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广东省四会市招考地豆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和村(居)委会主任助理54模拟卷3套含答案附详解_第1页
2022年10月广东省四会市招考地豆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和村(居)委会主任助理54模拟卷3套含答案附详解_第2页
2022年10月广东省四会市招考地豆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和村(居)委会主任助理54模拟卷3套含答案附详解_第3页
2022年10月广东省四会市招考地豆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和村(居)委会主任助理54模拟卷3套含答案附详解_第4页
2022年10月广东省四会市招考地豆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和村(居)委会主任助理54模拟卷3套含答案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10月广东省四会市招考地豆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和村(居)委会主任助理54模拟卷3套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卷一.数量关系(共80题)1.【单选题】已知鸡、兔头数之和为60,足数之和为200,问鸡兔相差多少只?_____

A:10

B:15

C:20

D:2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假设全为鸡,则:兔有:只,鸡有:只,鸡兔相差:只。所以,选C。考查点:>数学运算>特殊情境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基本鸡兔同笼问题2.【单选题】甲单位义务植树一公里,乙单位紧靠甲单位又植树一公里,如果按10米植一棵树的话,两单位共植树多少棵?_____

A:199

B:200

C:201

D:20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此题要求两单位的植树总数,则分甲单位植树的棵数和乙单位植树的棵数。甲单位在一公里内植树,则两端均可植一棵树,带入两端均植树问题的公式:棵数=总长÷间距+1=1000÷10+1=101棵树;乙单位紧靠着甲单位植树,则有一端不需要植树,带入只有一端植树问题的公式:棵数=总长÷间距=1000÷10=100棵树。因此,甲、乙共植树:101+100=201棵。所以,选C。考查点:>数学运算>特殊情境问题>植树问题>两端均植树3.【单选题】某产品售价为67.1元,在采用新技术生产节约10%成本之后,售价不变,利润可比原来翻一番。则该产品最初的成本为_______元。_____

A:51.2

B:54.9

C:61

D:62.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解析】C.本题可采用方程法。设该产品最初的成本为元。由题意得:67.1-0.9x=2(67.1-x),解得x=61.因此该产品最初的成本为61元。4.【单选题】某S为自然数,被10除余数是9,被9除余数是8,被8除余数是7,已知100<S<1000,请问这样的数有几个?_____

A:5

B:4

C:3

D: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D。【解析】被N除余数是N-1,所以这个数字就是几个N的公倍数-1。10,9,8的公倍数为360n(n为自然数),因为100<S<1000,所以有两个数符合条件。5.【单选题】有一笔奖金,按1:2:3的比例来分,已知第三人分450元,那么这笔奖金总共是_____元。

A:1150

B:1000

C:900

D:75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C。根据题意可知,这笔奖金共分为6份,而分到3份的第三人拿到了450元,则6份当是450×2=900元。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6.【单选题】0,1,1,1,2,2,3,4八个数字做成的八位数,共可做成______个。_____

A:2940

B:3040

C:3142

D:3144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A【解析】不妨先把这8个数字看作互不相同的数字,0暂时也不考虑是否能够放在最高位,那么这组数字的排列就是P(8,8),但是,事实上里面有3个1,和2个2,3个1在P(8,8)中是把它作为不同的数字排列的,那就必须从P(8,8)中扣除3个1的全排列P(3,3),因为全排列是分步完成的,在排列组合中,分步相乘,分类相加。可见必须通过除掉P(3,3)才能去掉这部分重复的数字形成的重复排列。2个2当然也是如此,所以不考虑0作为首位的情况是P88/(P33×P22)。现在再来单独考虑0作为最高位的情况有多少种:P77/(P33×P22),最后结果就是:P88/(P33×P22)-P77/(P33×P22)=2940。7.【单选题】小王忘记了朋友手机号码的最后两位数字,只记得倒数第一是奇数,则他最多要拨号多少次才能保证拨对朋友的手机号码?_____

A:90

B:50

C:45

D:2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排列组合问题解析先考虑最后一位,有5种可能;再考虑倒数第二位,有10种可能,因此总的组合方法有5×10=50(种),故正确答案为B。秒杀技最后两位数可能情形共有100个,其中奇数的占一半,即50个,故正确答案为B。8.【单选题】已知,则的值为:_____

A:9

B:8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原式的倒数为;则原式=。所以,选C。考查点:>数学运算>计算问题之算式计算>算式等式问题9.【单选题】_____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几何问题解析10.【单选题】假设五个相异的正整数的平均数是15,中位数是18,则此五个相异的正整数中最大数的最大值可能是多少?_____

A:24

B:32

C:35

D:4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五个数和为15×5=75,第三大的数是18。要让最大的数尽可能大,则其他数尽可能小。最小的两个数为1、2。第二大的数最小为19,所以最大的数的最大值为75-1-2-18-19=35。11.【单选题】_____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行程问题解析12.【单选题】有3根钢丝,第一根的长度是第二根的,是第三根的,第二根比第三根长了384毫米,现在要把这三段钢丝截成尽可能长且相等的小段,那么这三根钢丝一共可以截成多少小段?_____

A:10

B:11

C:12

D:1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根:第二根=3:5,第一根:第三根=3:4,所以,第二根:第三根=5:4;所以第二根长384÷(5-4)×5=1920毫米,第一根长1920÷5×3=1152毫米,第三根长1920÷5×4=1536毫米;截成的小段长为三根钢丝长度的最大公约数,(1152,1920,1536)=384毫米,所以这三根钢丝截成了(1152+1920+1536)÷384=12根。因此,选C。考查点:>数学运算>和差倍比问题>比例问题13.【单选题】今年某高校数学系毕业生为60名,其中70%是男生,男生中有1/3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女生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数比例是男生选择攻读硕士学位人数比例的一半,那么该系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共有_____。

A:15位

B:19位

C:17位

D:21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和差倍比问题解析根据题意,毕业生中有30%是女生,攻读硕士学位的占1/6,因此该系攻读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共有60×70%×1/3+60×30%×1/6=17位,故正确答案为C。14.【单选题】某船第一次顺流航行21千米又逆流航行4千米,第二天在同河道中顺流航行12千米,逆流航行7千米,结果两次所用的时间相等。假设船本身速度及水流速度保持不变,则顺水船速与逆水船速之比是_____。

A:2.5:1

B:3:1

C:3.5:1

D:4:1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解析】B。设船本身速度为X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Y千米/小时,则顺水船速为(X+Y)千米/小时,逆水船速为(X-Y)千米/小时。依据题意可得:21X+Y+4X-Y=12X+Y+7X-Y,由此可得X+YX-Y=3,即顺水船速是逆水船速的3倍。15.【单选题】宫浩奇和他爸爸、爷爷三人年龄之和为116,他爸爸的年龄比他的2倍大10岁,爷爷的年龄比爸爸的2倍小19岁。问宫浩奇的年龄是多少岁?_____

