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老舍课件_第1页
茶馆老舍课件_第2页
茶馆老舍课件_第3页
茶馆老舍课件_第4页
茶馆老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馆老舍著关于“戏剧”1、特点:(1)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2)剧本:即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具有叙事性作品的共同要求;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剧本的形式与特点:1、形式:(1)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人物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2)人物自身的台词: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2、特点:(1)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3)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高度的个性化,充分的表现力;含蓄,精炼,便于激发人们的想象;明朗动听)戏剧的分类: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等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3、题材反映的时代内容不同: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6、演出不同:

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作者简介

1、名籍: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他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2、简历: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满族没落军官家庭,幼年丧父,全家依靠母亲为别人洗衣生活,清贫的幼年生活为他日后创作提供了丰富真实的素材善于创作贫民生活题材作品。老舍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

1946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职。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3、作品: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时写,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骆驼祥子》

(1936年,专业从事写作)《四世同堂》

(1946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

《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小铃儿》(“五四”运动后第一篇白话短篇)

《月牙二》

话剧:《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

《龙须沟》《方珍珠》《茶馆》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三、《茶馆》剧情梗概(全剧共三幕):

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第一幕:(节选部分)

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问斩后不久。那时的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把这里作为各写一个时代应该相互交流的场所。作者在这一幕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末路。剧中描写了信洋教的小恶霸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生活豪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朽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的社会黑暗。这一切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写的是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李三的抱怨、兵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社会渣滓的猖狂、旧民主主义者的哀叹……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社会造成的黑暗。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破烂不堪,王利发无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与此相对照的是恶势力异常活跃,地痞、流氓、特务却如鱼得水,各自遵循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最后,裕泰茶馆被人霸占,掌柜悬梁自尽。《茶馆》(三幕话剧、三个时代、50年历史、一个本质)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清朝末年帝侵封压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王利发的命运:活———————————————→死

1、洋教小恶霸1、下层人民——生活悲惨1、正直之人2、有钱有势的人2、兵警爪牙——敲诈勒索2、厨师

3、旗人3、社会渣滓——肮脏交易3、绝技之人4、太监总管4、遗老遗少——惋惜哀叹4、官僚

5、农民、市民5、旧民主主义者-悲观绝望5、地痞特务

6、爱国民众——不满反抗6、松二爷

…………7、常四爷(未曾开张先受创)茶馆的变迁:盛——————茶馆改良—————→衰关于事件和人物:1、课本节选的是《茶馆》的第一幕,写了几件事呢?(1)马五爷施威(2)康六卖女(3)常四爷骂洋货(4)鸽子之争(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6)秦庞交锋(7)茶客对话(8)常四爷被抓(9)庞太监买妻涉及当时社会上的哪些大事?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统治者荒淫;农村民不聊生——表明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没落。人物人民苦难茶馆﹙王利发﹚恶势猖獗遗老哀叹人民反抗﹙松二爷﹚﹙常四爷﹚二德子吴、宋刘麻子唐铁嘴李三乡妇康顺结合课文内容读读王利发的台词,说说王利发是怎样一个人?(1)在权大势大的太监、官差和地痞面前,他表现出一副买卖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2)对落魄江湖,身价颇贱的算命先生,虽然从心底里轻蔑、讨厌,但也宁愿送上茶水。(3)对弱者,对一无所有的穷人,他也不肯过多地施于同情,提示他既不满现实,又明哲保身的思想性格。总之:胆小怕事、安分守己、善于应酬、精明干练、自私自利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旧社会中小商人、小资产者的艺术典型。结合课文内容读读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临危不惧,挺直腰板离开茶馆,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王利发及庞太监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和庞太监分别代表了哪两个阶级。秦仲义是在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这个二十几岁就雄心勃勃地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的人物,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旧中国灭亡的命运。他和庞太监的对话交锋,实际上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朗读课文,找到马五爷和黄胖子的台词,看一看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马五爷总共只说了三句话,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二德子一说话,立刻就镇住了这个流氓的嚣张气焰,足见信洋教吃洋饭的马五爷威风凛凛。他对常四爷说的话,又充分显示出假洋鬼子神气十足的傲慢。他听到教堂的钟声,顿时立定,恭敬地在胸前划个十字,之后才大摇大摆地跨出门去。这就是清政府怕洋政府,清官吏怕洋走狗,帝国主义侵略的魔爪已尼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黄胖子一共才说了八句话但把对百姓、对流氓、对太监的不同态度层次分明地表现了出来,生动刻画出这个流氓头子助纣为虐的反动本质。关于戏剧冲突第一幕中,从头至尾展现的都是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达官贵人争家鸽——八十孤老沦落街头朝廷老太监娶妻——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人民群众对现实稍有不满就招致锒铛入狱;马五爷让人们看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常四爷大骂洋货,表现出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秦仲义和庞太监唇枪舌剑,反映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理解潜台词的含义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课文结尾“茶客甲”说:“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关于戏剧语言1、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