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_第1页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_第2页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_第3页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_第4页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1主要内容一、安全管理基础(概念、原理)二、事故和职业病管理(事故致因理论)三、安全管理方法(体系)2023/1/82主要内容一、安全管理基础(概念、原理)2023/1/722一、安全管理基础1.1基本概念1.2危险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分类及辨识方法两类危险源理论MHF辨识与分级2023/1/83一、安全管理基础1.1基本概念2023/1/7331.1基本概念1.1.1安全及安全管理人类两大基本需求:生产—安全(马斯洛需求五层次)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安全现象极为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有时、空领域。(各学科、各行业均存在安全问题)2023/1/841.1基本概念1.1.1安全及安全管理2023/1/744安全的科学概念安全: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含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无危则安,无损则全。狭义安全: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技术安全,如:生产、矿业、化工、建筑、机械、航空等。广义安全:从技术安全扩展到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全民安全、全社会安全。2023/1/85安全的科学概念安全: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5安全“三要素”人——核心及对象(保护、施害)物——本质安全(危险源、保障条件)人与物的关系(时间、空间与能量联系)要素:在特定的(理想)状态下,仅自身就能独立地成为实现安全的充分条件2023/1/86安全“三要素”人——核心及对象(保护、施害)2023/1/76安全哲学各历史阶段的特征宿命论与被动型—落后和愚昧经验论与事后型—“亡羊补牢”、三不放过系统论与综合型—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讲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向职工、向自己的"三负责"制;2023/1/87安全哲学各历史阶段的特征宿命论与被动型—落后和愚昧2023/7本质论与预防型—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同时”原则;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5S”活动,生产现场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物流与现场工人流动的定置管理,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三点控制工程”,等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2023/1/88本质论与预防型—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81.1.2安全管理及安全理念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是以安全生产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2023/1/891.1.2安全管理及安全理念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9安全管理的任务改善生产条件(工艺、设备)采取安全措施(控制消除、减少杜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OSHMS、PDCA)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023/1/810安全管理的任务2023/1/710101.1.3危险与事故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2023/1/8111.1.3危险与事故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11事故: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2023/1/812事故: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12事故的基本特征1、因果性2、偶然性3、必然性4、规律性5、潜在性6、再现性7、预测性8、复杂性2023/1/813事故的基本特征1、因果性2、偶然性3、必然性202313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的原因:不安全行为物的原因:不安全状态环境原因:自然环境异常、生产环境不良管理原因:缺陷。间接原因事故处置情况:判断和反应2023/1/814直接原因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的原因:不安全行为2023/1/714直14事故法则事故法则

1:29:300

死亡、重伤0.3%

轻伤8.8%

无伤害90.9%2023/1/815事故法则事故法则

1:29:300

死亡、重伤0.3%

152023/1/8162023/1/716161.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72023/1/8181.2.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A.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GB/T13816-2009《生产过程危险与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B.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20类)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常见7类)

C.其它

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8类997种)

2)火灾危险分类(甲、乙、丙、丁、戊等5类)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火灾危险区域划分(21、22、23区)

4)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气:0、1、2区;尘:10、11、12区)2023/1/7181.2.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182023/1/819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行为物的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因素:室内、室外、地下、其他管理因素: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管理、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A、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2023/1/719人的因素:心理、生理、行为A、按导致事192023/1/820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刺割高处坠落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B、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爆炸其它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2023/1/720物体打击参照GB6441-86《企业伤202023/1/821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GBZ1-2010、GBZ2.1~2.2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2023/1/721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212023/1/82222C、其它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GB13690-2009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

2023/1/72222C、其它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222023/1/8232)火灾危险分类(甲、乙、丙、丁、戊等5类)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不同状态和情况下的气体、液体、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甲、乙、丙、丁、戊等5类。易燃液体根据闪点高低分为:甲类闪点<28℃(爆炸极限<10%)

乙类28℃≤闪点<60℃(爆炸极限≥10%)

