR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对怀疑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在不影响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脑血肿进行微创清除术的目的

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以抢救生命;尽可能促使受压的脑组织恢复功能。在进行微创治疗同时,应考虑到对原发疾病的治疗脑血肿进行微创清除术的目的 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以脑出血微创治疗的适应证(1)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叶≥30ml;基底节区≥30ml;丘脑≥10ml;小脑≥10ml;脑室出血,引起脑积水/脑室铸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2)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幕上≥30ml,幕下≥10ml;亚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3天-3周])

脑出血微创治疗的适应证(1)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叶≥3禁忌证 1.脑干功能衰竭。 2.由凝血机制障碍、严重的出血倾向。 3.明确的AVM、颅内动脉瘤、颅内肿瘤等病变引起的脑内血肿。

禁忌证 1.脑干功能衰竭。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6小时以内),早期(72小时内),延期手术(72小时以后)。自发性脑出血病情趋于稳定,建议6小时左右进行。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尽早手术;亚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可择期,脑内血肿参照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6小时以内),早期(术前准备术前检查术前用药备皮签字术中药品准备手术器械准备术前准备术前检查定位方法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CT片定位法两点定位法定位方法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定位要求定位准确无误是手术成功最关键所在.需了解的颅脑解剖知识.需了解CT成像原理.需了解三维定向原理.穿刺点需避开重要血管和组织.定位要求定位准确无误是手术成功最关键所在.必须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神经解剖学头皮至脑内各层动脉血管的分布以及体表投影,如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静脉窦的走行,如横窦、枕窦、矢状窦、乙状窦等;颅骨的骨性标志,如眉弓、颧弓、翼点、枕外隆凸、星点、外耳门等;颅底的主要结构,如鸡冠、鞍背、斜坡、颧骨岩部(乳突小房)、枕内、外隆凸等;大脑的主要功能区以及体表投影,如外侧裂、中央沟等。必须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

掌握CT的有关知识:⑴成像原理;层厚(特别是螺旋CT)⑵根据眼球和骨性结构确定起始层面,如标准和非标准的OM、EM、RB线;⑶各层脑组织的结构等。神经影像学

掌握CT的有关知识:需了解的颅脑解剖知识.需了解的颅脑解剖知识.【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神经影像学知识掌握CT的有关知识:各层脑组织的结构等.CT扫描基线1:眶耳线(OM):由外眦至外耳孔的连线.2:瑞氏线(RB):眶下缘与外耳孔的连线.3:眉听线(EM):眶上缘与外耳孔的连线.根据眼球和骨性结构确定起始层面,如标准和非标准的OM、EM、RB线.神经影像学知识掌握CT的有关知识:【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CT扫描基线CT扫描基线【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OMOM典型标志:眼球,外耳道典型标志:眼球,外耳道EMEM【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特殊层面结构第五层面:前角,后角,三脑室.第六层面:脑室呈x型.作为参考层面的理论依据.由于头颅近似圆形,无论如何转动,脑室几乎始终位于中心.无论基线是否准确,标准OM上第五,六层面图形位置不会有大的改变.第五,六层面可作为参照层面进行定位.特殊层面结构第五层面:前角,后角,三脑室.第五层面第五层面脑室呈x型.

脑室呈x型.

三维立体定向原理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由三维坐标系统所确定.一个物体的三个切面(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互相垂直时,其交点只能是一个.三维立体定向原理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由三维坐标系统所确定【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具体定位方法基线标准的定位法.基线不标准的定位法:1;标记物法.2;参考层面法(解剖定位法)具体定位方法基线标准的定位法.基线标准的定位法.

基线标准的定位法.

