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合理使用a培训课件_第1页
中成药合理使用a培训课件_第2页
中成药合理使用a培训课件_第3页
中成药合理使用a培训课件_第4页
中成药合理使用a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成药合理使用a湘乡市卫生局章寒

湘乡市乡镇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应用2中成药合理使用a中成药是我国中医药宝库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成药的概念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医学和药学的研究,获得国家药品管理部门的批准,以中医处方为依据、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质量可靠、安全有效的药品。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3中成药合理使用a一、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及组成(一)中成药的命名1.以处方来源命名:此种命名方法便于查找中成药处方的来源。如金匮肾气丸出自汉代的《金匮要略》、局方至宝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2.以药物组成命名:此种命名方法便于医师根据药物功效合理选方。如板蓝根颗粒、益母草膏、刺五加片等。3.以药味数目命名:如四君子丸、五仁丸、六味地黄丸等。4中成药合理使用a3.以药味数目命名:如四君子丸、五仁丸、六味地黄丸等等。四君子丸: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五仁丸:由松子仁、柏子仁、桃仁、郁李仁、杏仁五味药物组成。4.以功能主治命名:此种命名方法比较直观,便于医生和患者选用。如银翘解毒片、元胡止痛片、麻仁润肠丸等。5中成药合理使用a5.以其他方法命名:△有以成药性状命名的:如紫雪散,药品色紫,状如霜雪等。△有以服用剂量命名的:如七厘散,每次服用剂量为七厘等。△还有以服用方法命名的:如川芎茶调散,用清茶调服等。以组成药物的采集时间命名:如二至丸(旱莲草、女贞子),其中旱莲草夏至采收;女贞子冬至采收,故名二至丸。以人名命名:如季德胜蛇药。6中成药合理使用a(二)中成药的分类方法1.按功效分类此分类方法根据功效不同便于辨证用药。如解表剂、祛暑剂、泻下剂、温里剂、止咳平喘剂、开窍剂、固涩剂、扶正剂等都是按功效分类的范例。2.按病证分类此种分类方法根据病证不同便于辩证应用。如感冒类、咳嗽类、头痛类、胃痛类、食滞类、便秘类、腹泻类、眩晕类、失眠类等。3.按临床各科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临床分科选择用药。如内科类、外科类、妇科类、儿科类、骨伤科类、皮肤科类、耳鼻喉科类、眼科类等。7中成药合理使用a4.按剂型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经营、销售、储存和保管。如蜜丸、水丸、糊丸、散剂、膏滋、膏药、药酒、片剂。5.按笔画、拼音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检索和查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按管理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加强临床医师用药的规范性。如处方药、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8中成药合理使用a(三)中成药的处方来源1.古典名方

指源于古典医籍,方证明确,组方严谨,疗效可靠的著名方剂。是传统精品中成药的主要方剂来源。此类古方主要包括秦汉至清代以前文献所载的名方。如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十全大补丸、藿香正气水。2.名医验方

是指中医临床各科中长期从事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著名医生针对各自擅长的专长病症开具的疗效确切的经验方,是新药研发可以借鉴的方剂来源。9中成药合理使用a如近代名医施今墨的经验方研制而成的高血压速降丸;著名骨科专家王家成捐献给国家的秘方盘龙七片。3.医院处方指医院以名医的经验方针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证,由中医名家集体拟定处方、做成的医院内部制剂。此类制剂处方有较好的临床基础,功能、主治都比较明确,可重复性好,是新药研发的中药方剂来源。10中成药合理使用a3.民间验方指流传于民间的大量秘方验方。此类制剂处方与中医常规处方不同,药味精专、药效奇特的特点,是中医药处方的特色之一,是研发药少力专的新药的基础。4.科研处方指某些单位承担的科研课题中所研究的处方。此类制剂处方大多以现代科技手段探讨药物的活性成分、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安全性等内容为基础,具有实验方法先进、科研设计合理、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点,是研发中药现代化制剂的重要依据。11中成药合理使用a(四)中成药的处方结构

中成药的处方是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而成。

▲君药(主药)

是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药物。比如:附子理中丸中君药制附子辛热,功效补火助阳,是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主药。▲臣药(辅药)

是辅助主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比如:附子理中丸中臣药干姜和党参,干姜辛热,功效温运脾阳、祛寒止泻;党参甘温,功效健脾益气,和胃补虚。12中成药合理使用a▲佐药

有三种含意。(1)佐助药:即协助主、辅药,以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比如:附子理中丸中佐药白术,苦温,功效健脾益气、燥湿止泻。(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主、辅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的药物;13中成药合理使用a

(3)反佐药:即在病重邪甚,产生拒药时,配用与主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到相成作用的从治药物。▲使药

有两种含意。(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比如:附子理中丸中使药甘草,甘温,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有佐助之能,又能缓解附子、干姜的辛热燥热之性。14中成药合理使用a二、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1、剂型的定义

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2、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分类