丙类闪点≥60℃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中易燃液体根据闪点高低分为:第一类闪点<-18℃

第二类-18℃≤闪点<23℃

第三类23℃≤闪点≤60℃2023/1/7232)火灾危险分类(甲、乙、丙、丁、戊等5231.2.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引发的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2023/1/8241.2.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24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2023/1/825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258)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伤害:指爆破作业中发生伤亡事故。2023/1/8268)火灾。2023/1/72626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2023/1/827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272023/1/8281.2.3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原则

科学性:理论指导,揭示部位、方式、途径、规律

系统性:分析系统内之相关性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全面性: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预测性: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2023/1/7281.2.3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原则281.2.4危险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法对照分析法(参照法规标准等)类比推断法专家评议系统安全分析法(ETA、FTA等)2023/1/8291.2.4危险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法2023292023/1/8301.2.5危险、有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

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设备、装置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2023/1/7301.2.5危险、有害辨识的主要内容301.2.5.1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设备对工艺的满足性:标准设备生产资质、特种设备资质或许可证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2023/1/8311.2.5.1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工艺设备、装31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化工设备:强度、密封、安全保护装置、适用性。机械加工设备:2023/1/832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023/1/732323.电气设备工作环境:爆炸和火灾,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及要求符合性安全认证标志: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淘汰产品、用电负荷等级电气火花引燃源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安全电压、防静电、防雷击、管理制度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如不间断电源、冗余装置2023/1/8333.电气设备2023/1/733334.特种机械起重机械:翻倒、超载、碰撞、基础损坏、操作失误、负载失落。厂内机动车辆:翻倒、超载、楼板缺陷、载物失落、爆炸及燃烧、乘员。传送设备:夹钳、擦伤、卷人伤害、撞击伤害。2023/1/8344.特种机械2023/1/734345.锅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是否失效。承压元件是否失效。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失效。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所谓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2023/1/8355.锅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2023/1/735356.登高装置: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通用的或塔式的),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设计缺陷、支撑基础下沉或毁坏、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悬挂系统结构失效、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损坏、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因为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负载爬高、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造成跌落、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与障碍物或建筑物碰撞、电动、液压系统失效、运动部件卡住。2023/1/8366.登高装置: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通用的或塔式的)367.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结构、强度,防护性能、构造和封闭形式2023/1/8377.危险化学品包装物2023/1/737372023/1/8381.2.5.2物质及作业环境危险、有害辨识1.易燃易爆物质

火炸药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1)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2023/1/7381.2.5.2物质及作业环境危险、有害382023/1/839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性粉尘2)气相爆炸物质2.腐蚀和腐蚀性物质

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腐蚀性物质的分类无机酸性腐蚀物质有机酸性腐蚀物质无机碱性腐蚀物质有机碱性腐蚀物质其他无机及有机腐蚀性物质2023/1/739爆炸性气体混合物2)气相爆炸物质2.腐392023/1/8403.生产性毒物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将毒物危害程度分为:Ⅰ级(极度危害)Ⅱ级(高度危害)Ⅲ级(中度危害)Ⅳ级(轻度危害)2023/1/7403.生产性毒物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402023/1/8412)毒物危害因素分析分析工艺过程,查明生产、处理、储存过程中存在的毒物名称和毒物危害程度等级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类比分析毒物传播的途径、产生危害的原因。按空气中毒物最高容许浓度、毒物危害程度和作业时间,确定毒物的种类、分布、危害方式、危害范围和主要毒物危害2023/1/7412)毒物危害因素分析分析工艺过程,查明生412023/1/8424.生产性粉尘1)

尘肺的分类矽肺硅酸盐尘肺炭素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2023/1/7424.生产性粉尘1)尘肺的分类矽肺422023/1/8432)

