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阅读附答案_第1页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阅读附答案_第2页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阅读附答案_第3页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阅读附答案_第4页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阅读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附答案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汉末大乱,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那么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坐定,仰曰:臣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权与相反复,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门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

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片面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B.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C.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D.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5.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权悲感未视事视事:处理政事

B.志在忠益,毕命而已毕:完毕,竭尽

C.而数于众中折孤折:折服

D.昭熟视权曰熟视:注目细看,端详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张昭在孙策创业时期,颇受倚重。孙权称帝之后,他苦求辞去官职,皇帝不但没有恩准,反而再拜官。太后临终,呼他于床下,可见他是东吴重臣。

B.张昭性情刚直,朝见孙权,往往直言不讳,甚至违背圣意,以致宦官不让他进见。结果使吴国在蜀使到来时受辱,却没有人能够为东吴挽回面子。

C.张昭受遗命辅佐孙权,忠心耿耿。在对待公孙渊的问题上,张昭和孙权观法不合,张昭毫不退让,孙权大怒甚至拔出刀要挟要杀了他,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事实也证领略他是对的。

D.张昭两次被弃置不用,又两次被召回,主要的理由还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阿的性格,也从侧面反映出孙权较为宽广的胸襟。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那么废,安复自夸乎?(5分)

(2)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5分)

参考答案:

4.B(依据判断句式者也,表判断可摈弃A、D,再依据何得哉的反问句式,其中何得的意思是:怎么能够,其后不能断开,据此摈弃C)

5.C(此处理应理解为驳倒、批驳引申为诽谤、斥责)

6.C(孙权大怒甚至拔出刀要挟要杀了他错,依据原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孙权只是紧握住刀,而不是拔出刀。)

7.1孙权叹息道:假使张公在座,蜀使不屈服也会丧气,哪能再自夸呢?

(得分点:使,假使;折,折服,安乎反问句,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孙权屡次去向张昭慰问赔罪,张昭坚决不上朝,孙权于是出宫,经过他家门口呼叫张昭,张昭借口病重辞绝孙权。

(得分点:谢,赔罪;固,坚决;笃,沉重;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苏铜山县治)。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同州里的才士陈琳等人都称赞他。汉末天下大乱,孙策创立帝业时,就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郞将,不管政治或军事,孙策全都托付给张昭办理。

孙策弥留之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众属下立了孙权,加以辅佐。孙权由于哀痛兄丧没能亲自视察政事,张昭就向孙权进言道:做人家后裔的人,主要的要能担当起先朝轨业,将先人遗绪加以恢宏,以完告成名大业。如今天下沸腾,满山都是盗贼,孝廉哪能卧伏悲戚,逞匹夫的私情呢?就亲自扶孙权上马,列军出巡,然后众人的心才晓得有所归属。

孙权称帝以后,张昭因老病,上表归还官位和所统领的职责。就被改封为辅吴将军,班亚三司,又改封为娄侯,食邑万户。

张昭每次上朝进见,辞气壮厉,脸上透出一股正义,曾因直言违逆了旨意,宦官不让他进见。后来蜀国使者来,称扬蜀的美德,而吴国群臣没人能屈服他,孙权叹息道:假使张公在坐,蜀使不屈服也会丧气,哪能再自夸呢?次日,派遣中使慰问,借以请见张昭。张昭坐定,抬起头来说道:我想要竭尽臣节,来报答他们的厚恩,但是我的思虑浅薄,违逆了盛旨,我料想(定会)深深地沉沦,长久地被弃置一旁(山沟深谷中或荒野中),没想到又蒙引见,得以侍奉在帐下。但是臣愚钝之心所以事奉国家的心志,在于忠诚益国,竭尽生命而已。假设要我窃取荣华,苟合取容,这是臣做不到的。孙权向他辞让赔罪。

孙权因公孙渊称藩属,派遣张弥、许晏到辽东拜公孙渊为燕王,张昭进谏说:公孙渊背叛魏国,怕魏讨伐,远来求援,并不是他的本意。假设公孙渊变更意图,想要向魏自我表白,我国派去的两个使者不能回来,不就使天下人取笑我们吗?孙权和他反复对峙,张昭情意更形急忙。孙权不能忍受,握着刀,生气的说:我敬爱先生,也可说到了顶点,而你却屡次在众臣面前折辱我,我常或许自己会失计(谓杀昭)。张昭端详着孙权说:臣虽然知道所说的话不被采用,但每次还要竭尽愚忠的理由,实在是由于太后临崩时,把老臣叫到床下,遗诏弥留的话还在耳边的起因呀!为之涕泪横流。孙权把刀丢在地上,也和张昭对泣。但终究还是派遣张弥、许晏去了辽东。张昭忿怒自己的话没被采用,假称生病不上朝。孙权也恨他,用泥土堵塞了他家的门,张昭又在门内也用泥土封了起来。公孙渊公然杀了张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