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质量安全控制的法律规定与行政监管培训讲义_第1页
饲料质量安全控制的法律规定与行政监管培训讲义_第2页
饲料质量安全控制的法律规定与行政监管培训讲义_第3页
饲料质量安全控制的法律规定与行政监管培训讲义_第4页
饲料质量安全控制的法律规定与行政监管培训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饲料质量安全控制的法律

规定与行政监管

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培训讲义

2012年2月7日盐城孙悟空

黑吉辽饲料监督检验所1饲料安全质量控制?

质量?安全?控制—生产者的责任

—监管者的权利饲料安全质量控制的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饲料法规体系企业必须执行的有关制度饲料安全质量监管

执法行为执法要求法律责任

饲料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和富集,细菌的交替感染以及耐药性与生态学的影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高铜、高锌等添加剂的应用,有机砷的大量使用,通过动物排泄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我国存在的畜禽产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出口,制约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食品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我国畜禽肉(特别是冻鸡肉)长期因兽药残留问题而使出口欧盟受阻;日本、韩国也对我国出口农产品提高的检测标准,限制、禁止我国农产品进入市场。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由于出口农业产品质量安全而产生的直接影响已达数十亿美元,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国际上,英国的疯牛病幽灵重起,给欧洲养牛业带来灭顶之灾;英国暴发的口蹄疫使英国的畜牧业损失惨重;二口恶英事件使比利时政府集体辞职;盐酸克伦特罗事件则使香港17人中毒,浙江63人中毒、广东79多人中毒;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动物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关系到人类生活环境和自身安全。因此,饲料安全性也就成为当前及今后若干年饲料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发展安全、高效的饲料与养殖业,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的畜产品,一直是国内外畜牧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和长期的经济增长点。饲料安全质量控制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饲料原料—滥用饲料添加剂—人为添加违禁物质—饲料配方带来的问题—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毒素—仓储运输过程造成污染—产品过期变质饲料原料中天然有毒有害物质饲料原料中常常含有一种或多种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如植物性饲料中的生物碱、生氰糖苷、棉酚、单宁、蛋白酶抑制剂、植酸以及有毒硝基化合物等;动物性饲料中的组氨、抗硫氨素及抗生物素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对动物机体造成多种危害和影响,轻者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重者引起动物急性或亚急性中毒,诱发癌肿,甚至死亡。