影响粉尘的致病因素

粉尘在肺泡内的沉积量粉尘的致病性(毒物粉尘除外)粉尘的吸入量粉尘粒径表面活性荷电性

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辨识2023/1/7432)影响粉尘的致病因素粉尘在肺泡内的432023/1/844445.噪声

噪声的分类

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又称气流噪声)电磁噪声6.振动

全身振动局部振动2023/1/744445.噪声噪声的分类机械噪声6.442023/1/845457.辐射(电离、非电离辐射)

辐射的致害作用

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伤害则由α、β、γ、X粒子

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作用所造成。射频辐射危害主要表现为射频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个方面。2023/1/745457.辐射(电离、非电离辐射)辐射452023/1/846468.高温、低温

高温危害

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

低温危害

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9.采光、照明2023/1/746468.高温、低温高温危害GB/T461.2.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能够导致重大事故后果的危险源(通俗)——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1.2.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能够导致重大事47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辨识依据1: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要求,将重大危险源分为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和尾矿库等九个方面。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辨识依据1:481)贮罐区(贮罐)

贮罐区(贮罐)临量表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临量表491)贮罐区(贮罐)毒性物质分级(《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1)贮罐区(贮罐)毒性物质分级(《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502)库区(库)库区(库)临界量表2)库区(库)库区(库)临界量表51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下表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下表所列类别的危524)压力管道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1)长输管道①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②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管道公称DN≥300mm的管道。(2)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DN≥200mm。4)压力管道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534)压力管道(3)工业管道①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②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③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4)压力管道(3)工业管道54(5)锅炉锅炉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a.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b.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0MW。(5)锅炉锅炉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55(6)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6)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56(7)煤矿(井工开采)煤矿(井工开采)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①高瓦斯矿井;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③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④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⑤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⑥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其以上的矿井。(7)煤矿(井工开采)煤矿(井工开采)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57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①瓦斯矿井;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③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④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9)尾矿库尾矿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全库容≥100×104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5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依据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主要)1.爆炸品8种2.易燃气体9种3.毒性气体17种4.易燃液体14种5.其他六类21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依据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592023/1/860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12268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20592确定2023/1/760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601.2.7建筑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火灾2023/1/8611.2.7建筑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高处坠落2023/1/7661二、事故及职业病管理

2.1事故概念、特征及分类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生产事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害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工伤事故:按国家标准(GB6441-86)定义,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2023/1/862二、事故及职业病管理2.1事故概念、特征及分类202622.2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其目的在于:①认识事故本质;②指导事故调查与分析;③提出事故预防措施。2023/1/8632.2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632.2.1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2.2.1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642023/1/8652023/1/765652.2.2起因物和施害物2.2.2起因物和施害物66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67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682.2.3能量转移论1、能量与事故—哈登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并转移于人体。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能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离与非电离辐射、声能、生物能等。2.2.3能量转移论1、能量与事故—哈登69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702、基本观点: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3、事故致因:(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抵抗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第一类伤害(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第二类伤害3、事故表现: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生物能等,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4、防止能量逆流与人体的措施:(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接地)(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2、基本观点: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71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722.2.4轨迹交叉理论

人的不安全动作和机械(或物质)的危害是人—机(物)“两方共系”中能量逆流的两大系列,其轨迹交叉点就会构成事故。环境和管理条件决定着“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是否构成伤亡后果的深层次因素。伤亡事故构成要素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人、物两因素常常互为因果关系4)深层次原因是企业管理不善人、物两系列轨迹交叉点是伤亡事故发生的“时空”—事故原点2.2.4轨迹交叉理论人的不安全动作和机械(或物质73人的事件链:①先天遗传、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②生理、心理缺陷;③后天知识、技能缺陷;④视、听、嗅、味、触五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⑤行为失误。物的事件链:A.设计上的缺陷;B.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C.维护保养上的缺陷;D.使用运转上的缺陷;E.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2、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轨迹交叉论模型①②③④⑤ABCDE事故伤害人在事故中的地位事故直接原因(图):几乎所有工业伤害事故由人不安全行为引起人的事件链:①先天遗传、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②生理、74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3.1OSHMS3.2HSE2023/1/875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3.1OSHMS2023/1/775753.1OSHMS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OSHMS的总要求是建立并保持职业安全体系,促进用人单位持续改进职业安全绩效,遵守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包括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和改进措施五大要素,要求这些要素不断循环,持续改进,其核心内容是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价与控制。2023/1/8763.1OSHMS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7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危害辨识频率分析风险评价维持管理

