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
消防常识记心中,平安幸福常伴您!常用报警电话火警:110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报警:122第一章起火与报警一、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火灾时,都应迅速准确地拨报火警,并积极参加扑救。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二、报火警的方法:除装有自动报警系统的单位可以自动报警处,其他单位或个人可根据条件分别采取以下方法报警。
具体办法(1)向单位和周围的人群报警①使用手动报警设施报警。如使用电话、警铃、汽笛、敲钟或其他平时约定(深圳市任何一条马路边的电线杆上有报警编号)的报警手段报警。②派人到本单位(地区)的专职消防队报警。③使用有线广播报警。④农村可以使用敲锣等方法报警。⑤大声呼喊报警。(2)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拨叫“110”火警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没有电话且离消防队较近时,可骑自行车到消防队报警。总之,方法要因地制宜,以最快的速度将火警报出去为目的。
(3)报火警时要讲清以下事项:
①发生火灾单位或个人的详细地址。包括街道名称、门牌号码,靠近何处;农村发生火灾要讲明县、乡(镇)、村庄名称;大型企业要讲明分厂、车间或部门;高层建筑要讲明第几层楼等。总之,地址要讲得明确、具体。
②起火物。(烧什么东西)如房屋、商店、油库、露天堆场等;房屋着火最好讲明何建筑,如棚屋、砖木结构、新式工房、高层建筑等;尤其要注意讲明的是起火物为何物,如液化石油化气、汽油、化学试剂、棉花、麦秸等都应讲明白,以便消防部门根据情况派出相应的灭火车辆。
③火势情况。如只见冒烟、有火光、火势猛烈;有多少间房屋着火等;
④有没有人员被困。
⑤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消防部门电话联系,了解火场情况。报火警之后,还应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
第二章安全疏散
一、安全疏散的重要性
安全疏散是建筑物发生火灾后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是建筑防火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是避免室内人员因火烧、缺氧窒息、烟雾中毒和房屋倒塌造成伤亡,同时尽快抢救、转移室内物资和财产,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的重要措施。另外,消防人员赶到火灾现场进行灭火救援,上述行动都必须借助于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来实现。大量国内外火灾案例说明,安全疏散设施的设计缺陷或管理不善,火灾时,不能起到疏散人员的作用,是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火灾,因安全出口上锁封堵,只有一个出口供人员疏散,造成323人死亡;黑龙江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因一座楼梯上锁,另一座为开敞楼梯,被火围困人员无法疏散,造成10人死亡;巴西圣保罗25屋的“焦马”大楼火灾,因安全疏散设施的设计不合理,管理存在严重缺陷,没有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发生火灾后造成227人死亡;韩国汉城“大然阁”饭店火灾,由于被困人员只能靠一座开敞式楼梯疏散,共造成163人死亡。总之,安全疏散对于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和高层建筑,如大型商场、体育馆、影剧院、夜总会等公众聚集场所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工厂和仓库人员和物资疏散同样重要。面对建筑物的地下室和人防工程,因采光、通风、排烟效果差,人员疏散困难安全疏散就显得列为突出。
通过对国内外建筑火灾的统计分析,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火灾,大部分是因没有可靠的安全疏散设施或管理不善,人员不能及时疏散到安全避难区域造成的。有的疏散楼梯不封闭、不防烟;有的疏散出口数量少,疏散宽度不够;有的在安全出口上锁、疏散通道堵塞;有的缺少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见,如何根据不同使用性质、不同火灾危险性的建筑物,通过安全疏散设施的合理设置,为建筑内人员和物资的安全疏散提供条件,是建筑防火设计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二、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
影响安全疏散的思想束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疏散人员的心理与行动建筑发生火灾时,被困人员处于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往往因心理状态不够冷静,而失去应有的判断力,不能辨别疏散方向,常常会作出错误的行动。
(1)冲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楼梯,在逃避路上如遇烟火又会带着恐怖心情,寻求其他退路。
(2)习惯于冲向明亮的方向和开阔空间,人们具有朝着光明处运动的习性,以明亮的方向为行动目标。如从房间内出来后走廊里充满了烟雾,这时如果一个方向黑暗,一个方向明亮的话,人们必然就向明亮方向冲去。当因危险迫近而陷入极度慌乱之中时,就会逃向狭小角落。在出现死亡事故的火灾中,常可以看到缩在房角、厕所或者把头插进橱柜而死亡的例子。
(3)对烟火怀有恐惧心理,越慌乱越容易追随他人行动。对红色火焰怀有恐惧心理是人们的习性,一旦被烟火包围,则不知所措,因此,即使在安全之外,发现他人有行动,便马上追随。
(4)紧急情况下能发挥出预想不到的力量。在紧急情况下,失去了正常的理智行动,求生欲望使其全部精力集中在应付紧急情况上,发挥平时预想不到的力量。如遇火灾时,可移动平时搬不动的重物,或从高处往下跳,但这样往往造成死亡的惨剧。