饲料的生物污染在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饲料霉变和污染,如饲料中的细菌、霉菌、病毒、弓形体等致病菌,可直接进入消化道,引起消化道感染,发生感染型中毒性疾病,如沙门氏菌中毒等。某些细菌在饲料中繁殖并产生细菌毒素,通过相应的发病机制引起的细菌毒素中毒,如由肉毒梭菌毒素等引起的细菌外毒素中毒。霉变过程产生的霉菌和霉菌毒素等代谢产物,极易在动物体内残留,在肝、肾、肌肉、乳汁以及禽蛋中可以检出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因而导致动物性食品污染。饲料非生物性污染有毒重金属和非金属,某些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均可以严重影响饲料的安全性。如过度使用含氯化物的农药,塑料之类的含氯垃圾焚烧、纸浆漂白、工业冶炼过程中使用含氯清洁剂及汽车尾气,都可产生二口恶英,二口恶英粒子会污染农作物进而累积于饲料中。大部分药物添加剂本身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大量使用抗生素会诱发体内产生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内酰胺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导致耐药性增高;痢特灵、卡那霉素等药物对动物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磺胺类药也损害肾功能和造血系统。高铜制剂在猪饲料中使用,它不仅对猪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可使皮毛发黑,增加猪饲料的商业性状。有的厂家不仅在仔猪、生长猪饲料中添加高铜,而且在肥育猪、肉鸡等饲料中使用高铜制剂。这样大量的锌将随粪便排除出体外,造成环境污染。美国、英国将铜限制在160ppm以内。我国规定仔猪饲料中铜的最大添加量应小于200ppm,其它畜禽应小于150ppm。使用违禁和淘汰药物盐酸克伦特罗等,它是一种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营养重分配剂,作用是增加瘦肉,减少脂肪。我国虽已禁止使用,但是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时有报道。在牛饲料中添加激素作为促生长剂已有多年历史,但近年来,欧盟认为食用含激素的牛肉可能会导致人发生癌症或其它严重疾病,这类牛肉中含有雌烯二醇、黄体酮、睾铜、霉烯酮等多种激素,可扰乱人体内分泌,引起致癌、致畸。饲料安全质量控制如何控制:—严格遵守规定,严把原料进货关—严格遵守规定,科学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严格遵守规定,规范使用药物—严格禁止人为添加违禁物质—科学配方、规范生产、标准化生产—严格进行原料入场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和形式检验—认真做好原料进货记录、生产记录、销售记录和产品留样—严格防止仓储运输过程的污染—加强宣传产品正确使用的方法我国现行饲料法规体系《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办法》规章标准《公告》规范性文件适用饲料法规的法规饲料法规适用的法规地方规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配套规章办法1、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1999,2003修订,2004修订)2、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1999,2004修订)3、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2000)4、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2000)5、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2004)6、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2006)7、黑吉辽自治区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管理办法(2009)饲料管理规范性文件1.《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第1126号公告2008)》2008.12.11。(第105、658号公告《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已废止)2.《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部分第1224号公告2009.6.18)3.《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第168号公告2001)4.《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公告的补充说明(第220号公告2009.6.9)5.《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第176号2002)5大类40种6.《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第193号2002)12种7.《单一饲料产品目录》(第977号公告2008)8.《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苯乙醇胺A等物质》(第1519号公告2010.12)11种饲料标准饲料标签标准(GB10648-1999)强制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强制国家标准—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委员会行业标准—农业部地方标准—省、市、自治区标准管理部门企业标准—生产企业制定、专业部门审核、标准管理部门备案。《条例》规定的二十四项管理制度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制度●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制度●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品种审定制度(2000年37号令)●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制度●饲料原料管理制度(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饲料添加剂名录)●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制度●非法物质禁用制度●经营企业备案制度●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统计报表制度●年度备案制度●处罚制度●原料进货记录制度●原料检验制度●标准化生产制度●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合格证制度)●产品留样观察和记录制度●标签制度(GB10648)●销售记录制度●产品召回制度●购销台账制度●自配料制度饲料安全质量管理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饲料、饲料添加剂行业发展、饲料生产许可、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宣传培训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的部门(简称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饲料管理部门的职责:依据国务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梳理出来具体涉及的饲料行政执法职权共计36项,除3项行政许可之外,还包括:12项饲料行政处罚、8项饲料行政确认、11项饲料行政强制、2项其它饲料行政执法职权。

贯彻执行饲草饲料有关法律、法规;制订饲料工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依法对饲料行业实施管理;按照权限审发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负责产品质量标准审定并监督执行;负责监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安全,协助组织饲料质量监测和检验工作等。重点工作内容1、饲料生产企业设立许可审核(授权)2、饲料行业法律法规的宣贯3、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日常监管4、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抽查(抽样)5、饲料生产情况统计6、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饲料质量安全监控重点饲料普遍性安全因素监测监控有效成分及卫生指标饲料及畜产品中违禁药物和违禁添加物监测监控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违禁添加物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成分监测监控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的牛羊源性成分监管工作怎么管?做好6项主要工作:1、日常监管要有记录有痕迹。应当建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监督管理档案,记录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2、企业设立审核许可要依法进行3、生产企业年度备案要实事求是现场核实4、产品质量监管抽样要准确规范,真实,抽样记录准确完整。5、生产情况统计要准确、及时。6、行政处罚要依法行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据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饲料、饲料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饲料监管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饲料、饲料添加剂监督抽查计划。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可以公布具有不良记录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及其负责人名单。(旗县级不可通报)

行政许可权限农业部负责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生产许可证的审批核发;省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生产企业进行书面审查和实地核查,并将相关资料和审查意见上报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省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他饲料生产企业的审查、实地核查和生产许可证的审批核发。省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核发生产许可证后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相应的产品批准文号。在监督检查中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和其他有关资料;

(三)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用于饲料、饲料添加剂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的原料、产品和工具、设施;