A:61

B:40

C:15

D:1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由题意知三人年龄之和是116,爸爸的年龄比宫浩奇的2倍大10岁,而爷爷的年龄比爸爸的2倍小19岁,所以爷爷的年龄是宫浩奇的4倍+20-19。则宫浩奇的年龄为:(116-10-1)÷(1+2+4)=15岁;爸爸的年龄为:15×2+10=40岁;爷爷的年龄为:40×2-19=61岁。所以,选C。考查点:>数学运算>特殊情境问题>年龄问题16.【单选题】(2008陕西,第10题)在一条公路的两边植树,每隔3米种一棵树,从公路的东头种到西头还剩5棵树苗,如果改为2.5米种一棵,还缺树苗115棵,则这条公路长多少米?_____

A:700

B:800

C:900

D:60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依题意:设公路长为,一共有棵树根据植树公式:所以,选C。考查点:>数学运算>盈亏问题17.【单选题】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相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的3倍,每个隔1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行人。每个隔2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骑车人,如果公交车从始发站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交车?_____

A:10

B:8

C:6

D: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B。【解析】设车速V车,人速V人,自行车速3V人,则(V车-V人)×10=20×(V车-3V人),V车=5V人,即车走人4倍位移追上人故T=4×V人×10/5V人=8。18.【单选题】

A:1/3

B:1/4

C:5/16

D:7/24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几何问题解析19.【单选题】小新做一道加法题,由于粗心将一个加数万位上的3看成8,百位上的1看成7,个位上的9看成6,算得的结果是95050。则这道加法题的正确答案本应是_____。

A:44447

B:45453

C:44453

D:4540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C【解析】本题只要找出错看的加数和本来的加数之间的差值,用错误结果加上少加的数,减去多加的数,即可得出正确结果。即正确答案=95050-(80000-30000)-(700-100)+(9-6)=95050-50000-600+3=44453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20.【单选题】在一周长为50m的圆形花坛周围种树,如果每隔5m种一颗,共要种_____棵树。

A:9

B:10

C:11

D:1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计数模型问题解析根据圆周植树计算模型,始端与终端重合,故一共需种50÷5=10棵树,正确答案为B。考查点:公式应用21.【单选题】新上任的库房管理员拿着20把钥匙去开20个库房的门,他只知道每把钥匙只能打开其中的一扇门,但不知道哪一把钥匙开哪一扇门,现在要打开所有关闭的20个库房门,他最多要开多少次?_____

A:80

B:160

C:200

D:21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D【解析】本题应从最不利情况去考虑:打开第一个房间要20次,打开第二个房间要19次……共计要开20+19+18+…+1=210(次)。22.【单选题】甲每4天进城一次,乙每7天进城一次,丙每12天进城一次,某天三人在城里相遇,那么三人下次相遇至少需要多少天?_____

A:12天

B:28天

C:84天

D:336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倍数约数问题解析三人下次相遇时间隔时间是3、7、12的最小公倍数,即84天。故正确答案为C。考查点:最小公倍数23.【单选题】某皮衣按原价出售,每件利润为成本的,后来打八五折出售,获利反而增加了,那么降价后的销售量是原价销售量的多少倍?_____

A:2.7

B:3.2

C:4.1

D:4.7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设成本为1,则原来利润是0.3,则:原价为:1×(1+0.3)=1.3,降价后售价为:1.3×0.85=1.105,利润为:1.105-1=0.105,前后销售量之比为:0.105:[0.3×(1+12%)]=5:16,即降价后的销售量是原来的:16÷5=3.2倍。所以,选B。考查点:>数学运算>利润利率问题>销售数量和售价反向变化引起的最大利润问题24.【单选题】31.21×16+3.121×120﹢312.1×6.2的值是_____。

A:3121

B:2808.9

C:4125

D:3768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解析原式=31.21×(16+12+62)=31.21×90=312.1×9,观察式子可知,结果是小数,故正确答案为B。计算问题25.【单选题】某品牌的电冰箱,甲商场比乙商场的进价多10%,如果甲商场按30%的利润定价,乙商场按40%的利润定价,则甲商场的定价比乙商场多45元,那么乙商场的进价是多少元?_____

A:2100

B:1800

C:1500

D:260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经济利润问题解析假设乙商场进价x元,则甲商场进价为1.1x元,根据题意得,1.3×1.1x-1.4x=45,解得x=1500,故正确答案为C。26.【单选题】在一杯清水中放入10克盐,然后再加入浓度为的盐水200克,这时配成了浓度为的盐水,问原来杯中有清水多少克?_____

A:460克

B:490克

C:570克

D:590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应用方程法:假设原有清水质量为克,根据题意列方程:(克);所以,选D。考查点:>数学运算>浓度问题>不同溶液混合27.【单选题】一个班的学生排队,如果排成3人一排的队列,则比2人一排的队列少8排;如果排成4人一排的队列,则比3人一排的队列少5排,这个班的学生如果按5人一排来排队的话,队列有多少排?_____

A:9

B:10

C:11

D:1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不定方程问题解析注意到几人一排时,未必恰好整除,而在不整除的时候剩余人数仍构成一排,据此可知本题若列方程将不能得到一个确切方程,故解题方法为代入法。将A代入,则学生人数在41到45之间,择其最大者进行验证。45人满足排成3人一排的队列比排成2人一排的队列少8排,但排成4人一排的队列比3人一排的队列少3排,故45人不正确。并且此时排成4人一排的队列比3人一排的队列所少的排数低于题中给出的5,而要想排数差值增大,则需学生人数更多,因此41到45之间的数字肯定都不符合要求,故A不正确。(这也是为什么要择所得数字中最大者验证。)将B代入,则学生人数在46到50之间,择其最大者进行验证。学生人数为50人时,排成4人一排的队列比3人一排的队列少4排,故不符合,且类似上面分析可知B选项不正确。将C选项代入,则学生人数在51到55之间,择其最大者进行验证。学生人数为55人时,排成4人一排的队列比3人一排的队列少5排,符合要求,而其排成3人一排的队列比2人一排的队列少9排,因此学生人数应少于55人。依次验证其余可知学生人数为52人满足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28.【单选题】一学校的750名学生或上历史课,或上算术课,或两门课都上。如果有489名学生上历史课,606名学生上算术课,问有多少学生两门课都上?_____。