①中药传统剂型,如丸剂、散剂、内服膏剂(膏滋)、酒剂、露剂、胶剂、膏药等;

②中药现代剂型,如颗粒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合剂等。15中成药合理使用a3、中成药剂型选择的原则

▶三效(速效、高效、长效)

▶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

▶五方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

16中成药合理使用a4、中成药常用剂型介

(一)丸剂

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因赋形剂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不同种类。17中成药合理使用a1、蜜丸

¤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的称为大蜜丸,如同仁乌鸡白凤丸。

¤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为小蜜丸,如牛黄清心丸。

2、水蜜丸

¤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一般适用于补益剂制成的丸剂,如补中益气丸。

3、水丸

¤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18中成药合理使用a¤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一般较蜜丸崩解快,便于吸收。

4、糊丸

¤指药材细粉以米粉、米糊或面粉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糊丸崩解时间比水丸和蜜丸缓慢,内服后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5、蜡丸

¤指药材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蜡丸在体内溶解缓慢,为长效剂型,调节蜂蜡用量可以使蜡丸不在胃中溶解而在肠中溶解,防止中毒或对胃起强烈刺激作用。19中成药合理使用a¤如三黄宝蜡丸:《医宗金鉴》,用于跌打损伤、瘀血奔心、头部外伤、脑震荡昏迷等。

6、浓缩丸

¤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的药材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浓缩丸有体积小、有效成分含量大,易于服用、贮运方便、节约赋形剂等优点。

20中成药合理使用a(二)散剂

▷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等优点。如碧玉散等。

▷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不耐高温,剧毒不易掌握剂量,贵重细料药物均适宜于制成散剂。21中成药合理使用a(三)颗粒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起效迅速的特点,又具有携带、运输、贮存方便的优势。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四)片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或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制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

▷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另有含片、咀嚼片、泡腾片等。

▷片剂剂量准确,质量稳定,便于服用,携带、运输方便,生产条件卫生,便于工业化大生产。

22中成药合理使用a

普通片:为经压制而成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如穿心莲片、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等。

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缓慢融化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含片在口腔中融化,不用水,携带运输方便,药物可直接通过口腔黏膜吸收而直接进入血液,不但起效快,而且无肝脏首过作用。

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咀嚼片服用较方便,可不用水,现在应用很广泛。

泡腾片: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成泡腾状的片剂。泡腾片携带运输时是固体,服用时是液体,适宜于各种人群服用,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服用。23中成药合理使用a(五)煎膏剂

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

煎膏为加有炼蜜或蔗糖、葡萄糖经熬制而成,具有滋养、补虚、润肺止咳及防腐的作用。

并有容易吸收、奏效迅速、便于服用的特点,常用于久病体虚、燥咳劳嗽等患者。如琼玉膏、八珍益母膏等。

(六)贴膏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和化学物质与适宜的基质和基材制成的供皮肤贴敷,可产生局部或全身性作用的类片状外用制剂。

包括橡胶膏剂、凝胶膏剂等。

24中成药合理使用a(七)滴丸剂

▷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后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却剂中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滴丸易服用,在体内溶化快,奏效迅速,可以含化或吞服。如复方丹参滴丸、清咽滴丸等。

(八)胶囊剂

▷系指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

▷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用。25中成药合理使用a(九)酊剂

▷系指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制备无需加热,杂质少,有效陈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如藿香正气水、灵芝酊等。

(十)注射剂

▷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如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26中成药合理使用a(十一)眼用制剂

(十二)搽剂、洗剂和涂膜剂

1.搽剂如妇洁搽剂、骨质宁搽剂等。

2.洗剂如复方苦参洗剂等。

3.涂膜剂如痤疮涂膜剂、疏痛安涂膜剂等。

(十三)膏药如祖师麻膏药等。

(十四)气雾剂、喷雾剂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心痛舒喷雾剂等。27中成药合理使用a三、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一)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主要包括有内服法、外用法、注射法等多种不同的使用方法。

1.内服法

▶常用的有直接服用、开水送服、沸水泡服、含化、吸入、鼻伺。

▶此外还有药汁送服法、舔服法、调服法、顿服法。

▶就服药的时间来说,一般内服的中成药宜空腹服用。28中成药合理使用a

2.外用法

▶常用的有撒敷法、调敷法、涂敷法、吹敷法、贴敷法、点入法。

▶撒敷法:外用散剂多采用此法,即将药粉直接均匀地撒布患处,可用消毒敷料或外贴膏固定,以奏消肿解毒、提脓拔腐、生肌敛疮之效。如生肌散、提毒散、珍珠散等。

▶调敷法:将外用散剂或锭剂用适当的液体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的一种常用外治方法。如用茶水调敷如意金黄散,取茶叶解毒消肿之效;如黄酒或白酒调敷七厘散、九分散、五虎丹等,取酒活血通经、疗伤之痛之效。29中成药合理使用a

