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回归分析讲解_第1页
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回归分析讲解_第2页
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回归分析讲解_第3页
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回归分析讲解_第4页
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回归分析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回归分析系别经济系专业经济学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中国最庞大的群体,农村人口的发展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为出发点,发掘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结构比例,进而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平均教育年限的估算,构造出关于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受教育程度的回归模型。然后,再分析不同区域对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最后探讨相关政策建议。【关键字】:农村居民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回归分析

AbstractSincerevolution,Chinahasdevelopedwell,andbecomethesecondgreatesteconomyintheworld,whichjustfollowtheUS.AsthemostpopulationofChina,famersneedourattentiontotheirdevelopment.Istartwiththeconstructionoftheincomeoffarmers,andthenfindouttheincomeofwage,management,assets,andtransfer,makingupthetotalincomeoffarmers.What’smore,Icalculatetheaverageeducationalyearstodiscovertherelationshipbetweeneducationyearsandwage.Idiscushowcanthedifferencesofdistrictsinfluencethewageoffarmers.Atlast,Igivesomeadviceabouthowtoimprovethewageoffarmers.Keywords:thepureincomeoffarmers,wage,regressionanalysis

一、理论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民以食为天”,农民的心血凝结在广袤的土地之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发展出了独特的南北文化,南北方有着各自的饮食习惯,但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都是农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获得的结果。虽然商人的说法早在初周时期就有耳闻,但是中国讲究“重农抑商”,对于商业的轻视是源远流长的,其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比如,无奸不成商、官商勾结等。早在十七世纪的法国,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医师,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已经提出他的经济分析理论。其《经济表》中,将社会经济活动分为两个部门,即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他认为土地上的生产才是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在工业革命诞生之后,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非农业部门,第一世界往往是商业最为发达,工业居其后;第三世界则以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工业水平和服务业水平远远落后于第一世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中国农业的研究是值得关注的。图表1显示,在2010年,第一产业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占10.1%,而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其所占比重一直居于80%以上,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另外,图中显示第三产业的逐年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其在2010年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3.1%,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四倍之多。图表SEQ图表\*ARABIC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情况图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相关数据制成图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相关数据制成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目前中国约有6.6亿的农村人口[1]。《2010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指出,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加393元,增长8.2%,同比下降6.8的百分点,增速为近6年来最低;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5%,增速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2]。虽然人口如此庞大,但是其经济收入相对于城市人口的收入而言相距甚远,要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要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这样才能实现早在改革之初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其构成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农民的经济活动情况。二、农民收入构成情况农民的收入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表格1的数据中,可以发现这四者在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表格SEQ表格\*ARABIC1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情况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1)》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1)》年份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1978—198257.25%32.25%0.00%9.66%1983—198719.09%69.80%0.00%6.91%1988—199221.90%73.47%0.00%4.64%1993—199722.62%71.68%1.81%3.90%1998—200230.55%63.68%1.77%3.99%2003—200736.40%56.34%2.75%4.51%2008—201040.00%49.35%3.26%7.39%(一)、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经营性收入: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可分为: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交通运输业收入、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转让无形资产净收入、租赁收入和其他家庭经营收入[3]。尽管自1988年以来,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其始终占据着50%左右的比重,是农民收入的最为主要的来源。2006年,中国政府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其积极作用不可忽视。此外,由于近年来物价水平的上涨,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也保障了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二)、工资性收入逐渐趋于主体地位 工资性收入:指调查期内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和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按收入来源渠道划分为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如干部、教师收入)、在本地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常住人口外出务工收入和从其他单位劳动得到的收入[4]。工资性收入不仅从1983年开始迅速增加,而且其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10年的统计显示,工资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已达41.07%,接近一半。工资性收入既包括在乡村组织等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也包括在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常住人口外出务工收入和其他单位劳动得到的收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来到城市工作,他们大多不具备较高的人力资本,在城市中从事着较为基础和繁重的工作。尽管如此,城市里完善的服务设施和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大多外出打工,而将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养育,在过年或农忙时节才会回家。据调查结果推算,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增长3.5%。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增长3.4%;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增加107万人,增长3.7%;在本乡镇以内从业6个月以上的本地农民工8445万人,减少56万,下降0.7%[5]。(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转移性收入,是指农民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财产所有权等,不包括无偿提供的用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资金,一般指农民在二次分配中的所有收入[6]。截止2010年底,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之和已经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可见其作用日趋显现。 为了进一步了解工资性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表格2中的数据,可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表格SEQ表格\*ARABIC2农村居民纯收入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1)》单位:元/人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1)》年份农村居民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1978133.688.335.8无9.51979160.2100.744无15.51980191.3106.462.6无22.41981233.4113.884.5无25.11982270.1142.9102.8无24.51983309.857.5227.7无24.61984353.366.5261.7无27.21985397.672.2296无29.51986423.881.6313.3无28.91987462.695.5245.5无21.61988544.9117.8403.2无241989601.5136.5434.6无30.51990686.3138.8518.6无291991708.6151.9523.6无331992784184.4561.6无381993921.6194.5678.5741.619941221263881.928.647.619951577.7353.71125.84157.319961926.1450.81362.542.670.219972090.1514.61472.723.679.319982162573.6146630.49219992210.3630.31448.431.6100.220002253.4702.31427.34578.820012366.4771.91459.64787.920022475.6840.21486.550.798.220032622.2918.41541.365.896.820042936.4998.51745.876.6115.520053254.91174.51844.588.5147.4200635871374.81931100.5180.820074140.41596.22193.7128.2222.320084760.61853.72435.6148.1323.220095153.22061.32526.8167.2397.9201059192431.12832.8202.2452.9建立模型令X为工资性收入,Y为农村居民纯收入。假设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图表SEQ图表\*ARABIC2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Y和工资性收入X的线性图