控制检查纠正评审改进可接受风险?持续改进NoYesPLANDOCHECKACTION严重度分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危害辨识频率分析风险评价维持77

管理评审

检查与纠正错误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计划

实施与运行

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检查与职业安全计划78OHSMS要素(6个一级要素,15个二级要素)OHSMS要素(6个一级要素,15个二级要素)791、OSHMS及其作用

a.OSHMS概念:是系统化、结构化管理体系,遵循戴明模式并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管理手册,程序、作业文件)。

b.实施OSHMS的意义和作用:1)有利于OSH法规和制度贯彻执行;2)OSH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促使OSH管理水平的提高;3)促进我国OSH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4)有利于提高全民安全意识。2、OSHMS基本原理

a.基本思想:通过周而复始进行PDCA活动,使OSHMS不断加强、持续改进,最终实现预防、控制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目标。

b.体系结构与基本要素:OSH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c.OSHMS运行模式——PDCA循环:计划环节、行动环节、检查环节、改进环节。(4个阶段,8个步骤)1、OSHMS及其作用80戴明管理概念—PDCA策划做什么怎么做实施做已策划好的事纠正下一次如何改进检查事情是否按计划进行了戴明管理概念—PDCA策划实施纠正检查81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8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

RDACPDCAA

A保障机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RDACPDCAA833、OSHMS的特征1)系统性管理思想上具有整体性、全局性、全面性特征,管理手段上体现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特征。体现在:实施时动员各机构全面参加,建立基层到高层动作和管理监控系统;实现程序化管理,对安全管理全过程全面系统控制;文件化管理使方针计划落实保证。2)动态性持续改进是其核心思想。领导承诺、评审。3)预防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其核心(图)4)全过程控制管理通过对时空要素的控制过程来实现,并在全过程实施。(三级监控机制:绩效监测与测量、审核、管理评价,达到OSHMS自我控制、自我完善)5)综合管理与一体化只有纳入企业综合决策过程,成为整个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才是其成功运行的保证。3、OSHMS的特征1)系统性843.2HSE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al)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HSE按:规划(PLAN)--实施(DO)--验证(CHECK)--改进(ACTION)运行模式来建立。2023/1/8853.2HSE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85HSE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进行作业风险分析(JHA),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它强调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2023/1/886HSE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进行作业风险分析(JHA),确定其自身86HSE管理体系的十要素①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职责;②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③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④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⑤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⑥运行和维修;⑦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⑧检查和监督;⑨事故处理和预防;⑩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2023/1/887HSE管理体系的十要素①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职责;②组织机构87“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在十个要素中起核心和导向作用。风险评价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风险评价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作出判断的过程。2023/1/888“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在十个要素中起核心和导向作用。88危害评价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十个方面指:员工和周围人群、设备、产品、财产、水、大气、废物、土地、资源、社区和相关方。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的三种状态指:正常、异常、紧急。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指:过去、现在、将来2023/1/889危害评价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十个方面指:员工和周围人群、设89HSE程序文件架构可供选择的现有办法包括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SOP)、作业指导书(WI)。HSE程序文件架构共分为两个层次:管理层文件和作业层文件。管理层文件包括手册、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作业层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报告等。2023/1/890HSE程序文件架构可供选择的现有办法包括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90