(四)查封违法从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的场所。(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制度)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生产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还要申办产品批准文号。没有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不准生产、经营和使用●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经营暂不实行许可证管理(生产原料检验制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和有关标准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查验或者检验;(原料进货记录制度)生产企业应当如实记录原料的名称、产地、数量、保质期、许可证明文件编号、检验合格证号、生产企业名称或者供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生产记录制度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和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实行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观察。(添加剂使用制度)企业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不得直接添加兽药和其他禁用药品;允许添加的兽药,必须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生产药物饲料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药品;添加饲料添加剂,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规范。(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制度)生产企业应当对生产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应当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经产品质量检验、检验不合格或者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不得出厂销售。(产品标签制度)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上应当附具标签。标签应当以中文或者适用符号标明产品名称、原料组成、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净重、贮存条件、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以及地址、许可证明文件编号和产品质量标准编号等。GB10648(销售记录制度)企业应当如实记录出厂销售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次、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号、购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购销台账制度)经营者应当建立产品购销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及许可证明文件编号、生产企业名称、规格、数量、保质期、供货者及其联系方式、购销时间等。购销台帐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经营者进货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经营资格,并核对产品标签、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相应的许可证明文件。(自配料使用制度)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自行配制、使用饲料的,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并将自行配制、使用饲料情况予以记录,接受当地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自行配制的饲料不得对外提供。(产品召回制度)

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对养殖动物、人体健康有害或者存在其他质量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通知经营者停止销售,告知使用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饲料管理部门报告。召回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在饲料管理部门监督下予以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制度)采购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还应当查验供货方的许可证明文件和产品合格证。禁止使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饲料。

饲料生产环节方面

一是查生产环节的管理。完善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设立的申请、批准程序;二是查建立生产全过程监管制度,在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出厂销售等环节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三是查产品质量检验、产品留样观察和记录四是查企业的产品执行标准、标签、包装。检查企业责任落实情况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制度,对其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负责。

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内容和要求是:一是不得使用三个目录外的任何物质(原料)生产商品饲料。二是要把好原料入厂关,建立进货查验、检验制度和记录制度。三是按照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四是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实行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饲料经营环节方面

一是查经营企业是否符合经营条件;是否按时按要求备案;二是查经营者是否建立购销台账制度;是否经营假冒伪劣、三无产品、过期产品;三是禁止经营者对产品进行拆包分装、加工或者添加物质;经营者进货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经营资格,并核对产品标签、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相应的许可证明文件;同时与工商部门加强及时沟通监管信息。(第二十五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仓储设施;

(二)有具备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贮存等知识的技术人员;

(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养殖使用环节方面一是规范养殖环节的使用行为。向养殖者宣传不得在饲料、饲料添加剂中随意添加物质的规定和法律后果;二是查养殖场等生产、购置或使用自配料是否符合要求。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目录8.45一、肉粉(畜和禽)、肉骨粉(畜和禽)二、鱼粉、鱼油、鱼膏、虾粉、鱿鱼肝粉、鱿鱼粉、乌贼膏、乌贼粉、鱼精粉、干贝精粉三、血粉、血浆粉、血球粉、血细胞粉、血清粉、发酵血粉四、动物下脚料粉、羽毛粉、水解羽毛粉、水解毛发蛋白粉、皮革蛋白粉、蹄粉、角粉、鸡杂粉、肠粘膜蛋白粉、明胶五、乳清粉、乳粉、巧克力乳粉、蛋粉六、蚕蛹、蛆、卤虫卵七、骨粉、骨灰、骨炭、骨制磷酸氢钙、虾壳粉、蛋壳粉、骨胶八、动物油渣、动物脂肪、饲料级混合油单一饲料产品目录(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977号类别品

种油料籽实加工品豆粕、花生粕、棉粕、菜粕、葵粕、亚麻仁粕、蓖麻粕、芝麻粕、棕榈油粕、发酵豆粕、发酵棉粕、膨化大豆粉,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谷物及其加工品麦麸,米糠、次粉,全麦粉,碎米、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大米蛋白粉、小麦蛋白粉、玉米芯(皮)粉、发酵大麦糟

渣DDGS、酒糟、味精渣、果渣、淀粉渣、糖渣,糖蜜矿物质沸石粉、贝壳粉、石粉(碳酸钙)、海泡石粉、麦饭石、膨润土牧草及农作物秸秆加工品牧草及农作物秸秆经加工制作成的块、粉、颗粒其

