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教学大纲_第1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_第2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_第3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_第4页
《经济法》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9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法目录TOC\o"1-3"\h\z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3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 4第三章合同法律制度 7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8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9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10第五节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 11第六节违约责任 11第四章反垄断法律制度 12第五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14第六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5*第七章票据法律制度 17教学课时分配表 22第一章经济法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经济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渊源与体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经济法的渊源和体系。教学内容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二、经济法的定义(一)对历史上中外学者有关经济法定义表述的评价(二)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一)微观经济调控关系(二)市场调控关系具体包括价格管理关系、反不正当竞争关系和反垄断关系、广告管理关系、消费者保护关系(三)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具体分为计划管理关系、产业组织管理关系、环境保护关系、金融管理关系(四)社会分配关系包括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经济关系四、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掌握计划配置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各自特点,以及我国目前采用的资源配置方式(二)国家干预原则掌握国家干预特别是适度干预的含义,以及衡量适度干预的标准和方法(三)经济民主原则(四)经济公平原则(五)经济效益原则五、经济法的渊源和体系(一)经济法的渊源法的渊源有三层含义,即历史渊源、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我们通常所讲的经济法的渊源是指其形式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国际条约。(二)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体系应有经济组织法、市场调控法、宏观经济调控法和社会分配法四部分构成四、教学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参考书目1、经济法概论,刘全顺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2、经济法概论,刘文华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与掌握公司制度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类公司的概念及法律特征;掌握各类公司设立、变更、终止的有关实体及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讲授公司制度的基本原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同法律规定。教学内容一、公司法概述(一)公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公司概念的发展2、《公司法》中的公司概念公司法中规定的公司可以表述为:公司是依照公司法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3、我国公司的法律特征我国公司的法律特征表现为:依公司法成立;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4、公司的法人人格我国公司人格的法律特征表现为:所有的公司都是法人,都具有法人人格;股东均付有限责任;公司不享有所有权;公司原则上可以永久存在。(二)公司的名称和住所;1、公司的名称:公司的名称是指使公司人格特定化并区别于其它民事主体的标记2、公司的住所:公司的住所指公司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公司住所具有实体法、程序法、行政管理和涉外法上的意义。(三)公司的章程及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公司的章程2、公司的权利能力公司的权利能力是指公司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司法对公司权利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两方面:第一,禁止将资金借贷给股东或他人,即借贷限制;第二,担保限制,公司不得为公司或者他人提供担保,但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为他人提供担保的除外。3、公司的行为能力公司的行为能力是指公司其于自己的意思,依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公司行为能力始于公司成立,终于公司终止,并受公司的性质、经营范围和法律规定的限制。(四)公司法公司法的概念;公司法的特征;公司法的调整对象二、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制度(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1、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2、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主要有:股东均符有限责任;资本不进行等额划分;股东人数受法律限制;生产经营不必向社会公开;设立程序比较简单等等。(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1、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主要有:股东符合法定人数;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有公司名称和符合要求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2、公司章程的制定公司章程的内容包括: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相对必要记载事项;任意记载事项。三项内容的要求与效力各不相同。3、股东出资方式4、公司的设立登记5、国有企业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三)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2、股东会的职权3、修改公司章程的议事规则4、股东会的会议5、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由3-13人组成。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6、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职权7、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8、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9、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和监事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检查机构。由股东代表和公司职工代表组成,公司的董事、经理和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10、公司董事、经理、监事资格的禁止性条件的规定11、董事、经理、监事的义务(四)两种特殊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1、一人公司的特别规定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1)设立的特别规定(2)行为的特别规定2、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投资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1)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2)国有独资公司设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3)国有独资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4)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五人,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三、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制度(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1、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股份有限公司是依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的,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2、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特征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均负有限责任;公司资本进行等额划分;生产经营必须向社会公开;设立程序比较复杂等(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1、设立条件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份发行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2、设立方式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包括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两种方式,其中募集设立方式中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的35%。3、发起人出资方式4、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1、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股东组成。2、股东大会的职权3、临时股东大会的召开4、股东大会的召集5、股东表决权6、股东的权利7、董事会:是公司的日常执行机构,向股东大会负责。8、经理9、监事会(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1、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是指按相同金额划分公司资本的基本计量单位。股份发行包括为设立公司而首次发行股份和为发展己有公司资本规模而发行新股。公司发行股份必须具备法定条件。2、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法律地位和按其出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1、股份的转让股份转让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持有人依法定程序将股份转让给他人的行为。股份转让必须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但不同的股份有不同的转让方式,且特定主体的股份转让必须受法律限制,如发起人、公司的董事、监事和经理。