谢谢

2023/1/891谢谢2023/1/79191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92主要内容一、安全管理基础(概念、原理)二、事故和职业病管理(事故致因理论)三、安全管理方法(体系)2023/1/893主要内容一、安全管理基础(概念、原理)2023/1/7293一、安全管理基础1.1基本概念1.2危险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分类及辨识方法两类危险源理论MHF辨识与分级2023/1/894一、安全管理基础1.1基本概念2023/1/73941.1基本概念1.1.1安全及安全管理人类两大基本需求:生产—安全(马斯洛需求五层次)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安全现象极为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有时、空领域。(各学科、各行业均存在安全问题)2023/1/8951.1基本概念1.1.1安全及安全管理2023/1/7495安全的科学概念安全: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含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无危则安,无损则全。狭义安全: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技术安全,如:生产、矿业、化工、建筑、机械、航空等。广义安全:从技术安全扩展到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全民安全、全社会安全。2023/1/896安全的科学概念安全: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96安全“三要素”人——核心及对象(保护、施害)物——本质安全(危险源、保障条件)人与物的关系(时间、空间与能量联系)要素:在特定的(理想)状态下,仅自身就能独立地成为实现安全的充分条件2023/1/897安全“三要素”人——核心及对象(保护、施害)2023/1/797安全哲学各历史阶段的特征宿命论与被动型—落后和愚昧经验论与事后型—“亡羊补牢”、三不放过系统论与综合型—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讲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向职工、向自己的"三负责"制;2023/1/898安全哲学各历史阶段的特征宿命论与被动型—落后和愚昧2023/98本质论与预防型—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同时”原则;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5S”活动,生产现场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物流与现场工人流动的定置管理,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三点控制工程”,等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2023/1/899本质论与预防型—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991.1.2安全管理及安全理念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是以安全生产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2023/1/81001.1.2安全管理及安全理念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100安全管理的任务改善生产条件(工艺、设备)采取安全措施(控制消除、减少杜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OSHMS、PDCA)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023/1/8101安全管理的任务2023/1/7101011.1.3危险与事故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2023/1/81021.1.3危险与事故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102事故: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2023/1/8103事故: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103事故的基本特征1、因果性2、偶然性3、必然性4、规律性5、潜在性6、再现性7、预测性8、复杂性2023/1/8104事故的基本特征1、因果性2、偶然性3、必然性2023104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的原因:不安全行为物的原因:不安全状态环境原因:自然环境异常、生产环境不良管理原因:缺陷。间接原因事故处置情况:判断和反应2023/1/8105直接原因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的原因:不安全行为2023/1/714直105事故法则事故法则

1:29:300

死亡、重伤0.3%

轻伤8.8%

无伤害90.9%2023/1/8106事故法则事故法则

1:29:300

死亡、重伤0.3%

1062023/1/81072023/1/7161071.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082023/1/81091.2.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A.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GB/T13816-2009《生产过程危险与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B.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20类)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常见7类)

C.其它

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8类997种)

2)火灾危险分类(甲、乙、丙、丁、戊等5类)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火灾危险区域划分(21、22、23区)

4)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气:0、1、2区;尘:10、11、12区)2023/1/7181.2.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1092023/1/8110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行为物的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因素:室内、室外、地下、其他管理因素: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管理、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A、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2023/1/719人的因素:心理、生理、行为A、按导致事1102023/1/8111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刺割高处坠落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B、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爆炸其它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2023/1/720物体打击参照GB6441-86《企业伤1112023/1/8112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GBZ1-2010、GBZ2.1~2.2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2023/1/721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1122023/1/8113113C、其它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GB13690-2009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

2023/1/72222C、其它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1132023/1/81142)火灾危险分类(甲、乙、丙、丁、戊等5类)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不同状态和情况下的气体、液体、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甲、乙、丙、丁、戊等5类。易燃液体根据闪点高低分为:甲类闪点<28℃(爆炸极限<10%)

乙类28℃≤闪点<60℃(爆炸极限≥10%)

丙类闪点≥60℃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中易燃液体根据闪点高低分为:第一类闪点<-18℃