2、起火后烟气对人的威胁
在火灾事故中死亡的人大多数是烟气中毒所致。火灾时烟气较大,疏散人员的行动和能见距离受到很大影响,迷失方向以致无法采取疏散行动而被围困在建筑内。
3、建筑结构的倒塌
建筑构件耐火性能好,倒塌可能性就小,允许人员全部、安全地离开建筑物的疏散时间就越长。比如影剧院观众厅,由于建筑材料的条件决定了吊顶的耐火极限只有0.25h,它限定了允许疏散的时间不能超过这个极限。所以建筑件的耐火极限也是影响安全疏散,决定允许疏散时间的重要因素。
上述三个方面情况,在火灾发生时,都会影响人们的安全疏散。鉴于火灾发生的同时,也伴随产生有毒烟气、高热、缺氧现象,一般比构件到达耐火极限的时间要短,所以,在确定建筑物允许疏散时间时,首先考虑的是火场上中毒的因素。另外考虑到人们发现火灾时,往往不是火的开始燃烧阶段,而是火势已扩大到一不定的燃烧阶程度,再综合考虑人们火灾时的心理状态与行动,以此来确定建筑内允许疏散时间。第三章灭火设备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其作用是在被喷射到燃烧物体表面或燃烧区域后,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使燃烧物冷却、燃烧物与空气隔绝、燃烧区内氧的浓度降低、燃烧的连锁反应中断,最终导致维持燃烧的条件遭到破坏,从而使燃烧反应中止。下面将分别对我国常用的几种灭火剂加以介绍:
一、水水是不燃液体,是一种天然灭火剂,它在灭火中应用最广。1、水的物理性能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通常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形态。
2、导电性——纯净的水电导率很低,一般认为是不良导体。但由于通常条件下的饮用水或河水都不很纯净,所以,当用水扑救带电设备火灾时,尤其是扑救高压带电设备火灾时,可能会产生触电凶险。这是因为带电设备通过消防水流、喷嘴和灭火操作,人与大地相连,形成一个通路,电流通过操作人员的身体而造成触电事故。触电危险的程度是由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决定的。二、干粉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又称化学粉末灭火器,它是一种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一般借助于专用的灭火器或灭火设备中的气体压力,将干粉从容器中喷出,以粉雾的形式灭火。第三章灭火器
灭火器是指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将充装的灭火剂喷出,以扑灭火灾的灭火器材。灭火器主要用来扑救初起火灾,是常备灭火器材,它的灭火效力虽然赶不上现代大型灭火器械的灭火效力,但它是灭火器械的基础,是群众性防火的常用工具。1、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中的高压液体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主要适用于扑救仪器仪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少量油脂和600V以下的电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
使用方法:灭火时,将灭火器喷筒对准火源根部,打开启闭阀,二氧化碳立即喷出。对鸭嘴式,右手打开保险装置,紧握喇叭木柄,左手下压鸭嘴,二氧化碳即喷出;对手轮式,逆时针旋转手轮,二氧化碳即可喷出灭火。2、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是以高压二氧化碳气体作为动力,喷射干粉灭火剂的灭火器械。
使用方法:使用外装MF型干粉灭火时,一只手握住提起喷嘴,另一只手提起提环,握住提柄,将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当拉起提环时,干粉在二氧化碳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由喷嘴射出,形成浓云般粉雾,将火扑灭。扑救地面油火时,要平射,左右摆动,由近及远,快速推进,要注意防止回火复燃。使用前,首先要上下颠倒几次,使干粉预先松动,然后拉起提环、喷粉。第四章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原则与指挥要点
初起火灾容易补救,但必须正确运用灭火方法,合理使用灭火器材和灭火剂,才能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一、灭火的基本方法灭火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起火物质燃烧的状态和方式,为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具体有以下四种。1、冷却灭火法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扑救火灾,其主要作用就是冷却灭火。一般物质起火,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灭火外,还经常使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自燃点而着火;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冰装置或容器等,以防止其受热变形或爆炸。2、窒息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即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式的空间、生产设备装置及容器内的火灾。火场上运用窒息法扑救火灾时,可采用石棉被、湿麻袋、湿棉被、沙土、泡沫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用水蒸气、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氮气等)充入燃烧区域;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储运设备上的部件来封闭燃烧区,阻止空气进入。此外,在无法采取其他扑救方法而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水淹(灌注)的方法进行扑救。但在采取窒息灭火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燃烧部位较小,容易堵塞封闭,在燃烧区域内没有氧化剂时,适于采取这种方法。