选择血肿最大的层面且血肿边缘靠近颅骨内板的层面.并计算穿刺平面与基线的距离.多发血肿,出血层面较多的可考虑选择两个层面.在颅表分别画出基线及穿刺平面线选择血肿最大的层面且血肿边缘靠近颅骨内板的层面.并计算穿刺平扫描基线穿刺平面扫描基线穿刺平面确定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1:在CT片穿刺层面分别测出三条线2:AO线,AB线,2:经换算在颅表确定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3:穿刺点避开点.E确定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1:在CT片穿刺层面分别测出三条线E【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ABCAABCA【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基线不标准的定位法要尽可能使穿刺针经过穿刺点到达预定靶点.CT下定位头颅放置标记物不要求明确精确基线据扫描的标记物确定穿刺点此方法定位准确但不利于危重病人基线不标准的定位法要尽可能使穿刺针经过穿刺点到达预定靶点.基线不易确定基线不易确定由于基线不易确定在OM线上4CM放标志物由于基线不易确定在OM线上4CM放标志物【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基线不准放标记物(0M上5CM)基线不准放标记物(0M上5CM)【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据骨性结构标志定位(7cm)据骨性结构标志定位(7cm)【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参考层面法(解剖定位法)示范,选择om线上5cm作为穿刺层面并放置标记物参考层面法(解剖定位法)示范,选择om线上5cm作为穿刺层面标准OM层面(OM上5CM)标准OM层面(OM上5CM)标准OM层面第五层面标准OM层面第五层面术后2天术后2天解剖定位法的具体步骤在基线不准的CT片上确定第五层面.将第五,六层面可作为参照层面进行定位.在头部出血侧标出以标准OM线为基线上第五层平面(即OM线上5CM处,能显示侧脑室前,后角,第三脑室层面).在基线不准的CT片上测定出血灶与第五层面的距离.通过换算即能确定穿刺层面.确定穿刺点,靶点.解剖定位法的具体步骤在基线不准的CT片上确定第五层面.基线不准基线不准第一步

在头部出血侧画出以标准OM线为基线上第五层平面.

第一步

在头部出血侧画出以标准OM线为基线上第五层平面.