A:117

B:144

C:261

D:345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解法一:设两门课都上的学生有x人。(原因:因为学数学的和学历史的人数和为1095人,但是全年级只有750人,这就说明有一部分同学是两科都学的,也就把两科都学的人算了两遍,所以只要减去年级总人数,剩下的就是两科都学的人数。)解法二:解设两门都上的人有人,只学数学的人有人,只学历史的人有人。①②③1-②得,把代入③中,得。所以,选D。解法三:直接用尾数法快解,秒杀题。,尾数为5的只有D。(该解析由用户“估计考不上”于2010-12-0213:04:48贡献,感谢感谢!)考查点:>数学运算>容斥原理问题>两个集合容斥关系29.【单选题】(2009江苏B类,第80、C类,第19题)某大学军训,军训部将学员编成8个小组,如果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多1人,那么学员总数将超过100人,如果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少1人,那么学员总数将不到90人。由此可知,预定的每组学员人数是_____。

A:10人

B:11人

C:13人

D:12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设预定学员人数为x:根据题意,可列不等式:化简并将两式合并:可得:两边除以8:得:取整,则所以,选D。考查点:>数学运算>计算问题之算式计算>不等式问题>由不等式确定未知量取值范围30.【单选题】一公司销售部有4名区域销售经理,每人负责的区域数相同,每个区域都正好有两名销售经理负责,而任意两名销售经理负责的区域只有1个相同。问这4名销售经理总共负责多少个区域的业务?_____

A:12

B:8

C:6

D: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容斥原理问题解析由题意,每个区域正好有两名销售经理负责,可知2个经理一组对应一个区域;而根据,任意两名销售经理负责的区域只有1个相同,可知2个经理一组仅对应一个区域。由此两条可知,区域数其相当于从4个经理中任选2个有多少种组合,一种组合就对应一个区域,故共有6个区域。因此正确答案为C。31.【单选题】已知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与俯视图都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

A:1

B:1/2

C:1/3

D:1/6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几何问题解析很明显原图形为三棱锥,且同一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度为1,可以以其中两条棱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为底,另一棱为高,故底面积为1×1÷2=1/2,体积为1/2×1×1/3=1/6。故正确答案为D。32.【单选题】甲、乙两时钟都不正确,甲钟每走24小时,恰好快1分钟;乙钟每走24小时,恰好慢1分钟。假定今天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将甲、乙两钟都调好,指在准确的时间上,任其不停地走下去,问下一次这两只钟都同样指在三点时,要隔多少天?_____

A:30

B:240

C:480

D:72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答案解析】可以先求出甲钟比标准时钟多转一圈所需天数,标准时钟比乙钟多走一圈所需天数,然后再求二者的最小公倍数。甲钟与标准时钟下一次同时指向三点时,甲钟比标准时钟多转一圈,也就是多走12小时,即60×12分钟,需要60×12÷(61-60)=720÷1=720(天)同样,标准时钟与乙钟下一次同时指向三点时,标准时钟比乙钟多转一圈,需要60×12÷(60-59)=720÷1=720(天)所以,经过720天后,甲、乙两钟同时指在三点。故正确答案为D。33.【单选题】甲从某地出发均速前进,一段时间后,乙从同一地点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前进,在K时刻乙距起点30米;他们继续前进,当乙走到甲在K时刻的位置时,甲离起点108米。问:此时乙离起点多少米?_____

A:39米

B:69米

C:78米

D:138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行程问题解析34.【单选题】某单位今年一月份购买5包A4纸、6包B5纸,购买A4纸的钱比B5纸少5元;第一季度该单位共购买A4纸15包、B5纸12包、共花费510元;那么每包B5纸的价格比A4纸便宜_____。

A:1.5元

B:2.0元

C:2.5元

D:3.0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C【解析】方程问题。设A4纸和B5纸的价格分别为x元和y元。由题意可得方程,6y-5x=5,15x+12y=510解得x=20,y=17.5,所以每包纸比A4纸便宜20-17.5=2.5元。答案选择C选项。35.【单选题】除以5余1,除以5余4,如果,那么除以5余几?_____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除以5余1,除以5余4设非负整数除以5的余数4(该解析由用户“shery”于2010-10-1516:40:16贡献,感谢感谢!)考查点:>数学运算>计算问题之数的性质>余数问题>多个被除数,一个除数>不同余36.【单选题】一个班有50名学生,他们的名字都是由2个字或3个字组成的。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之后,两组的学生名字字数之差为10。此时两组学生中名字字数为2的学生数量之差为_____。

A:5

B:8

C:10

D:1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不定方程问题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组学生名字字数相差10,两边人数相同,即其中一组比另一组字数为3的人数多10人,则字数为2的人数少10人。故正确答案为C。37.【单选题】有甲、乙、丙、丁四个数,已知甲的为9,乙的为10,丙的为11,丁的为12,则甲、乙、丙、丁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_____。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由题意可得:,,,;比较甲、乙、丙、丁的大小,很显然最小的是丁。所以,选D考查点:>数学运算>计算问题之算式计算>比较大小问题38.【单选题】甲、乙、丙三人,甲的年龄比乙的年龄的2倍还大3岁,乙的年龄比丙的年龄的2倍小2岁,三个人的年龄之和是109岁,分别求出甲、乙、丙的年龄_____

A:63,30,16

B:60,33,16

C:55,38,16

D:40.30.39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根据题意,设丙的年龄为,则乙的年龄为,甲的年龄为,可列方程:,解得,。则乙有30岁,甲有63岁。所以,选A。考查点:>数学运算>特殊情境问题>年龄问题39.【单选题】12个啤酒空瓶可以免费换1瓶啤酒,现有101个啤酒空瓶,最多可以免费喝到的啤酒为_____。

A:10瓶

B:11瓶

C:8瓶

D:9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计数模型问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2个空瓶换1瓶酒,12空瓶=1空瓶+1酒,因此题意等价于11空瓶=1酒,而101÷11=9……2,即可换9瓶酒。故答案为D。40.【单选题】某单位共有职工72人,年底考核平均分数为85分,根据考核分数,90分以上的职工评为优秀职工,已知优秀职工的平均分为92分,其他职工的平均分数是80分,问优秀职工的人数是多少?_____

A:12

B:24

C:30

D:4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和差倍比问题解析解析1:假定优秀职工为X,其他职工为Y,则可得:X+Y=72,92X+80Y=85×72。解得X=30、Y=42。故正确答案为C。秒杀技观察选项C和D,二者选项相加为72,为待选选项。所有职工的平均分为85,显然更靠近80,则说明其他职工多于优秀员工,可确定优秀员工为30人。41.【单选题】一个正方体木块放在桌子上,每一面都有一个数,位于对面两个数的和都等于13,小张能看到顶面和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和为18;小李能看到顶面和另外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的和为24,那么贴着桌子的这一面的数是多少_____

