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学识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通常处境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上下)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分辩不同的发声体)
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依次)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平面镜成像测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片面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
分界点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假设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中考物理学识重点
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变更了,即物体运动了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由于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鼓动冲过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
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抉择(气体也有惯性)
司机系安好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更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变更,或都变更,运动状态变更
②假设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变更
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考点学识
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马德保半球试验证领略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领略大气压强的值
浮力产生的理由: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泊、悬浮、沉底
物体在漂泊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思维定势
有些同学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将自己的阅历或见解原封不动地用在对物理学科学识的学习之中,从而形成对学习物理学识的干扰和影响,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熟悉或理解。
例1.生活阅历报告我们,马拉车,车向前运动;马不拉车,车就中断运动。由此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理由。这句话对吗?
分析:这个例子是最典型的。不少同学总是想不通:事实就是这样,莫非不对吗?实际上,这句话是错误的。马拉车,车向前运动,车受到了马对它的拉力作用。此时车在水平方向除受到马对它的拉力作用外,还受到地面对车的阻力作用。当撤去拉力后,会察觉车并不立刻停下来,而是通过一段路程后才中断运动(假设阻力较小,那么运动的路程就对比长),其理由是,车在阻力作用下速度会越来越小,最终中断。假设车不受阻力的作用,当马不拉车时,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向运动下去。在这种处境下,车的运动并没有力去维持。所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理由。
可见,本例的错误是外观上只看到拉力的作用,而这种现象的实质那么是拉力和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生错误熟悉的理由是生活阅历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学习物理学识的影响。
整个吞枣
同学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习物理,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但一用就错。展现这种现象的主要理由是,在学习过程中只得志于记住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没有抓住学识的要点,不知道学识的来龙去脉,只提防结果而不提防思路。
例2.一重79牛的正方体铁块放在0.5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取g=10牛/克)
分析对于此题,大量同学往往不假思量,很快进举行计算:P==FS==79牛0.5米2==158帕,或P==GS==78牛0.5米2==158帕。上述计算过程中有两个错误:一是混淆了重力与压力的识别,二是没有正确领会压强公式中S的含义,或没有专心分析受力面积的大小。这两个错误均是由于对概念或公式没有正确理解而造成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思,要重视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形成过程。
以偏概全
物理学中的有些学识,涉及到多个因素,是由多个因素共同抉择的。有些同学对这些学识没有全面、正确地理解,而是只考虑其中的某个因素,以偏概全,因而造成一些错误。
例3.两个人同时开头登山,甲先到山顶,乙后到山顶。那么在此过程中。A.甲的功率大B.乙的功率大c.甲、乙的功率一样大D.无法判断
分析大量同学都认为正确选项是A,即认为甲先到山顶,自然是甲的功率大。其实,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据功率的公式P==wt可知,功率是由功和时间这两个因素抉择的。要判定哪个人的功率大,那么要对比两人登山所做的功与所用的时间的多少。
人登山所做的功w==Gh,其中G是人的体重,h是山的高度。所以,登山的功率P==wt==Ght。由于两人登
山的高度是一致的,因此,只要知道两人的体重与两人登山所用的时间,就可以对比哪个人的功率大。但此题只给出了甲先到山顶,说明甲比乙用的时间少,而没有给出甲、乙两人的体重,因而无法对比两人登山所做的功。所以,仅根据他们登山时间不同是不能判定谁的功率大的。因此正确选项为D。
可见,对于多个因素抉择的物理量,要全面考虑,不能只考虑单一因素。
用而不活
据中考助手所知大量同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生动地运用物理学识,而是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其表现在只要老师讲过的都能照猫画虎地解决问题,可一旦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无从下手,缺乏应变才能和学识的迁移才能。
例4.对农人来讲,农作物的种子中混有一些杂草的种子是很头痛的事情。但这两种种子在外表上是不同的:农作物的种子对比光滑,不易吸附小颗粒物;而杂草种子外观有大量绒毛,能吸附靠近它的小颗粒物。现有一些混有杂草种子的农作物种子,给你一块磁铁和一些铁屑,请你帮农人将杂草种子从农作物种子中分开出来,说出你的手段和道理。
分析此题没有现成的实例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队交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学习路径规划-洞察及研究
- 【设计】高层住宅小区室外配套施工组织设计
- 部门保密培训课件
- 债权人利益分配策略-洞察及研究
- 边坡喷锚脚手架安全培训课件
- 基于循环经济的原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瓶颈突破
- 车队雨季安全培训课件
- 圆弧轨迹动态补偿算法在高速工况下的精度衰减机理研究
- 国际标准对接框架下刀片剪切参数数据库的跨地域知识迁移策略
- 2025年秋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形考大作业答案
- 化工安全网络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88)
- 2025-2026学年地质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别让眼睛受伤害》教学设计
- 202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 培训机构紧急封控应急预案
- 工地看场自身安全协议书
- 2025便利店便利店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全集全册1
- 2025秋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全册知识点提纲
- 车辆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