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业链及细分行业分析_第1页
我国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业链及细分行业分析_第2页
我国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业链及细分行业分析_第3页
我国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业链及细分行业分析_第4页
我国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业链及细分行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6我国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业链及细分行业分析我国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业链及细分行业分析

目录

第一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业链分析(2)

第一节产业链简图(2)

第二节上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2)

一、钢铁行业(2)

二、有色金属行业(4)

第三节下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5)

一、铁路建设行业(5)

二、铁路运输行业(8)

第二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10)

第一节各细分行业综合分析(10)

第二节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11)

一、行业总体情况(11)

二、行业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湖南和吉林三省(15)

三、行业内企业运行情况(16)

四、行业发展趋势(16)

第三节窄轨机车车辆制造行业(17)

一、行业总体情况(17)

二、行业分布格局:集中分布在江苏省(18)

三、行业内企业运行情况(18)

四、行业发展趋势(19)

第四节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19)

一、行业总体情况(19)

二、行业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两省(20)

三、行业内企业运行情况(20)

四、行业发展趋势(21)

第五节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行业(22)

一、行业总体情况(22)

二、行业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河北和陕西两省(23)

三、行业内企业运行情况(23)

四、行业发展趋势(25)

第一章2014年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产业链简图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涉及产业广泛,其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和零配件行业,下游产业链是铁路运输行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配套产业较多,包括铁路基建、铁路专用设备制造、铁路运输设备修理以及电子、电气产品制造行业等多个行业。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业链

第二节上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一、钢铁行业

(一)粗钢生产消费保持增长

1.粗钢生产增幅低于上年同期

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亿吨,同比增长0.9%,增幅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钢材(含重复材)产量11.3亿吨,同比增长4.5%,增幅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为49.4%,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2.钢材出口增速快于进口

2014年,全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增长50.5%;进口钢材1443万吨,增长2.5%,折合净出口粗钢8153万吨,占我国粗钢总产量的10.2%。从产品档次上看,电工钢板带、涂镀层板带、热轧合金钢板、冷轧薄宽钢带、冷轧不锈钢薄板、锅炉管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有所提高。

3.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行

近年来,全国钢材价格总体水平不断走低。据统计,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2011年至2014年全年平均销售结算价格分别为4468元/吨、3750元/吨、3442元/吨、3074元/吨,呈不断下滑趋势。2014年12月末,我国钢材价格综合指数跌至83.1点,同比下降16.2%,为2003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

4.主要下游行业钢材消费量稳定增加

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显示,2014年钢铁主要下游行业用钢量保持增长。其中,建筑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3.9亿吨,同比增长2.4%;机械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1.4亿吨,同比增长5.3%;汽车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5000万吨,同比增长5.9%。;能源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3200万吨,同比增长3.2%;造船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1300万吨,同比下降4%;家电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1050万吨,同比增长5%。估计2014年铁道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520万吨,同比增长10.8%。

2015年下游行业用钢需求预计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增速减缓。分行业来看,预计2015年建筑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3.95亿吨,同比增长1.28%;预计2015

年机械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1.44亿吨,同比增长3%;预计2014年汽车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5250万吨,同比增长5%;预计2015年能源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3300万吨,同比增长3.1%;预计2015年造船行业的用钢消费量需求量为1350万吨,同比增长3.8%。预计2015年家电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1100万吨,同比增长4.8%。预计2015年铁道行业的用钢消费量为540万吨,同比增长3.8%。

(二)2015年发展预测

2015年,钢材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好转、出口将略有降低、钢材价格仍将地位徘徊、钢厂盈利状况难言乐观,钢材市场将依然弱势运行,一定程度上缓解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成本压力。

2015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速度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增长。新常态下我国钢铁消费已进入峰值弧顶区,消费的质量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钢铁行业由原来的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依靠质量、差异化竞争转变。新常态为钢铁行业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外部空间和发展动力,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钢铁企业环保压力将加大。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深刻转变的背景下,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降低,钢材需求难有较大改观。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点战略将对钢材需求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总体来看,由于国内投资增速下滑,钢铁下游需求短期难有较大改观。

二、有色金属行业

(一)生产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1.产量保持平稳增长

2014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4417万吨,同比增长7.2%,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精炼铜、原铝、铅、锌产量分别为796万吨、2438万吨、422万吨、58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3.8%、7.7%、-5.5%、7%,原铝增幅回落2个百分点。铜材和铝材产量分别为1784万吨和4846万吨,分别增长13.3%和18.6%,增幅分别回落11.7个和5.4个百分点。

2.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2014年,有色金属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12.5亿元,同比增长4.6%,增幅回落15.2个百分点。其中,铝冶炼固定资产投资618.6亿元,下降17.8%;有色加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10.7亿元,同比增长15.4%。