A:4

B:5

C:6

D:7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小张、小李二人看到的数加起来一共为2组对面加上2倍的顶面,因此顶面为(18+24-13×2)÷2=8,底面为13-8=5.42.【单选题】如下图所示,梯形ABCD,AD∥BC,DE⊥BC,现在假设AD、BC的长度都减少10%,DE的长度增加10%,则新梯形的面积与原梯形的面积相比,会怎样变化?_____

A:不变

B:减少1%

C:增加10%

D:减少1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几何问题解析43.【单选题】学校乒乓球队有10名男生、8名女生,现在要选8个人去参加比赛,要求正好有3名女生和某一个男生人选,请问有多少种选法?_____

A:56

B:252

C:7056

D:43758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第一步:选出那个特定的男生,然后选3名女生,有种情况;第二步:选剩余的4名男生,有种情况;因此一共有:种。所以,选C。考查点:>数学运算>排列组合问题>常规排列组合问题44.【单选题】一篇文章,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0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多少个小时完成?_____

A:15

B:18

C:20

D:25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工程问题解析设总量为1,由题意知甲乙合作的效率为1/10,乙丙合作的效率为1/12。题目给出完成该项工程的过程是甲丙先合作4个小时,乙单独翻译12个小时。在这个工作过程中,甲完成了4个小时的工作量,已完成了12个小时的工作量,丙完成了4个小时的工作量,保持此总量不变,将乙的工作拆分为三个独立的4个小时,重新为如下工作过程:甲乙先合作4个小时,乙丙再合作4个小时,最后乙单独做4个小时,仍然可以保证工程完成。于是假设乙的效率为y,可知4×1/10+4×1/12+4y=1,解得y=1/15,于是乙单独完成需要15个小时,故正确答案为A。45.【单选题】_____

A:15

B:16

C:17

D:18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容斥原理问题解析套用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60+170+150-22-60-35+X=280,根据尾数法知答案为C。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A∪B∪C|=|A|+|B|+|C|-|A∩B|-|B∩C|﹣|C∩A|+|A∩B∩C|。46.【单选题】已知一杯茶水有若干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茶水的浓度为6%,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后,茶水的浓度为4%,求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茶水的浓度为多少?_____

A:1%

B:2%

C:3%

D:3.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C【解析】设第一次加完水后,含茶6份,含水94份,这样茶水浓度就为6%,第二次加完水后,茶水总量为6÷4%=150份,所以第二次加水为150-100=50份,第三次加入的水也为50份,茶水浓度为6÷(150+50)=0.03=3%。所以,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茶水的浓度变为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47.【单选题】人工生产某种装饰用珠链,每条珠链需要珠子25颗,丝线3条,搭扣1对,以及10分钟的单个人工劳动。现有珠子4880颗,丝线586条,搭扣200对,4个工人。则8小时最多可以生产珠链_____。

A:200条

B:195条

C:193条

D:192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答案:D。4个工人8小时的人工劳动是1920分,而10分钟的单个人工劳动生产一条珠链,故可生产1920÷10=192(条)。48.【单选题】已知,则=_____

B:1

C:2

D: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根据题干中,可得,那么:。因此,选C。考查点:>数学运算>计算问题之算式计算>定义新运算问题49.【单选题】张先生步行上班,他用每分钟45米的速度走了3分钟。如果这样走下去,他就要迟到7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55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钟。那么张先生的家和单位相距多少米?_____

A:3000

B:3105

C:3550

D:3995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设张先生的家和单位相距,出发时离迟到还有分钟,则:由“每分钟45米的速度走了3分钟,迟到7分钟”:即;由“改用每分钟55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钟”:即;联立得:所以,选B。考查点:>数学运算>行程问题>初等行程问题50.【单选题】现有50名学生都做物理、化学实验,如果物理实验做正确的有40人,化学实验做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_____。

A:27人

B:25人

C:19人

D:1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解析】容斥问题,40+31-X=50-4,所以X=25,选B。51.【单选题】A、B两地以一条公路相连。甲车从A地,乙车从B地以不同的速度沿公路匀速率相向开出。两车相遇后分别掉头,并以对方的速率行进。甲车返回A地后又一次掉头以同样的速率沿公路向B地开动。最后甲、乙两车同时到达B地。如果最开始时甲车的速率为X米/秒,则最开始时乙车的速率为()。

A:4X米/秒

B:2X米/秒

C:0.5X米/秒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显然最初乙的速度较快,由题意知,以甲车的速率走完了一遍全程,以乙车的速率走了两遍全程,所费时间相等,故乙车速度为甲车两倍。52.【单选题】某公司采取百分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在12月的考核中,男员工的平均分数为80分,女员工的平均分数为84.25分,而全公司的平均分数为82.5分,如果该公司员工人数多于80人而小于90人,那么该公司男员工和女员工的人数分别为多少?_____

A:35、50

B:50、35

C:40、45

D:45、4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A。53.【单选题】某服装店老板去采购一批商品,其所带的钱如果只买某种进口上衣可买120件,如果只买某种普通上衣则可买180件。现在知道,最后该老板买的进口上衣和普通上衣的数量相同,问他最多可以各买多少件?_____

A:70件

B:72件

C:74件

D:75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和差倍比问题解析根据题意,设钱数为360元,则进口上衣3元,普通上衣2元,因此可以各买360÷(3+2)=72件。54.【单选题】在一杯清水中放入10克盐,然后再加入浓度为的盐水200克,这时配成了浓度为的盐水,问原来杯中有清水多少克?_____

A:460克

B:490克

C:570克

D:590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应用方程法:假设原有清水质量为克,根据题意列方程:(克);所以,选D。考查点:>数学运算>浓度问题>不同溶液混合55.【单选题】甲、乙两校共有毕业生180人,两校各买了一批纪念册,给本校毕业生每人一本后,甲校余116本,乙校余114本。经研究两校各向彼校毕业生每人送一本纪念册,送后甲校还比乙校多剩10本。问甲校的毕业生人数比乙校的毕业生人数多多少人?_____

A:20人

B:16人

C:10人

D:8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解析】解一:由题意知,两校各给本校毕业生每人一本后共余下116+114=230本。两校再各向彼校毕业生每人送一本后共余下230-180=50本,而这时甲校比乙校多余下10本,故知此时甲校还余下(50+10)÷2=30本,乙校还余下(50-10)÷2=20本。而两校各给对方每个毕业生送了一本后,相当于两校买的纪念册各发了180本,所以甲校买了30+180=210本,乙校买了20+180=200本,甲、乙两校的毕业生人数分别是210-116=94人,200-114=86人。二者之差94-86=8人。故选D。解二:第一次分发毕业纪念册后,甲校余下的比乙校多116-114=2本,给彼校分发完毕后,甲校比乙校剩余的多10本,由此可推断甲校学生比乙校多10-2=8人,故选D。56.【单选题】现在是下午三点半,那么20万秒之后你能听到的第一声整点报时是几点钟的?_____

