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天气复习学案1_第1页
大气圈与天气复习学案1_第2页
大气圈与天气复习学案1_第3页
大气圈与天气复习学案1_第4页
大气圈与天气复习学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要指向低压中心),表示_______________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问题1:在图中画出甲地的风向,甲地风向为_________4.判读风力大小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处风力小。问题2:图中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一、选择题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读图,完成下题。1.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是()A.阳坡冰雪带B.阳坡岩石裸露带C.阴坡冰雪带D.阴坡岩石裸露带2.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平稳降落月球虹湾,当时正值月昼期,月面明亮,但月空漆黑。其成因是因为月球没有()A.月面长波辐射B. 大气逆辐射C.大气散射作用D.大气反射作用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下题。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A.①强B.②弱C.③弱D.④强下图表示2009年北京市城市热岛的季节变化。读图,回答下题。4.该图数据来源最有可能是A.卫星遥感资料B.GIS获取的气象资料C.GPS地面监测D.根据历史资料推算5.北京市()A.春季因升温快,热岛效应最强B.夏季城郊间热力环流最为明显C.秋季城区和郊区温差达到最大D.冬季盛行西北风降低热岛强度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图完成5~6题。6.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气温的日变化D.大气的热力运动7.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大气吸热强弱差异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7~9题。8.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9.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10.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在无锡惠山头茅峰下的一片茶园中竖立着若干根高高的风扇,读“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回答10~11题。10.图示时刻多出现在()A.初春清晨B.初春午后C.初秋清晨D.初秋午后11.图中的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防止鸟群在茶园啄食茶叶B.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C.风扇转动时,可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D.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防止害虫繁殖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题。12.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13.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14.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C.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D.确定积雪遥感厚度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15.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16.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17.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18.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二、非选择题(共2个大题,共56分。)19.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32分)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下面两图(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材料一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下垫面土壤(黑土)沙漠草水吸收率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下图中小区1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材料三下图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米/秒;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米/秒。(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值的影响及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8分)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12分)精选模拟限时练——部分题目答案1.B[本题考查大气热量来源和对流运动。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热量越多,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强烈,故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应该是阳坡的岩石裸露带,岩石裸露带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B项正确。]2.C[地球上天空之所以是明亮的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而月球没有大气,不能产生散射,使得月面明亮,月空漆黑,故选C。]3.D[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所以霜下得也晚了。④是大气逆辐射,D对。诗人庆幸留下了干枯的荷叶,可以听到雨打荷叶的声音,与图示内容无关。①是太阳辐射,②是云层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对霜来的晚无影响,A、B、C错。]4.B[读图可知,热岛中心气温与郊区气温差距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故夏季城郊间热力环流最为明显,B项正确。]5.B6.C[第5题,本实验利用土层模拟地面,通过实验发现有土层的玻璃箱因为吸收了太阳光照而获得热量比较多进而升温大,所以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B正确。第6题,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放在日光下,结果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模拟的日光是一样的,所以A错误,里面空气并没有抽空,也就是说空气一样的,所以B、D错误,正确答案是C。]7.B8.C9.C[第7题,根据中气温曲线分析可知,水库中心一天中最低气温高于东西两侧,最高气温低于东西两侧,故水库中心的气温日较差小。第8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的热力差异在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白天库区气温比周围地区低,气压高,风由库区吹向四周;晚上库区气温比周围高,气压低,风由四周吹向库区。第9题,15时近地面库区中心气温低,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向上弯曲;高空为低气压,等压面向下弯曲。]10.A11.C[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到,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出现了逆温现象,而逆温最容易出现在初春清晨,A正确。第11题,上层气温高,风扇转动时,可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使地面降温较少,达到防霜冻的目的,C正确。]12.解析第(1)题,“阳光居室”的保温原理与温室效应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第(2)题,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热量损失两方面考虑。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13.解析第(1)题,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大气温升情况。第(2)题,风速越大,散热效果越明显,相应地城郊之间温差变小,热岛强度亦变小。第(3)题,降低热岛效应,就要减小下垫面的吸收率,增加热容量和散热率。答案(1)下垫面吸收率低的小区的温升值要小于吸收率高的小区。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是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吸收率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