第二类-18℃≤闪点<23℃

第三类23℃≤闪点≤60℃2023/1/7232)火灾危险分类(甲、乙、丙、丁、戊等51141.2.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引发的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2023/1/81151.2.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115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2023/1/8116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1168)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伤害:指爆破作业中发生伤亡事故。2023/1/81178)火灾。2023/1/726117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2023/1/8118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1182023/1/81191.2.3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原则

科学性:理论指导,揭示部位、方式、途径、规律

系统性:分析系统内之相关性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全面性: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预测性: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2023/1/7281.2.3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原则1191.2.4危险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法对照分析法(参照法规标准等)类比推断法专家评议系统安全分析法(ETA、FTA等)2023/1/81201.2.4危险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法20231202023/1/81211.2.5危险、有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

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设备、装置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2023/1/7301.2.5危险、有害辨识的主要内容1211.2.5.1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设备对工艺的满足性:标准设备生产资质、特种设备资质或许可证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2023/1/81221.2.5.1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工艺设备、装122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化工设备:强度、密封、安全保护装置、适用性。机械加工设备:2023/1/8123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023/1/7321233.电气设备工作环境:爆炸和火灾,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及要求符合性安全认证标志: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淘汰产品、用电负荷等级电气火花引燃源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安全电压、防静电、防雷击、管理制度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如不间断电源、冗余装置2023/1/81243.电气设备2023/1/7331244.特种机械起重机械:翻倒、超载、碰撞、基础损坏、操作失误、负载失落。厂内机动车辆:翻倒、超载、楼板缺陷、载物失落、爆炸及燃烧、乘员。传送设备:夹钳、擦伤、卷人伤害、撞击伤害。2023/1/81254.特种机械2023/1/7341255.锅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是否失效。承压元件是否失效。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失效。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所谓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2023/1/81265.锅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2023/1/7351266.登高装置: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通用的或塔式的),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设计缺陷、支撑基础下沉或毁坏、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悬挂系统结构失效、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损坏、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因为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负载爬高、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造成跌落、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与障碍物或建筑物碰撞、电动、液压系统失效、运动部件卡住。2023/1/81276.登高装置: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通用的或塔式的)1277.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结构、强度,防护性能、构造和封闭形式2023/1/81287.危险化学品包装物2023/1/7371282023/1/81291.2.5.2物质及作业环境危险、有害辨识1.易燃易爆物质

火炸药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1)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2023/1/7381.2.5.2物质及作业环境危险、有害1292023/1/8130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性粉尘2)气相爆炸物质2.腐蚀和腐蚀性物质

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腐蚀性物质的分类无机酸性腐蚀物质有机酸性腐蚀物质无机碱性腐蚀物质有机碱性腐蚀物质其他无机及有机腐蚀性物质2023/1/739爆炸性气体混合物2)气相爆炸物质2.腐1302023/1/81313.生产性毒物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将毒物危害程度分为:Ⅰ级(极度危害)Ⅱ级(高度危害)Ⅲ级(中度危害)Ⅳ级(轻度危害)2023/1/7403.生产性毒物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1312023/1/81322)毒物危害因素分析分析工艺过程,查明生产、处理、储存过程中存在的毒物名称和毒物危害程度等级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类比分析毒物传播的途径、产生危害的原因。按空气中毒物最高容许浓度、毒物危害程度和作业时间,确定毒物的种类、分布、危害方式、危害范围和主要毒物危害2023/1/7412)毒物危害因素分析分析工艺过程,查明生1322023/1/81334.生产性粉尘1)

尘肺的分类矽肺硅酸盐尘肺炭素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2023/1/7424.生产性粉尘1)尘肺的分类矽肺1332023/1/81342)

影响粉尘的致病因素

粉尘在肺泡内的沉积量粉尘的致病性(毒物粉尘除外)粉尘的吸入量粉尘粒径表面活性荷电性

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辨识2023/1/7432)影响粉尘的致病因素粉尘在肺泡内的1342023/1/81351355.噪声