A:凌晨0点

B:凌晨4点

C:下午2点

D:下午6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钟表问题解析1小时合3600秒,因此20万秒合:200000÷3600=500/9,合计55小时又5/9小时。每24小时为一天,因此从55小时中去除2天后还剩7小时。从下午三点半再过7小时为晚上十点半,再过5/9小时,为晚上11点之后。因此接下来听到的第一声整点报时为凌晨0点,故正确答案为A。57.【单选题】张先生向商店订购某种商品80件,每件定价100元。张先生向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减价,每件减1元,我就多订购四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如果减价5%,由于张先生多订购,仍可得与原来一样多的利润。则这种商品每件的成本是_____。

A:75元

B:80元

C:85元

D:90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经济利润问题解析设该商品每件成本x元,则未减价前每件利润为(100-x)元,减价5%后每件利润为(95-x)元,订购数量为(80+5×4)件,根据题意有80×(100-x)=(95-x)×(80+5×4),解得x=75,故正确答案为A。58.【单选题】(2009江苏A类)对正实数定义运算,若,则;若,则。由此可知,方程的解是:_____

B:9

C:

D: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若,则,即;若,则,即只能有。因此,选D。考查点:>数学运算>计算问题之算式计算>定义新运算问题59.【单选题】某学校的全体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108人,则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学生?_____

A:724人

B:744人

C:764人

D:784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计数模型问题解析故正确答案为D。秒杀技要拼成方阵,则人数必然为完全平方数,仅D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60.【单选题】现在时间为4点13分,此时时针与分针成什么角度?_____

A:30度

B:45度

C:90度

D:120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钟表问题解析解析1:本题属于钟表问题。把钟面看做圆形,12点为原点。4点13分时针在4和5之间,则120<时针的度数<150,分针的度数=360×13/60=78。可知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x满足120-78解析2:把钟面看做圆形,12点为原点。看成追击问题。时针每分钟转的度数为360×1/12×1/60=0.5。分针每分钟转的度数为360×1/60=6。4点13分两针的夹角为120+0.5×13-6×13=48.5≈45。故正确答案为B。61.【单选题】假设一条路上每隔10公里就有一个自然村,共有5个自然村,依次在一至五号这5个自然村收购粮食重量分别为10吨、15吨、20吨、25吨、30吨。现要选一自然村设立临时粮站来贮存粮食,已知每吨粮食运输赞为O.5元/公里。要让运输费用最少,则临时粮站应选在_____。

A:五号

B:四号

C:三号

D:二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解法一:如果临时粮站设在五号,则运输费用为:(元);如果设在四号,而运费为:(元);同理,如果设在三号,需运费600元,如果设在二号,需运费1050元。可见应设在四号,选B。解法二:采用杠杆原理,如果设在3号村,则杠杆左边为,右边为,显然右侧更重,往右移,如果设在5号村,则左边为,右边为0,则应往左移,如果设在4号村,左边为

,右边为30,显然更适合。因此选择B,即四号考查点:>数学运算>统筹问题>货物集中问题62.【单选题】(2008山西)若干学校联合进行团体表演,参演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已知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则该方阵共有学生_____人。

A:625

B:841

C:1024

D:1369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根据方阵公式:最外层人数可得:由外到内第二层每排的学生数:个;最外一层每排有学生有:最外层每边元素数=内层每边元素数+2:个;所以该方阵共有学生有:个。所以,选B考查点:>数学运算>特殊情境问题>方阵问题>实心方阵问题63.【单选题】甲、乙两堆煤共重78吨,从甲堆运出到乙堆,则乙堆与甲堆的重量比是。原来各有多少吨煤?_____

A:30,48

B:40,38

C:50,28

D:60,18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解法一:设甲堆原来有吨,乙堆有吨。有,得到。于是甲堆有40吨煤,乙堆有38吨煤。解法二:将甲乙两堆煤分为13份,则:每份重量为:甲现在的重量为:6×5=30吨甲原来重量为:30÷﹙1-25%﹚=40吨那么乙原来的重量为:78-40=38吨考查点:>数学运算>和差倍比问题>比例问题64.【单选题】8个甲级队应邀参加比赛,先平均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单循环赛,每组决出前两名,再由每组的第一名,另一组的第二名进行淘汰赛,获胜者角逐冠、亚军,败者角逐第3、4名,整个赛程的比赛场数是_____。

A:16

B:15

C:14

D:1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计数模型问题解析故正确答案为A。考查点:公式应用65.【单选题】甲、乙两人共储蓄1000元,甲取出240元,乙又存入80元,这时甲的储蓄正好是乙的3倍,原来甲比乙多储蓄多少元?_____

A:620元

B:740元

C:700元

D:660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B解析:假设甲储蓄的钱为X,则乙为1000-X,那么X-240=3(1000-X+80),X=870,则乙为1000-870=130。甲比乙多870-130=740元。故答案为B。66.【单选题】小吴到商店买布。有两种同样长的布料,小吴买了第一种布料25米,买了第二种布料12米,小吴买完后,第一种布料剩下的长度是第二种布料剩下的长度的一半。那么这两种布料原来共有_____米。

A:26

B:38

C:72

D:76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设原来每种布料的长度为x米,则依题意得出方程:2(X-25)=X-12,解得x=38米,所以两种布料的总长为76米,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67.【单选题】有一段阶梯,如果每步跨4级,最后会剩下2级,如果每步跨5级,最后则会剩下1级。已知这段阶梯的级数可以被3整除,则这段阶梯共有_____级。

A:42

B:46

C:63

D:66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题目详解:设阶梯共有级:除以4余2,除以5余l,根据同余问题"和同加和,最小公倍数做周期"可知:可以表示为;B、D均符合。又因为阶梯的级数可以被3整除:所以排除B项;所以,选D。考查点:>数学运算>计算问题之数的性质>余数问题>一个被除数,多个除数>特殊形式>和同68.【单选题】某市为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的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10吨的部分,按0.45元/吨收费;超过10吨而不超过20吨的部分,按0.80元/吨收费;超过20吨的部分按1.50元/吨收费,某月甲户比乙户多缴水费7.10元,乙户比丙户多缴水费3.75元。问甲、乙、丙该月各缴水费多少元(按整吨收费)?_____

