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关东民俗课件_第1页
多彩的关东民俗课件_第2页
多彩的关东民俗课件_第3页
多彩的关东民俗课件_第4页
多彩的关东民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多彩的关东民俗一、关东民俗的形成关东泛指我国最东北,北自黑龙江,南至辽东半岛,西藏自治区起大兴安岭,东达长白山,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广大区域。由于地处北疆,地理上与中原的阻隔和历史发展过程的差异性,使关东民俗相对淳厚朴素,表现出粗犷豪放的一面,关东人生就了热情爽朗、包容大度的性格。为了维持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需要各种社会规范和习俗制度来制约,这是民俗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第十二章多彩的关东民俗1二、关东民俗的特点1.鲜明的民族性2.浓郁的地方性3.突出的传承性4.相对的变异性

三、关东民俗的旅游价值

1、精神价值2、文化价值3、经济价值关东民俗的形成原因可概括为:1.经济原因2.政治原因3.宗教原因4.地理原因二、关东民俗的特点关东民俗的形成原因可概括为:2第二节满族与锡伯族的民俗文化一、满族的民俗文化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最多。现有人口总数为495万,并有岫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6个自治县。(一)、物质民俗1、饮食民俗满族饽饽,满族人喜欢吃黏食。饮食有饽饽席,萨其马,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黏豆包等。满族人还喜欢吃猪肉,酸菜,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第二节满族与锡伯族的民俗文化32、发式和服饰:(1)服饰。服饰是旗袍,坎肩,马褂,腰带。旗袍满语为“衣介”即长袍的意思,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现在的唐装是由马褂演变而来。满族女式旗鞋俗称“花盆底鞋”,女人穿的衣服称“一裹圆”,挂饰物有玉佩和香荷包。(2)发式。满族男子的发式是半剃半留,即前剃后留,留下的头发编成发辫垂于脑后;女孩多是梳辫子,额前留“刘海儿”,最有代表性的发式一是“两把头”,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又称“旗头板”,“大拉翅”或“大京样”。2、发式和服饰:43、民居特点:满族早期居住条件简陋,冬天居住“地窨子”夏季居住“马架子”。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坐在地面上,窗户纸糊在外。(二)、精神民俗1、宗教信仰满族人信仰萨满教或藏传佛教。⑴、萨满教的产生。萨满教的宗教活动主要是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有关的各种祭祀活动。⑵、萨满是神与人之间的终结者,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十分特殊。3、民居特点:满族早期居住条件简陋,冬天居住“5⑶、满族与藏传佛教。为了巩固满蒙之间政治上的联盟,满蒙上层历来有通婚的惯例。由于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所以喇嘛教很快传入满族。⑷、宗教仪式:根据祭祀主体的不同分为堂子祭和家祭。堂子祭:堂子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的萨满祭祀场所,所以堂子祭又叫国祭,凡官员庶民,禁止设堂子。家祭: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因为多在春秋时节进行,所以又称为“春秋祭”。2、主要禁忌满族人以西为贵,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敬乌鸦,不许打骂乌鸦。⑶、满族与藏传佛教。为了巩固满蒙之间政治上的联6(三)、社会民俗1、传统礼俗:“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同居的晚辈人要“晨昏定省”,就是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1)日常礼节:请安和打千。抱腰大礼是满族中最亲密的大礼,常用于至亲的人久别重逢、重要宾客前来或重要的外交场合,这种礼节不分男女,都可施行,以表示亲昵。妇女见到长者,要行“抚鬓礼”“半蹲礼”。(2)婚嫁礼俗:满族的婚娶礼俗十分繁杂,而且婚礼只有繁简之说,却是一定要举行的。满族人的婚娶仪式有四个基本程序:相看,合婚,放定,婚礼。相看也叫“相门户”,放定就是过采礼,放大定叫“送日子”“纳彩”“添箱”。“打下处”“插车”“憋性子”“拜北斗”“坐福”“回门”。(三)、社会民俗72、生育习俗⑴落草: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在大门的门梁上悬挂一张小弓和三支小箭;如果生的是女孩,就在门梁上悬挂一条红布,预示女儿心灵手巧。