②在采取用水淹没或灌注方法灭火时,必须考虑到火场物质被水浸没能否产生不良后果。
③采取窒息方法灭火时以后,必须确认已熄火时,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过早地打开封闭的空间或生产装置,而使空气进入,造成复燃或爆炸。
④采用惰性气体灭火时一定要将大量的惰性气体充入燃烧区,迅速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以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
二、基本战术原则
义务消防队员或其他在场人员,灭火时,必须运用“先控制,后消灭“、“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等原则。
1、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
救人重于救火,是指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势威胁,义务消防队员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被火围困的人抢救出来。运用这一原则,要根据火势情况和人员受火势威胁的程度而定。在灭火力量较强时,灭火和救人可以同时进行,但决不能因灭火而贻误救人时机。
扑救初起火灾的组织指挥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义务消防队员,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场所,一旦发现起火,都要立即报警,并参与和组织群众扑救火灾。报警时,应根据火势情况,首先向周围人员发出火警信号,并通知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要有专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
2、积极抢救被困人员
当火场上有人被围困时,要组织身强力壮人员,积极抢救人命。
3、疏散物质,建立空间地带
火场上要的人力和机械设备,将受到火势威胁的物质疏散到安全地带,以阻止火势的蔓延,威海火灾损失。
第五章人员安全疏散一、人员的安全疏散与自救1、火灾进的人员疏散火灾时,在场人员在烟气中毒、热气流烧伤的危险,因此,发生火灾后,首先要了解火场有无被困人员及其被困地点和抢救的通道,以便进行安全疏散。当遇有居民住宅、集体宿舍和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起火,人员安全受到威胁时,或因发生爆炸燃烧,在建筑物倒塌的现场上或浓烟弥漫、充满毒气的房屋里,人员受伤、被困时,必须采取稳妥的可靠的措施,积极进行抢救和疏散,有时,人员虽然未受到火的直接威胁,但处于心慌失措的紧张状态(如影剧院、医院等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有造成伤亡事故的危险,在喊话宣传稳定情绪的同时,也要尽快地组织疏散,撒离火灾现场。2、疏散和自救方法一般情况下,绝大数的火灾现场被困人员可以安全地疏散或自救,脱离险境,因此,必须坚定自救意识,不惊慌失措,冷静观察,采用可行的措施进行疏散扑救:
①疏散时,如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应在熟悉疏散通道的人员带领下,鱼贯地撤离起火点。带领人可用绳子牵领,用“跟着我”的喊话或前后扯着衣襟的方法将人员撤至室外或安全地点。
②在撤离火场途中,被浓烟所围困时,由于烟雾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上的烟雾相对地比较稀薄,因此可采用低姿势行进或匍匐穿过浓烟区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以便迅速撤出烟雾区。
③楼房的下层着火时,楼上的人不要惊慌失措,应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如果楼梯间只是充满烟雾,可采取低姿势手扶栏杆迅速而下;如果楼梯已被烟火封闭住但未坍塌,还有可能冲得出去时,则可向头部、上身淋些水,用浸湿的棉被、毯子等物质披围在身上从烟火中冲过去;如果楼梯已被烧断、通道被堵死时,可通过屋顶上的窗、阳台、沿落水管等处逃生,或在固定的物体上(如窗框、水管等)拴绳子,也可以将被单撕成条连接起来,然后手拉绳缓缓而下。如果上述措施行不通时,则应退居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还可向门窗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并向
窗外伸出衣物或抛出小物件发出求救信号或呼喊引起楼外人员注意,设法求救。在火势猛烈、时间来不及的情况下,如被困在二楼要跳楼时,可先往楼外地面上抛掷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拉着窗台或阳台往下滑,这样可使双脚先着地,又能缩小高度。如果被困在三楼以上,则绝不能跳楼,可转移到其他较安全地点,耐心等待救援。
④高层建筑着火时,疏散较为困难,因此更应沉着冷静,不可采取莽撞措施,以避免造成次生灾害。首先要冷静地观察从哪里可以疏散逃生,并且要呼叫他人,提醒他人及时进行疏散。疏散时应按照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尽快地从安全通道和室外消防楼梯安全撤出。切勿盲目乱窜或奔向电梯,那样反而贻误逃生的时机或被困在电梯间而致死。这是因为,火灾时电梯的电源常常被切断,同时电梯井烟囱效应很强,烟火极易向此处蔓延。如果情况危急,急欲逃生,可利用阳台之间的空隙、落水管或自救绳等滑行到没有起火的楼层或地面上,但千万不要跳楼。如果情况危
急,急欲逃生,可利用阳台之间的空隙、落水管或自救绳等滑行到没有起火的楼层或地面上,但千万不要跳楼。如果确实无力或没有条件用上述方法自救时,可紧闭房门,减少烟气、火焰侵入,躲在窗户下或到阳台避烟,单元式住宅高楼也可沿通至屋顶的楼梯进入楼顶,等待到达火场的消防人员解救。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