第二步基线不准CT“第五层”测定拟穿刺层面与“第五层”距离第二步基线不准CT“第五层”测定拟穿刺层面与“第五层”距离【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第三步确定穿刺平面.测定出血灶与额或枕部距离即可确定穿刺点.要点:以标准扫描第五层作为“定位基线”.第三步确定穿刺平面.OM线上4CM放标记(验证)OM线上4CM放标记(验证)【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基线不易确定基线不易确定【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操作方法血肿冲洗液500毫升生理盐水加125000(或62500)单位肝素作为血肿半固态部分的冲洗液。单一常温生理盐水用于急性硬膜外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有出血倾向的血肿和脑室内血肿的冲洗生理盐水500ml+肾上腺素1mg用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操作方法血肿冲洗液液化剂复合液化剂:生理盐水1-2ml+肝素12500u+尿激酶1万-5万u+透明质酸酶1500u共2-3ml用于脑内血肿的液化。单一液化剂尿激酶1万-5万u+生理盐水2-3ml,用于脑室血肿/与脑室相通血肿/急性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如有新鲜出血,可用0~4℃冰生理盐水500ml加肾上腺素1~2mg(或麻黄素5mg)反复冲洗,和/或血肿腔内局部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凝血酶,多能止血。液化剂操作方法:1.选定好所用的长度规格,与充电式手钻(转速≤700转/分)直接连接固定(与钻头根部留有适当距离),钻头垂直向上,扣动电钻扳机,观察钻头转动,是否摆动,直至钻头转动平稳为止。2.根据血肿位置,选择适当的穿刺点沿穿刺方向进行穿刺(穿刺时电钻一定要正转及顺时针旋转),钻透硬脑膜。3.将钻头与电钻分离,用无菌剪刀剪开钻盖与三通针体连接封条最窄部分,拔出钻盖,三通针体不动。4.将钝头针芯插入三通针体内,并与三通针体一起平缓地推入至血肿边缘。5.将引流管一头与三通针体侧引流口连接,一头与注射器连接,拔出钝头针芯,将密封环放置在三通针体上端平面内,将无孔盖帽与三通针体拧紧。操作方法:6.用注射器抽吸液态血肿(转动三通针体,沿360度方向抽吸,寻找液态血肿),边抽吸边将三通针体缓慢推入至血肿中心,切忌抽吸过猛、过快,首次抽吸量一般不超过总血肿量的1/3。7.拧下无孔盖帽,插入针形血肿粉碎器并拧紧,利用血肿冲洗液或血肿液化剂,经针形血肿粉碎器用力推入血肿(只能推注,不能抽吸,药液不得超过5毫升,等量置换),对半固态及固态血肿进行连续冲刷和融碎。8.注射器抽取5毫升生理盐水,通过引流管进行等量置换。采用振荡手法造出针形血肿粉碎器起步工作空间。9.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并夹闭,通过针形血肿粉碎器注入适量血肿液化剂(一般不得超过3毫升),拧下针形血肿粉碎器,换上无孔盖帽并拧紧,夹闭4小时后开放引流。每8~12小时重复治疗1次。重复抽吸、冲洗、液化、引流,直至血肿清除,拔出三通针体。6.用注射器抽吸液态血肿(转动三通针体,沿360度方向抽吸,术后处理原则通常12小时复查CT,穿刺不明确及时复查24小时内冲洗/液化3-4周期,第二个24小时2-3个周期,抽吸/震荡注射器控制在1ml;3-5天拔针,原则留针不超7天,夹闭1天无颅内压增高拔针,敞开盖帽,分段拔针,每拔0.5cm时停1分钟,有新鲜出血,立即插入针形粉碎器,按再出血处理。血肿引流采取低位。首次吸液量,以颅内压降到正常水平为准。与脑室相通,引流袋顶端高于颅中心10-15cm。术后处理原则通常12小时复查CT,穿刺不明确及时复查微创术并发症及其处理在接受外科治疗死亡的颅内血肿病例中,很大一部分直接死因为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病情还可能急转直下,或成为使整个病情恶化的转折点。恶性发展的并发症,甚至提示死亡即将来临。因此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最终使微创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术后治疗中,应予高度的重视。微创术并发症及其处理在接受外科治疗死亡的颅内血肿病例中,很大谢谢!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概况重组活化因子VII(NovoSeven)的II期临床试验证明,对发病4小时内脑内出血患者给予重组活化因子VII治疗可减少血肿扩大、死亡率和致残率;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辅助呼吸、降低血压、颅内压监测、渗透疗法、控制体温、预防癫痫和营养支持是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治疗的基础。概况重组活化因子VII(NovoSeven)的II概况对所有脑室出血和急性脑积水且伴有昏睡和昏迷的病人都应考虑进行脑室引流。最近的STICH试验发现,对于大量的小脑出血(直径>3cm)、较大量的脑叶出血、明显的中线移位和神经功能状况迅速恶化的患者,在72小时内进行急诊外科血肿清除是无益的。概况对所有脑室出血和急性脑积水且伴有昏睡和昏迷的病人都应考虑分类依据出血的原因不同可将IC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ICH是指由自发性小动脉破裂或慢性高血压、淀粉样血管病导致的小动脉损害引起的出血。继发性ICH是指由外伤、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见表)。分类依据出血的原因不同可将IC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内继发出血原因外伤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瘤凝血功能障碍脑梗塞出血转换静脉窦血栓颅内新生物海绵状血管瘤硬脑膜动静脉楼静脉血管瘤可卡因和拟交感神经药物应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脑内继发出血原因外伤分类

脑内出血也可分为脑叶和脑深部出血两种。脑叶出血:大脑皮下的白质出血,后者指基底节、脑干出血。脑叶出血只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0%-26%,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部位。Tsementgis报告高血压脑出血占45.4%,动脉瘤破裂致脑出血占23.1%,AVM12.8%,瘤卒中3.5%,血液病4.2%,静脉窦血栓形成引起出血1.7%,原因不明者占8.5%。近年来许多报道,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所占比例不少,其中以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者最多,有报道占脑叶出血的34%。分类脑内出血也可分为脑叶和脑深部出血两种。脑叶出血:大脑病因及病理

