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3.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有力,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教学重难点】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78年前,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倒在了中国抗日战场的最前沿河北省唐县一个叫做黄石口的小山村。一个多月后,毛泽东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写下了《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从那里起白求恩的名字伴随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个大字凝固成一座雕塑穿越了岁月的长河,深深的镌刻在人们的脑海中。今天文明就一起学习毛主席写下的这篇《纪念白求恩》,来熟悉这位国际友人。预习检测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要求学生圈点勾画不认识的生字词。默读课文,把握内容思考: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纪念:形容对人或物的一种留恋怀念的情绪《现代汉语词典》要求:圈点勾画关键语句(方法:中心句,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教师引导明确:白求恩的精神:(1)国际主义精神,作为一名加拿大共产党员,他的思想境界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为了反法西斯的正义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服务,甚至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这体现的共产党员的胸怀是多么的博大;(可补充具体事例)(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德。这主要体现在工作中与人际交往中,对工作的负责,对人满怀热情。(3)医术高明、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时许多只讲政治、不切实务的人所缺乏的。(板书)小结:这篇纪念性的议论文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对白求恩精神的赞美。那如何把握相似文章的主要内容?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再概括总结。合作探究,体味对比思考:文中除了白求恩,还提及了哪些人?教师引导明确:为什么要提及他们?对比。完成思考探究二的表格,体会对比的表达效果。对比的表达效果:(1)突出了白求恩难能可贵的高贵品质;(2)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力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小结: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品味语言,揣摩深意1939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际,毛主席一方面赞颂白求恩的优秀品质,一方面感喟于抗日队伍中有不少的人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极力号召广大军民学习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些情感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示例:积累拓展四。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事实,比一般的陈述句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用5个“一个……的人”组成一组排比,议论热情洋溢,语气非常流畅,收束非常有力。齐读文章最后一句。语气越来越强烈,“但”表示转折强调后半句,语势要强烈一些。课堂小结在毛主席的眼中,他是不可多得的“好同志”;在指战员的心中,他是起死回生的“观世音”。78年前不到五十岁的白求恩丧生在中华大地上,他的尸骨早已腐朽,他的精魂永远长存,当下怎样做才是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明确:牢记他的奉献,传播并弘扬他的精神,努力过活成为他一样有理想信念,有职业追求的大写的人。作业布置完成积累拓展第五题,并将讨论所得写出来,字数不限。资料链接故事一:在他研究肺结核病时,他发现大多数病人都是因为贫穷环境产生的,由此产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的不满。后来当他到苏联参加国际医学会,看到苏联对农民工人所建立的良好的医疗保障体制,他看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疗养院和修养所,产业工人可以免费在这里疗养。这和他所熟悉的西方刚好相反,他感动于苏联社会的革新与进步。深入的了解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决心回到加拿大加入共产党,投身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他得出结论:走向人类最后和最高目标的唯一道路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人生最崇高的理想是共产主义,他决定终身向投入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事业中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首先表现在伟大的国际主义支援上)写给前妻的信中,他解释:我拒绝生活在这样一个制造腐败和屠杀的社会里,而不奋起反抗;我拒绝,用忽视和默认的方式,来容忍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对其他人发动的战争,我为什么要到中国去,因为那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生口,那里是世界上是需要最迫切的地方。故事二:他坚决的拒绝了毛泽东请他在边区医院里工作的挽留,他强烈的要求到抗日最前线去,晋察冀边区,这里是当时的灾难的旧中国最艰苦最贫穷的地方之一,这里也是勇敢的中国军民运用最落后的武器抵御亚洲最强大陆军的地方。像一名真正的战士来到战场,白求恩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准备迅即投入了战斗。在生活中,他遇到了我们可能无法想象的困难。也无从知晓是如何解决的,尽管如此,他还拒绝了毛泽东特批给他的每月100元的特殊津贴,他对聂荣瑧司令讲,假如真有一笔钱,请把它用为照顾伤员的费用,如果是为了钱我不会到这里来故事三:1939年10月,本来是白求恩预计起程回国的日子,为了克服药品和器械短缺的困难,他决定回北美进行一次募集,晋察冀边区已经为他召开了欢送会,但是他组织了一个战地医疗巡查队,决定把所有的辖区巡视一遍,方肯动身。巡视工作尚未结束,敌人发动冬季大扫荡,白求恩决定推迟行期,全身心投入反“扫荡”中。著名的摩天岭战役爆发,他在离前线只有五华里的孙家庄的一所破庙里搭起手术台,开始手术。第二天,敌人自北面山坡攻下了,医疗队必须撤离,伤员劝他撤离,白求恩坚持将余下的11台手术做完,他对伤员说,我的孩子谁也没有权利将你留在这里。为了加快手术的进度,他将左手伸进伤口掏取碎骨,中指不慎被刺破。在盐水泡就的所谓消毒液里,浸了浸,就立即进行手术。三天后,在医疗队巡视工作过程中,医疗队发现了一名重症患者,头部肿大生命垂危,必须立即进行手术,而这是一例外科劣性感染性手术,也许是对同事的不放心,他不顾重度红肿的手指,坚持亲自手术,不幸感染致命病菌。在此后的十多天里,他以惊人的毅力辗转于各个后方战地医院不停的做手术,高烧39度6时,还嘱咐身边的人员,凡是涉及到头部和胸部的手术,必须抬来给我看,睡着了也要叫醒我,由我亲自来做手术。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意外割破。他不顾伤痛和高烧,坚持战地救护工作。后因感染中毒,转为败血症,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12月1日,延安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献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13日,八路军军医院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十、教学反思《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时政性很强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统一;同时也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文章叙议结合,叙而简约,议而精辟。教师明确这两点,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白求恩同志生平的了解。只有对其生平的感人事迹有充分的感知,才能更好的领悟此文事理统一这一特点。同时,这是一篇说理雄辩的议论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品味文本的美。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时,要避免自己喋喋不休的“独台戏”式的分析,把自己的理解分析替代学生的理解分析。避免满堂灌,扼杀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及对文章独自的体验,抹杀学生积极思维这一重要过程。教师应侧重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上重点突显两个环节:查找并搜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感人的事例。“晓之愈深,理之愈明”,这是深入理解本文的情感基础之所在。学生在搜集整理白求恩事迹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整合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是心灵受浸染震撼的一个过程。其次,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