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学cybersociology课件_第1页
网络社会学cybersociology课件_第2页
网络社会学cybersociology课件_第3页
网络社会学cybersociology课件_第4页
网络社会学cybersociology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网络社会秩序

本章主要内容:网络心理契约网络社会规范网络社会控制1第十章网络社会秩序本章主要内容:2

社会秩序通常考虑三个方面:以身份定位为基础的自生自发的行为规则,即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为制定规则,即制定规范限制人们的行为强度和范围;给想违规或违规的行为者以压力,即社会控制。2社会秩序通常考虑三个方面:3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心理契约的实质是成员间在心理层面共享的、比较一致的互动行为规则。这些规则表现在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过程中。3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4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心理契约的功能:

1、有助于建立上网者之间的人际信任;

2、有助于建立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社会规章制度。4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5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

二、网络心理契约网络心理契约是上网者之间行为规范的彼此认同和可预测性程度。5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二、网络心理契约6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

三、网络心理契约分析在网络社会中,上网者的心理契约可分为:上网者个体间的心理契约;上网者与网络系统组织的心理契约;上网者与网络群体或组织的心理契约。6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三、网络心理契约分析7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

三、网络心理契约分析(一)心理契约与网络互动秩序(二)网络社会中的身份认同与心理契约(三)网络心理契约的持续性7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三、网络心理契约分析8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一、理解社会规范规范的一般定义,是指形成共有的行为期望准则。所谓共有,社会学者通常是指“许多人共享”或“一个团体的成员所共有”。所谓准则,通常指行为标准(或范式)的定义。8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一、理解社会规范9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二、社会规范分析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有一些稳定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行为模式,我们称之为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的有秩序发生是由于内潜在行为主体意识结构中的观念形态。9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二、社会规范分析10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社会规范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约定俗成,非强制性的。一种是人为制定的,由组织或国家、政府等制定的规范(带有强制性)。10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11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网络规范可分为非强制性和强制性两大类。另外还有一种属于技术性的操作规范,比如,如何上网,如何收发邮件等。11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12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一)非强制性网络规范

1.上网者行为习惯

2.网络社会群体规范网络社会应当遵从以下原则和规范:(1)坚持共享原则和互利原则(2)坚持共同维护原则和安全原则12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13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二)强制性的网络规范

1.网站规章

2.互联网法规

13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14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所谓社会控制是指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的压力和整合社会秩序的机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

14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含义15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二、早期的社会控制理论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的社会控制理论

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

(一)网络社会控制的划分

1.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2.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3.强制性控制和非强制性控制

4.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15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二、早期的社会控制理论16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二)网民自身控制网民自身控制是指上网者通过网络操作和内心的良知作用,来约制自身的网络行为。包括对网络技术方面的熟悉、把握和道德修养的水准两大方面。16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17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三)网民舆论控制网络舆论控制在网络社会中是较常见的网络社会控制。它可以表现在网络社会中的各个场合,而且对现实社会的控制都有强大的作用。17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18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四、网络有害行为的管制

1.什么是网络有害行为本书所谓法律所未规范之有害信息内容约有三类:(1)不雅(2)不当(3)具危害公共安全之虞者18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四、网络有害行为的管制19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四、网络有害行为的管制

2.桑斯坦网络言论自由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桑斯坦教授的《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一书对此项议题进行了讨论。该书讨论了网络言论是否应该受到言论自由的保障问题,提出:言论自由的真正精神在于提升人类生活的福祉,实现社会正义。19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四、网络有害行为的管制本章复习思考题

1.思考网上心理契约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2.尝试网上规范进行分类分析

3.如何看待网上内部控制是怎样运作的

4.尝试分析网上舆论控制的过程

5.如何看待互联网社会的“管制”推荐阅读:1.(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北京:三联书店,19982.(澳)柯武刚,史曼飞,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本章复习思考题1.思考网上心理契约形成的过程是怎样21第十章网络社会秩序

本章主要内容:网络心理契约网络社会规范网络社会控制1第十章网络社会秩序本章主要内容:22

社会秩序通常考虑三个方面:以身份定位为基础的自生自发的行为规则,即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为制定规则,即制定规范限制人们的行为强度和范围;给想违规或违规的行为者以压力,即社会控制。2社会秩序通常考虑三个方面:23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心理契约的实质是成员间在心理层面共享的、比较一致的互动行为规则。这些规则表现在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过程中。3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24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心理契约的功能:

1、有助于建立上网者之间的人际信任;

2、有助于建立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社会规章制度。4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一、心理契约的概念与功能25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

二、网络心理契约网络心理契约是上网者之间行为规范的彼此认同和可预测性程度。5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二、网络心理契约26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

三、网络心理契约分析在网络社会中,上网者的心理契约可分为:上网者个体间的心理契约;上网者与网络系统组织的心理契约;上网者与网络群体或组织的心理契约。6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三、网络心理契约分析27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

三、网络心理契约分析(一)心理契约与网络互动秩序(二)网络社会中的身份认同与心理契约(三)网络心理契约的持续性7第一节网络心理契约三、网络心理契约分析28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一、理解社会规范规范的一般定义,是指形成共有的行为期望准则。所谓共有,社会学者通常是指“许多人共享”或“一个团体的成员所共有”。所谓准则,通常指行为标准(或范式)的定义。8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一、理解社会规范29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二、社会规范分析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有一些稳定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行为模式,我们称之为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的有秩序发生是由于内潜在行为主体意识结构中的观念形态。9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二、社会规范分析30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社会规范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约定俗成,非强制性的。一种是人为制定的,由组织或国家、政府等制定的规范(带有强制性)。10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31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网络规范可分为非强制性和强制性两大类。另外还有一种属于技术性的操作规范,比如,如何上网,如何收发邮件等。11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32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一)非强制性网络规范

1.上网者行为习惯

2.网络社会群体规范网络社会应当遵从以下原则和规范:(1)坚持共享原则和互利原则(2)坚持共同维护原则和安全原则12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33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

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建(二)强制性的网络规范

1.网站规章

2.互联网法规

13第二节网络社会规范三、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构34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所谓社会控制是指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的压力和整合社会秩序的机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

14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含义35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二、早期的社会控制理论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的社会控制理论

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

(一)网络社会控制的划分

1.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2.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3.强制性控制和非强制性控制

4.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15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二、早期的社会控制理论36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二)网民自身控制网民自身控制是指上网者通过网络操作和内心的良知作用,来约制自身的网络行为。包括对网络技术方面的熟悉、把握和道德修养的水准两大方面。16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37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三)网民舆论控制网络舆论控制在网络社会中是较常见的网络社会控制。它可以表现在网络社会中的各个场合,而且对现实社会的控制都有强大的作用。17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三、网络社会控制的类型38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四、网络有害行为的管制

1.什么是网络有害行为本书所谓法律所未规范之有害信息内容约有三类:(1)不雅(2)不当(3)具危害公共安全之虞者18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四、网络有害行为的管制39第三节网络社会控制

四、网络有害行为的管制

2.桑斯坦网络言论自由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桑斯坦教授的《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一书对此项议题进行了讨论。该书讨论了网络言论是否应该受到言论自由的保障问题,提出:言论自由的真正精神在于提升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