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设计1.教师口述自己的习作。2.学生思考问题:老师对待文中小狗的态度如何?为什么?3.导入新课《猫》。16

猫郑振铎教学目的:1.以“情”入文,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

(重点)2.揣摩课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及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难点)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并能学以致用。

一、课前预习1.仔细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感觉。2.预习生字词,熟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一。郑振铎()

污涩()

红绫()

诅骂()

屋脊()

懒惰()

怅然()

蜷伏()虐待()

郁闷()

惩戒()

妄下断语()

怂恿()duósèlínɡzǔjǐduòchànɡquánnüèyùchénɡwànɡsǒnɡyǒnɡ1.生字词:生字词预习2.词语注释:懒惰:安详:提心吊胆:畏罪潜逃:悲楚:惩戒:妄下断语:虐待: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从容不迫;稳重。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悬心吊胆。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悲伤凄楚;悲苦。通过处罚来警戒。随便地下结论。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现代作家、翻译家、

文学史家。福建省长乐县,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三、整体感知1、请用:“读

,我看到一只____猫”

2.在老师的习作中,有大量对狗的描写吗?为什么?3.本文作者对猫进行了大量描写吗?为什么?四、互动探究1.作者共写了三只猫,重点是那只猫?明确:写前两只猫的受宠,是为了反衬出第三只猫的冷遇,而它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也更突出“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3.作者借此文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明确: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做事不能主观臆断。为什么要写前两只猫?3.文章写三只猫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明确:对比。(课后练习一)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来进行对比。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我的感情结局从隔壁要来的从虹口舅舅家带回来的门口捡回来留养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毛色是花白,但不好看,又很瘦→变壮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不活泼,忧郁,懒惰喜爱→替它忧郁→酸辛喜爱→提心吊胆→怅然、愤恨不大喜欢→愤怒→十分难过病死亡失冤死五、课文收获课文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描写,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内疚痛苦之情,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做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会让自己良心不安,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善待生命。六、课堂小练笔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2、仿照课文,描写一只你喜欢的小动物,写片段作文。要求:1.要有外形、神态、动作描写。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