一、高血压高血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普遍的危险因素,由此直接导致的脑出血可达到60-70%。慢性高血压可导致脑小穿支动脉变性、断裂和纤维素样坏死,从而最终导致自发性破裂。这些退行性改变通常出现在直径为100-600µm的中小动脉的末端。一些人已在血管破裂部位发现了小动脉的微动脉瘤(Charcot-Bouchardaneurysms)。典型的高血压性ICH发生在基底节(壳核、丘脑或尾状核)、桥脑、小脑或深层白质。不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可增加ICH的风险,而控制血压可降低患ICH的风险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当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再出血的风险可低至每年2%病因及病理一、高血压高血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普遍的危病因及病理二、动静脉畸形(AVM)畸形血管区域内可见到动脉变粗大、伸长,静脉扩大、壁增厚或厚薄不等,曲张、屈曲呈粗细不均的血管团、动静脉短路,局部血流量增大及血流速度增加,周围脑组织出现盗血现象及组织灌注不足。镜下见动脉壁变薄,内弹力层缺失,血管平滑肌菲薄或消失,静脉壁纤维样或玻璃样变,这样的血管可能在循环血液压力升高的情况下而破裂。病因及病理二、动静脉畸形(AVM)畸形血管区域内可见到动病因及病理血管畸形可以分布在脑的各个部位,但多见于脑皮质下。AVM是否发生破裂,与畸形血管团的大小和类型有关。畸形血管团可以小如粟粒,大至10cm直径。一般认为:小型AVM(<2.5ml,出血率71.4%)较大型AVM(出血率18%)更易发生出血;另外,出血与引流静脉多少、引流血流流动方向及引流静脉是否存在狭窄等有关。即引流血管少或有引流血管管腔狭窄,它们的排血速度与供血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增加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畸形血管破裂的原因。AVM发生破裂出血主要是由静脉血管壁破裂引起。病因及病理血管畸形可以分布在脑的各个部位,但多见于脑皮质下。病因及病理病因及病理病因及病理

三、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由于异常的淀粉样物质(β—淀粉肽),选择性地沉积在脑皮质和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中膜和外膜上,它是不累及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病,与人的ApoE基因有关。近年文献报道CAA易引发脑叶出血,老年患者中CAA所引起的脑出血占5-10%,并随着年龄的增加,CAA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CAA伴发脑叶出血多见于高龄患者,89%有早老性痴呆(Alzheimer病)。病因及病理三、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由于异常的淀病因及病理CAA可引起额、顶、颞、枕叶出血,特别是枕叶皮质最易受累,CAA极少累及小脑血管,所以小脑出血很少因CAA引起。CAA的发生可能与一种特殊的遗传性的免疫性炎症反应有关。由于血肿多位于脑叶,血肿离中线较远加之患者常有脑萎缩,CAA脑出血很少引起脑疝,其治疗效果亦较好,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损伤大)。CAA脑出血时可伴有高血压,诊断时难以与高血压性脑叶出血鉴别。

病因及病理CAA可引起额、顶、颞、枕叶出血,特别是枕叶皮质病因及病理四、隐匿型血管畸形即只能经手术和病理才能证实的AVM,这类患者占脑叶出血的7%,临床上并非少见。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畸形血管主要有两个原因:反复发生的亚临床症状的出血,使畸形血管周围纤维化,压迫畸形血管;或因畸形血管团内自发性血栓形成,以至行脑血管造影时不能发现。病因及病理四、隐匿型血管畸形即只能经手术和病理才能证病因及病理五、肿瘤卒中肿瘤血管破裂是发生脑叶内血肿的原因之一,但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却较少见。引起出血的肿瘤多为恶性,如黑色素瘤,恶性胶质瘤,转移性肺癌、绒癌等。由于肿瘤浸蚀血管引起出血,或新生的肿瘤血管发育不全容易破裂出血。脑肿瘤卒中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肿瘤血管的异常(如壁薄、扭曲、血管发育不全、畸形生长)、肿瘤浸潤、使临近结构变性坏死,血管缺乏周围组织的支持以及肿瘤局部血流淤滞(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病因及病理五、肿瘤卒中肿瘤血管破裂是发生脑叶内血肿的原病因及病理