2、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自己股票的特殊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不得收购自己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注册资本而注销股份或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五)上市公司的特别规定1、上市公司的概念和特点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2、上市公司的特别规定四、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发行与转让(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发行1、股票及其种类2、股份发行原则3、股份发行形式与方式4、新股发行的特别规定(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转让1、转让原则2、转让的生效条件3、对转让的限制五、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与义务(一)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二)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1、忠实义务2、注意义务教学课时分配10课时教学参考书目1、经济法,潘静成、刘文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经济法概论,刘全顺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3、经济法概论,刘文华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4、公司法教程,石少侠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三章合同法律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合同的种类。掌握合同订立程序中的要约与承诺;了解合同的主要条款。了解并掌握合同生效的要件;了解并掌握无效合同的产生原因;了解并掌握可撤销合同的产生原因;了解并掌握效力未定合同的产生原因。了解合同履行的概念与原则;掌握合同履行的一般规则;掌握合同的保全;掌握合同的担保。了解合同变更的概念及情形;掌握合同转让的概念及类型;掌握合同终止的概念及情形。了解违约、违约责任的概念;掌握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和成立要件;掌握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掌握违约责任的免除情形。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讲授合同的概念和合同的种类。重点讲授欠缺生效要件合同的产生原因。合同履行的一般规则、合同的保全和合同担保。合同转让的类型及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形。教学内容第一节合同法概述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一)合同的概念合同的概念包括广义的、狭义的和最狭义的合同概念。广义的合同概念是指以确定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协议。狭义的合同概念是指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最狭义的合同概念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我国采用最狭义的合同概念,即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二)合同的特征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以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关系为目的。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二、合同的种类在不同分类的标准下,合同可分为: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经济合同与非经济合同三、合同法合同法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合同的订立一、合同订立的概念合同的订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依法就合同的条款协商一致,达成协议的法律行为。二、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要约1、要约的定义及构成要件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做的意思表示。有效要约需要具备的条件: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要约以订阅合同为目的;要约必须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必要条款2、要约的形式要约分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3、要约的法律效力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即受到要约的约束,不得任意撤回、撤销或加以变更。4、要约的撤回和撤销(1)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发生效力之前,要约人欲使其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要约撤回必须采用书面通知的形式,且撤回通知必须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2)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后,要约人欲使其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要约撤销也必须采用书面通知的形式,且撤销通知必须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送达受要约人,但特殊情况下要约不得撤销。5、要约的消灭要约的消灭是指要约丧失法律效力。(二)承诺1、承诺的定义及构成要件承诺是指受要约人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一经做出,合同即告成立。承诺的构成要件包括:承诺须由受要约人做出;承诺须向要约人做出;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应在要约有效期内作出。2、承诺的方式一般与要约的方式相对应,但依据当事人之间的习惯或有关要求,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做出3、承诺的生效时间承诺应于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4、承诺的撤回撤回承诺通知必须先于或与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三、合同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普通条款;合同的免责条款四、合同的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五、订立合同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合同的效力一、合同的生效(一)合同生效的概念和内容(二)合同生效的要件合同当事人在缔约时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合同的目的和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二、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一)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欠缺合同的生效要件,在法律上确定的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无效合同自成立时起就不具备法律拘束力。造成合同无效的原因主要有: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二)可撤销的合同可撤销合同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另外,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三)效力未定合同1、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必须经过其法定代理人的承认才能生效。2、无代理权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必须经过本人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法律拘束力。3、无处分权人处分它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合同无效。第四节合同的履行一、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原则(一)合同履行的概念(二)合同履行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实际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二、合同履行的一般规则1、合同履行的价格变动规则2、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的履行规则3、合同履行抗辩权的行使规则(1)同时履行抗辩权(2)先履行抗辩权(3)后履行抗辩权4、合同履行主体的变更规则5、合同履行的情势变更规则情势变更规则为世界各国立法所普遍确认,但我国法律为维护合同稳定,防止当事人以情势变更规则擅自不履行合同,对该项规则没有通过立法进行确认。三、合同的保全1、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权利的权利。2、撤销权:是指债权人于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行为而危及债权时,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力。四、合同的担保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第五节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一、合同的变更(一)合同变更的概念合同的变更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含义是指合同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变化;狭义的含义仅指合同的客体与权利义务的变化。通常所说的合同变更是指狭义的含义。(二)导致合同变更的情形导致合同变更的情形主要有:协商一致;不可抗力;违约;合同约定;法定机关裁判(三)合同变更的法律效力二、合同的转让(一)合同转让的概念(二)合同转让的类型合同转让的类型主要有债权让与、债务承担和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三、合同的终止(一)合同终止的概念(二)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形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形主要有:履行;解除;抵销;提存;免除;混同;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其它情形(三)合同终止的法律效力合同的终止,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合同约定的争议处理条款的效力;合同约定的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合同约定的担保条款的效力。第六节违约责任一、违约与违约责任的概念(一)违约的概念违约是指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没有依据合同履行其义务,或其履行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行为。(二)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责任即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由于自己的过错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必须承受的法律制裁。二、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和成立要件(一)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存在着有效合同。(二)违约责任的成立要件1、要有违约行为2、行为人要有过错三、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有:违约金;赔偿损失;强制继续履行;其它方式四、违约责任的免除(一)不可抗力(二)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免除教学课时分配12课时教学参考书目1、合同法学,陈小君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经济法概论,刘全顺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3、经济法概论,刘文华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四章反垄断法律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反垄断立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垄断协议、滥用经济优势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掌握行政垄断、自然垄断的概念,了解对垄断行为的调查。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反垄断立法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一、垄断的概念及特征垄断是指经营者以独占或有组织的联合行动等方式,凭借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操纵或支配市场,限制和排斥竞争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形成垄断的主要方式是独占或有组织的联合行动;2、形成垄断势力凭借的是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3、垄断的直接结果限制和排斥了竞争。二、经济性垄断行为国际上反垄断法通常包括三大制度,即: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经营者集中,我国在制定反垄断法时充分借鉴了国际经验。(一)协议垄断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横向垄断协议表现形式: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5、联合抵制交易;

