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文综历史试题_第1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文综历史试题_第2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文综历史试题_第3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文综历史试题_第4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文综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文综历史试题2015.3温馨提示:考试用时l50分钟。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历史答案在答题卡上21-31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C.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只是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并未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从题目信息中可以看到为了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故B项正确;题目中主要阐述董仲舒为了确立独尊儒学提出了一些巩固儒学地位的策略政策,并未表述武帝的尊儒措施,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2.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A.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C.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解析】题目中主要突出门下省不只可以对中书省已经过皇帝签署的敕书不进行签署,后期还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可以看到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故A项正确;本题中不仅涉及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还有中书与尚书省,故B项错误;唐代中央设三省,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发政令即决策机构,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故C项错误;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3.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解析】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长治久安的主要经济根基,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王朝所推行,故A项错误;从题目中无法看出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故B项错误;题目中说国家征收商业税根据当时商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表现出了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出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故D项错误。【答案】C4.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析】《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与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需同英国商定的条款有利于英国商品的输入,故A项错误;英国商品的输入使中国的经济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故B项错误;英国商品的入侵给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诱因,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促成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故D项正确。【答案】D5.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考点】戊戌变法【解析】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高弟说“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表明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故B项正确;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利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6.1894年7月2日,一家商行在《天津早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材料反映了()A.物质生活的时尚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使生活观念转变C.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 D.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解析】从题目中可以获取到有洋货的供应,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1894年还没有开始维新变法,故B项错误;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从材料中无法看出90年代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目中主要涉及的是食,故D项错误。【答案】A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重要认识提出的背景是()A.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 B.吸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教训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D.“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考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大改造【解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是在1958年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下发生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时间为1956年4月,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被迫下台是在1964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间为1956年底,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8.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维护邦联制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D.保障各州权利【考点】美国共和制度的确立【解析】邦联制是松散的联盟,不利于形成强制力量的干预,故A项错误;华盛顿提出强制力量的干预即加强中央权力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联邦制并未确立,故C项错误;加强中央权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州权力,故D项错误。【答案】B9.1945年《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十)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5日7时(重庆时间)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同时宣布已接受日本投降。1972年中日建交公报宣布:“……(日本国政府)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据此可知()①从国际法的角度规定了二战后的日本领土范围②明确规定要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的战犯③包含了日军侵华的暴行及战犯必须要依法审判④日本否定侵略就是事实上否定战后的国际秩序⑤日本挑起领土争端就是破坏了中日邦交的基础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考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日本投降【解析】从题目中公告第八条可获得从国际法的角度规定了二战后的日本领土范围,故①正确;从题目中无法获得明确规定要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的战犯信息,故②错误;从题目所给信息中第十条可获得包含了日军侵华的暴行及战犯必须要依法审判,故③正确;《波茨坦公告》是中美英三方促令日本投降的公告,为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若日本否定侵略就是事实上否定战后的国际秩序,故④正确;从题目中可看到日本挑起领土争端就是破坏了中日邦交的基础,故⑤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10.1955年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此材料切合的主张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不结盟D.互不干涉内政【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不结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下的结伴而不结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题目中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D11.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C.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印巴分治【解析】按宗教信仰划分国家,不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国家按信仰分类,不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故B项错误;英殖民者的印巴分治方案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故C项正确;印巴分治方案,不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

第Ⅱ卷选择题,共56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6分。12.(24分)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了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8分)(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8分)(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考点】(1)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美国共和制度的确立(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洲的联合(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4)对政治妥协的启示【解析】(1)根据材料一所给信息“相互妥协”回顾所学知识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主要是梭伦、克里斯提尼进行的民主改革,材料信息“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可回顾知识找到其各机制(公民大会、陪审法庭)轮流坐庄、抽签选举的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解释权在贵族手中的习惯法促发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在《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缓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了相互之间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英国:光荣革命不流血的政变之后通过《权利法案》来缓解和解决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他们相互妥协的结果。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2)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二中信息“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可知是法德和解。第二小问趋势,法德和解体现了欧洲走向联合的趋势。第三小问影响,欧洲的联合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3)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三中信息“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可看到中国缺乏妥协传统;“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可看到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第二小问说明,考生选取赞同或不赞同观点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赞同可结合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史实说明,不赞同可结合国共两次合作、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史实说明。(4)结合材料的引文“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然后从政治妥协的手段、作用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利斯提尼);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2分)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妥协的结果;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2分)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2分)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2分)(2)现象:法德和解(2分)。趋势:欧洲走向联合(2分)。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2分)。(3)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4分)第一种观点:赞同: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期间国共虽有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4分)第二种观点:不赞同: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4分)(本小问最多得分为8分且不同观点不能累计加分)(4)启示: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2分)13.(20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遭遇瓶颈现象。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材料二在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至少在1870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摘编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美】《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材料三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和英国遇到瓶颈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12分)【考点】(1)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2)斯大林模式【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可总结出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可获得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再结合时间“19世纪90年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官商督办有抵制的状态。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在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的,主要是生产方式与动力的一次变革,但是发展到后期,其经济发展并没有新的突破,主要表现为企业创新乏力;“至少在1870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可获得经济经济衰退明显;同时期,美国、德国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英国科技中心地位丧失。(2)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三“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可获得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可获得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可获得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二小问原因,通过对措施的回答与结合所学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排除市场体制;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了西方以沉重打击,西方各国调整之后经济开始复苏,德国走上向外扩展的法西斯道路,国际局势紧张,使得斯大林对经济发展重心进行了调整。第三小问启示,可从经济模式和调整的角度分析。【答案】(1)原因: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4分)表现:企业创新乏力;经济衰退明显;科技中心地位丧失。(4分)(2)措施: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原因:排除市场体制,倚重计划体制;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济危机的恢复等。(4分)启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模式;积极利用国际机遇,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4分)14.(1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并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12分)【考点】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解析】信息:通过图1以及注解“但丁《论俗语》中倡导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可获得信息即但丁主张民族语言取代教会官方语言拉丁语,但丁是文艺复习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可答文艺复兴。通过图2以及注解“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到陈腐的旧文学,建设新鲜的新文学”可获得信息陈独秀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可回答新文化运动。通过对所获得的历史信息的回答,我们可以结合所学进行两个运动的对比,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答案】(1)信息:图1是但丁主张民族语言取代教会官方语言拉丁语;(2分,或文艺复兴)图2是陈独秀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分,或新文化运动)(2)相同点:封建思想的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4分)(3)不同点: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世俗阶层知识分子队伍壮大的结果;欧洲天主教禁欲主义的制约;意大利四分五裂,民族意识逐渐觉醒。(2分)新文化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中国封建传统道德的阻碍;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2分)

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4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ACDBAC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