六、出血性疾病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以发生脑叶出血。对有反复出血病史、凝血障碍者或长期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大量的酒精摄入和低胆固醇血症也可增加原发性脑出血的患病风险。病因及病理六、出血性疾病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以发生脑病因及病理七、其它少见疾病,如烟雾病,脑寄生虫病等。前者由于颅底大动脉闭塞后引起的脑底部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由于增生的血管管壁薄,容易发生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部分发生脑内血肿。八、特发性脑叶出血即原因不明的脑叶出血,其发生率占8.5%,随着各种检测方法的进步,不明原因脑出血的发生率将会逐渐减少。病因及病理七、其它少见疾病,如烟雾病,脑寄生虫病等。前者由于临床表现大约半数的自发性ICH出现在基底节区,1/3出现在大脑半球,1/6出现在脑干或小脑。40%的ICH伴有脑室出血,可导致急性脑积水、高颅压(ICP),使好转的几率降低。不论是否存在高血压病史,超过90%的患者急性期血压超过160/100mmHg。临床表现大约半数的自发性ICH出现在基底节区,1/3出临床表现一般临床特征绝大多数突然起病,一些患者伴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半数以上有头痛、呕吐,15%-20%的患者有癫痫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许多患者伴有颈项强直,18%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根据出血发生的部位,可出现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如不同程度的痪瘫、麻木、失语等。腰穿脑脊液多呈血性,脑电图多有异常。临床表现一般临床特征绝大多数突然起病,一些患者伴有颅临床表现突发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伴有临床高颅压体症——如突发的意识障碍、头痛和呕吐,这些表现通常提示诊断ICH。然而,这些症状也可发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因此,CT和MRI是确诊的重要手段。活动中突发昏迷提示:1.幕上的巨大血肿2.血肿累及脑干或间脑3.脑室出血导致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临床表现突发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伴有临床高颅压体症——如突诊断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头颅CT扫描后,诊断脑出血比较容易。但由于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很多,而目前对于各种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尚有争议,因此有必要再进行治疗前明确病因。特别是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因复杂,治疗方法须正确决泽,对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及掌握手术时机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下情况提示这些脑叶血肿有可能为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供鉴别诊断时参考:诊断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 (1)无高血压病史。

(2)年龄在40岁以下。

(3)以往有剧烈头痛、呕吐发作历史。

(4)发生出血前就存在神经症状体征。

(5)既往有头痛和癫痫者。

(6)高龄患者反复发作的脑叶内血肿,或者颅内多灶性脑叶血肿(指同时出现两个不同动脉供血区域的多发性脑内血肿,其原因可能为血管淀粉样病)。 (1)无高血压病史。 (7)头颅CT显示血肿区密度不均匀,或有异常密度影。

(8)与额叶底部和中线相连的血肿,位于顳底部的血肿,常与前交通动脉或大脑后脉动脉动脉瘤破裂有关。

(9)位于外侧裂内的积血或位于额、颞叶间的血肿与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有关

(10)胼周池积血(包括大脑纵裂硬膜下血肿)常为胼缘动脉动脉瘤破裂所致。

(11)有出血病史并有显著的凝血机能障碍和使用抗凝药物者。 (7)头颅CT显示血肿区密度不均匀,或有异常密度影。对怀疑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在不影响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地进行脑血管造影(DSA)、头颅增强CT扫描或作MRI、MR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对怀疑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在不影响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脑血肿进行微创清除术的目的

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以抢救生命;尽可能促使受压的脑组织恢复功能。在进行微创治疗同时,应考虑到对原发疾病的治疗脑血肿进行微创清除术的目的 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以脑出血微创治疗的适应证(1)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叶≥30ml;基底节区≥30ml;丘脑≥10ml;小脑≥10ml;脑室出血,引起脑积水/脑室铸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2)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幕上≥30ml,幕下≥10ml;亚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3天-3周])

脑出血微创治疗的适应证(1)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叶≥3禁忌证 1.脑干功能衰竭。 2.由凝血机制障碍、严重的出血倾向。 3.明确的AVM、颅内动脉瘤、颅内肿瘤等病变引起的脑内血肿。

禁忌证 1.脑干功能衰竭。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6小时以内),早期(72小时内),延期手术(72小时以后)。自发性脑出血病情趋于稳定,建议6小时左右进行。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尽早手术;亚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可择期,脑内血肿参照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6小时以内),早期(术前准备术前检查术前用药备皮签字术中药品准备手术器械准备术前准备术前检查定位方法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CT片定位法两点定位法定位方法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定位要求定位准确无误是手术成功最关键所在.需了解的颅脑解剖知识.需了解CT成像原理.需了解三维定向原理.穿刺点需避开重要血管和组织.定位要求定位准确无误是手术成功最关键所在.必须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神经解剖学头皮至脑内各层动脉血管的分布以及体表投影,如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静脉窦的走行,如横窦、枕窦、矢状窦、乙状窦等;颅骨的骨性标志,如眉弓、颧弓、翼点、枕外隆凸、星点、外耳门等;颅底的主要结构,如鸡冠、鞍背、斜坡、颧骨岩部(乳突小房)、枕内、外隆凸等;大脑的主要功能区以及体表投影,如外侧裂、中央沟等。必须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