3.转型升级取得进展

2014年,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025亿元,同比增长8.6%。受需求不旺以及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铜、铝、铅现货年均价分别为49207元/吨、13546元/吨、13860元/吨,同比分别下降7.8%、6.9%、2.7%。行业实现利润2053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常用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分别实现利润266亿元和21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4%和13.7%,铝冶炼亏损79.7亿元,但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实现利润894亿元,同比增加11.6%。

4.外贸稳步增长

有色金属进出口总额177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其中进口额1000.2亿美元,同比下降3.2%;出口额771.6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受印尼限制原矿出口政策调整影响,铝土矿、红土镍矿进口同比分别下降48.7%和33%,氧化铝进口同比增幅为37.7%。

(二)2015年发展预测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深度调整期,尽管美国经济明显复苏,但其它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疲软,主要新兴工业体经济增

速下滑,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新《环保法》的实施以及资源、环境、人工等要素成本的提高迫使有色金属工业需尽快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预计,2015年十种有色金属生产、消费、

投资将进一步缓慢增长,产品价格将延续弱势震荡态势,企业经营难度依然很大。

第三节下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一、铁路建设行业

(一)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

截止2014年末,我国累计有22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101条,运营线路长度3155公里。2014年新增长沙、宁波、无锡等3个运营城市;全国新增9条运营线路,409公里运营线路长度。在3155公里运营线路长度中,地铁2438公里,占线路总长的77.3%;轻轨239公里,占线路总长的7.6%;单轨8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2.8%;现代有轨电车134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2%;磁浮交通30公里,占线路总长的1%;市域快轨22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7.2%。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指出,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交通,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

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在城市群内部建设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普通公路为基础,有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多层次快速交通运输网络。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建成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快速客运和大能力货运网络。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逐步形成城市群内快速交通运输网络。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特别是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多个政策性文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审批权下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已形成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纵观我国地铁、轻轨发展动态,未来5-10年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及其设

备制造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已批复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到2015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85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达2700公里以上。同时,受益于有

轨电车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现代有轨电车规划建设蓬勃兴起。城镇化的推进和城市的发展,将带动轨道交通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铁路建设重点支持重大项目

2014年《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政策的出台,是2013年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的进一步延续,符合近几年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为促进铁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1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建设投资8088亿元,新线投产842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91公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2万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1.6万公里,覆盖1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55%以上,高铁城市群正在形成。运营总里程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2014年全年新开工铁路项目66个。根据中央对2015年铁路建设的部署,将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合理确定资金投向,主要支持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2014年全国铁路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3-2014年11月全国铁路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及基本建设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

(三)中西部铁路建设继续推进

“十二五”期间中西部国家铁路建设投资1.85万亿元、投产新线路2.3万公里。而在“十二五”前3年,中西部地区完成建设投资1.15万亿元、投产新线

近7000公里,占比分别为72%、58%。2014年中西部铁路安排建设投资和新线投产比例分别占到全年任务的78%和86%。2014年11月左右短短一个月内,有

3个投资分别超过100亿的铁路项目(黔张常铁路、柳梧铁路、郑万铁路)获得发改委批复。三条获批的新建铁路都位于中西部地区。

然而据报道2014年除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省份加强了城际铁路建设,中西部城际铁路建设几乎停滞。因面临融资难、债务重、盈利差等困境,包括四川、河南等省份意欲重新审视本省的城际铁路网规划,以使规划更具操作性,避免重复投资、过度投资。随着发改委、铁路部门不断创新投融资模式,进一步研究细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用好铁路发展基金平台,扩大铁路建设资本金来源,中西部铁路建设面临的难题将逐渐破解。

2015年两会以及铁路总公司铁路工作会议都反复提及2015年国内铁路建设重点放在中西部铁路上。今后一段时间内,铁路投资的重点将从东部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一是国家的产业和区域政策使然,二是东部地区在前一轮铁路投资的高潮中基本已经建成了高密度、高速度的干线路网,除一些城际线路外,高速铁路网已经基本完善,现在需要补的是中西部地区的短板。

(四)高铁“走出去”热度不减

铁路装备已成中国出口新增长点,2014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集团签订的

海外项目合同金额超过60亿美元,同比增长60%以上。中国铁路总公司也与一

些国家的铁路主管部门、企业签订了双边合作文件,目前重点参与和推动的项目有10余个。

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公司负责人从金融服务、建立技术规范、成立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及南北车合并等方面,勾画了铁路装备“出海”平台的多层框架。包括:南北车合并使出海企业准备就绪;2014年《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标准规范已经实施;资金方面,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支持。

(五)2015年发展预测

2015年,铁路投资将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铁路里程要达到8000公里以上。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结合铁路规划建设进展,到201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