▶涂敷法:油膏剂、水剂多采用将药物直接涂敷于患处的方法、如紫草膏、生肌玉红膏。

▶吹敷法:是指将一些外用的中成药散剂装入硬纸筒中,吹到患处的治疗方法。为五官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如用冰硼散吹敷法治疗口腔糜烂、牙龈肿痛。

▶贴敷法:是指将中成药外用黑膏药加热烘软后贴敷患处的方法,如狗皮膏。而橡胶膏剂则不用加热可直接贴敷患处,均是治疗风湿痹痛、跌扑损伤有效的贴敷疗法。

▶点入法:是五官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如珍珠明目滴眼液、苍夷滴鼻剂等。

30中成药合理使用a

3.注射法

▶中药注射法主要分为皮下、肌内、静脉、穴注及患处局部等不同的给药方法,其中静脉注射法又分为推注和点滴两种。

▶此外中药注射剂还有用于病灶局部注射给药。如枯痔注射液用于痔核内注射的枯痔方法;莪术注射液用于宫颈癌或皮肤癌肿的局部注射疗法。

31中成药合理使用a(二)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上市的中成药的说明书已明确规定使用剂量;▶是国家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批准的安全有效的使用剂量,有科学的试验数据作为支撑;▶无论医生临床用药或患者自行购买使用均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剂量给药。▶然而由于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患者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医生也要因病、因药、因人、因时而宜合理确定中成药的使用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对一些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更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引起过量或蓄积中毒事故的发生。32中成药合理使用a四、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随着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增多,临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关注,但由于对中成药认识不足,使用不当,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受到质疑,为了使中成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证候禁忌

☞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主治相应的病症,因此临床用药亦有些禁忌,称为证候禁忌。34中成药合理使用a▷如安宫牛黄丸

主治: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症,用于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的高热神昏、面赤气粗、两拳固握、牙关紧闭、舌绛脉数的热闭神昏证。

禁忌症: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属寒闭神昏者禁用。

(二)配伍禁忌

☞中药在配伍使用中,有些药物应避免配合使用,以免降低和破坏药效,或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这就是《神农本草经》所谓的“勿用相恶、相反者”,历来医家都把这些视为配伍禁忌。

▷如天麻丸中含有“附子”,蛇胆川贝液中含有“贝母”,如果两者同时使用,就可能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应该避免。35中成药合理使用a

(三)妊娠禁忌

☞某些中药具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使用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母体的损害和胎元损害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禁用药与慎用药两类。

(四)饮食禁忌

☞在服中成药治疗疾病的期间,对饮食的禁忌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注意饮食禁忌,即在服药期间对某些饮食要有些禁忌,简称为“食忌”又叫“忌口”。

▷古代医家对饮食禁忌有很多的文献记载。36中成药合理使用a

(五)特殊人群禁忌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与成人的生理结构有些差异,用药时应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计算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滋补类的药物和注射液,尽量避免使用含毒性成分大的中成药,尽量缩短儿童给药疗程,及时减量或者停药。

▷老人

▷运动员37中成药合理使用a五、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一)辨证合理用药

1.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技术制成的现成药品,作为目前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有的放矢,才能发挥最佳疗效,正所谓药证相符,效若桴鼓。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既要看到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又要看到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38中成药合理使用a同病异治

中医学认为感冒由于四时受邪不同,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挟暑、挟湿的区分,虚人外感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小儿外感又有感冒挟食、挟惊的不同特点,因此在选用中成药时必须对证选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风寒感冒者,治宜发汗解表、疏散风寒,可选用荆防败毒散等;若属风热感冒者,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可选用桑菊感冒片、芎菊感冒上清丸等;若属感冒挟湿者,治宜解表祛湿,可选用九味羌活丸、柴连口服液等;若属感冒挟暑挟湿者,治宜解表化湿祛暑,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暑湿感冒颗粒等。若属气虚外感的,治宜益气解表,可选用参苏胶囊等。若属小儿外感挟食挟惊者,治宜解表、消食、定惊,可选用小儿至宝锭丸、王氏保赤丸等。39中成药合理使用a异病同治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急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阴道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均属西医不同系统的疾病,这些疾病若都属于中医的肝胆湿热证时,则均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治疗,属于中医“异病同治”的范畴,也是辨证使用中成药的方法之一。40中成药合理使用a2.辨病辨证相结合

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灵活结合,往往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上市的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3、辨病论治在目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些西医疾病,其中医发病机理比较单一,证候属性区分度不强,因此可以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病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来使用中成药,即属于辨病用药的范畴。例如糖尿病,按照中医的证候分型,95%以上是气阴不足证,因此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品种中多是针对气阴不足而设,那么对于2型糖尿病均可选用此类中成药。如消渴平片、渴乐宁胶囊、参芪降糖颗粒(片、胶囊)、玉泉丸等。41中成药合理使用a(二)配伍合理用药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常需采用联合用药的形式,合理的配伍常能增强疗效。目前常用的中成药配伍有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中成药配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