⑵悠悠车:关东三大怪之一的“养个孩子吊起来”,是指满族人用来养育孩子的吊篮——悠悠车。3、民族文化艺术1、歌舞艺术分为民间歌舞,宫廷歌舞,祭祀歌舞。莽式舞(流传时间较长的满族民间筵席歌舞),庆隆舞(典型的清宫廷歌舞),鞑子秧歌(正月十五表演)。2、生育习俗82、说唱艺术八角鼓是满族最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说唱艺术。八角鼓即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曲名。八角鼓派生出来的单弦、评书、相声等曲艺艺术不断发扬光大。3、冰上运动满族人喜欢冰上运动,有冰刀。入关后,冰上运动继续保持,被称为“国俗”。踢形头是满族入关前后很盛行的一种冰上足球运动。2、说唱艺术94、香荷包和剪纸艺术⑴满族男子腰带上最有特点的一件绣品就是香荷包,成为满族贵族男子腰带上必要的装饰品,并且成为互相表赠的礼物之一。⑵剪纸艺术是满族古老的民间艺术,满族剪纸构图简洁、朴实生动、技艺精巧。二、锡伯族的民俗文化1、民族概览现有人口17万,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地。散居在沈阳,义县,凤城等地,沈阳市锡伯族主要聚居在新城子区锡伯族三乡镇,即兴隆台锡伯族镇、黄家锡伯族乡、石佛寺锡伯族朝鲜族乡,新城子是仅次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全国第二大锡伯族聚居地。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4、香荷包和剪纸艺术102、物质民俗⑴、饮食:发面饼,韭菜合子,南瓜包子,腌菜(哈特混素吉)。⑵、服饰:编入八旗后与满族基本相同;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在发式上有着严格区别的,未婚姑娘梳一条长辫子,用各色毛线扎辫根,不剪头发帘。已婚的妇女梳的是蟠龙髻,额前有刘海,脑后有燕尾。3、精神民俗⑴、宗教信仰:萨满教(喜利妈妈)⑵、禁忌:食用发面饼,上桌时分天,地面,天面朝上,地面朝下,忌吃狗肉,忌用筷子敲打饭桌,饭碗。2、物质民俗114、社会民俗⑴、传统礼俗:尊老爱幼,“打千”是日常生活中行的礼节。⑵、婚嫁礼俗:同姓禁止通婚,讲究“门当户对”,“打丁巴”女子可外嫁,男子可外娶。⑶、岁时节俗:西迁节(4月18日),抹黑节(正月十六)。5、游艺民俗⑴、射箭:锡伯族最喜爱的一项传统的群众体育运动,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⑵、歌舞艺术:锡伯族能歌善舞,乐器东布尔,贝伦舞是常用东布尔伴奏的锡伯族民间舞蹈。4、社会民俗12第三节新兴的旅游节庆活动一、旅游节庆活动的特点1、⑴、资源的依托性⑵、鲜明的地方性⑶、形式的多样性⑷、参与的广泛性 ⑸、功能的综合性2、辽宁新兴的旅游节庆活动1、大连国际服装节:1988年起每年9月举办,是辽宁举办最早的新兴旅游节庆活动。2、沈阳清文化国际旅游节第三节新兴的旅游节庆活动133、沈阳冰雪旅游节:从1997年开始举办。4、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从2004年4月开始举办。5、抚顺满族风情节:从1999年9月开始举办。6、本溪枫叶节:从1998年9月开始举办。7、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8、营口望儿山母亲节9、铁岭民间艺术节:首届艺术节在2002年9月在铁岭市隆重举行,是辽宁规模最大的一次民间艺术活动。3、沈阳冰雪旅游节:从1997年开始举办。14第十二章多彩的关东民俗一、关东民俗的形成关东泛指我国最东北,北自黑龙江,南至辽东半岛,西藏自治区起大兴安岭,东达长白山,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广大区域。由于地处北疆,地理上与中原的阻隔和历史发展过程的差异性,使关东民俗相对淳厚朴素,表现出粗犷豪放的一面,关东人生就了热情爽朗、包容大度的性格。为了维持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需要各种社会规范和习俗制度来制约,这是民俗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第十二章多彩的关东民俗15二、关东民俗的特点1.鲜明的民族性2.浓郁的地方性3.突出的传承性4.相对的变异性

三、关东民俗的旅游价值

1、精神价值2、文化价值3、经济价值关东民俗的形成原因可概括为:1.经济原因2.政治原因3.宗教原因4.地理原因二、关东民俗的特点关东民俗的形成原因可概括为:16第二节满族与锡伯族的民俗文化一、满族的民俗文化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最多。现有人口总数为495万,并有岫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6个自治县。(一)、物质民俗1、饮食民俗满族饽饽,满族人喜欢吃黏食。饮食有饽饽席,萨其马,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黏豆包等。满族人还喜欢吃猪肉,酸菜,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第二节满族与锡伯族的民俗文化172、发式和服饰:(1)服饰。