6、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纵向垄断协议的表现形式: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3、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二)滥用经济优势地位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表现形式:1、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2、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3、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4、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5、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6、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7、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第十七条)(三)经营者集中。表现形式:1、经营者合并;2、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3、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三、行政性垄断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表现形式:1、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2、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3、滥用行政权力,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4、滥用行政权力,采取与本地经营者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5、滥用行政权力,强制经营者从事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6、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四、对自然性垄断行为的规制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规定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五、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1、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及其职能划分2、对涉嫌垄断行为的举报3、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4、对涉嫌垄断行为调查结果的处理教学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参考书目1、经济法概论,刘全顺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2、经济法概论,刘文华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五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产品质量立法的基本原理,熟悉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和责任,了解产品质量纠纷的处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产品质量立法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一、产品质量法概述(一)产品质量法的概念及产品质量立法产品质量法是调整产品的质量管理关系和产品质量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则1、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原则2、保护用户、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原则3、贯彻奖优罚劣的原则4、实行严格产品质量责任原则二、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三)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三、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一)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及对其产品的质量要求(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四、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一)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二)产品质量责任的性质(三)产品质量责任的构成要素(四)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形式五、产品质量纠纷的处理处理产品质量纠纷的途径有四个,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教学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参考书目1、经济法概论,刘全顺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2、经济法概论,刘文华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六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消费者立法的基本原理,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了解消费纠纷的处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教学内容一、概述(一)概念广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适用范围适用的主体,包括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农民。将农业生产性消费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属于该法的一个例外或特殊适用。(三)基本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国家保护的原则;社会保护的原则二、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一)消费者的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知识获得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权(二)经营者的义务1、依法定或者约定履行义务2、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3、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4、不作虚假宣传5、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6、出具相应的凭证和单据7、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或服务8、履行“三包”或相应的责任9、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10、不得侵犯消费者人身权三、消费者权益的国家保护和社会保护(一)消费者权益的国家保护立法保护;执法保护(二)消费者权益的社会保护1、消费者组织的保护消费者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包括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消费者协会必须依法履行职能,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能应当予以支持。教学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参考书目1、经济法概论,刘全顺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2、经济法概论,刘文华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七章票据法律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票据法的基本原理,熟悉票据行为、票据权利和票据抗辩的基本概念,掌握汇票的主要规定。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票据法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票据法概述一、票据的概念和特征票据法的票据是指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委托他人于到期日无条件按票载金额向收款人或持票人付款的有价证券。我国的票据分为汇票、本票、支票三种。特征: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票据是设权证券;票据是金钱债权证券;票据是无因证券;票据是要式证券;票据是文义证券;票据是流通证券;票据是提示证券;票据是返还证券。二、票据的功能1、汇兑功能2、支付与结算功能3、融资功能4、信用功能三、票据法的概念和特征票据法是指调整票据关系与票据运作中形成的非票据关系的法律。特征:1、强制性;2、技术性;3、二元性4、国际统一性。第二节票据法律关系一、票据关系票据关系是指依票据法的规定,基于票据当事人的票据行为而发生于票据当事人之间的,以票据金额的给付为标的的金钱上债权债务关系。二、与票据运作有关联的非票据关系(一)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是指由票据法调整的非票据关系。(二)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也称为票据的基础关系或实质关系,是指不为票据法调整,但与票据行为、票据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三、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的关系一方面,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相分离,即票据关系一经成立,便与基础关系相脱离,不受基础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仍有相联系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票据的原因关系中。第三节票据行为一、票据行为的概念、特征票据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行为是指以产生、变更和消灭票据上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法律行为。狭义的票据行为是仅指承担票据债务的要式法律行为。特征:要式性;文义性;无因性。二、票据行为的种类票据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其中出票是基本票据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