A:16元,8.9元,5.15元

B:14元,6.9元,3.15元

C:15元,7.9元,4.15元

D:13元,5.9元,2.15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解法一:如果直接设所缴水费为未知数,等量关系不明显,列方程难度太大,所以可间接设他们的用水量为未知数。设丙户用水为吨(为整数,且).乙户用水为吨(为整数,且),因乙户比丙户多缴3.75元,则有,即。因为3能整除9和15,但不能整除16,故3必能整除,即是3的倍数。又经验证,是唯一能使x为整数的值,这时.同理,设甲户用水吨(为整数,且),因甲户比乙户多缴7.10元,则有:,即,把代入,得,故甲户缴纳水费为:(元),乙户缴纳水费为:(元),丙户缴纳水费为:(元)。解法二:观察答案,发现乙的用水量必在10到20吨之间,那么,减去0.45×10=4.5元后,其水费极有可能是0.8的整数倍,只有B符合,验证B中各项,发现正确,故选B考查点:>数学运算>特殊情境问题>分段计算问题69.【单选题】把圆的直径缩短20%,则其面积将缩小_____。

A:40%

B:36%

C:20%

D:18%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几何问题解析考查点:几何等比放缩性质70.【单选题】(2008安徽,第12题)某日小李发现日历有好几天没有翻,就一次翻了6张,这6天的日期加起来数字是141,他翻的第一页是几号?_____

A:18

B:2l

C:23

D:2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六个日期之和为141:平均数(即“中位数”)应该是;因此这六个数的中位数为23.5;故这六个日期分别为:21、22、23、24、25、26;则翻的第一天是2l号;所以,选B。考查点:>数学运算>特殊情境问题>日期星期问题71.【单选题】某工厂11月份工作忙,星期日不休息,而且从第一天开始,每天都从总厂陆续派相同人数的工人到分厂工作,直到月底,总厂还剩工人240人。如果月底统计总厂工人的工作量是8070个工作日(一人工作一天为1个工作日),且无人缺勤,那么,这月由总厂派到分厂工作的工人共多少人?_____

A:2

B:60

C:240

D:298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数列问题解析解析1:到月底总厂剩下240名工人,这240名工人一个月的工作日为:240×30=7200(个),8070-7200=870(个),由题意可知这870个工作日是由总厂派到分厂工作的人在总厂工作的工作日,设每天派a人到分厂工作,则这些人中留在总厂的工作日是:a人做29天,a人做28天,a人做27天,••••••,a人做1天,即每天的工作日构成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a+29a)×29÷2=870,解得a=2,因此派到分厂的工人共有:2×30=60,故选择B选项。解析2:因为11月份有30天,由题意可知,总厂人数每天在减少,最后为240人,且每天人数构成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人数的总和相当于:8070÷15=538,也就是说第一天有工人:538-240=298,每天派出(298-240)÷(30-1)=2,所以全月共派出2×30=60,故选择B选项。秒杀技因11月有30天,又知每天从总厂派到分厂的人数是相等的,因此可知这月由总厂派到分厂工作的工人总数必定能被30整除,故只有B和C选项符合,下面将两选项代入验证即可,这里以240为例,即原来总厂总人数为480,每天派8人到分厂工作,总厂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人数的总和为:480-8+240=712,而实际由总厂总工作量计算得到的总厂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人数的总和为:8070÷15=538,二者不等,因此C项错误,故选择B选项。考查点:直接代入数字特性公式应用72.【单选题】一个数列为1,-1,2,-2,-1,1,-2,2,1,-1,2,-2…….则该数列的第2009项为_____。

A:-2

B:-1

C:1

D: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周期问题解析该数列是一个周期数列,发现数字1、-1、2、-2、-1、1、-2、2重复出现,循环周期为8。而2009÷8余数是1,则第2009项为1。故正确答案为C。73.【单选题】_____

A:5

B:6

C:8

D:9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计算问题解析考查点:尾数法74.【单选题】_____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其他解析故正确答案为D。75.【单选题】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相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的3倍,每个隔1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行人。每个隔2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骑车人,如果公交车从始发站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交车?_____

A:10

B:8

C:6

D: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B。【解析】设车速V车,人速V人,自行车速3V人,则(V车-V人)×10=20×(V车-3V人),V车=5V人,即车走人4倍位移追上人故T=4×V人×10/5V人=8。76.【单选题】在2011年世界产权组织公布的公司全球专利申请排名中,中国中兴公司提交了2826项专利申请,日本松下公司申请了2463项,中国华为公司申请了1831项,分别排名前3位,从这三个公司申请的专利中至少拿出多少项专利,才能保证拿出的专利一定有2110项是同一公司申请的专利?_____

A:6049

B:6050

C:6327

D:6328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最值问题。最不利的情况数+1=2109+2109+1831+1=6050;选项尾数不同,可以考虑尾数法。77.【单选题】小王从家里上班需要经过4个交通岗,假设在每个交通岗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且概率均为0.4,问最多遇到2次红灯的概率是多少?_____

A:0.1792

B:0.3456

C:0.4752

D:0.8208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解法一:设表示第次遇到红灯的事件:;;;;所以,选D。解法二:从反面入手,要求最多遇到2次的概率:;;;所以,选D。考查点:>数学运算>概率问题>二项分布78.【单选题】某城市一条大街长7200米,从起点到终点共设有9个车站,平均每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_____。

A:800

B:900

C:850

D:78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B【解析】由于九个站点之间共有八段长度相等的距离,故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为7200÷8=900(米)。79.【单选题】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和为50岁,三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多少年后儿子年满18岁?_____

A:2

B:4

C:6

D:8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B【解析】设x年后儿子年满18岁,则儿子现在的年距为18-x,父亲为50-(18-x)=32+x,根据题意得:3(18-x-3)=32+x-3,解得x=4,故正确答案为B。80.【单选题】一根木杆,第一次截去了全长的1/2,第二次截去所剩木杆的1/3,第三次截去所剩木杆的1/4,第四次截去所剩木杆的1/5,这时量得所剩木杆长为6厘米。问:木杆原来的长是多少厘米?_____

A:15

B:26

C:30

D:6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C解析:6÷(1-1/5)÷(1-1/4)÷(1-1/3)÷(1-1/2)=6÷(4/5×3/4×2/3×1/2)=6÷1/5=30(厘米)故本题选C。二.推理判断(共80题)1.【单选题】_____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各图中都包含至少一条直线,且这条直线是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下一图,据此可知答案为C。2.【单选题】研究证明,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由此得出结论,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以下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_____。