他植物根茎粉、酵母蛋白、豌豆蛋白粉饲料添加剂产品分类目录为了便于管理,将饲料添加剂分为饲料添加剂Ⅰ类产品和饲料添加剂Ⅱ类产品。饲料添加剂(Ⅰ类)产品包括:

1.利用微生物发酵、化学和物理方法直接生产的饲料添加剂产品。

2.在原料生产工艺中同时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成分的产品,如维生素A/D3。

3.在单一微生物发酵工艺中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经加工生产的稳定的复合酶制剂。

4.在单一培养工艺中可共同生长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菌种,经加工生产的稳定的复合微生物制剂。饲料添加剂(Ⅱ类)产品包括:1.通过改变饲料添加剂(Ⅰ类)产品浓度而生成的饲料添加剂产品。2.将饲料级氨基酸、酶制剂、微生物添加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电解质平衡剂、着色剂、调味剂或香料等同一类多品种饲料添加剂混合配制的饲料添加剂产品。3.通过对饲料添加剂(Ⅰ类)产品进行精制、脱水、包被等工艺处理而生成的饲料添加剂产品。现行《条例》及法规中存在的问题体制问题:执法主体饲料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中央、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和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职责)管理权限机构问题人员问题经费问题腐败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涵盖“食品链”全部环节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不直接参与全程监管。综合监管农业部: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和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监管;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管理;国内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检疫。商务部:生猪屠宰管理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卫生监督;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食品谁认可监督管理;食品标准化管理;食品出入境卫生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进出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食品出入境检验检疫;进出口食品监管;进出口食品企业登记。

农产品生产

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食品餐饮食品进出口环境保护部:污染治理和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经营企业的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卫生许可;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工作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食品商标、广告监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登记注册管理综合监管综合监管公安部:协同管理现行《条例》及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法律问题:责任设定还不完整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的制度还不完善监管饲料质量安全的手段还不健全对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相关规定还不完善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具体规定不够明确行政处罚力度弱,可操作性不强现行《条例》及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标准问题产品安全卫士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标准审核与备案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看我国的饲料、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的频繁发生,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流程的安全隐患,食品安全多主体的失职以及伴随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而涌现出的综合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非常复杂。凡是畜产品安全问题,溯源归责饲料行业几乎都脱不了干系。教训1:中国饲料及畜产品生产

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生产环节是工业组成部分;原料环节是农业组织部分。企业生产很先进,而配套的农村原料产业环节非常落后,极度不平衡。产业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不封闭。饲料加工、养殖以及收购、屠宰、畜产品加工、储运严重脱节,都不在终端企业的管理生产环节中,不能实现全程监管。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利益驱使拷问企业家的“自律”——道德的血液何在?监管缺失拷问管理者的“良心”——职责的操守何在?

教训2:法律法规未涵盖所有

关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和针对不同食品种类或所有食品不同方面管理的专门法。《食品安全法》的问题缺乏相关环节的配套法律法规缺乏针对具体细节的操作细则教训3:政府监管未形成“无缝隙管理”的整合模式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主要是实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监督协调,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多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监管博弈/“群雄逐鹿”,出现群监群管,监而不管,不监而管,不监不管等现象,“8个大盖帽管不了一头猪”教训4:制度设计未达到有效防控的科学标准“市场抽检、媒体曝光、事后打击”的事后管理的被动局面安全监管对象只限于已知的有毒有害的食品以及食品原料,而对新涌现的新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安全性没有开展科学的风险评估。监测检测机构缺乏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教训5: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瞒报、迟报及处置不力突发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是应急处置的首要关口,是采取积极补救措施、防止事态或损害扩大的关键。应急管理的重心下移,以属地管理为主,赋予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三鹿奶粉事件中地方政府的迟报行为和处置不力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果,需要各级政府及部门认真吸取经验。德国NUK婴儿爽身粉含致癌物

被曝光后的尴尬4月2日,韩国媒体报道称,韩国保宁制药和Babyra等著名婴幼儿用品制造企业所生产的婴幼儿爽身粉中,被发现含有1级致癌物质石棉,其中涉及了中国市场上非常有名的进口产品德国NUK婴儿爽身粉。是否下架?等部署!何时检测?等通知!退货索赔?等说法!两权威部门对强生检测

