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价值分析_第1页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价值分析_第2页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价值分析_第3页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价值分析_第4页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价值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价值

分析一以某住宅设计项目为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进,BIM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本文从某住宅项目的设计阶段中基于BIM技术的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分析BIM技术在设计管理中的价值,提出BIM设计管理模式可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管控能力,继而提高设计质量及项目品质。关键词:BIM技术、设计管理、专业协同前言: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贯穿项目从开发到建设的所有环节,涵盖了项目市场定位、建设计划制定、方案施工图设计、图纸校审优化和施工现场配合等。在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过程中对项目关键点进行重点管控,可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并降低造价成本,从而提升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目前建筑业界已普遍认同BIM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价值,BIM技术的普及与成熟,为建筑业带来了全面性、革命性的影响°BIM技术集成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于BIM数据库中,从设计、施工、运维直至拆除,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等各参与方可基于BIM平台进行协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节省资源并降低成本。在设计阶段,根据项目要求,BIM技术的主要应用体现在BIM可视化设计、设计校审、设计协调及优化、净高净空控制、模拟分析、工程量统计等方面,而基于BIM平台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则贯穿整个设计阶段,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设计阶段基于BIM技术的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对项目设计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从BIM执行计划、BIM设计原则、设计过程协调、可视化分析、成果自审、BIM后评估等角度分析BIM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以及带来的经济价值。1.1.BIM执行计划为项目制定BIM执行计划,明确项目的BIMX作范围、工作流程、重点关注内容、人员架构等信息,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实时更新提资接收、工作安排、时间节点、成果交付等内容,精细化管理BIM设计过程,管控各阶段的工作事项。1.1.BIM设计原则1.BIM统一技术措施根据项目的BIM设计指引编制本项目的BIM统一技术措施,有效规范BIM模型的内容、深度和建模方式,明确项目的技术要求及成果标准,便于管控本项目的BIM设计过程,以及保证后续设计BIM模型向施工阶段传递,实现BIM信息的延续应用,避免信息断层。按照BIM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文件命名规范,按专业、按楼层拆分模型,并规范各专业构件分类及命名规范,统一按照颜色表(图1)设置各专业系统构件颜色。图11.1.1.BIM管控要点根据BIM实施方案及项目管控要求(图2),确认关注部位BIM重点呈现内容及审核要点,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对阶段成果进行逐项重点审查,确保项目的BIM实施目标实现,提升项目落地价值。图21.1.1.BIM优化原则管线初排后,按照BIM管控要点及BIM优化原则(图3),对项目各区域的净高净空进行综合优化,并达到美观经济的效果。如管线综合优化后仍无法达到净高要求,则调整结构,优化土建净高条件。若因土建条件局限难以优化时,则调整建筑布局,使之满足使用要求。

1忧让世HWi・占^童蜘堆或伊浦M.碇开柄侦啊晒市喉主H.2场做脸翻.珥莹欧.顺±iwa抑h1Ektz—网以泪圳.SB折H.如坦S3画却ikBSJiil下同卵TT面叫SWtKEift痢代1WH制H箭燮,阪可心成理.用为启欢工中由期'*ffltja.枷既用#够空讯z.麟牛摇缁漩ME稠岫腐时障一土.无注敏F午灯好涂**既,混眼字打疆际[*^迥布1-.鲁5喝y表世.盅畦!SJ毗化.如n田EW皿却.乂收.顺5&1M.MJSJI亡:聊何眷回段普・,耳■平俯.■明也顷.嗫戏件业,晦用H・MJSJI亡:聊理WI立E.祁陀花图31.1.设计过程协调利用BIM模型审核各专业设计内容并进行校核分析及优化,对容易产生问题的重点部位如坡道、集水坑、基坑、防火卷帘、人防门、机房、车库特定流线、机械停车位等做专项核查,以二维+三维的形式记录问题报告,协调各专业基于BIM平台进行沟通处理,并落实修改意见到BIM模型,确保设计问题及时销项处理,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后续重大变更。在项目设计阶段对建筑层高和室内净高进行评估,应用BIM技术,根据BIM管控要点中的净高要求,分析评估重点空间,整理机电净高分布图(图4)。利用BIM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净高较低区域协调各方协作处理,达到净高控制目的,极大提高项目品质。图41.1.