表格3给出了采用EViews软件对表格2中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一般可建立如下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函数:表格SEQ表格\*ARABIC3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Y对工资性收入X的回归(1978—2010)模型检验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7277,截距项与斜率项的t值检验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2=31的临界值t0.025(31)=2.04。可以发现,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对于其纯收入的影响是明显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杜宾检验中,存在着一定的自相关性,但是由于工资性收入本来就是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的构成部分,这是难以避免的。不过,这不会影响后面对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研究。三、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因素(一)受教育年限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已经指出土地、资本和劳动是经济发展的三要素。人们之间通过专业分工,不仅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还能够发展出各自的优势,后来被李嘉图归纳为比较优势理论。在人力资本理论中,劳动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对其工资收入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虽然我们不清楚不同学历的农民的具体收入情况,但是通过推测某一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能够化解这一问题。在表格4中,假定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所受教育年限为2年,小学程度为6年,初中程度为9年,高中程度为12年,中专程度为12年,大专及大专以上为15年。然后,通过相应的人口所占比例来计算某一年的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如2000年,年。表格SEQ表格\*ARABIC4中国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统计(1990—2010)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1)》单位:%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1)》指标1990年1995年2000年2009年2010年不识字或识字很少20.7313.478.095.945.73小学程度38.8636.6232.2224.6724.44初中程度32.8440.148.0752.6852.44高中程度6.968.619.3111.7412.05中专程度0.510.961.832.872.93大专及大专以上82.12.4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在表格2中,相应的1990年到2010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可以得到。根据明瑟模型,我们可建立类似的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工资性收入的回归模型: 为第t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为第t年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EViews软件输出结果如下:(33.519)(-30.801)表格SEQ表格\*ARABIC5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回归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来看,可决系数,并且截距项和斜率项的t值的绝对值大于在显著性为5%的水平下自由度为n-2=19的临界值t0.025(19)=2.093。从中可以发现,在时间序列数据中,受教育年限对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是存在着显著影响的,这对于我们分析如何提高农民工资给出了理论上的论证。(二)地理位置 区域经济学中,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差别的,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来自于不同地区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当然会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民其收入水平会有所区别。图表中,中国31个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情况显示,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无论是其收入水平,还是收入结构上都存在着差别。最高工资性收入的上海地区,其数额是新疆地区相应收入的17倍之多。图表SEQ图表\*ARABIC32010年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1)》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1)》四、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一)、知识技能的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的严格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知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初中的知识水平已经很难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中52.44%都是初中文化水平。因此,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人数增加,如果能够掌握某种生产技能,对于促进农民工的就业无疑是有利的。 政府应当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服务,切实做到从投入到产出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也应当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民营企业需要发展,他们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较为旺盛。但是大多数企业缺乏相应的员工培养计划,只是单纯地使用廉价劳动力,这种短视性做法的缺陷会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民工短缺的发展而暴露无遗。要想在中国经济这艘大船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就需要对劳动力给予足够的关注,达到共赢的局面。(二)、发挥地理优势 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当地的特点来寻求适合本土发展的道路。景德镇的陶瓷、涪陵的榨菜、东北的大米、新疆的水果,这些地区的特产早已闻名遐迩。对于已经具有其主导产业的地区而言,在保证其产品质量的同时,扩大其社会知名度是十分重要的,以点、线、面的扩展方式,从当地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道路。在这一点上,泰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泰国的香米因其香糯的口感和独特的露兜树香味享誉世界。泰国还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所有稻米生产国所制定的标准中最为规范和详尽的大米标准。严谨的大米标准对泰国大米的出口质量起到了保护作用,也是泰国大米畅销世界的通行证[8]。对于尚未形成当地特色产业的地区,应当主动吸收外地资源,招商引资,扩展其收入来源。而且也不一定只有农业才能发展成为优势资源,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别具风格的建筑结构,以及独特风味的传统美食都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并不一定只有呆在城市才能丰衣足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