噪声的分类

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又称气流噪声)电磁噪声6.振动

全身振动局部振动2023/1/744445.噪声噪声的分类机械噪声6.1352023/1/81361367.辐射(电离、非电离辐射)

辐射的致害作用

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伤害则由α、β、γ、X粒子

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作用所造成。射频辐射危害主要表现为射频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个方面。2023/1/745457.辐射(电离、非电离辐射)辐射1362023/1/81371378.高温、低温

高温危害

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

低温危害

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9.采光、照明2023/1/746468.高温、低温高温危害GB/T1371.2.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能够导致重大事故后果的危险源(通俗)——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1.2.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能够导致重大事138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辨识依据1: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要求,将重大危险源分为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和尾矿库等九个方面。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辨识依据1:1391)贮罐区(贮罐)

贮罐区(贮罐)临量表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临量表1401)贮罐区(贮罐)毒性物质分级(《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1)贮罐区(贮罐)毒性物质分级(《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1412)库区(库)库区(库)临界量表2)库区(库)库区(库)临界量表142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下表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下表所列类别的危1434)压力管道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1)长输管道①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②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管道公称DN≥300mm的管道。(2)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DN≥200mm。4)压力管道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1444)压力管道(3)工业管道①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②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③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4)压力管道(3)工业管道145(5)锅炉锅炉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a.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b.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0MW。(5)锅炉锅炉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146(6)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6)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147(7)煤矿(井工开采)煤矿(井工开采)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①高瓦斯矿井;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③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④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⑤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⑥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其以上的矿井。(7)煤矿(井工开采)煤矿(井工开采)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下列14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①瓦斯矿井;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③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④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9)尾矿库尾矿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全库容≥100×104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14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依据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主要)1.爆炸品8种2.易燃气体9种3.毒性气体17种4.易燃液体14种5.其他六类21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依据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1502023/1/8151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12268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20592确定2023/1/760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1511.2.7建筑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火灾2023/1/81521.2.7建筑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高处坠落2023/1/76152二、事故及职业病管理

2.1事故概念、特征及分类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生产事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害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工伤事故:按国家标准(GB6441-86)定义,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2023/1/8153二、事故及职业病管理2.1事故概念、特征及分类2021532.2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其目的在于:①认识事故本质;②指导事故调查与分析;③提出事故预防措施。2023/1/81542.2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1542.2.1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2.2.1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1552023/1/81562023/1/7651562.2.2起因物和施害物2.2.2起因物和施害物157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158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1592.2.3能量转移论1、能量与事故—哈登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并转移于人体。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能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离与非电离辐射、声能、生物能等。2.2.3能量转移论1、能量与事故—哈登160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1612、基本观点: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3、事故致因:(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抵抗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第一类伤害(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第二类伤害3、事故表现: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生物能等,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4、防止能量逆流与人体的措施:(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接地)(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2、基本观点: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162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料课件1632.2.4轨迹交叉理论

人的不安全动作和机械(或物质)的危害是人—机(物)“两方共系”中能量逆流的两大系列,其轨迹交叉点就会构成事故。环境和管理条件决定着“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是否构成伤亡后果的深层次因素。伤亡事故构成要素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人、物两因素常常互为因果关系4)深层次原因是企业管理不善人、物两系列轨迹交叉点是伤亡事故发生的“时空”—事故原点2.2.4轨迹交叉理论人的不安全动作和机械(或物质164人的事件链:①先天遗传、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②生理、心理缺陷;③后天知识、技能缺陷;④视、听、嗅、味、触五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⑤行为失误。物的事件链:A.设计上的缺陷;B.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C.维护保养上的缺陷;D.使用运转上的缺陷;E.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2、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轨迹交叉论模型①②③④⑤ABCDE事故伤害人在事故中的地位事故直接原因(图):几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