图41.1.可视化分析针对重点改动部位做优化前后对比分析(图5),让各方清楚优化内容以及优化原因。如原方案变电所位于坡道下方,但因土建条件局限,坡道下方不满足机房使用要求,故调整变电所位置,避开坡道正下方,并对变电所区域进行降板处理,保证净高净空。图533W调装点g下帝禹•图533W调装点g下帝禹•WW隹!4所tt于乾垣下才■!Eft音粮无代藏竺底■看用5心史玲击—fitiX-AUfHbMH神—IEAW林i*卜蝴|MU-Flg: NAaa«13>l>Mi机E#tW邮i也IMMTMH™*-|^r:rdb-'Iil41itb^rii l&iJvlsta-*E il-JiAfcrii *对管线较为集中区域制作节点分析(图6),应用BIM技术输出平面大样、剖面大样及三维剖切图,分析层高、土建净高及管线下净高,协作各方理解设计现状。图61.1.成果自审根据BIM管控要点,基于BIM平台应用三维可视化设计对项目各区域特别是重点关注部位进行阶段性审查(图7),对未满足BIM管控要点的区域协调各专业优化处理,并及时对后续处理结果进行追踪复验,以满足项目的管控要求。图7同时针对项目成立审查小组,对模型质量、问题报告质量、BIM成果质量等进行审查。1.1.1.模型质量模型质量直接影响BIM设计效果,因此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型质量互查复验。互查复验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同时审查小组对模型及互查复验成果进行抽查。1.1.1.问题报告质量问题报告质量影响各专业协调效率,如问题分类分级是否正确、专项是否核查完整、问题是否描述清楚、是否出具解决意见等。1.1.输出成果质量成果质量关系到项目的最终评价,如输出的轻量化模型是否有视点、输出的净高分布图是否与设计成果一致、输出的机电图纸是否都有标注及图例说明、输出的算量表是否构件名及分类正确等。1.1.1.设计能否再优化应用BIM技术对项目设计现状进行评估,判断设计问题是否已处理、净高净空是否都满足要求、净高不足时是否可以精装处理满足使用需求、重点部位设计问题是否都有销项等。1.1.BIM后评估项目完结后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评估BIM工作成果的落地价值,如问题是否销项处理、是否有问题未关注到、BIM应用点是否销项、现场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业主评价如何、前中后期管理流程是否需优化等。通过BIM后评估及项目总结,改进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升后续项目BIM应用价值。1.BIM技术在设计管理中的价值分析1.协同管理传统协同方式基于二维设计图纸,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去对设计进行理解。应用BIM技术,所有设计元素能在同一个模型中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平面图、剖面图、三维剖切图等,三维可视化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协作效率,有利于业主对方案的参与及把控,并辅助后期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提前理解项目。同时,BIM平台提供了设计管理人员一个可以实时查看BIM成果及工作进度的窗口,结合BIM的可视化属性,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可实现多方同步对设计项目的协同管理,这种协同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设计生产模式的改革。1.1.进度控制使用基于BIM的协同管理平台,项目组成员的工作成果可在平台上定时更新。项目各级人员根据平台权限,可随时查看相应的工作成果,为过程管控及进度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1.1.质量控制在设计阶段建立BIM模型,利用BIM软件的可视化碰撞检测功能,直观地在三维模型中查看各专业在空间上的冲突问题,并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减少了因错漏碰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工浪费。根据BIM管控要点,利用BIM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模拟分析,有效控制设计空间,销项问题,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1.1.信息管理通过BIM统一技术措施对BIM模型的内容、深度、建模方式进行规范,基于BIM平台实现集成应用及管理,使得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完整有效传递到下一阶段。在施工前可对优化后的BIM模型进行相关施工模拟,以便做好施工前准备,实现BIM信息的延续应用。基于BIM技术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水平,并传递共享信息优化施工方的施工管理,体现了BIM技术的信息管理价值。1.结语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阶段引入BIM技术能提高各方沟通协作效率,加快项目进度,缩短设计周期,提升项目质量,保证项目设计的最终质量,并有效传递到下一阶段°BIM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推动建筑信息技术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