服饰是旗袍,坎肩,马褂,腰带。旗袍满语为“衣介”即长袍的意思,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现在的唐装是由马褂演变而来。满族女式旗鞋俗称“花盆底鞋”,女人穿的衣服称“一裹圆”,挂饰物有玉佩和香荷包。(2)发式。满族男子的发式是半剃半留,即前剃后留,留下的头发编成发辫垂于脑后;女孩多是梳辫子,额前留“刘海儿”,最有代表性的发式一是“两把头”,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又称“旗头板”,“大拉翅”或“大京样”。2、发式和服饰:183、民居特点:满族早期居住条件简陋,冬天居住“地窨子”夏季居住“马架子”。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坐在地面上,窗户纸糊在外。(二)、精神民俗1、宗教信仰满族人信仰萨满教或藏传佛教。⑴、萨满教的产生。萨满教的宗教活动主要是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有关的各种祭祀活动。⑵、萨满是神与人之间的终结者,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十分特殊。3、民居特点:满族早期居住条件简陋,冬天居住“19⑶、满族与藏传佛教。为了巩固满蒙之间政治上的联盟,满蒙上层历来有通婚的惯例。由于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所以喇嘛教很快传入满族。⑷、宗教仪式:根据祭祀主体的不同分为堂子祭和家祭。堂子祭:堂子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的萨满祭祀场所,所以堂子祭又叫国祭,凡官员庶民,禁止设堂子。家祭: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因为多在春秋时节进行,所以又称为“春秋祭”。2、主要禁忌满族人以西为贵,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敬乌鸦,不许打骂乌鸦。⑶、满族与藏传佛教。为了巩固满蒙之间政治上的联20(三)、社会民俗1、传统礼俗:“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同居的晚辈人要“晨昏定省”,就是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1)日常礼节:请安和打千。抱腰大礼是满族中最亲密的大礼,常用于至亲的人久别重逢、重要宾客前来或重要的外交场合,这种礼节不分男女,都可施行,以表示亲昵。妇女见到长者,要行“抚鬓礼”“半蹲礼”。(2)婚嫁礼俗:满族的婚娶礼俗十分繁杂,而且婚礼只有繁简之说,却是一定要举行的。满族人的婚娶仪式有四个基本程序:相看,合婚,放定,婚礼。相看也叫“相门户”,放定就是过采礼,放大定叫“送日子”“纳彩”“添箱”。“打下处”“插车”“憋性子”“拜北斗”“坐福”“回门”。(三)、社会民俗212、生育习俗⑴落草: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在大门的门梁上悬挂一张小弓和三支小箭;如果生的是女孩,就在门梁上悬挂一条红布,预示女儿心灵手巧。⑵悠悠车:关东三大怪之一的“养个孩子吊起来”,是指满族人用来养育孩子的吊篮——悠悠车。3、民族文化艺术1、歌舞艺术分为民间歌舞,宫廷歌舞,祭祀歌舞。莽式舞(流传时间较长的满族民间筵席歌舞),庆隆舞(典型的清宫廷歌舞),鞑子秧歌(正月十五表演)。2、生育习俗222、说唱艺术八角鼓是满族最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说唱艺术。八角鼓即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曲名。八角鼓派生出来的单弦、评书、相声等曲艺艺术不断发扬光大。3、冰上运动满族人喜欢冰上运动,有冰刀。入关后,冰上运动继续保持,被称为“国俗”。踢形头是满族入关前后很盛行的一种冰上足球运动。2、说唱艺术234、香荷包和剪纸艺术⑴满族男子腰带上最有特点的一件绣品就是香荷包,成为满族贵族男子腰带上必要的装饰品,并且成为互相表赠的礼物之一。⑵剪纸艺术是满族古老的民间艺术,满族剪纸构图简洁、朴实生动、技艺精巧。二、锡伯族的民俗文化1、民族概览现有人口17万,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地。散居在沈阳,义县,凤城等地,沈阳市锡伯族主要聚居在新城子区锡伯族三乡镇,即兴隆台锡伯族镇、黄家锡伯族乡、石佛寺锡伯族朝鲜族乡,新城子是仅次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全国第二大锡伯族聚居地。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4、香荷包和剪纸艺术242、物质民俗⑴、饮食:发面饼,韭菜合子,南瓜包子,腌菜(哈特混素吉)。⑵、服饰:编入八旗后与满族基本相同;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在发式上有着严格区别的,未婚姑娘梳一条长辫子,用各色毛线扎辫根,不剪头发帘。已婚的妇女梳的是蟠龙髻,额前有刘海,脑后有燕尾。3、精神民俗⑴、宗教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