掌握CT的有关知识:⑴成像原理;层厚(特别是螺旋CT)⑵根据眼球和骨性结构确定起始层面,如标准和非标准的OM、EM、RB线;⑶各层脑组织的结构等。神经影像学

掌握CT的有关知识:需了解的颅脑解剖知识.需了解的颅脑解剖知识.【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神经影像学知识掌握CT的有关知识:各层脑组织的结构等.CT扫描基线1:眶耳线(OM):由外眦至外耳孔的连线.2:瑞氏线(RB):眶下缘与外耳孔的连线.3:眉听线(EM):眶上缘与外耳孔的连线.根据眼球和骨性结构确定起始层面,如标准和非标准的OM、EM、RB线.神经影像学知识掌握CT的有关知识:【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CT扫描基线CT扫描基线【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OMOM典型标志:眼球,外耳道典型标志:眼球,外耳道EMEM【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特殊层面结构第五层面:前角,后角,三脑室.第六层面:脑室呈x型.作为参考层面的理论依据.由于头颅近似圆形,无论如何转动,脑室几乎始终位于中心.无论基线是否准确,标准OM上第五,六层面图形位置不会有大的改变.第五,六层面可作为参照层面进行定位.特殊层面结构第五层面:前角,后角,三脑室.第五层面第五层面脑室呈x型.

脑室呈x型.

三维立体定向原理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由三维坐标系统所确定.一个物体的三个切面(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互相垂直时,其交点只能是一个.三维立体定向原理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由三维坐标系统所确定【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具体定位方法基线标准的定位法.基线不标准的定位法:1;标记物法.2;参考层面法(解剖定位法)具体定位方法基线标准的定位法.基线标准的定位法.

基线标准的定位法.

选择血肿最大的层面且血肿边缘靠近颅骨内板的层面.并计算穿刺平面与基线的距离.多发血肿,出血层面较多的可考虑选择两个层面.在颅表分别画出基线及穿刺平面线选择血肿最大的层面且血肿边缘靠近颅骨内板的层面.并计算穿刺平扫描基线穿刺平面扫描基线穿刺平面确定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1:在CT片穿刺层面分别测出三条线2:AO线,AB线,2:经换算在颅表确定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3:穿刺点避开点.E确定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1:在CT片穿刺层面分别测出三条线E【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ABCAABCA【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基线不标准的定位法要尽可能使穿刺针经过穿刺点到达预定靶点.CT下定位头颅放置标记物不要求明确精确基线据扫描的标记物确定穿刺点此方法定位准确但不利于危重病人基线不标准的定位法要尽可能使穿刺针经过穿刺点到达预定靶点.基线不易确定基线不易确定由于基线不易确定在OM线上4CM放标志物由于基线不易确定在OM线上4CM放标志物【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基线不准放标记物(0M上5CM)基线不准放标记物(0M上5CM)【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据骨性结构标志定位(7cm)据骨性结构标志定位(7cm)【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管理资料】脑出血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汇编课件参考层面法(解剖定位法)示范,选择om线上5cm作为穿刺层面并放置标记物参考层面法(解剖定位法)示范,选择om线上5cm作为穿刺层面标准OM层面(OM上5CM)标准OM层面(OM上5CM)标准OM层面第五层面标准OM层面第五层面术后2天术后2天解剖定位法的具体步骤在基线不准的CT片上确定第五层面.将第五,六层面可作为参照层面进行定位.在头部出血侧标出以标准OM线为基线上第五层平面(即OM线上5CM处,能显示侧脑室前,后角,第三脑室层面).在基线不准的CT片上测定出血灶与第五层面的距离.通过换算即能确定穿刺层面.确定穿刺点,靶点.解剖定位法的具体步骤在基线不准的CT片上确定第五层面.基线不准基线不准第一步

在头部出血侧画出以标准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