A: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

B: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

C: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优于不经常吃的人

D: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加强题型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本题的论点是“常吃橄榄油可使眼睛远离伤害”。论据是“橄榄油的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烟雾中的丙烯醛给眼睛带来的伤害”。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论点和论据之间有因果联系,可加强论点。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中“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说明“吃橄榄油”可以获取“羟基酪醇”,进而使眼睛远离伤害,A加强了论点,A正确。B中“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物质”和D中“烟雾中含有其他伤害物质”与题干的内容无直接关系,B、D错误。C中“视力好坏”和题干中“眼睛健康”不是同一个概念,C属于概念偷换,C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考查点:加强论点3.【单选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_____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每个图形既有水平对称轴,又有竖直对称轴。4.【单选题】_____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解析】D。各图中圆形和正方形的数量之差都是2,A项中的图形为长方形,排除。5.【单选题】厂长:采用新的工艺流程可以大大减少炼铜车间所产生的二氧化硫。这一新流程的要点是用封闭式熔炉替代原来的开放式熔炉。但是,不仅购置和安装新的设备是笔大的开支,而且运作新流程的成本也高于目前的流程。因此,从总体上说,采用新的工艺流程将大大增加生产成本而使本厂无利可图。总工程师:我有不同意见。事实上,最新的封闭式熔炉的熔炼能力是现有的开放式熔炉无法相比的。在以下哪个问题上,总工程师和厂长最可能有不同意见?_____

A:采用新的工艺流程是否一定使本厂无利可图

B:运作新流程的成本是否一定高于目前的流程

C:采用新的工艺流程是否确实可以大大减少炼铜车间所产生的二氧化硫

D:最新的封闭式熔炉的熔炼能力是否确实明显优于现有的开放式熔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关联词推导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本题关键在于找出厂长的结论,即文段的最后一句,“采用新的工艺流程将大大增加生产成本而使本厂无利可图”。前几句话意在说明新工艺会增加生产成本。厂长的话可翻译为:采用新的工艺⇒成本增加⇒本厂无利可图总工程师的意见则为:采用新的工艺⇒生产能力强⇒本厂有利可图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结合选项得出答案由第一步可知,厂长和总工程师争论的焦点在于采用新的工艺流程是否会使本厂无利可图,选项A正确。运作新流程的成本和新工艺减少二氧化硫,是厂长得出本厂无利可图这一结论的论据,最新的封闭式熔炉与现有熔炉的熔炼能力的比较,是总工程师得出有利可图这一结论的论据,这三点均不是厂长和总工程师的最终意见,故B、C、D均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A6.【单选题】枕头︰卧具_____

A:铅笔︰工具

B:地球︰宇宙

C:宣纸︰文具

D:车厢︰火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解析】C。本题考查种属关系。枕头属于卧具,宣纸属于文具。7.【单选题】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下列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是_____

A:从伊拉克战场上回来的美国士兵,很多人患上了失眠、焦虑甚至严重的精神疾病

B:扬扬小时候在邻居张阿姨家被狗咬过一口,从此再也不想去她们家了

C:小张曾经被困在电梯里五个多小时,当时感觉自己没救了,最后居然化险为夷,但从此小张常做被困在电梯里的梦,而且以后再也不敢乘坐电梯了

D:目睹了儿子阿毛被野兽叼走的一幕,失魂落魄的祥林嫂见了人就说:“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解析】B。本题是“不属于型”要求从四个备选项中找出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个选项。分析定义可知,要归类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1)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2)经历了创伤以后;(3)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障碍。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很明显,A项的“失眠、焦虑”,C项的“噩梦”,D项的“见人就说”都是由于经历了极度灾难的创伤后,出现的无法控制的障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B项,扬扬小时候在邻居张阿姨家被狗咬过一口,从此再也不想去张阿姨家了,但去不去张阿姨家并非无法控制的障碍,只是在心里有些不想去罢了,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8.【单选题】流感通常由受感染的个人传染给在他附近工作的人。因此抑制流感症状的药实际上增加流感的受感染人数,因为这种抑制流感的药使本应在家中卧床休息的人,在受感染时返回到工作场所。如果以上论述正确,下列哪项最有力地反驳了这一推断_____。

A:这种抑制流感的药,能抑制流感的主要传染方式——咳嗽

B:某些常用于抑制流感的药,也常常被用来治疗未感染流感的病人

C:很多感染了流感本应呆在家中休息的工人在继续工作,因为流感症状降低了他们工作的效率

D:为了避免将流感传染给超过65岁退休在家的人,大多数成年人采取了防疫手段预防流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削弱题型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本题论点是抑制流感症状的药实际上增加流感的受感染人数,论据是这种抑制流感的药使本应在家中卧床休息的人,在受感染时返回到工作场所。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本题论点和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削弱论点。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项说的是这种抑制流感的药抑制了流感的主要传播方式,则这种药减少了流感的受感染人数,削弱了论点;B项说的是某些常用于抑制流感的药,也常常被用来治疗未感染流感的病人,与是否增加流感的受感染人数无关,属无关选项;C项说的是很多得了流感的人应该在家休息是因为降低了工作效率,与是否是否增加流感的受感染人数无关,属无关选项;D项采用防疫手段,即管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来预防流感,没有涉及抑制流感的药,属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A。考查点:削弱论点9.【单选题】_____对于演讲相应于_____对于汇报

A:激情--详尽

B:举办--常规

C:即兴--旁听

D:专题--请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A【解析】将各个选项代入可知只有A项最符合要求,即“激情”可以用来修饰“演讲”,“详尽″可以用来修饰“汇报”。所以,正确答案为A。10.【单选题】共栖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或者双方都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能够独立生活。下列属于共栖的是_____。

A:海葵常常固着在寄居蟹的外壳上,它们分开以后仍能独立生活

B:犀牛和犀鸟,它们相互依赖,必须共同生活

C: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的关系

D:艾滋病毒与艾滋病的病人的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略考查点:判断推理>定义判断>自然科学类11.【单选题】泛化是指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应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同样的条件反应。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应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以上定义,以下可以称为泛化现象的是_____

A:杯弓蛇影

B:草木皆兵

C:四面楚歌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D【解析】泛化是受过刺激而且具有类似性所引发的反应。四个选项中,前三个都看不出原先所受到过类似的刺激。只有选项D给予明确提示,曾被蛇咬过,所以见到类似的井绳时,误以为是蛇而害怕,属于泛化现象,为合适选项。故正确答案为D。12.【单选题】飞鸟的集体自杀,是大自然的一个难解之谜。当今一个通行的说法是:鸟类集体自杀,主要是地球磁极的移动使他们看不准定向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专家的观点?_____

