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515页,共=sectionpages11页第三单元校园之美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 B.传不习乎(传授)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D.回也不改其乐(乐趣)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关系)

B.择其善者而从之(连词,表顺承关系)

C.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并列关系)

D.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递进关系)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张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马小强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班主任指出了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经常温故而知新

C.那年冬天,奶奶因病去世,家人心里都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生活中大家遇到问题应周详考虑,而后与同学商量,择善而从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不存在活用的一项是()。A.传不习乎 B.饭疏食,饮水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匹夫不可夺志也读准字音论语(

不愠(

)不亦说乎(

曾子(

)逾矩(

三省吾身(

)曲肱(

一箪食(

)不思则罔(

)文学常识(1)《论语》由________________编写,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__》《________》《孟子》合称为“四书”。(2)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有的谈________________,有的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简练,含意深远。直接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2)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3)子曰:“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5)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8)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理解性默写。(1)《〈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2)《〈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孔子感慨时光流逝,强调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温故而知新

)(4)吾日三省吾身

)(5)为人谋而不忠乎

)(6)四十而不惑

)(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9)不堪其忧

)(10)不逾矩

)(11)不舍昼夜

)(12)博学而笃志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片段,完成各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义而富且贵

)下列加下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3项不同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曲肱而枕之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学而不思则罔

)(4)满则覆

)翻译语段中画线的句子。(1)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与________应该相结合。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解答】

B

“传不习乎”中的“传”作名词用,应解释为“老师传授的知识”。理解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字词的含义。“而”常见的用法有:①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④表示因果,相当于“因为...所以...”;⑤表修饰(方式、状态);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解答】

ABD解释正确。

C.而:表转折关系。故理解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首先学生需要理解题目中成语的意思,然后还要知晓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以及词语所包含的情感色彩,答题的时候要细心,也可以采取排除法来做题。

【解答】

A“不亦乐乎”,意为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符合语境。故A不合题意。

B“温故而知新”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符合语境。故B不合题意。

C“逝者如斯”指“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不能用来说人去世。故C符合题意。

D“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符合语境。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特殊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注重积累。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答题时要根据词语具体判断。

【解答】

A项,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C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D项,没有活用。

​​​​​​​故选D。

5.【答案】lúnyùn

yuè

zēng

xǐng

gōng

dānwǎng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字词读音的识记拼写能力。此类题型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另外,学生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解答】

本题中,“论”读“ún”;“愠”读“yùn

”;“说”读“yuè”;“曾”读“zēng”;“逾”读“yú”;“省”读“xǐng

”;“肱”读“gōng”;“箪”读“dān”;“罔”读“wǎng”。

6.【答案】(1)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大学

中庸(2)学习方法和态度

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根据识记答题即可。

7.【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2)于我如浮云(3)温故而知新(4)匹夫不可夺志也(5)逝者如斯夫(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博学而笃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逝、笃”的书写。

8.【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4)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罔”“殆”“浮”“斯”的书写。

9.【答案】(1)按时(2)连词,表转折

生气;恼怒(3)获得(4)每天(5)替(6)迷惑;疑惑(7)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疑惑(9)能忍受(10)越过(11)停留(12)连词,表并列

坚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本题中“时、日、罔、殆、逾、舍”的解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10.【答案】【小题1】(1)同“悦”,愉快(2)生气;恼怒(3)自我检查、反省(4)合乎正义【小题2】D【小题3】D【小题4】(1)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小题5】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说”是通假字。

2.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能力。“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之”的用法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用作动词,到…去;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这里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解答】

D项,“王凝之”为人名;

其他3项中的“之”均为代词。

​​​​​​​故选D。

3.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等,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解答】

D

“为师”和“矣”之间没必要停顿。断句错误。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愠”“知新”等关键词的理解。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11.【答案】【小题1】(1)是(2)这(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翻倒【小题2】(1)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小题3】一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小题4】态度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本题中“罔”的意思是“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2.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