结果不同引发质疑

3月20日和3月21日前后两天,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药监局,两个权威部门两天内却先后开出了不同的检测结果,前者称一个批次检出微量二噁烷,而国家药监局却称,产品检验未发现添毒。与此同时,国家药监局在网站上介绍,强生产品中被国家质检总局检出的二噁烷含量每千克3.27毫克,低于各国认定的安全含量每千克30毫克。质检部门还表示,会提请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一步分析,含有微量二噁烷是否会影响健康,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国外有较强的自测意识、先进的监测手段以及为消费者消费者和企业品牌负责的理念,这使得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在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危害方面,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通过主动监测网络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价。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开展禽、肉制品及饲料中沙门氏菌以及乳制品中李斯特菌的动态监测和定量危险性评估。而中国目前尚缺乏定点主动监测网络,没有对引起中毒事件中常见重要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等)进行危险性评价的背景资料。在化学污染方面,早在20世纪70年代WHO就与联合国环境保护署(UNEP)、FAO共同启动了“全球环境监测规划/食品污染与监测项目”,主要目的是监测全球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固定的监测网络和比较齐全的污染物和食品监测数据,如美国对近20年来通过饲喂在动物性食品中农药(如DDT等)的残留量资料。而中国在一些重要污染物(农兽药、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方面仅开展了一些零星工作,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并且,国外政府部门不过不能及时监测发现问题,后受到谴责甚至究责,而中国的有关部门则一般不会承担什么责任。我国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中国目前缺乏一些对健康危害大而国际贸易中十分敏感的污染物(如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氯丙醇和某些真菌毒素)的关键检测技术。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美国的FDA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的DFG方法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其中GC-MS检测239种,HPLC-Fluor检测12种),而中国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方面,发达国家拥有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超痕量检测技术、“瘦肉精”、激素、氯丙醇的痕量检测技术和大型精密仪器,而中国尚缺乏这些环境污染物的有效、快速检测方法、技术和设备。媒体评论:监管懒贪笨瘦肉精成精

2011年03月18日07:00京华时报王石川

“八个部门都管不好一头猪,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大问题是政府行政部门齐抓不管”。某些执法部门“该作为时不作为”、“有了利益乱作为”,在管理与执法的某些领域,“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的观念仍然有着相当的市场。许可、审批、收费、检查、处罚,成了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法宝”。至于市场监管的责任,却早就抛于一边。行政审批、执法的繁杂和不透明,为个人权力寻租和谋求小团体利益提供了土壤。在一些地方,制假造假者只要留下“买路财”,“害人商品”便顺顺当当地走向市场。更有甚者,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行政执法机关的个别部门和人员,还会以虚假的“执法行为”给制假造假者“保驾护航”。“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弊端在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管缺位,制度流于形式。对“瘦肉精”事件的处理不应止于处罚违规企业,更应对监管人员的失职行为严厉问责。

法律责任

追踪瘦肉精v[1].mp4

广东瘦肉精批捕15人r.flv法律责任的特征●它是与违法行为相联系的●它的内容是法律明确而具体规定的●它具有国家强制性●它是由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实施执法要求●事实清楚(违法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处理程序合法)●定性准确(适用法律准确)●行为规范企业责任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负责。

管理者的法律责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人及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发现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或者接到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

(三)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行为。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

安全监管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加强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产品除食品外,还包括食用农产品、药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对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有规定的,适用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适用本规定。第三条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被吊销许可证照的生产经营者名单;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构成非法经营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条生产者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违反规定,违法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2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条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在产品集中交易场所销售自制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当比照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的规定,履行建立产品销售台账的义务。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销售者应当向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产品,不得销售。

违反规定的,由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停止销售;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销售产品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第九条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生产企业召回产品、销售者停止销售,对生产企业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履行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协调职责,本行政区域内一年多次出现产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产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生产经营者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2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遵守强制性标准、法定要求的情况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作为其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定期考核的内容。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第十三条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采取措施,纠正违法行为,防止或者减少危害发生,并依照本规定予以处罚:

(一)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二)取得许可证照或者经过认证后,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三)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四)生产者生产产品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五)销售者没有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的;(六)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不履行本规定的义务的;(七)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定的。监督管理部门不履行前款规定职责、造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