A:空气漂浮的大量毒气云团是飞鸟致死的元凶

B:飞鸟的集体死亡一般是大自然的偶然事件

C:飞鸟吃了河海里以有毒藻类为食的虾蟹致死

D:火山爆发产生大量硫化物造成飞鸟的集体死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削弱题型解析第一步:概括题干的结论本题的结论:鸟类集体自杀,主要是地球磁极的移动使他们看不准定向标。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由于本题没有论据,所以应直接削弱论点。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A和C有削弱作用,但都没有提及题干中"集体死亡"的原因,难脱偶然性之嫌,因此A、C是无关选项;B只说明"偶然事件",没有给出原因,因此B是无关选项;D针对磁极移动"飞鸟看不准定向标"而集体死亡,指出是"火山爆发"导致飞鸟"集体死亡",构成直接反驳,因此D最能削弱专家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13.【单选题】类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具有较强的抗癌功能。研究表明,蔬菜被煮过后,植物的细胞膜会软化,这使得其中的类胡萝卜素更易于被人体吸收。生食蔬菜,人体只能吸收3%至4%的类胡萝卜素,而对煮过的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人体对其吸收率可增加45%。由此可见_____。

A:食用煮过的蔬菜比食用生蔬菜更有助于抗癌

B:经常吃胡萝卜的人不可能患癌症

C:蔬菜被煮过后,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增加

D:凡癌症患者平时都不爱吃蔬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日常结论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第一句说明类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具有较强的抗癌功能;第二句说明煮过后的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更易于被人体吸收;第三句说明生食蔬菜,人体只能吸收3%至4%的类胡萝卜素,而对煮过的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人体对其吸收率可增加45%。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A项:由题干知,煮过的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比生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更易被人体吸收,而类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有较强的抗癌功能,所以食用煮过的蔬菜比食用生蔬菜更有助于抗癌,因此A中说法可以推出;B项:经常吃胡萝卜的人“不可能”患癌症,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只是提及“有较强的抗癌功能”,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C项:蔬菜被煮过后,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增加”题干并未提及,由题干只能得到“类胡萝卜素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因此C中说法无法推出;D项:凡癌症患者平时“都”不爱吃蔬菜,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并未涉及“癌症患者平时爱不爱吃蔬菜”,因此D中说法无法推出。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14.【单选题】实验法:是针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进而分析刺激行为的主要因素的方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实验法的是_____。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眼镜观察鸟类繁殖活动

C: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的反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实验中,对动物间使用的信号进行“模拟或干扰”。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D项“用声波干扰水中的海豚”,进而分析刺激行为,符合定义。A项“用摄影机拍摄”、B项“用望眼镜观察”、C项“用闭路电视”均未对动物间使用的信号进行“模拟或干扰”,均不符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15.【单选题】如果天气晴朗,小刘就去郊游,如果老婆不与他同去,小刘就不去郊游;如果单位有急事,小刘就不去郊游;如果今天不是星期六,小刘就不去郊游。假设以上说法正确,那么,如果小刘去郊游,则不能判定下述哪项正确?_____

A:老婆与小刘同去郊游

B:天气晴朗

C:小刘单位没有急事

D:今天是星期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第一句:天气晴朗16.【单选题】最近一项针对职业病致病原因的调查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职业病患者中,有69.2%的职业病患者每天工作达9.7个小时,其中74.8%的患者每天工作达12个小时。这种长时间密集的与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使罹患职业病的风险提高。这表明,通过减少工作时间,可以大幅降低劳动者患上职业病的风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断?_____

A: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职业病患者中,26%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9.7个小时

B: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职业病患者中,26%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12个小时

C: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职业病患者中,31%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9.7个小时

D: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职业病患者中,31%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12个小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加强题型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本题的论点是“通过减少工作时间,可以大幅降低劳动者患上职业病的风险”。论据是“职业病患者的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长,患职业病的风险高。”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说明工作时间短的劳动者在职业病患者中所占比例低,这就表明工作时间短患病风险低,从而支持了论断。C,同理,也是补充了工作时间短的劳动者在职业病患者中所占比例低。但是C中的31%大于A中的26%,又因为比例越低越能支持结论,所以C支持结论的强度不及A。B、D包含了工作时间为9.7-12小时的那部分人,说明工作时间长患病率并不高,B、D对结论起削弱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17.【单选题】_____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B【解析】纵向观察,每一列的规律是:第一个图形沿下面一条边翻转180°,得到第二个图;然后第二个图再沿斜边翻转180°,得到第三个图。依此规律,B项正确。18.【单选题】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根据以上的定义,请判断以下哪项是管理者概念技能的表现?_____

A:许耀宗教授是一家省级医院的院长,几十年来在这家医院工作,从一名医生成长为院长,管理着几百人的一家大医院,凡事事必躬亲,任劳任怨

B:作为一名大学的校长,吴老对于管理学校很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向着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

C:祝律师是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主任,长期从事有关经济纠纷方面的案件,现在还经常出庭

D:郝锐是国内一家知名家电企业的老总,正是依靠着他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及时正确地把握住潮流的变化,才使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中许院长“事必躬亲”和C中祝律师“经常出庭”都不是“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而是他们的业务技能,A、C错误。B中吴校长“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他们”也不是“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而是他人际交往技能,B错误。D中郝总“对市场敏锐的嗅觉”体现了“洞察能力”,“及时正确地把握住潮流的变化”体现了“分析、判断、抽象能力”,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19.【单选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_____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平面-元素解析前一个图形的最外层是后一个图形的最里层,故正确答案为C。20.【单选题】联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实行联合的一种形式。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几个情形中不属于联营的是_____。

A:在国家教育部的引导和支持下,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也为了北大能尽快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合并后的北医大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B:美国一家电视公司和一家网络公司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出资新建了一家传媒公司,两家公司共同经营、共负盈亏,但新公司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C:一家钢铁厂与一家机器公司签订合同。钢铁厂以较低的价格向机器公司提供钢材,以使其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钢铁厂对机器公司的销售利润享有一定分成,但不负责其亏损,二者仍是独立经营

D:一家食品厂与一家连锁店签订协议,该食品厂的产品只提供给这一家连锁店出售,但要保证一个较高的价格,两家按一定的比例分享收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A【解析】联营必须是为实现一定经济利益为目的,而A项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而不是以实现一定经济利益为目的,故选A。21.【单选题】典型调查是指只收集典型单位资料的调查方法。典型单位指在被分析研究的现象方面具有突出特征的单位,可以是具极端标志的单位;也可以是最一般的单位即普通单位的代表,通过典型调查可以研究总体发展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典型调查的是_____。

A:在某单位工作业绩经验总结调查中,有意识地选择销售业绩第一名和销售业绩最后一名的职员进行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